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游记散文写作指导
——游记散文作文指导余凤兰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掌握游记散文写作的具体要求和方法2让学生在游记散文写作中融进自己的真情实感。3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学习并掌握以游踪的变化和景物的转换为序,从不同的立足点描写景物的写法。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如何确立中心、精心剪裁、细心勾勒。教学方法:1引导法2师生互动学习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导语:同学们,喜欢旅游吗?那么在你到过的一些地方,无论是名胜古迹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总有一些风景让你有不同的感受,喜欢不喜欢等,那么你有用文字记录你所见所闻所感的习惯吗?在古时候很多人喜欢游历,并且把他在游历中的所见所闻的都记录下来。中国佛教史上有一位名僧东晋时的法显,是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他是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他写出历时15年远赴天竺的旅行经过,两年后增补为流传至今的《法显传》,也叫《佛国记》。还有一本书《大唐西域记》,简称《西域记》,为唐代著名高僧唐玄奘口述,门人辩机奉唐太宗之敕令笔受编集而成,该书记述唐玄奘亲自到过的一百三十个国家和听到过的二十八个国家的地理情况、风俗习惯和地区的都城、疆域、地理、历史、语言、文化、生产生活、物产风俗、宗教信仰。本书是继晋代法显之后又一取经游记巨著。还有收录在我们中学课本里的很多文章也是古代文人游历名川大山时写下的文字。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苏轼的《石钟山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以及姚鼐的《登泰山记》等。这些文章状物写景,因事说理。对客观事物、自然景物的作了真实描述与形象刻画,这就是游记散文。游记散文不论是对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的特写,还是对旅途见闻的叙述,都在表达作者对事物的认识以及抒发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感受。再看看现代,台湾女作家三毛,年轻时在欧洲游学,将所见所闻写成一篇篇的游记散文寄回台北的一家报社,发表之后吸引了众多的读者。报社为她开辟专栏,使她一举成名。她将那些散文结集出版,名为《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等。后来她又独自去中南美洲旅行,走一路,写一路,“她把对异国他乡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自然景观的描写穿插在作品中,使作品呈现出一种浓郁的异国情调”这就是她后期的代表作,散文集《万水千山走遍》。学者、作家余秋雨,早年利用外出开学术会、讲学等机会游历,凭借着渊博的文史功底,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将眼中的自然山水化为心中的“人文山水”,叙写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秘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结构,成就了影响较大的旅游文化散文集《文化苦旅》。朱自清的系列游记散文《温州的踪迹》、《欧游杂记》,巴金的《海上日出》,刘白羽的《长江三日》、《日出》,徐迟的《黄山记》,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等。现在又很多驴友也用散文的形式来写出自己在途中的所见所闻,那么我们怎样用文字记录下我们的感受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怎样写游记散文。二提问:1什么是游记?游是什么?记又是什么?所谓游记,顾名思义,即是由“游”而“记”、以“记”记“游”之作。构成游记文体的核心要素应该包含所至、所见、所感三个方面。所至,即作者的游程;所见,包括作者耳闻目睹的山水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历史掌故等;所感,即作者的观感,由所见所闻而引发的所思所想,三者恰好构成一个由下而上、依次递升的金字塔结构。所以游程是骨骼,游观是血肉,游感是灵魂;无骨不立,无肉不丰,无魂不活。(板书:游程(骨骼)、游观(血肉)、游感(灵魂)现在哪个同学归纳一下什么是游记呢?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2《桃花源记》中的记是什么?记事一种文体。记:作为一种文体,又可以有游记和碑记(或铭记)的分别。二游记散文的发展古代文学最重要的题材就是诗、文两种。古人的文章都可以用“诗,词,歌,赋,经,传,史,记”来区分。古代游记发端于魏晋,从那以后,游记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就一直盛行于各朝各代,历久不衰,形成了别具一格、自成体系的游记文学。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的作家作品,其中首推郦道元(南北朝北魏),可以说,他的《水经注》开创了游记文学的先河。之后唐代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对山水游记文学作了最为完美的诠释,从而成为我国山水游记体的奠基作品。到了宋代,游记散文层出不穷,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如今已入选中学课本,被广大师生广为传诵。三如何写好游记散文1.写出自己与别人的不同感受来。游记散文不能写成流水帐,关键是写出自己独到的感受,要写出游时的“味”来。比如同样是泰山,不同的人去登感受是不一样的。清朝桐城派散文家的姚鼐的《登泰山记》,写的是雪天登山之感,全文行文时带上了许多关于“雪”的描写,无论是上山道路,还是到山上以后的所见,都与“雪”有关,他个人的体验也与“雪”有关。而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则是写雨中登泰山的情景。全文紧扣“雨”字,描写雨中别具情趣的“水淋淋”的景物和“雨中”登泰山的“独得之乐”。两人的文章各有千秋。同一座泰山,在不同的时代,在不同的季节,在不同的人笔下,所具有的情韵是不一样。如果我们也到泰山去,是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那想必我们的笔下一定会是另一番景象。就算是两个人在同一个季节,同一天去同一个地方,两人所获得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因为两个人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个人爱好都不一样,我们的游记散文就是要把这不一样的体验写出来。2.选自己感受最深的、心灵受触动最大的点去写。奥地利作家斯·茨威格,1928年在俄国旅行,拜谒世界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墓,看到的竟然只是野地里一个长方形的小土堆,而且听说这是按托翁生前遗愿安葬的。他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联想到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等人的有着奢华装饰的墓地,就写下了散文名篇《世界最美的坟墓》。他认为保护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除了围在四周的稀疏的不关闭的木栅栏外,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这篇文章之所以成为名篇,之所以震撼人的心灵,主要是因为作者是用“心”在写,真正写出了自己真切感受。我们在游记散文的写作中,一定要试着去捕捉那些撼动我们心灵的东西,捕捉那些刹那间产生的思想的火花,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有特色的文章。3.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要巧妙表达自己的思想。散文讲究借物寓意、托物言志,从而把人们的思想引向一个丰富而深邃的境界。游记散文也应如此。有些游记散文主要描写祖国的壮丽山河,以激发人们热爱祖国的豪情,有些文章则通过一定的事物或游历传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或某种人生哲理。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主要描绘了轮船穿过三峡时所见的瑰丽奇特的景象,作者把五彩缤纷的自然景物和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激情融合在一起,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唤起人们的爱国情感。而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则通过游山的经历来表达“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的朴素的生活哲理;苏轼《石钟山记》在字里行间告诉我们不能轻信旧说、有疑必察的重要性。这些文章中作者都能在游山玩水之际,通过一定的物或事来表达一定的情感,寄寓一定的思想,这正是我们在游记散文应该做到的一点。4.游记类散文要有一个合理的序。任何文章都要有一个合理的序,游记文章的序可以是时间的推移,可以是地点的转移,也可以是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如《雨中登泰山》就是以地点的转移为序,从岱宗坊出发,一路写到南天门,各种景物依次展示,有自然景物,有人文景观,井然有序,这样写就使全文条理清晰。而刘白羽的《长江三峡》虽然也以航船行进为序,但更有一句“这一天,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统摄全文,全文始终洋溢着作者在母亲河上航行的兴奋、激动的情致。刘征的《过万重山漫想》写的同样是船过长江三峡的情景,但作者却紧紧扣住“第一个”去漫想,思路由第一个过三峡的人展开,想到人类历史上各个领域中的无数“第一个”,从而讴歌知难而进的首创精神,行文非常自然,条理非常清晰。5.游记类散文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去写景状物。在游记散文中,有时为了逼真地表现事物,也为了丰富文章的内容,我们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用比喻、拟人、通感等手法去写景。如朱自清的《绿》中,把“平铺着的、厚积着的绿”比作“少妇拖着的裙幅”,比作“鸡蛋清”,比作“温润的碧玉”,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丰富“绿”这一形象,这些生动的比喻,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增添了散文的诗意。散文中的这个“联想”还可指调动大脑中已有的信息,跟眼前的事物形成对照,通过比较来加深对当前事物的认识。四游记散文的写作顺序1分析《桃花源》并导入提问:《桃花源记》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以虚构的游记形式表现了一种乌托邦式的社会理想。桃花源记中,课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时间先后为顺序,从渔人发现桃源,小住桃源,再到离开桃源,最后再寻桃源,一线贯穿。2游记散文常用的写作顺序。游记散文,最常用的写作顺序是“移步换景”,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化,不断展现一幅幅绚丽多彩、内容丰富的生动画面。A运用“移步换景”,铺设架构“移步换景”,顾名思义即随着游览步伐的移动,眼前的景色也跟着变化,而不局限于一处。这里面包含着两个动作:“移步”、“换景”。抓住“移步”,就是要清楚地交代先到了什么地方,后到了什么地方,准确地把游踪写清楚;抓住“换景”,就要写出每到一地所看到的景色。整个游览过程就是在不停地移步和换景,因此,移步要写清楚,换景要写明白。B细摹重点景物,突出特色(1).换景要有取舍。通常,风景区的景点、景物是很多的,一路走来,所要描写的景物必定也很多,但作者在“换景”时要有所侧重,不可面面俱到,抓住重点景物施以浓墨,突出景区特色,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2).那如何描写好自然景物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写景。1.要注意景物变化的全过程。自然界的景物通常是在不断变化的,如水的快慢急缓,月的升没,云的卷舒,雨的大小等,把这一变化过程写出来,那肯定是生动的。2.从“五官”感受方面来写景。笔者认为,景物是可看、可听、可嗅、可闻、可感的,作文时,如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角度来写会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3.写出景物的色彩和姿态。自然界的颜色是七彩的,万物是各具形态的,我们要善于捕捉到景物的颜色和姿态。如:写云海、日出之景时,就主要从云的姿态和太阳的色彩着手来写的,很形象绚丽。C穿插“人文知识”,增添趣味游记散文写的内容往往是山水名胜。山无外乎高险,水无外乎清绿,翻阅古往今来的游记散文,大致如此,如柳宗元《小石潭记》重在写潭水清澈,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不但写了江水的清澈、湍急,还写了山的高险。因此,平时作文时,写到游记往往只会在山水上着墨,但几行字下来便觉得艰涩而无内容好写。游记散文如果仅是描写自然山水,便没有了趣味与深度,也难铺展开来,在描写景物时,合理、巧妙地穿插一些与景物相关的历史、传说、趣闻或地方故事,则会给山水点染一些灵气,增添一些人文性、趣味性。在写景之后叙写了许多生动的传说故事,故事与景物的结合,相得益彰,在欣赏景物的同时,又能得到文化的熏陶,让人产生愉悦的精神享受。五“移步换景”方法指导“移步换景”是游记散文最常用的写作方法。也就是以游踪的变化和景物的转换为序,从不同的立足点描写景物的写法。在游记散文中,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可以使文章脉络清晰,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在写作的具体过程中,要注意中心明确、精心剪裁、细心勾勒这三个方面,简作“三心”。1、中心明确。行文之初,应明确文章的中心。或抒发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或赞叹大自然的奇伟瑰丽,或由山间流水感叹光阴易逝,或由潮起潮落透悟人生起伏。有了中心,写景就有了主心骨。以至在写作过程中每移一步,每换一景都不会迷失写作的方向。中心确定以后,就要对观察到的景物进行精心剪裁,进而对能表现或衬托中心的进行细心勾勒,与中心无关的,则可略去不写。2、精心剪裁。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的画面。但游记又不是所有景物面面俱到的实录,必须有所取舍。写人文之景要突出景物蕴涵的史、理、情,写自然之景要突出景物的美、异、趣。游记中的景物描写最好能够配合文章的中心主题
本文标题:(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游记散文写作指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836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