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高一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资料
高一历史必修二总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①经济构成——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②生产模式——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③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④土地制度——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⑤土地经营方式——租佃经营是小农经济的一种重要补充。⑥主要耕作方式——铁犁牛耕。★2、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1)形成条件: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2)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3)小农经济的评价:优点:①可以使农民勉强能够自给自足;②生活比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局限:①狭小的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近代以后成为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②抗风险能力差,遇到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压榨和自然灾害容易破产。3.商周时期的井田制(实质: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1)发展过程:开始实行(商)——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2)瓦解原因:①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原因);②春秋时期各国税制改革(直接原因)(齐:“相地而衰征”;鲁:初税亩)4.封建社会的土地所私有制(1)确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2)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自耕农私有土地(3)土地兼并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土地私有制;影响:影响国家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不安;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农民对地主依附关系减弱)。解决办法:北魏至唐实行均田制、限田制(无法根本解决,根本原因是土地私有的存在)5、列举古代中国在冶炼、纺织、制瓷等手工业部门的主要成就(1)金属冶炼业①二里头文化到春秋末期,是我国的青铜时代;②春秋时期,人们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③春秋时期的钢是块炼钢,南北朝时期发明灌钢法;④燃料:春秋用木炭,汉代用煤,南宋用焦炭(2)纺织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①上古时代:养蚕缫丝②西周以来,技艺突飞猛进③汉代:中国获得“丝国”的称号;④唐代:出现缂丝技艺;棉纺织业:①宋末元初:棉花由边疆迅速传入内地,棉纺织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②元代:黄道婆推广“捍、弹、纺、织之具”,全面革新棉纺织技术,发明脚踏三锭纺车,③元明时期:松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中心;④明代后期: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3)制瓷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①东汉生产的是青瓷,②南北朝时期又烧制出白瓷;③唐代: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至迟从唐代起,瓷器开始大量出口,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④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⑤元朝:青花、釉里红;进入彩瓷生产时期;6、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在各历史阶段发展的主要表现①原始社会末期:原始商业产生(原因:剩余产品的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②商朝:出现最早的货币和职业商人,商业由官府控制;③西周:“工商食官”政策;④春秋战国: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黄金、白银开始用为货币;形成著名的大都会;⑤隋唐:商业贸易蓬勃发展;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⑥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集镇夜市兴盛;⑦元代:更广泛流通纸币;商业发展步入一个新的高峰期;⑧★明清商业(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农产品商品化的加强;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广泛使用贵金属货币白银;区域性商人群体实力雄厚。7、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概况:(1)周秦——唐代:严格控制阶段:①受官府的严格控制,坊市分开②城市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规模不大。★(2)宋代——放松管理:①城市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控制,②坊市界限被打破,出现街市、草市;时间界限也被打破,出现了夜市、晓市;③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④出现娱乐场所;⑤沿海港口城市繁荣(3)明清: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大批工商业市镇。8、中国古代商业有哪些特点?(1)始终是自然经济的补充,不占主导地位。(2)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商业活动受官府控制,官营和专卖长期存在。(3)城市:城市商业不断繁荣,城市经济功能逐渐增强。(4)货币流通:物物交换到金属货币,北宋出现纸币,明代白银的广泛使用★9、“重农抑商”政策(1)发展概况:战国商鞅变法提出(原因: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流动性大等特点,与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发生矛盾。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下)——汉代继续执行——中唐以来有所松动(原因: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强化(根本原因:为了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2)评价:①积极:在封建社会初期,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巩固了地主阶级政权。②消极:明清时期,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潮流下,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妨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10、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1)出现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2)出现地点:江南地区(3)出现部门:纺织部门(私营手工业)(4)出现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出现(雇佣关系)(5)特征:为购买劳动力增值利润而进行的商品生产,并以自由雇佣劳动为特征;在手工工场产生★11、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1)经济: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官府沉重剥削导致人民购买力低下;(2)政治:中国封建专制统治,“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海禁”)政策的打压;(3)思想:传统文化中重义轻利、重本抑末、重儒轻贾的价值观的影响;★12、“海禁”政策(1)原因:①根本原因:自然经济居于社会的主体地位,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②防范“外夷”入侵;③镇压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2)影响:积极:延缓了西方殖民势力侵占、瓜分中国的进程,具有一定的民族自卫性。消极:①给中国航海业和对外贸易带来沉重打击;②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原因:(1)经济根源(根本原因):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的出现;(2)社会根源:《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刺激了渴望得到黄金、香料的西欧商人、贵族(3)商业因素:转口贸易的高额利润;传统商路不通;(4)扩张需要:强化王权,积极扩张(5)精神动力:传播基督教条件: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2、新航路开辟的过程(1)葡萄牙(向东):1487年迪亚士抵达好望角;1497—1498年达.伽马到达印度(2)西班牙(向西):1492年哥伦布抵达美洲;1519—1522年麦哲伦环球航行(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3、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对欧洲:欧洲的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2)对美洲:美洲的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为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做出了重要贡献。(3)对非洲:非洲成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1502年,黑奴贸易开始。(4)对亚洲:侵占一些大陆沿岸和据点;白银的大量流入,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5)对世界: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加强了欧洲同亚、非、拉美洲的经济和贸易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4、17世纪荷兰贸易主要手段主要手段:组建大型商业公司(东印度公司)5、英国早期殖民扩张的手段(1)海盗掠夺;(2)商业战争;(3)在殖民地进行商业活动和掠夺;(4)黑奴贸易6、世界市场建立的主要途径:国际贸易、人口与资本流通、武力威逼(殖民扩张)★7、殖民扩张的影响:(1)对西欧:西欧获得了大量财富,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丰富资本原始积累。(2)对殖民地: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但客观上也传播了资本主义文明。(3)对世界:欧洲的殖民和海外贸易活动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世界格局也发生重大变化。8、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标志、成就、影响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标志:蒸汽机的发明成就:(1)棉纺织业:飞梭、手摇纺纱机、水力纺纱机(2)冶金采矿业(3)动力及动力机器革新:蒸汽、蒸汽机(4)交通运输业:火车、汽轮(5)工业城市兴起影响:(1)生产力方面:大机器生产出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工厂制度成为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英国成为“世界工厂”。(2)生产关系方面:资本主义社会进入自由资本主义阶段(3)商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4)社会关系方面:进入一个争取民主的时代9、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标志、成就、影响时间: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成就:(1)电力的广泛应用(2)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3)新兴的化学工业(4)钢铁工业的发展影响:(1)生产力方面:生产力大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大企业时代到来。(2)生产关系方面:资本主义社会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3)商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4)社会关系方面:进入一个相对民主的时代★特点:(1)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2)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3)对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4)从重工业开始。10、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近代工业兴起(包括外商企业和民族工业)11、洋务企业产生的背景、时间、设立的根本目的、口号、代表企业、作用背景:面临内忧外患时期:19世纪60-90年代根本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口号:“自强”、“求富”代表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军用企业);开平煤矿、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民用企业)★作用:推动了中国的经济近代化进程。①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②在客观上既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又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了一定抵制作用.③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12、民族工业产生的时间、条件、代表企业时间:19世纪70年代前后条件:外资企业和洋务派创办工业的刺激和影响;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代表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13、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时间、条件、代表人物时间:甲午战争后(19世纪90年代—--一战前)或者表达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条件: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社会上兴起实业救国的热潮;中国人民掀起收回利权运动;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代表人物:张謇、荣宗敬、荣德生★14、1912-1919年民族工业“黄金时期”产生的原因、表现条件:1、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根本原因);2、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3、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表现:纺织业、面粉业、卷烟业等轻工业发展较快,重工业和新兴的民族工业——化学工业也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15、日伪政权对中国民族经济破坏的目的、政策、影响目的:经济掠夺,以战养战政策:适地适产主义(实质:将沦陷区的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的战时经济体系之中)影响:给沦陷区经济带来惨重的直接损失;破坏了沦陷区民族工业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严重破坏了当地以及整个中国经济的正常发展。16、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利因素:①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②清末至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③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④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不利因素:①先天不足(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③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和创新1、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3月)背景:十月革命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俄国革命;内战爆发,苏俄面临严重的政治经济形势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将大中企业收归国
本文标题:高一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842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