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寡人之于国也(期末复习版)
《寡人之于国也》复习学案1.下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曳兵(yè)数罟(cùgǔ)洿池(wū)B.鸡豚(tún)狗彘(zhì)庠序(yǎng)C.孝悌(tì)饿莩(piáo)供养(gōng)D.衣帛(yī)王天下(wàng)不可胜用(shēng)2.下列红色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河内凶.(有战乱)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D.弃甲曳.(拖着)兵而走3.下面划线的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春心莫共花争发.B.弃甲曳兵.而走斩木为兵.C.或.五十步而后止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D.是.亦走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4.下列句中“于”作“比”讲的一项是()A.寡人之于国也B.移其粟于河内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5.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D.谨庠序之教6.对下列各句中“之”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斯天下之民至焉②鸡豚狗彘之畜③树之以桑④未之有也⑤邻国之民不加少A.①⑤/②/③/④B.①③⑤/②/④C.①②④/③⑤D.①②⑤/③④7.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的不同类的一项是()A.填然鼓之B.然而不王者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D.谨庠序之教8.选出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项。()①是亦走也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③王道之始也④树之以桑⑤申之以孝悌之义⑥未之有也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A.①②③⑥B.②④⑥C.②④⑤⑦D.③⑥⑦9.选出对下列文言句子中的划线部分翻译不正确的一句()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河东发生了灾害(我)也这样做)B.王好战,请以战喻。(大王喜欢打仗,请您打一仗就明白了)C.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对于供养活的人、为死了的人办丧事没有什么不满意的)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这便是王道的开端)10.关于《孟子》,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A.《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并称儒家“四书”。B.《孟子》是一部记录春秋末期思想家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C.《孟子》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D.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个最大的儒学大师。后世将他与孔子并称。11.选出下列“数”字读音与意思相同的一项。()①数罟不入洿池②数口之家③范增数目项王④媒人去数日⑤识盈虚之有数A.①②B.②③C.④⑤D.②④1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一句中“是”用法相同的是()A.唯利是图B.各是其所是C.谁能定是非之真D.是谁之过与13.句中词的用法,古今相同的一项是()A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B忌不自信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D养生丧死无憾14.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是()A.寡人之民不加多B.谨庠序之教C.是寡人之过也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5.选出与“王道之始也”的“也”用法相同的一项。()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B.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16.下列句子中“或”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B.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C.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D.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17.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无乃尔是过与B.何以伐为C.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D.豫州今欲何往18.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直不百步耳。译:只是没有逃跑一百步罢了。B.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译:有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人逃跑五十步然后停下来。C.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译:这怎么能对刺伤人之后而致人于死地感到奇怪呢?D.未之有也。译:没有这样的事情啊。19.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两项()A.或.百步而后止:有的人B.直.不百步耳:只有,不过C.王无罪.岁:罪过D.邻国之民不加.少:更加E.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出发F.非我也,岁.也:年成20.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A.是.亦走也无乃尔是.过与、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谷不胜.食也C.弃甲曳兵.而走齐兵.乃出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虎求百兽而食.之21.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句()例句: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A.七十者衣帛食肉。B.填然鼓之。C.王无罪岁。D.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22、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不可,直不百步耳。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明日,徐公来,孰视之。2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树之以桑A.王好战,请以战喻B.以五十步笑百步C.斧斤以时入山林D.申之以孝悌之义24.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C.噫!微斯人,吾谁与归?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5.选出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A.河内凶,“河内”指黄河以北。B.谨庠序之教,“庠”、“序”都指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C.申之以孝悌之义,“孝”指尊敬父母,“悌”指敬爱兄长。D.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国”指国家,“家”指家庭。26.选出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不同的一项()A.是何异于刺人而杀B.王好战,请以战喻C.百亩之宅,树之以桑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二、翻译句子:1、谨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三、名言名句“,。,。,。”三组排句,提出了发展生产的三种措施,以及采取这些措施后所产生的效果。2、孟子不仅主张养民,还主张教民的句子是:,,。3、孟子为梁惠王展现出一幅美好的前景后,用“,”两句承上启下,顺理成章地得出“,”的结论,与前文“”相呼应。4、“,”,言简意赅。不归罪于年岁,而是要反省自己,革除虐政,施仁政,行王道,使百姓住有房,耕有田,吃饱穿暖用足,接受教育,懂得礼义,才能使他们归服。《寡人之于国》学案答案1.答案:A解析:B项中“庠”应读为“xiáng”,它与“痒”形似易误渎。C项中“莩”应读为“piǎo”,声调标错。D项中“衣”当动词用,应破读为“yì”。2.答案:D解析:A项中“凶”是谷物收成不好,荒年的意思;B项中“加”是“更”的意思;C项中“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3.答案:A解析:A项中第一个“发”意为“发放,指打开粮仓,赈济灾民”,第二个“发”是“花开”的意思,二者意义不同;B项都是“兵器”的意思;C项都是“有的”的意思;D项都是“代词,这”。4.答案:C解析:A项的“于”是“对于”;B项的“于”是“到”;D项的“于”是“在”。5.答案:D解析:A项中“颁”通“斑”;B项中“涂”通“途”,道路;C项中“无”通“毋”,不要。6.答案:A解析:①⑤都是结构助词,用在定语与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的”;②宾语前置的标志,助词③代词,指“五亩之宅”;④代词。7.答案:D解析:A中“鼓”名词活用作动词,击鼓;B中“树”也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种植、栽种;C中“衣”名词活用作动词,穿;D中“谨”原意为谨慎,这里是形容词用作动词,认真从事。8.答案:C解析:①③是判断句;②④⑤⑦是状语后置句;⑥是宾语前置句。9.答案:B解析:“请以战喻”意为请允许我用战争作比喻。10.答案:B解析:“春秋末期”不对,应为“战国时期”。11.答案:D解析:①中读cù,密、细密;②④中相同,读shù,几、若干;③中读shuò,屡次;⑤中读shù,规律、定数。12.答案:D解析:D项与例句一样,代词,这;A项为提宾标志,无意义;B项是动词,赞同、肯定;C项是形容词,正确。13.答案:C解析:C句“可以”用法古今相同。A中“丈夫”古义为成年男子,今义为妻子的配偶。B中“自信”古义为宾语前置,即“信自”相信自己。D中“养生”古义为供养活着的人,与今义不同。14.答案:D解析:A、B、C三句中的“之”都作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D中“之”是代词,否定句中作前置宾语。15.答案:D解析:A项中“也”表句中提顿;B项中“也”表疑问;C项中的“也”均表陈述;D项“也”表判断。16.答案:D解析:A、B、C句中“或”是代词,“有的”;D句中是“有时”。17.答案:C解析:A句用“是”把宾语“尔”提前。B句和D句都是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题干中的句子和C句否定句中代词作前置宾语。18.答案:C解析:“是何异于”应译为“这与……相比,有什么不同呢?”19.CD(罪:归罪;发:打开)20.D(食:吃)21.D(例句与A、B、C项的划线词均是名词作动词,D项中的“生、死”是动词作名词,译为“活着的人”、“死去的人”。)22.B(A项“无”通“毋”,C项“颁”通“斑”,D中“孰”通“熟”。)23.D24.C(本题考查文言句式。A项为介宾后置句,包含了一个固定句式“孰与……”,可理解为:“我与城北徐公(比),孰美?”B项为定语后置,D项是介宾短语后置,C项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25.D(国:指诸侯国的封地;家:指卿大夫的封地)26.B(题干与A、C、D三句都是介词结构后置)二、翻译句子:1、认认真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庠序: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道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奔走了。2、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贵族们)却不加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官府)却不知道打开粮仓赈救灾民,老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罪过,是年成不好造成的。’三、名言名句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三组排句,提出了发展生产的三种措施,以及采取这些措施后所产生的效果。2、孟子不仅主张养民,还主张教民的句子是: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孟子为梁惠王展现出一幅美好的前景后,用“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两句承上启下,顺理成章地得出“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结论,与前文“王道之始也”相呼应。4、“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言简意赅。不归罪于年岁,而是要反省自己,革除虐政,施仁政,行王道,使百姓住有房,耕有田,吃饱穿暖用足,接受教育,懂得礼义,才能使他们归服。
本文标题:寡人之于国也(期末复习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799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