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强夯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蒙华铁路MHTJ-17标段强夯施工。2.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2.2外业技术准备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3.技术要求3.1强夯主要用于处理人工填土、采空区、Ⅲ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临近既有线、居民区的地基处理不应采用强夯处理。3.2强夯单击夯击能力4000KN·m/㎡,夯击遍数一般为4遍,最后再以低能量满夯2~3遍,满夯时锤印应搭接;强夯范围为排水沟外缘1m,两侧路堤边坡坡脚外3m。基底铺设0.6m碎石垫层,内铺一层土工格栅,其极限抗拉强度不小于160KN/m。3.3黄土地区路堤坡脚内侧基底下铺设三七灰土垫层厚0.5m,其压实系数不小于0.95;垫层中夹铺一层双向土工格栅,延伸率≤10%,极限抗拉强度不小于110KN/m,两端回折不小于2m。路堤坡脚外侧至排水沟外1m范围及排水沟底面及两侧侧面采用三七灰土封闭,厚0.3m。非黄土地区强夯顶面铺设0.5m厚碎石+0.1m中粗砂垫层,夹铺一层双向土工格栅,土工格栅抗拉强度不小于110KN/m,延伸率≤10%,两端回折不小于2m。3.4各夯点应放线定位,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及漏夯应及时纠正。3.5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做工艺性试夯试验,确定主要工艺参数,并报监理单位确认。3.6强夯处理后地基,应采用标准贯入试验、载荷试验等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检验,检验深度不小于设计处理深度。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施工程序2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夯前调查→试验性施工→确定强夯方案→强夯→夯后检查→终夯→验收→三检合格→监理验收。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必须按“三检(自检、复检、专检)”制度执行。4.2工艺流程图4.1强夯施工工艺流程图5.施工要求5.1施工准备(1)场地平整,清除表层土,进行表面松散土层碾压,修筑机械设备进出道路,排除地表水,施工区周边作排水沟以确保场地排水通畅防止积水。(2)查明强夯场地范围内地下构造物和管线的位置及标高,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因强夯施工造成损坏。(3)测量放线,定出控制轴线、强夯场地边线,标出夯点位置,并在不受强夯影响地点,设置若干个水准基点。施工准备夯前调查试验性施工设计强夯方案夯后检验开始强夯工程验收夯后检验终夯补夯调整强夯方案3(4)强夯施工前,应在施工现场有代表性的场地选取一个或几个试验区(土质差异较大时),进行试夯和试验性施工,试夯点面积不小于20m×20m。①试夯过程中,应测量每个夯点每次夯击的下沉量。②试夯结束后从加固深度范围内每隔0.5~1.0m取样,测定土的干密度、压缩系数和湿陷性系数等指标,或进行载荷试验和原位测试。③测试结果不满足设计要求时,需调整设计参数(夯锤质量、落距、夯击次数等)后重新进行试夯或修改加固方案。5.2施工工艺(1)施工准备①依据设计高程及预先估计强夯后可能产生的平均地面变形量,确定夯前地面高程。②夯锤的重量应按欲加固的土层深度、土的性质及夯锤落距选定,夯锤底面宜采用圆形,面积应符合设计要求。③在平整后的场地上按设计夯点间隔距离标出第一遍夯击点的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2)确定施工参数夯点的夯击次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且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满足下列条件:①单击夯击能小于4000KN·m时不大于50mm;4000~6000KN·m时不大于100mm;②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③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夯击点位置可根据基底平面形状采用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第一遍夯击点间距(D)可取夯锤直径的2.5~3.5倍,第二遍夯击点位于第一遍夯击点中间,以后各夯击点间距适当减少。夯击2遍平面布置示意图夯击3遍平面布置示意图夯击4遍平面布置示意图注:①为第一遍夯击点,②为第二遍夯击点,③为第三遍夯击点,④为第四遍夯击点。图5.1夯击平面布置示意图4(3)强夯施工①夯实设备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②测量夯前锤顶高程。③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完成一次夯击。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④按试夯确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⑤换夯点,重复步骤①~④,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后,应平整夯坑,并测量场地高程。⑥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最后用低能量满夯将表层松土夯实达到设计要求。6.劳动组织6.1劳动组织模式:采用作业队组织模式。6.2施工人员应结合已经确定的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等进行合理配置。表6.1人员配置表(每个作业工地)序号工种或职务人数1作业队长12技术负责人13专职质检员14专职安全员15技术、质检、测量、材料及试验人员56工班长27领工员38机械工、普工20其中作业队长、技术负责人、技术员、质检员、专职安全员必须由施工企业正式职工担任,并可根据工程情况适当配备若干劳务工人。6.3班长质量责任制(1)对本班组人员经常进行质量意识教育,认真贯彻质量管理制度和各项技术规定、质量标准,签订质量责任书,由工班长进行本班组的工程质量自检,工区技术员进行复检,工区质检员进行专检,从而杜绝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5(2)领导本班组成员严格按图纸、技术交底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对本班组的工程质量负质量责任和经济责任。(3)严把材料使用关,拒绝和制止使用不合格材料。对不合格的工序做到上道工序不交,下道工序不接。接受质检人员的检查指导,随时纠正违章操作现象。(4)组织班组人员按时填写各种原始记录、统计报表,保证数据真实可靠。(5)对本班组人员操作的不合格工序,应主动进行返修重做,直至合格。7.设备机具配置表7.1机具设备配置表(每个作业工地)序号机具、设备名称单位数量1履带式起重机台12夯锤个13推土机台14压路机台15装载机台18.质量控制及检验8.1质量控制(1)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必须按“三检(自检、复检、专检)”制度执行。(2)按设计要求确定夯击路线,无规定时使相邻轴线的夯击间隔时间尽量拉长,特别是当土的含水量较高时。(3)每遍夯击后应将夯坑填平,再进行下一遍夯击。强夯完毕,应按设计要求平整场地。(4)强夯施工应按设计要求采取隔振措施。(5)强夯锤重、落距应满足有效加固深度的要求。(6)夯击时夯锤的气孔要畅通,夯锤落地时应基本水平。(7)各夯点应放线定位,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及漏夯应及时纠正。强夯施工时应对每一夯击点的单夯夯击能量、夯击次数和每次夯沉量等进行详细记录。(8)强夯过程的记录及数据整理。①每个夯点的夯坑深度、夯坑体积、夯坑四周隆起高度都须记录、整理。②场地隆起和下沉记录,特别是邻近有建构筑物时。③每遍夯击后场地的夯沉量、外部补充填料量的记录。④附近建筑物的变形监测。6⑤满夯前应根据设计基底标高,考虑夯沉预留量并整平场地,使满夯后接近设计标高。⑥记录最后2击的贯入度,看是否满足设计或试夯要求值。8.2质量检验(1)强夯处理夯击点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100m等间距检查3个断面,每个断面左、中、右各1点;监理单位见证检验1个断面。检验方法:尺量。(2)单击夯击遍数、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应符合试夯确认的工艺要求,低能量满夯的搭接面积不得小于1/4夯锤直径。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对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低能量满夯的搭接面积,检查每遍总夯击点数的10%;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检查数量的20%见证检验。检验方法:观察、尺量。(3)强夯后质量检验内容包括压实质量、加固有效加固深度及地基承载力。①承载力检测采用平板载荷试验,检测数量为每3000㎡检验3处。②地基采用强夯后检验,对于碎石土和砂土宜在处理后7~14天后进行,粉土地基宜在处理后14~28天后进行,可通过夯沉量进行检测。③采用标准贯入、静入触探试验对强夯有效加固深度进行检验,检测数量为每3000㎡检验9处(其中标准贯入试验6点,静力触探3点)。(4)强夯处理范围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允许偏差为±150mm。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100m等间距检查3点。检验方法:尺量。(5)强夯夯坑中心允许偏差为0.1D(D为夯锤直径)。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检查总夯击点的10%。检验方法:尺量,查施工记录。(6)强夯地基顶面的高程、中线至边缘距离、宽度、横坡、平整度允许偏差及检验标准应符合表8.1的规定。表8.1强夯地基顶面的高程、中线至边缘距离、宽度、横坡、平整度允许偏差及检验标准序号项目允许偏差施工单位检查数量检验方法1高程±50mm每100m等间距检查3点水准仪测量2中线至边缘距离±50mm每100m等间距检查3点尺量3宽度不小于设计值每100m等间距检查3点尺量4横坡±0.5%每100m等间距检查3个断面尺量75平整度填土50mm,填石100mm每100m等间距检查3点2.5m直尺量测9.安全及环保要求9.1安全要求(1)施工区域应设警示标志,严禁非工作人员出入。(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严格按照三相五线制布设电线,做到二级保护,三级控制,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器一箱一锁。(3)当风力大于5级时,应停止强夯作业,以防机械倾倒,保证安全。(4)起吊夯锤保持匀速,不得高空长时间停留,严禁急升猛降防锤脱落。停止作业时,将夯锤落至地面。夯锤起吊后,臂杆和夯锤下及附近15m范围内严禁站人。(5)强夯前应对起重机、滑轮组及脱钩器等全面检查,并进行试吊、试夯,一切正常方可强夯。(7)注意行车安全,严格遵守交通法规,遵守交通秩序,文明驾驶、礼貌行车。(8)严禁机械带病运转、超负荷作业,夜间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设备,工作视线不清时不得作业。(9)及时做好排水措施,保证排水顺畅。9.2环保要求(1)施工便道要安排专人经常洒水养护,避免扬尘。(2)生产中的废弃物及时处理,运到当地环保部门指定的地点弃置。(3)按环保部门要求集中处理试验及生活中产生的污水及废水。(4)在市区内或人口密集的地方施工时应设围档。(5)分类堆放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并及时清运。(6)保护当地自然植被,采取措施使地表植被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7)强夯和重锤夯实施工应按照设计要求采取隔振降噪措施,施工产生的噪声应符合《建筑施工场界噪声界限》(GB12523)的有关规定。(8)当强夯施工所产生的震动对邻近建筑物或设备会产生有害影响时,应设置监测点,并采取隔沟等隔振减震措施。一般既有建筑50m范围内不宜采用强夯措施。(9)施工前应先按设计的高程整平施工场地。桥、涵附近地基加固需在桥、涵施工前进行。
本文标题:强夯施工作业指导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781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