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目录第一章防治水组织机构设置及部门职责∙∙∙∙∙∙∙∙∙∙∙∙∙∙∙∙∙∙∙∙∙∙∙∙∙∙∙∙∙∙∙∙∙∙∙∙2一、防治水组织机构∙∙∙∙∙∙∙∙∙∙∙∙∙∙∙∙∙∙∙∙∙∙∙∙∙∙∙∙∙∙∙∙∙∙∙∙∙∙∙∙∙∙∙∙∙∙∙∙∙∙∙∙∙∙∙∙2二、相关部门职责∙∙∙∙∙∙∙∙∙∙∙∙∙∙∙∙∙∙∙∙∙∙∙∙∙∙∙∙∙∙∙∙∙∙∙∙∙∙∙∙∙∙∙∙∙∙∙∙∙∙∙∙∙∙∙∙∙∙∙∙3第二章防治水工作实施细则∙∙∙∙∙∙∙∙∙∙∙∙∙∙∙∙∙∙∙∙∙∙∙∙∙∙∙∙∙∙∙∙∙∙∙∙∙∙∙∙∙∙∙∙∙∙∙∙∙∙∙∙∙∙∙∙∙∙5第三章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10第四章水害预测预报制度∙∙∙∙∙∙∙∙∙∙∙∙∙∙∙∙∙∙∙∙∙∙∙∙∙∙∙∙∙∙∙∙∙∙∙∙∙∙∙∙∙∙∙∙∙∙∙∙∙∙∙∙∙∙∙∙∙∙∙12第五章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13第六章水害情况通报制度∙∙∙∙∙∙∙∙∙∙∙∙∙∙∙∙∙∙∙∙∙∙∙∙∙∙∙∙∙∙∙∙∙∙∙∙∙∙∙∙∙∙∙∙∙∙∙∙∙∙∙∙∙∙∙∙∙∙∙15第七章一矿一策,一面一侧制度∙∙∙∙∙∙∙∙∙∙∙∙∙∙∙∙∙∙∙∙∙∙∙∙∙∙∙∙∙∙∙∙∙∙∙∙∙∙∙∙∙∙∙∙∙∙∙∙∙15第八章防治水监控防范制度∙∙∙∙∙∙∙∙∙∙∙∙∙∙∙∙∙∙∙∙∙∙∙∙∙∙∙∙∙∙∙∙∙∙∙∙∙∙∙∙∙∙∙∙∙∙∙∙∙∙∙∙∙∙∙∙∙16第九章防治水相关人员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度∙∙∙∙∙∙∙∙∙∙∙∙∙∙∙∙∙∙∙∙∙∙∙17第十章应急演练及水害紧急情况撤人制度∙∙∙∙∙∙∙∙∙∙∙∙∙∙∙∙∙∙∙∙∙∙∙∙∙∙∙∙∙∙∙∙∙24第十一章事故分析及奖惩制度∙∙∙∙∙∙∙∙∙∙∙∙∙∙∙∙∙∙∙∙∙∙∙∙∙∙∙∙∙∙∙∙∙∙∙∙∙∙∙∙∙∙∙∙∙∙∙∙∙∙∙∙∙∙∙∙∙26第十二章审批制度∙∙∙∙∙∙∙∙∙∙∙∙∙∙∙∙∙∙∙∙∙∙∙∙∙∙∙∙∙∙∙∙∙∙∙∙∙∙∙∙∙∙∙∙∙∙∙∙∙∙∙∙∙∙∙∙∙∙∙∙∙∙∙∙∙∙∙∙∙∙∙∙∙∙∙∙∙27第十三章岗位业务培训制度∙∙∙∙∙∙∙∙∙∙∙∙∙∙∙∙∙∙∙∙∙∙∙∙∙∙∙∙∙∙∙∙∙∙∙∙∙∙∙∙∙∙∙∙∙∙∙∙∙∙∙∙∙∙∙∙∙∙∙∙∙28第十四章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制度∙∙∙∙∙∙∙∙∙∙∙∙∙∙∙∙∙∙∙∙∙∙∙∙∙∙∙∙∙∙∙∙∙∙∙∙∙∙∙∙∙∙∙∙∙∙∙∙∙∙∙∙∙28第十五章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定期分析制度∙∙∙∙∙∙∙∙∙∙∙∙∙∙∙∙∙∙∙∙∙∙∙∙∙∙∙∙∙∙∙∙∙292为更好的规范我矿防治水工作中的行为,防止我矿生产建设中水灾事故的发生,对矿井水患进行科学管理,建立健全我矿防治水管理制度,保证我矿安全生产健康发展,掌握矿井水害规律,研究解决我矿生产建设中防治水害的方法,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国家总局28号令)、《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安徽省煤矿防治水和水资源化利用管理办法》(皖经信煤炭(2013)128号)等法律、法规和规定特制定如下防治水制度。第一章防治水组织机构设置及部门职责一、防治水组织机构为加强防治水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领导机构,保证矿井防治水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防止水害事故的发生,确保地测防治水质量标准化达到一级矿井水平,特成立防治水工作领导组。下设防治水管理办公室和探放水队。防治水管理办公室设在XX矿地测科科,探放水队直属通风区管理。1、防治水领导组组长:副组长:成员:2、防治水管理办公室主任:成员:33、探放水队队长:成员:二、相关部门职责:1、地测科:(1)、负责全矿井的防治水管理工作。(2)、负责编制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年度防治水计划,并组织实施。(3)、负责根据矿井实际逐年进行矿井水害因素分析和水害预测,并纳入矿井年度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4)、负责搜集、调查和核对矿区内地方小煤矿和废弃的老窑情况,掌握其位置、开采煤层、开采范围、老空区积水等情况。(5)、负责建立矿区井上下水位动态观测系统,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涌水量观测,水情水害预测预报,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6)、负责矿井隔离煤柱,采区隔离煤柱,断层防水煤柱及其它防水煤柱的设计计算,并严格按要求监督执行。(7)、负责各采掘工作面水患威胁程度分析,对受水威胁的工作面,必须编制专门的探放水设计。(8)、负责水文补勘工程、水文钻探工程、注浆堵水工程、探放水工程施工设计、工程质量监督、工程竣工验收和总结。(9)、负责对井下涌水点的涌水量大小、水质分析等资料的搜集编录、分析工作。(10)、提供矿井和采区设计中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报告,包括涌水量计算及防治水措施。4(11)、组织防治水项目的检查验收。(12)、负责防治水设计、成果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和水文地质资料图纸管理工作,满足质量标准化要求。(13)、负责防治水方面先进技术、设备、工艺、成功经验的学习和应用。(14)、负责每年雨季前分析排查矿区河流、沟渠、地面塌陷区等渗漏地段,采取堵漏或沟渠改道等措施。(15)、负责编制各类地质报告、水文地质条件评价等防治水重要工作。2、技术科:负责采掘工程设计,从开拓布局、采区巷道布置上要利于矿井防治水管理,尽量避免大量积水的产生,并确保排泄水系统安全、合理、可靠;落实矿井防治水的相关问题和措施并检查矿井防治水工程质量。3、安全生产信息中心:负责井上、下防治水、水害隐患的排查及全面协调工作。4、安监处:负责防治水和井下探放水施工监督、检查及水害区域安全撤离等工作。5、通风区:负责对井下采空区、探放水区域的瓦斯和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对钻机队的管理等工作。6、机电科:负责配备井上、下防治水、探放水相关设备;井下各水仓排水设备的正常运转。7、物资管理科:负责对井上、下防治下、探放水相关设备的采购供5应及储备。8、探放水队:负责对井下采掘工作面的探水和放水工作。9、修护区:负责水仓、水沟的清挖工作。10、运输区:负责排水设备、钻探设备的运输工作。11、采煤区:负责本工作面的防排水及水情水害监测工作,出现突水征兆及工作面涌水量变化及时汇报,在有突水事故时协同相关人员参与救援。12、掘进区:负责本工作面的防排水及水情水害监测工作,出现突水征兆及工作面涌水量变化及时汇报,在有突水事故时协同相关人员参与救援。第二章防治水工作实施细则1、矿成立由矿长为组长的矿井水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水害防治工作,解决防治水工作所需的人、财、物。并对矿井的水害防治工作负总责。总工程师对矿井水害防治负技术责任,负责组织编制XX矿水害防治工作规划,制定年度水害防治工作计划,审批水害防治工程设计、措施及水害防治经费的使用。2、对矿井地质构造观测、煤(岩)层观测、巷道掘进、工作面回采的资料收集、编录工作必须按《矿井地质规程》的相关要求进行。3、不断完善我矿水害防治岗位责任制、水害防治技术管理、水害预测预报、水害隐患排查治理等防治水管理制度,并组织落实。4、每年初根据我矿采掘计划编制防治水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65、加强对职工防治水知识的教育和培训,保证职工具备必要的防治水知识,提高防治水工作的技能和抵御水灾的能力。6、防治水工作必须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采取防、堵、疏、排、截的综合治理措施。7、必须定期收集,调查和核对周边矿井、积水井巷、采空区以及本矿井的水文地质情况、积水情况,对其开采范围、开采深度、积水等情况进行详细掌握,并定期对矿井充水性图、排水系统图等图纸进行修改。8、每年年初根据每年的采掘接续计划,结合矿井水文地质资料,全面分析防治水情况及水害情况,编制年度地质预报。9、在采掘过程中,对预报内容要进行核对,不断补充和修改,发现水患险情及时发出水害通知单,并报告矿安全生产信息中心,通知可能受水害威胁地点的人员撤到安全地带。10、建立健全水文观测站,做好观测台帐,定期进行矿井水动态观测,对采掘区域及积水区异常情况及时作出水害预报。涌水量的观测,每月观测次数不少于3次。11、针对XX矿周边矿井闭坑次生水害,利用水害监测系统,每周定期生成报表,分析井下涌水量及地面水文观测孔水位变化情况,动态掌握水量变化情况及对我矿的影响情况,保证能及时制定应对措施。完善矿井次生水害应急预案。地测科负责水害预警系统的日常维护和使用管理。通风区负责预警系统主机的日常值守。12、抓好雨季“三防”工作,每年在雨季前必须对井上下排水系统进行彻底排查,对存在的水害隐患通知各相关单位落实责任,限定汛期7前完成整改,特别是接到暴雨灾害预警信息和警报后,应当实施24小时的不间断排查,并及时观测矿井涌水量变化情况。13、当矿井井口附近或者塌陷区内外的地表水体可能溃入井下时,应当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并派专人负责本井田范围内可能波及的地面塌陷坑、采动裂隙及可能影响矿井安全的水体等重点部位进行巡视检查。14、当发现暴雨洪水灾害严重时,可能引发淹井时,必须立即撤出作业人员到安全地点,经确认隐患完全消除后,方可恢复生产。15、受地质构造、水害威胁的区域,应当留设防隔水煤(岩)柱,煤(岩)柱的留设尺寸和设计编制经矿总工程师组织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实施,严禁随意变动煤(岩)柱留设尺寸。16、根据每年的采掘接续计划,结合矿井水文地质资料,编制年报、月报,重点水害要及时发出水害预报通知书,并进行年度、月度预报分析总结。坚持“周分析,月预报”及紧急水情及时预报制度。水害预测预报应利用所有能收集到的物探、钻探和巷道实揭等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综合分析。17、采掘过程中,对预测图、表逐月进行检查,不断补充和修正。发现水患险情,及时发出水害通知单,并报告矿安全生产信息中心,通知可能受水害威胁的人员撤离到安全地点。18、井下采掘工作面应当采用钻探、物探和化探等方式查清水文地质条件,由防治水科根据实际情况编制探放水设计,特别在遇到断层、陷落柱和含水层(体)富水强等情况下,防治水科应当提出水文地质报告和探放水设计,经总工程师组织生产、安全和防治水等相关科室研究8分析后,方可进行采掘活动。19、在每年雨季前,应当全面检修一次排水设备,并对全部工作水泵和备用水泵进行一次联合排水实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20、每年雨季前对水仓、沉淀池和水沟中的淤泥及时清理。21、井下排水设施,主要排水设备(包括水泵、水管和配电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1)、水泵:必须有工作、备用、检修三套水泵。其中工作水泵的能力,应能在20小时内排出矿井24小时的正常涌水量,备用水泵的能力应不小于工作水泵能力的70%,并且工作和备用水泵的总能力,应能在20小时内排出矿井24小时的最大涌水量;检修水泵的能力应不小于工作水泵能力的25%。(2)、水管:必须有工作和备用两套水管,其中工作水管的能力应能配合工作水泵在20小时内排出矿井24小时的正常涌水量。工作和备用水管的总能力,配合工作和备用水泵在20小时内排出矿井24小时的最大涌水量。(3)配电设备:应同工作、备用和检修水泵相适应,并能够同时开动工作和备用的水泵。22、井下主排水设备的管理:(1)、排水设备必须定期检修,按规定对水泵进行大、中、小修,保证台台水泵完好,台台水泵能正常运转。保证井下发生水害时,备用水泵、检修水泵都能投入运转。(2)、定期进行防治水检查,对各井下各排水点排水系统、电气部分、9仪表的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反应。(3)、下山采区要建立正规可靠的排水系统。受水害威胁的采掘工作面在巷道低洼处必须做临时水仓,备好排水设备。各临时水仓必须做到无人值守,自动排水。采区、工作面排水系统都必须做到双回路供电,并做好防治水所需物资供应和装备保障,由机电科和物管科统一管理,调配使用。23、严格执行采掘工作面水害评估制度。掘进巷道施工前及工作面回采前,必须对该区域范围进行专门的水害评价。由地测科编制专门的水害评价报告。24、加强对6煤层底板灰岩水害的防治工作。近灰岩掘进巷道,除沿空掘进外,必须进行超前电法探查,对探
本文标题:防治水管理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827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