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演讲稿一般特点。2、把握演讲内容,体会作者情感。3、解读文本,品味语言。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情感。教学难点:结合演讲词,了解演讲的一般特点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用具:PPT课件教学方法:方法点拨,欣赏体会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大家看一段视频这是一次激情澎湃的著名的讲演。今天就让我们借助语言文字,聆听闻一多先生的讲演,身临其境感受他崇高的人格力量!(PPT展示课题)二、补充背景资料,还原演讲现场他的这篇讲演是在什么情况下作的?为什么取名“最后一次讲演”?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上面的注释①,准备回答上面的问题。补充背景资料(PPT展示)1946年7月11日晚,反动派暗杀了杰出的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7月15日上午,李公朴治丧委员会在云南大学召开大会,请李夫人报告李公朴遇难经过,并驳斥反动派的造谣诬蔑。在会场的人绝大多数是学生和市民,也混进了一些国民党特务。闻一多先生不知怎样得到要开这个会的消息,只身前来。李夫人讲述李公朴先生的遇难经过,泣不成声,混入会场的特务却起哄扰乱,公开挑衅。为防止意外,事先约定不作讲演的闻一多先生,此时难压怒火,拍案而起,即席发表演说。这是一篇用满腔爱国热忱谱成、用鲜血写就的文字。就让我们怀着对烈士无限崇敬的心情来学习这篇讲演词吧。三、听读把握内容听读课文,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回答下列问题。(教师提醒:在听读过程中,随手圈画相关语句。听读结束后,分组解答三个问题)1、为什么说杀害李公朴先生是“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2、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3、闻一多先生对青年发出什么号召?他自己表明怎样的决心?板书:讲演词特点之――条理性(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针对事件,表明态度(揭露反动派制造暗杀李公朴事件的险恶用心,高度赞颂了烈士革命精神,表达了爱憎分明的感情。)分析事件,揭露本质(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揭示了敌人虚弱的本质。)发出号召,表明决心(热情地号召青年,继承传统,争取民主和平的胜利;坚定地表明决心,誓死战斗,不怕牺牲。)四、品读体会情感下面我们走进语言文字,去体会讲演者的思想感情。你从演讲中体会到闻一多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词句为大家品读。温馨小提示:1、词语的感情色彩(闻一多先生讲演中,涉及到哪些人?)2、句式的选择与运用(通常情况下,我们的作文大多用逗号和句号,这篇文章也是如此吗?)3、人称的使用与变化板书:讲演词特点之--针对性、鲜明性和通俗性1、褒贬对比,爱憎分明(李:语气热情,满怀崇敬;人民:歌颂,洋溢激情;敌人:蔑视、愤怒和仇恨。)2、运用句式,简短通俗(设问句: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使听众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比普通的陈述句更能表达愤怒和斥责的情感。反问句:用来揭露敌人无耻卑劣的行径。感叹句:有的是对敌人的谴责;有的是对人民力量的赞颂;有的是对胜利前景的展望;有的是决心和号召)3、变换人称,配合情感(“你”“你们”:正面指斥、揭露,显出讲演者毫无畏惧,直接向敌人挑战,发起攻击。“他们”:愤怒的感情和轻蔑的态度。“我们”:表现出讲演者与群众亲密的、战友般的感情。)五、演读感受人物我是“闻一多”请以闻一多先生的身份来讲演文章的任何一部分,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风采。六、总结全文这篇讲演词,以爱憎分明的感情,犀利的语言,揭露了敌人,赞扬了烈士,鼓舞了人民,同时表现了作者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毛主席曾经说过:“闻一多先生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老师就以下面四句诗,来结束今天的课程:爱吾中华燃红烛,闻讯拍案怒火喷。一声春雷明心志,多难兴邦有先生。附板书设计:最后闻一一次多讲演表态度析事理表决心条理性针对性鲜明性通俗性褒贬鲜明句式多样人称变换
本文标题:《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734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