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读书笔记之《马克思的幽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读书笔记之《马克思的幽灵》阅读名篇:《马克思的幽灵》简要背景:1、对《马克思的幽灵》一书提出的一个阐释性的背景或语境德里达的出现无疑是哲学史上的一个“事件”。这是因为他自己的方式对哲学史或者说柏拉图以降得整个西方传统思维方式作的那些出人意表的重写或解读,而且还因为他的存在本身将从根本上使传统哲学史写作归于无效。确实,德里达堪称是后现代理论谱系中最为纯正的“哲学家”之一。在当今的后现代大师中,还没有哪一位像他那样不厌其烦地传统的哲学理路中挥洒过自己的智力。也许,从传统哲学的眼光来看,德里达不过是一位沉溺于文本游戏的玩家,他对传统哲学文本中那些被认为与主导“叙事”或称述全然无关的边缘性“意想”的死缠烂打,对文字拆解和随意比附游戏的病态般的痴迷,除了只会煽起人们对哲学言说和思考的不信任以外,似乎再也不能为我们添加什么。可是,德里达并不是那种“怎么都行”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家,他的所谓解构并不是浅薄的“削平”一切。德里达之为德里达,恰恰在于他所对待哲学的那份严肃和苛刻,在于他的解构热情背后的那种等级颠覆的政治学。文本游戏固然是德里达哲学的特色,但那只是一种策略、一种用来揭示压抑历史和现实的霸权话语的自我在场幻想的策略。因此对于德里达的解构哲学,我们尤其需要从一种建构的意义上去加以领会,方能体悟到他那令人眼花缭乱的思维运作背后的踪迹。这一点同样也适用于我们在此翻译的德里达在90年代的由一本引起轰动的著作:《马克思的幽灵》。对于解构哲学或者说后结构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西方学者已多有论及。虽然从一种激进的或彻底的解构批判的立场来说,马克思主义看待人类社会和历史发展的总体化方法仍然属于那种“大话式的”宏伟叙事,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意识形态尤其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文化建制的批判性分析,同时也为解构批评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对接打入了革命性的楔子。正如美国当代最杰出的新马克思主义者弗里德里克·詹姆逊在《语言的牢笼》一书中曾经说:“对不同的东西的价值分别进行研究所得到的十分相似的内容,如马克思对货币和商品的研究,弗洛依德对情欲的研究,尼采对伦理学的研究以及德里达对语言的研究,本身就是决定这些不同对象的东西:黄金、阳物、父亲或君主或上帝以及口说语言相互之间的隐蔽关系的一个标志”。当然,这并不意指着马克思主义与解构批判之间有着完全的理论同一性,恰恰相反,它们各自的价值正是取决于它们之间的差异性,也正是这种差异性,为当今的各种或结构或后现代理论反讽式的挪用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可能。实际上,在福科的话语/权力理论中,在列奥塔的利比多经济学中,在包德利亚的消费社会分析中,在拉克劳和莫芙的反政治霸权的政略中,在赛义德的东方学和文化帝国主义批判中,还有在詹姆逊的文化政治诗学中,我们可以感知到各种被改装的马克思或马克思主义的幽灵,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无情驱逐或热情拥抱,都是对这位幽灵般的“父亲”的一种幽灵般的纠缠。所以,无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本身,还是对我们自己,都要在一种“幽灵学”的谱系中进行理解2、德里达写作这本书有着更为直接的政治背景这就是:随着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社会主义阵营内发生的一系列政治动荡,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中又一次出现了一种普遍的乐观情绪,认为建立一个国际新秩序的时代已经来临,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极对立的历史行将结束,未来的世界将是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以及由之而生政治体系和文化体系一统天下,就像弗朗西斯·福山所宣称的,历史的终结行将来临,未来将是自由市场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主要内容: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德里达通过对当代世界资本主义新秩序即“新国际”的分析,通过对《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资本论》等马克思的“文本”作互文性的阅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对“新国际”神话的解构功能和当代意义。书中所涉及的思想主旨是:马克思的幽灵不会消逝,马克思主义没有死亡,更没有过时,它是发展的理论;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待马克思主义精神,要接受并继承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批判精神,认识它鲜活的现实意义,实现其当代化。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的第一章开宗明义,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向何处去的问题”。他说:“马克思主义往何处去的确已是一个摆在和我们同处一个时代的绝大多数年轻人面前的问题了。”他认为,今天的形势与马克思创立自己学说时的形势相比,已有天壤之别,因此毋庸置疑,马克思的学说中许多东西已过时了。马克思的可贵之处在于其活着的时候就警告后人不要把自己的学说当作教条,而应不断地加以变革。在德里达看来,马克思和恩格斯之所以警告后人要对自己的学说不断地加以变革,关键是他们认识到,在他们的设计程序之外还会出现他们无法预见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政治格局,因此他们的思想必然会出现断裂而须加以重构。德里达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政治格局如今终于出现了,全球化趋势就是一例。因此,我们要继承的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这一种方法或那一种方法,而是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的完整的方法论。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最有价值的东西。这一点是德里达论证马克思主义现实性的依据和主要出发点,也是他的《马克思的幽灵》一书最给人以启发之处。在书中德里达还说道我们的时代比任何其它时代都更需要这样的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并且列举了当今时代的十大祸害:失业、民主生活权利的大量剥夺,无情的经济战争,社会权益得不到保障,外债和相关机制的恶化,军火工业及其贸易,核武器的扩散,种族间的战争,幽灵般的国家(如黑手党、贩毒集团等),国际法以及相关机构的非正义状态。典型观点:1、德里达认为,在马克思主义的遗产中,其批判精神是最有活力的部分,而方法论是最有价值的本质的方面,批判精神通过方法论体现出来,方法论的价值通过批判体现出来。2、在《马克思的幽灵》中,德里达一方面强调方法论、批判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必须继承的遗产,另一方面又强调要把这种批判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的其它精神区别开来,因为后者固定在形而上学的本质论的总体性中,固定在有关劳动、生产方式、社会阶级等基本概念中,固定在国家机器的历史中,是应该抛弃的。问题在于,如果马克思主义的其他精神或所有结论都应抛弃,那么,作为马克思主义本质的批判精神、方法论就难免虚无缥渺了。这是因为,任何一种“主义”的根本精神或本质特征都是在其他精神、基本理论的演绎中呈现出来的,如果整个演绎过程和结论都值得怀疑,那么,所谓的根本精神或本质同样值得怀疑,甚至应该抛弃。3、德里达认为,犹如当年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一样,马克思的幽灵也在当今世界徘徊,它“一直是而且将仍然是幽灵的:它总是处于来临的状况;而且像民主本身一样,它区别于被理解为一种自身在场的丰富性,理解为一种实际与自身同一的在场的总体性的所有活着的在场者”。4、实际上,解构运动本身就是对公正的渴望和追求。在德里达看来,公正就像解构一样无以解构。这或许就是一种解放的希冀,一种没有宗教的弥赛亚主义,或者不如说,解构就是公正。5、对于德里达来说,解构批评最终是一种‘政治’实践,它试图摧毁一个特定的思想体系和它背后的整个政治结构和社会制度系统藉以维持自己势力的逻辑。6、在《马克思的幽灵》中,德里达赞同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并认为当代世界的“资本主义新秩序”和马克思生前一样,依然是千疮百孔,所以求助于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仍然是当务之急”。7、在德里达看来,解构所做的工作,就像马克思当年用“实践”对意识形态所做的批判一样,也是对意识形态进行消解,以重估广义文本,确定“现实”(包括阶级斗争、生产关系等)的相互联系的新定义。8、德里达对马克思主义的拥抱乃是其解构策略的一种运用,其根本意图是为了祛除自由主义的“新国际”话语的“宏伟叙事”,在全球化的语境中打入离心化的锲子,或者说“呼吁异质性”。9、德里达由此认为,“资本主义所能做的只能是否认这(马克思主义)一不可否认的东西本身:一个永远也不会死亡的鬼魂,一个总是要到来或复活的鬼魂”。评论体会: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德里达提出了“解构的马克思主义精神”这一命题,德里达从解构主义转向马克思主义无疑是思想史上的一个“事件”,但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这是由解构主义的内在逻辑、马克思主义的解构功能以及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似的政治学维度决定的,即由于解构主义的内在逻辑使德里达“靠近”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本身所具有的解构功能犹如一个巨大的引力场,也吸引着德里达“靠近”马克思主义而决定。由此,德里达从求助于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和方法论出发,寄望于马克思主义获得新生,以挽救这个趋于破败的世界。因为,马克思主义对德里达而言,喻示着一种乌托邦精神:“如果说有一种马克思主义的精神是我永远也不打算放弃的话,那它决不仅仅是一种批判观念或怀疑的姿态。它甚至更主要地是某种解放的和弥赛亚式的声明,是某种允诺,即人们能够摆脱任何的教义,甚至任何形而上学的宗教的规定性和任何弥赛亚主义的经验。”换言之,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属于一种对即将到来的绝对未来保持开放的经验的运动,也就是说,属于一种必然是不确定的、抽象的、旷野般的经验的运动,这种经验被托付、被展现、被交付给一种等待,即等待另一种经验,等待事变的来临。通过透视《马克思的幽灵》,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场景,即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和方法论已经成为人类文化遗产,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或者承认,马克思主义已经对我们产生影响,所以人们“都是具有某种哲学和科学形式的谋划或者说允诺的绝对独特性的继承人”。用伊格尔顿的话来说就是,“马克思主义像达尔文思想或弗洛伊德思想一样,已经与现代文明交融在一起,像牛顿对于启蒙运动的重要意义一样,已成了我们‘历史无意识’中的一大部分”。就马克思主义而言,现在已经不是人们需要不需要它的问题,而是它早已客观存在并必然对人们产生影响的问题了。从总体上看,以马克思主义已成为人类知识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来论证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性和当代意义,这是德里达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也是《马克思的幽灵》的主导思想。
本文标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读书笔记之《马克思的幽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636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