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杨老师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固定句式。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考试大纲》要求学习目标: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三类文言句式特点:①······者,······也②······者也。③······,······也。④······者,······。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概念: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判断句特点:⑤无判断词,直接把两个名词放一起。⑥乃/即/则/皆(1)刘备天下枭雄。(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3)“梁父即楚将项燕。”(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5)夫六国与秦皆诸侯。(6)我为赵将。(7)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特点:用“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例如:是可忍,孰不可忍?是寡人之过也。否定判断句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特点:用“非”表示否定判断。你能很快找出故事中的判断句吗?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世说新语》)此必苦李。(语意直接表判断)被动句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动词本身表示被动。特点:用“于”“受······于·····”“见”“被”“见······于······”表被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特点: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示被动。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若属皆且为所虏。以上都是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特点:动词本身表示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没有任何标志,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补出)。这是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戍卒叫,函谷举。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谓语前置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定)主+[状]谓(补)+(定)宾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归纳下列句子的特点:1.豫州今欲何至?2.沛公安在?3.复驾言兮焉求?4.乐夫天命复奚疑!句子的特点:1、都是疑问句。2、宾语“何”“安”“焉”“奚”都是疑问代词。3、这些宾语都前置。规律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疑问代词有:“何、谁、孰、胡、曷、恶、安、焉、奚”等。归纳下列句子的特点:①忌不自信。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③古之人不余欺也!句子的特点:1、都是否定句。2、“自”“之”“余”都是代词。它们分别作“信”“有”“欺”“闻”的宾语。3、宾语都前置。规律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常见的否定词有:不、未、毋、无、莫归纳下列句子的特点: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2、何陋之有?3、唯才是举。4、唯利是图。5、惟命是听注意:表示动作对象的单一性和强调宾语,往往用“唯(惟)······是······”格式。惟:只,只是。“是”“之”是提宾的标志,不译。规律三:用“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1、何以战?规律四: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介词宾语前置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亚父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亚父面向南坐。”3、项王项伯东向坐。2、微斯人,吾谁与归?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取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四、介词宾语,有时也放在介词的前面。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在现代汉语中,定语是修饰和限制名词的,一般放在中心词前。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定语也可以放在中心词后。楚人有涉江者村中少年好事者求人可使报秦者格式一:中心词十定语十者马之千里者。僧之富者不能至。石之铿然有声者。格式二:中心词+之+定语+者格式三:中心词+之+定语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格式四:中心词+而+定语+者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定语后置中心词十定语十者中心词+之+定语+者中心词+之+定语中心词+而+定语+者状语后置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这类补语按现代汉语习惯是放在谓语动词前作状语的。所以,翻译的时候就把它作了状语,因此有人称它作“状语后置”,或“介词结构后置”。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1.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特点:介词结构“以······”、“乎······”等有时放在谓语动词后作后置状语。特点:介词结构“于······”作后置状语。谓语前置古代汉语里,谓语一般放在谓语之后。但是,有时为了强调谓语,也可以把它放到主语之前,这叫谓语前置或叫主语后置。它常出现在感叹句和疑问句中。①甚矣,汝之不惠!②美哉,我少年中国!③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判断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1、微斯人,吾谁与归?2、宋何罪之有?3、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4、客有吹洞箫者。5、信而见疑,忠而被谤。6、验之以事。7、马之千里者。8、善哉,祁黄羊之论!9、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10、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判断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被动句状语后置谓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判断句祝同学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取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四、介词宾语,有时也放在介词的前面。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中心词十定语十者中心词+之+定语+者中心词+之+定语中心词+而+定语+者
本文标题:文言句式.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842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