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12届高考新课标地理二轮复习方案课件专题15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专题十五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专题十五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考情报告专题十五│考情报告专题备考引擎专题十五│考情分析预测专题十五│考情分析预测知识网络构建专题十五│知识网络构建重点要点探究专题十五│重点要点探究►探究点一解决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一个区域的环境与发展,常与该区域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的形成和发展就与不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草地等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只有通过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资源利用中的不合理问题,把造成环境问题的各方面因素联系起来,才能发现其症结所在,从而找到环境综合整治的有效对策。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如下所示:专题十五│重点要点探究专题十五│重点要点探究例1[2011·广东卷]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农业较发达、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材料一石羊河流域示意图专题十五│重点要点探究专题十五│重点要点探究(1)图15-2所示地层,埋藏越深,距今年代越______;深度1.6米处是______沉积,由此可推断该地的干湿状况,距今5000年前后比现在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了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专题十五│重点要点探究(1)久远湖沼湿润该地当时是湖泊、沼泽,现在是沙漠(2)温带大陆性气候土地荒漠化(3)措施:①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②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③合理开采地下水;④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⑤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任答四点即可)【解析】(1)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据图分析即可得出相关的答案。(2)读图可知,石羊河流域位于祁连山以北的河西走廊,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面临的生态问题主要是土地荒漠化。(3)石羊河的水量主要来自于祁连山的冰雪融水,水量较少,由于流域内灌溉农业较发达,人类不合理的利用,就会导致土地荒漠化,因此农业生产要从节水开始。专题十五│重点要点探究【点评】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但主要是人为原因。正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充分认识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不仅为治理环境提供了依据,更重要的是为人类合理开发、利用自然发出了警示。专题十五│重点要点探究黄土塬又称黄土平台。塬是我国西北地区群众对顶面平坦宽阔,周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的俗称。读图15-3,回答(1)~(2)题。(1)塬的顶面平坦宽阔,其主要自然原因()A.风化、风蚀B.流水侵蚀C.流水沉积D.风力沉积(2)为合理利用土地,保持水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①甲地打坝淤地②乙处整修梯田③丙处修建水库④丁处平整土地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专题十五│重点要点探究(1)A(2)A【解析】第(1)题,西北地区地处内陆,降水稀少,风力作用强大,在长期的风化和风蚀作用下使塬的顶面平坦宽阔;风的沉积形成沙丘,而非平坦开阔的塬面。第(2)题,为保持水土,应该在沟谷地带打坝淤地,在缓坡开垦梯田。专题十五│重点要点探究【探究点一点拨】◎探点——区域环境问题是人类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种种负面影响,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环境问题。◎认知——从环境问题发生地的自然特征分析入手,结合人类活动对环境各因素的影响,运用整体性观点认识环境问题的生产、危害及防治措施。◎关键——区域自然环境的脆弱性是环境问题产生的前提,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产生环境问题的关键。结合典型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总结出认识生态环境问题的一般思路至关重要。专题十五│重点要点探究►探究点二复习世界主要国家和重要地区的方法与技巧分析产业转移的一般思路1.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一般规律(1)某一地区工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一般有以下规律:专题十五│重点要点探究(2)区域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进而转移资金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最后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一般方向是由发达国家(地区)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地区)。2.影响产业转移的区位因素分析产业转移的目的是寻找最佳区位,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在分析影响因素时,需从转移的产业部门的主导因素入手,对比分析转入地和转出地的区位条件。具体思路是:专题十五│重点要点探究专题十五│重点要点探究【特别提示】(1)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首先是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再次是利用其地价便宜的优势。(2)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3)对于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般要从转出地和转入地两个地区、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专题十五│重点要点探究例2[2011·海南地理卷]20世纪80年代初,某国W汽车公司开始在我国合资生产汽车,我国为此逐步建立了相应的零部件供应体系。近几年,我国的汽车产量和销售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且增长依然强劲,W公司逐步把在我国上市的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据此完成(1)~(2)题。(1)W公司最先转移到我国的汽车生产环节是()A.研究B.设计C.零部件生产D.组装(2)近几年,W公司将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主要目的是()A.加快新车型的研发B.提高新车型的市场竞争力C.扩大新车型的产量D.增强汽车生产的集聚效应专题十五│重点要点探究(1)D(2)B【解析】第(1)题,为充分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W公司最先转移到我国的汽车生产环节是组装。第(2)题,为提高新型车在我国市场的竞争力,近几年W公司将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点评】正确解答问题的前提是能够从试题材料中准确而快速地获取信息,特别是重要的“有用”信息。一般情况下,时间、区域、地理事物、过程、结果、影响等对于解答问题非常重要,是在答题前必须从材料中获取的。例如本题的关键信息有两点:时间和地理事物。时间影响着区位因素的变化,从而也使“W汽车公司”不断改变着对中国的经营策略。具体表现为:20世纪80年代初,为充分利用我国劳动力质优价廉因素,最先将组装环节转移到我国;近几年,伴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将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专题十五│重点要点探究读“世界钢铁工业产业大转移示意图”,完成(1)~(2)题。专题十五│重点要点探究(1)关于钢铁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追求产业结构升级是引发钢铁产业国际转移的重要原因②廉价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对我国承接钢铁工业转移没有影响③丰富的矿产资源是钢铁产业转入的基本条件④市场广阔是我国吸引钢铁产业转入的重要优势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专家指出,当中国完成工业化之后,钢铁工业也会继续向其他工业化国家转移。以下国家中,最有可能承接中国钢铁工业转入的是()①澳大利亚②加拿大③越南④蒙古国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专题十五│重点要点探究(1)D(2)B【解析】第(1)题,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追求产业结构升级是引发钢铁产业国际转移的重要原因;对于我国而言,市场广阔是我国吸引钢铁产业转入的重要优势。第(2)题,当我国实现工业化后,伴随着我国产业升级的需求,将会把钢铁工业也转向其他相对欠发达国家。如向越南、蒙古国等转移。专题十五│重点要点探究【探究点二点拨】◎探点——产业转移是生产企业将产品的部分或者全部转移至其他地区的现象,主要有区域产业转移和国际产业转移两种类型。它是加强区域联系、发挥区域优势、取得共同发展的重要形式。◎认知——从认识生产企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探求产业转移的原因;从产业的转入和转出,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关键——把握转出地与转入地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是认识产业转移原因的关键;从社会、经济和环境等方面认识产业转移带来的影响也非常重要。专题十五│重点要点探究►探究点三流域的开发、建设与综合治理的分析思路分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一般要考虑流域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条件和人口、经济发展基础等人文地理条件。分析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时要综合考虑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得出流域开发的有利条件,从而制定出其开发方向。分析流域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时,首先根据流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确定制约流域发展的不利因素,然后根据制约因素探索综合治理的对策。总体分析思路如下所示:专题十五│重点要点探究专题十五│重点要点探究例3[2011·福建卷]图15-5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专题十五│重点要点探究R河塑造了世界上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m。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1)R河大峡谷呈现出谷底荒漠、北壁林木苍翠、南壁植物稀少的景观,分别说明其成因。(2)与甲国西部沿海地区相比,R河沿岸地区工业较不发达,分析其原因。(3)分析R河河口出现断流现象的人为原因。专题十五│重点要点探究(1)大峡谷深居内陆,谷底受下沉气流控制,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景观;北壁为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林木苍翠;南壁为背风坡,降水少,植物稀少。(2)R河中上游为重要的水源保护区,且流域生态环境脆弱,限制了工业的发展;大部分地处内陆山区,水陆交通较不便;城镇数量少,人口较少;技术水平低于甲国西部沿海地区。(3)甲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对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多,R河梯级开发和引水工程截留了大量中上游来水,使下游的径流量减少,河口出现断流现象。专题十五│重点要点探究【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植被的因素、影响工业的因素、河流的流量和地理环境整体性。(1)从题目所给条件可以看出谷地、北壁和南壁景观不相同,则可以判断三地的降水有差异,可以从大气环流和地形因素来考虑。(2)从R河位于山区,发散思考,因水源区的生态保护,河谷地区工业的发展受到限制;山区要考虑地形条件及由此影响下的交通、城市、人口等因素。(3)可以从用水量和水坝的建设两大方面考虑。【点评】近年高考试题对流域的考查不断出现,而且考查内容主要体现在流域的环境特征、流域的开发及环境问题的表现与治理等方面。有专家称,高考试题有隔年出现的特点,针对目前高考试题命题区域的多样性,可以说连年出现也是其重要特征。因此,在复习中应重视这方面的内容。专题十五│重点要点探究图15-6为某区域的水系分布,读图完成(1)~(2)题。专题十五│重点要点探究(1)造成图中甲、乙两河水系特征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气候B.地形C.植被D.补给(2)图中东部河流的水能开发程度普遍不高,是因为()A.流量小,水力资源不丰富B.地形陡峭,不利于蓄水C.山高谷深,工程建设困难D.多国际性河流,合作开发不便专题十五│重点要点探究(1)B(2)C【解析】第(1)题,甲、乙分别为恒河流域与澜沧江流域。恒河流域西、北、东三面地势较高,东南部面向印度洋,流域面积大,支流众多;澜沧江流域地处横断山区,这里山河相间,山脉南北纵向排列;河流流域狭窄,支流少。第(2)题,横断山区由于山高谷深,工程建设难度大,水能开发程度普遍不高。专题十五│重点要点探究【探究点三点拨】◎探点——流域是区域的一种特殊形式,人类生产生活与流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也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内容。◎认知——运用整体分析法认识流域的自然地理特
本文标题:2012届高考新课标地理二轮复习方案课件专题15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709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