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关于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若干问题分析作者:陈瑜班级:08机三学号:08010302【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速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只有审时度势,冷静分析。在我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不少中小企业由于经营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而陷入困难。在我国经济所有制结构调整中,在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布局中,在新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中,中小企业必须积极寻找出路、把握尺度,为企业的发展开拓更为广阔的蓝天。本文针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地位和现状,对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障碍以及管理上所面临的困境进行了探索,提出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战略。【关键词】:中小企业、管理、经营【Abstract】:Alongwiththeaccelerateddevelopmentoftheeconomicglobaltrend,thecompetitionbetweenenterprisesisonthevigorousincrease,facingtocomplicatedinternationalandnationalsituation.Thedevelopmentofsmallbusinessenterpriseinourcountryonlydependsonsituationanddispassionatelyanalyzes.Whentheeconomytowardmarketeconomy,manyenterprisessinkintothedifficultybecausethebusinessmanagementhasmanyproblems.Intheadjustmentofeconomicconstructioninourcountry,inthestrategicadjustment-layoutofindustrialstructure,intheknowledge-basedeconomyagesofnewsciencetechniquethatisdevelopingquickly.Thesmallbusinessenterprisesmustactivelysearchtheentrance,masterdimensionstoexpandthemoreextensivefutureforthedevelopmentofenterprises.Thistext,accordingtothepositionandstatusquoofsmallbusinessenterprisesinourcountry,queststheobstaclesthatarefacedduringthedevelopmentofsmallbusinessenterprisesandthetroublesduringthemanagement,bringupthestrategyofdevelopmentforsmallbusinessenterprises.【Keywords】:Smallbusinessenterprise,management,management一.中小企业的现状和地位在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对社会的贡献不仅仅表现在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在企业数量上一般占到95%以上,就业人数占60%--70%左右,产值则占一半左右,在国民经济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例如,在德国,英国和日本,中小企业的数量规模达99%左右;在美国,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5%以上;德国、美国1996年中小企业创造的总产值占GDP的45%,英国占42%。因此,许多发达国家将中小企业称为“经济的脊梁(美国)”、“经济活力的源泉(日本)”和“经济活动的柱石(法国)”。我国,目前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企业超过了800万家,其中99%是中小企业;在工业领域中,总产值的60%,销售收入的57%,利税的40%,中小流通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来源于中小企业为全社会提供了大约75%的就业机会,1978~1996年间从农村转移出的2亿劳动力大多数在中小企业就业,1998年中小企业吸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460万人。在我国1500亿美元左右的出口总额中,约60%来源于中小企业。按经济地带划分:东部地区是我国中小企业最为发达的地带,42%的小企业分布在这里,全国小企业工业总产值的66%由这里产出。中小企业的平均产值规模,东部是中部的2。5倍,是西部的3倍。按所有制结构划分:全国已形成多元化的结构。在中小企业总量中,个体和私营企业占到77。7%,集体企业占到20。1%,国有企业占1。4%,三资企业占0。6%;而在产值上,集体企业占51%,个体和私营企业占23。3%,国有和三资企业各占13。1%。中小企业已成为县及县以下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二.我国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来,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陷入了困境,集中表现为效益状况的不断恶化。就全国来看(以工业企业为例),1999年中小企业亏损率达66%,只有1/3中小企业盈利,其资产报酬率仅为大企业的70%,资金利润率仅为大企业的60%。这就造成了以下影响:(1)企业数量下降。1999年中型企业数下降5。92%,小型企业为6。47%,而大企业为1。31%;(2)销售收入增加缓慢。1999年中型企业销售收入增长幅度1。3%,小企业为2。13%,大企业则为6。47%;(3)利润增长缓慢。小企业增长31%,而全部企业平均利润增长率为51%;(4)税收贡献下降。中型企业应交增值税增长为-0。65%,小企业为-2。87%,而大企业为7。16%。比如湖北省1998年大企业亏损率为39。1%,中小企业为24。8%,看起来似乎不错,但中型企业亏损率达52%。也就是说,亏损面超过了一半,还是相当严重的。效益是反映一个企业经营状况好坏的综合指标。那么,造成中小企业效益滑坡的具体原因,抑或说,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困境主要是什么?通过调查研究,我发现主要有五大方面:第一是融资困难,第二是技术设备落后,第三是各类信息获取困难,第四是人才比较缺乏,特别是缺乏技术和管理人才,第五是开拓市场困难比较大。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制订切实可行的市场经营战略。〈一〉。中小企业融资障碍资金短缺是各国中小企业面临的一个普遍性问题,这种情况对于我国中小企业而言更为严重。在我国,温州是一个中小企业比较发达的地方,但那里有65%的中小企业认为从银行获得贷款“难”或者“很难”,15%认为“跟本不可能”,其余的20%觉得“有时候容易有时候难”。分析对策之前,有必要先弄清楚造成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对症下药。归纳起来,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1.从贷款融资角度而言,一方面,中小企业难以获得国有银行的贷款;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缺乏与中小企业配套的中小金融机构。国有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银行业的主体,长期以来一直以服务国有大企业、追求规模效益为经营宗旨,近年来实行的主办银行制度,使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大企业的关系更加密切。而对中小企业来说,一旦出现呆坏帐要由银行自己承担,由此加大了国有商业银行开拓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后顾之忧和“惧贷”心理,加上严格的贷款条件,中小企业很难通过国有银行来融资。我国目前的中小金融机构在市场上的竞争本身就处于较弱的位置,加上中小金融机构没有强大的国家信用和政策支持,面对一个经济成分多元化、遍布城乡、涉及各行各业、情况复杂且缺乏研究的中小企业市场,更加剧了中小金融机构对贷款投向选择的谨慎。在服务对象的选择上,不得不把贷款投向转向已被国有商业银行占据的市场领域,中小企业贷款融资愈加艰难。2.从企业信用角度而言,没有健全的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评估体系,很难为信用优良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不能否认,部分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较高。从美国小企业管理局估计的数据来看,有近23。7%的小企业在2年内消失,有近52。7%的小企业在4年内退出市场。相应地我国小企业的命运肯定也不会好。目前,我国信用管理体系的欠缺,正束缚了中小企业的信用融资和担保融资。3.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滞后。目前我国是在经贸委下设立中小企业司,主要负责中小企业政策性研究、中小企业行为辅导等。〈二〉。中小企业技术设备落后的困境马克思曾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邓小平进一步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对企业而言,技术无疑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技术有两个重要功能:(1)可以创造需求,创造市场。(2)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没有技术开发能力,没有自己的专利技术,企业的发展潜力就会受到制约。一般认为,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短缺,没有实力去搞技术创新。这当然是事实,但却是片面的。其实,中小企业在这方面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接近市场,机制灵活,这就容易激发人们的创造性。统计资料显示,20世纪的重要发明如直升飞机、个人电脑、青霉素、拉链等,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发明的。大企业实力雄厚,人才济济,在基础研究方面当然占有优势,但由于其内部官僚主义严重,分工过细等原因,往往容易压制人们创新的动力,所以在应用研究方面同中小企业比起来,并没有多少优势可言。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前景将会更加光明。同样,设备也十分重要,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提高效率,它能让工人心情愉快,它也是企业效益好坏的反映。可惜在我国除了高科技中小企业之外,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技术设备状况不容乐观,低下的技术水平严重制约了企业竞争力的提高。目前,整个中国大约有60%的中小企业仍然采用二十世纪60--70年代的技术设备,30%左右的中小企业采用80年代的技术设备,只有10%左右采用90年代的先进技术设备。〈三〉。中小企业管理困境资金短缺是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首要因素,但导致大量中小企业破产的主要原因还在于管理落后,下面几个例子可以说明这一情况。巨人集团的失败是因为总裁史玉柱推行家长制管理,盲目投资建造巨人大厦,最终陷入了债务危机;爱多集团的失败是因为胡志标在广告管理中盲目性,斥资两亿多元人民币在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时段做广告,结果使整个企业陷入瘫痪;三株集团的失败,被总裁吴炳新归结为财务管理严重失控。希望集团的分裂主要是因为管理不协调,后来刘家四兄弟分家后,认识到了管理的重要性,老大刘永言聘请了一位博士协助管理,老二刘永行也斥资百万聘请了总经理来管理他的“东方”公司,从而使局面大为改善。关于管理,有一种比较形象的说法:精力、思想、资源、人员和市场都在那儿了,所需要的就是有个人(企业家)来料理这些事情。多年的企业改革的实践也已证明,对一个企业来讲,管理是一种比资金、项目等因素更为重要的关键性因素。联想集团是依靠管理获得成功的典型例子。1984年联想创业时,投入资金20万元,到现在其在香港股市的市值已达4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20亿元;1985年其营业额为300万元,到1998年已达到176亿元,平均每年增长85%。现在,联想已经成为中国电子行业的排头兵,风光无限。回想起联想走过的道路,总裁柳传志认为,关键在管理,高科技企业同样要狠抓管理,管理跟不上,其它工作都很难做好。他把联想的管理内容归结为三个要素,“建班子”、“定战略”和“带队伍”。“建班子”就是要保证企业有一个高素质的核心,不搞一言堂,集体决策重大问题;“定战略”就是科学制定企业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战略步骤,分步执行;“带队伍”就是通过规章制度、企业文化、激励机制等,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保证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总结起来,中小企业管理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经营过程中没有长远规划,目标经常变动。这就使得工作时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心中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第二缺乏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中小企业的很多决策都是企业主一个人说了算,但一个人的精力、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这种过于集中的家长式管理往往是造成重大决策失误的直接原因。第三,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或者即使制定了规章制度,也不能严格的贯彻执行。许多中小企业
本文标题:企业经营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60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