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图表类
1/2中考历史专题复习(图表类)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会议内容意义备注中共一大奋斗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7月、上海)八上47页中共二大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1922年)八上48页八七会议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1927年)八上56页遵义会议取消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5年1月)八上61页中共七大1.中心任务是讨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解决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问题。2、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指出要努力实现光明前途。3、制定党的政治路线这是团结、胜利的大会,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1945年延安)八上81页中共八大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1956年)八下P24十一届三中全会①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集体领导;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完成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我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8年)八下P36十二大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2年)八下P46中共十三大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1987年)八下P46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1992年)八下P42P47中共十五大江泽民作报告,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997年)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要意义八下P47有关新疆、西藏和台湾的历史知识:时期新疆西藏台湾西汉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东汉西域都护三国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台湾);《临海水土志》唐朝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文成公主入藏和亲、金城公主和亲(唐和吐蕃关系日益密切“和同为一家”);元朝西藏正式成为行政区(宣政院辖地)加强对琉球(台湾)的管辖清朝(1840年前)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①确立对达赖、班禅的册封制度②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清朝(1840年后)①左宗棠收复除伊犁外的整个新疆地区;②曾纪泽通过外交途径收回伊犁;③1884年清朝设新疆行省;1895年《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1945年日本投降,将台湾归还给中国;民国1949年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致使台湾与大陆分离,这是今天台湾问题的由来2/2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代表阿沛·阿旺晋美与中央谈判,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20世纪60年代,废除封建农奴制,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今天,西藏自治区成为我国的五大牧区之一。改革开放后对台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国共两党关系变化(两次合作、两次分裂)时期时间标志统一战线影响原因第一次合作北伐战争1924-1927国民党“一大”的召开革命统一战线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反帝反封建的共同任务第一次分裂十年内战1927-1937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导致大革命的失败,内战给日本侵略带来可乘之机蒋介石叛变革命,镇压人民第二次合作抗日战争1937-1945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战胜利,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第二次分裂解放战争1946-1949撕毁“双十”协定,进攻中原解放区祖国至今未能实现统一大业蒋介石发动内战,实行独裁胡锦涛与连战会谈,党对党的交流后,两岸发展的趋势经济文化交往密切;实现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启示和则中华民族兴旺和崛起,分则对中华民族是战争和灾难,两党为了民族利益,应当再次合作,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比较内容第一次(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第二次(电力革命)第三次(新的科技革命)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完成时间19世纪上半期19世纪末20初正在进行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发明、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内燃机的发明、电力广泛应用,电气化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工程,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标志性发明蒸汽机的改良电力的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理论基础牛顿的力学法拉第的电磁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领先国家英国美、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电气化发展到自动化、智能化对生产关系的影响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帝国主义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垄断与国家政权相结合)进入的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网络信息时代交通工具汽船(轮船)、火车电车、汽车、飞艇、飞机宇宙飞船动力能源改良的蒸汽机(煤炭)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力)、内燃机(石油)核能共同影响1.改进了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2.促进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工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思考、启示1.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也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4.我们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确立了资产阶级在世界的统治地位;英国成为世界霸主;东方从属于西方。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就使得世界格局也向多极化趋势发展。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政治上,英国工业革命后,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大门,破坏中国的主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一方面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思想上,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如林则徐、魏源、洋务派。第二次科技革命后,资本主义进入到垄断阶段,列强通过一系列侵略活动,如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产阶级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思想上有向西方学习军事技术转为学习制度,如严复、资产阶级维新派。使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出现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对于我国是一个良好的机遇,抓住机遇,促进经济发展,但由于我国工业基础相对薄弱,有增加了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难度。总之,我国应积极参与竞争,趋利避害。启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进步;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我国的对策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扩大开放,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本文标题:中考历史专题复习(图表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640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