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4.4:两极格局的结束
【资料回放】教材101页布什说:“我们能结束一个互相为敌的漫长时代,写下我们两国历史上的一个新的篇章,建立一种新的伙伴关系和一种牢固的和平。”戈尔巴乔夫说:“在友好关系的新大厦上又加高了一层。”苏联《共青团真理报》认为:“白宫的主人今天头戴胜利者的光环骑在马上”,“克里姆林宫的主人头戴的却是殉难者的光环。”——对1991年7月布什与戈尔巴乔夫的最后一次会晤的评价1991年苏美领导人(布什和戈尔巴乔夫)最后一次会晤(1)美苏之间“互相为敌的漫长时代”指的是哪一段时间?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个敌对的漫长时代是如何结束的?①美苏之间“互相为敌的漫长时代”是指1947年冷战开始到1991年苏联解体,长达四十余年美苏对峙争霸时期。②最后以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宣告了美苏两极格局的结束。(2)苏联《共青团真理报》为什么这么评价?①《共青团真理报》之所以如此评价,是因为戈尔巴乔夫改革及所谓的“新思维”实际上削弱和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导致苏联处于解体的危机中;②而布什政府以“建立一种新的伙伴关系”推进“和平演变”,从外部促使了苏联的剧变。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苏联国旗独联体旗帜课程标准了解20世纪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指出从中得到的启示。一、“以实力求和平”与“新思维”:美苏争霸第三阶段1.美国的“以实力求和平”(1)背景:里根担任总统美苏关系的变化“星球大战计划”1983年提出的“战略防御计划”,目的是凭借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提高核威慑力量,造成对苏联技术和经济的压力,以技术竞争代替数量竞争,利用高科技拖垮苏联。一、“以实力求和平”与“新思维”:美苏争霸第三阶段1.美国的“以实力求和平”(1)背景:里根担任总统美苏关系的变化(2)政策:提出所谓新“遏制”政策(3)军事措施:“灵活反应战略”“星球大战计划”(4)意识形态措施:宣传大战“十字军讨伐”;支持反共政党,资助“美国之音”“自由欧洲电台”2.苏联的“新思维”(1)背景:苏联沉重的经济负担戈尔巴乔夫改革(2)内容:强调“人类生存高于一切”;核战争“不会有胜利者”3.美苏缓和:“中导条约”美苏双边协议一、“以实力求和平”与“新思维”:美苏争霸第三阶段1.美国的“以实力求和平”(1)背景:里根担任总统美苏关系的变化(2)政策:提出所谓新“遏制”政策(3)军事措施:“灵活反应战略”“星球大战计划”(4)意识形态措施:宣传大战“十字军讨伐”;支持反共政党,资助“美国之音”“自由欧洲电台”2.苏联的“新思维”(1)背景:苏联沉重的经济负担戈尔巴乔夫改革(2)内容:强调“人类生存高于一切”;核战争“不会有胜利者”此时期争霸态势:美攻苏守,优势在美国家50年代后期—60年代初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80年代美国孤立、反对中国原因:敌视社会主义,对新中国的发展壮大感到恐惧关系正常化原因:处于守势,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关系时好时坏原因:仍没有放弃霸权政策苏联苏中关系恶化原因:推行霸权主义企图控制中国对中国军事威胁酿成边境冲突原因:对外扩张同中国改善关系原因:全面收缩美苏争霸过程中的对华关系特点:苏联战略收缩,美国步步进逼,同时进行相对的有限缓和。二、冷战的结束1.背景:(1)美国布什政府对苏政策:强调“谨慎、考验、渐变”;支持苏联的国内改革;提供经济援助左右苏联改革。(2)苏联:经济政治改革;经济下滑;社会动荡经济改革为何不成功?由于“加速战略”仓促上马,阻力较大,对长期形成的畸形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对农业体制的深入改革未予重视。对企业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致使改革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戈尔巴乔夫认为主要是政治阻力太大,于是把重点转向政治改革,以求扫除障碍。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及其影响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开始改革。经济改革:首先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上是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苏共内部产生严重分歧,各派之间的斗争日趋激烈和公开化,苏联的政治经济形势迅速恶化。政治改革及其影响:戈尔巴乔夫在1988年首先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以取代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在实践中主张“公开性,民主化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多元化”,这些造成了人们思想的混乱。民族主义势力泛滥,民族矛盾激化。2.过程(1)东欧剧变①原因:苏联放松控制;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②结果:1989东欧各国共产党丧失政权;1990德国统一。二、冷战的结束1.背景:(1)美国布什政府对苏政策:强调“谨慎、考验、渐变”;支持苏联的国内改革;提供经济援助左右苏联改革。(2)苏联:经济政治改革;经济下滑;社会动荡这些事情(指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摘自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杂志记者问题时的谈话2.过程(1)东欧剧变①原因:苏联放松控制;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②结果:1989东欧各国共产党丧失政权;1990德国统一。(2)苏联解体:二、冷战的结束1.背景:(1)美国布什政府对苏政策:强调“谨慎、考验、渐变”;支持苏联的国内改革;提供经济援助左右苏联改革。(2)苏联:经济政治改革;经济下滑;社会动荡苏军坦克开进立陶宛1990年3月,立陶宛宣布独立,更改国名、国旗和国徽。随后,波罗的海沿岸另两个加盟共和国——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也相继独立。1991年,苏联就是否保留苏联举行全民公决,大部分公民表示赞同保留联盟和原国名。此后,戈尔巴乔夫与一些共和国领导人,就签订新的联盟条约进行磋商。8月《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公布,条约将苏联改名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并把它变成一个松散的邦联,这激起了党内一些高级干部的强烈不满,党内外的斗争急剧尖锐化。就在条约即将签署的时候,爆发了“八·一九”事件。1991年“8•19”事件时的红场苏联解体有两层含义:一是苏联分裂成多个国家;二是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1991年,俄乌白签署明斯克协定,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12月21日苏联的11个加盟共和国共同签署了建立“独联体”的阿拉木图协议,独联体扩大,是国家联合组织,不是国家,苏联完全解体。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的职务,将核武器的控制权交给叶利钦。苏联历史结束。拆除柏林墙2.过程(1)东欧剧变①原因:苏联放松控制;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②结果:1989东欧各国共产党丧失政权;1990德国统一。(2)苏联解体:阿拉木图宣言;各加盟共和国宣布独立;戈尔巴乔夫辞职二、冷战的结束1.背景:(1)美国布什政府对苏政策:强调“谨慎、考验、渐变”;支持苏联的国内改革;提供经济援助左右苏联改革。(2)苏联:经济政治改革;经济下滑;社会动荡三、美苏关系发展变化带来的影响与启示1.争霸曾严重威胁人类安全和世界和平;2.争霸加剧了地区的动荡紧张和局势的复杂;3.军备竞赛导致资源、环境的破坏;4.影响国民经济正常发展和国家政权的稳定;5.冷战思维对国际关系的恶劣影响;6.两极格局解体后各种矛盾的激化;7.大国的强权政治依然成为和平的潜在威胁;→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8.美苏争霸,都企图把自己国家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及其价值观念强加到别国社会之上,并要推广到全世界。这是以错误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来处理国家国际间的关系。必须承认世界的多样性、统一性,尊重各国人民自己的选择。9.积极:(1)美苏互相牵制避免了新世界大战的爆发;(2)美苏缓和中取得的某些成果,至今仍具有重要意义。美苏两国签订的“限制战略武器协议”和“中导条约”成为战略稳定的基础,也是稳定国际局势的因素。历史原因:长期受制于苏联,照般苏联模式内部原因经济原因:外部原因戈尔巴乔夫的建设“民主社会主义”纲领推动东欧各国党的改组、分裂与蜕变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东欧剧变的原因照搬苏联模式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各国没能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政治原因:执政党与政府威信低,脱离群众苏联因素:西方因素:内部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历史原因: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根因)外部原因:西方资义国家对苏联实行“和平演变”战略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导致了苏联的解体(4)苏联解体的原因苏联解体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独联体建立,国家解体.苏联解体影响:标志两极格局的结束,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政治局势经济形势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政治多极化区域集团化全球一体化经济多极化两极格局结束东欧巨变苏联解体东欧巨变苏联解体中国面临机遇和挑战政治局势经济形势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政治多极化区域集团化全球一体化经济多极化两极格局结束1.美苏争霸的影响消极:⑴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⑵消耗了大量资源和财富,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影响。⑶两极格局解体后,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大国的强权政治依然成为和平的潜在威胁积极:⑴美苏互相牵制避免了新世界大战的爆发;⑵美苏缓和中取得的某些成果,至今仍具有重要意义。2.美苏争霸的启示战后,美国推行称霸全球的政策;苏联推行霸权主义和实行大国沙文主义。美苏争霸是世界不得安宁的根源,美苏争霸的历史教训沉痛;世界人民必须永远坚持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美苏争霸,进行军备竞赛,投入巨额军费开支。1970年,苏联军费的绝对额首次赶上美国。1977年,苏朕军费的绝对额为1300亿美元,同年美国是113O亿美元。美苏巨额军费开支,不利于内经济的发展。1980年,美国国债高达2600亿美元;苏联经济形势的恶化是其解体的主要原因之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必然是损人又害己。美苏争霸,都企图把自己国家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及其价值观念强加到别国社会之上,并要推广到全世界。这是以错误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来处理国家国际间的关系。必须承认世界的多样性、统一性,尊重各国人民自己的选择。三、美苏关系发展变化带来的启示1.美苏争霸对人类安全和世界和平造成巨大威胁2.美苏对亚洲、非洲的争夺与控制,造成这些地区局势的动荡与紧张3.美苏不断升级的军备竞赛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财富,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4.美苏关系缓和中取得的某些成果,至今仍有重要意义5.冷战虽然结束,但冷战思维继续影响国际关系的发展,战争的潜在威胁依然存在
本文标题:4.4:两极格局的结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698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