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环境管理学试卷模拟题
一、单选题。1、下面关于环境科学说法错误的是DA、环境科学是一门以交叉为特点的综合科学B、环境自然科学是环境科学的分支C、研究自然环境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化规律D、研究调整和控制自然的方法2、环境科学的基本任务不包括CA、转变人类社会关于自然环境行为的基本观念B、调整人类社会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自然环境的社会行为C、控制和改造自然D、创建一种新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3、以下文章或书籍与环境科学无关的是BA、《寂静的春天》B、《适者生存》C、《增长的极限》D、《里约宣言》4、世界环境日是哪天AA、6月5号B、7月1日C、3月12日D、1月2号5、不属于环境问题的是CA、太湖蓝藻B、雾霾C、水资源短缺D、垃圾围城二、多选题1、下列哪些省份与清废行动有关的BCA、广东B、江苏C、湖北D、内蒙古2、环境管理主要是针对_______而言的一种管理活动。A、环境污染B、原生环境问题C、次生环境问题D、生态破坏3、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ABCA、思想观念B、社会行为C、人类社会与自然与环境系统的物质流动D、不清楚4、下列属于环境科学分支学科的有ABCDA、环境工程科学B、环境社会科学C、环境人文科学D、环境自然科学三、填空题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有可持续性、公平性、_______。共同性2、管理有_______、计划、组织、控制、领导五项基本职能。创新3、环境管理学是在传统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_______、综合基础上形成的一门新学科。交叉4、环境管理学是_______、正在发展的科学。新兴的四、名词解释1、二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是指在大气中一次污染物之间或一次污染物与大气正常成分之间发生化学作用生成的污染物。2、环境法体系:由有关开发、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资源的各种法律规范所共同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内部协调一致的统一整体,就是所谓的环境法体系。3、可持续发展: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4、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5、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五、简答题(1.写出全部要点,条理清晰,并分点陈述者得5分;2.缺少要点或缺少简要阐述者,根据总分/【(要点/陈述)条数】原则扣分3.每个要点后有分值的,答出此要点后按分值赋分。)1、固体废弃物的三化原则是哪三化?一、减量化,减量化的要求,不只是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数量和体积,还包括尽可能的减少其种类、降低危险废物中有害成分的浓度、减轻或清除其危害特性等。减量化是对固体废物的数量、体积、种类、有害性质的全面管理,是防止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优先措施(1分)二、资源化,采取管理和工艺措施从固体废物中回收物质和能源,加速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创造经济价值的方法。(2分)三、无害化,对已产生又无法或暂时尚不能综合利用的固体废弃物,进行环境无害化或低危害的安全处理处置,达到废的消毒、解毒或稳定化,以防止进而减少固体废物的污染危害。(2分)2、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源是什么?环境问题: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均称为环境问题。(2分)根源:人们自然观和发展观上的错误,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基本观念上扭曲,进而导致人类社会行为的失当。(3分)3、简述我国城市环境管理的主要政策措施?答:(1)以城市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为依据,制定城市发展规划(2)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3)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与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4)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5)城市空气质量报告制度(6)提高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水平,积极推进市场化运行机制(7)实施城乡一体化的城市环境生态保护战略(8)实施城市环境管理的分类指导(答出1点,给1分,答出5点及以上给5分,其它言之有理可酌情赋分)4、环境标准的作用是什么?答:环境标准的作用:一是制定环境保护规划和计划的依据;二是国家环境法律、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环保部门行使监督管理职能的依据;四是具有投资导向作用。(答出一条给2分,每多答一条加1分。)5、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是什么1、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关于自然环境的基本观念,2、调整人类社会直接和间接作用于自然环境的社会行为,3、控制人与环境系统的物质流动,4、进而形成和创建一种新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5、更好地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需求。(每答对一点给1分)六、论述题1、国务院于今年夏天开展了“清废行动2018”,在行动中,各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有哪些?在行动中如何规划环境功能区域?基本途径方法①城市环境管理的机构②制定城市环境规划③城市环境质量管理(4)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及其定量考核制度⑤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活动在所研究的范围内,根据个环境要素的组成、自净能力等条件,合理确定使用功能的不同类型区,确定界面、设立监测控制点位。②在所研究范围的层次上,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以功能区为单元,提出生活和生产布局以及相应的环境目标与环境标准的建议。③在各功能区内,哥呢句其在生活和生产布局中的分工职能以及所承担的相应的环境负荷,设计出污染物流和环境信息流。④建立环境信息库,以便对生产、生活和环境信息进行实时处理,及时掌握环境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并通过反馈做出合理的控制决策。(答对一点给一分,其它言之有理给一分)2、2017年12月4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全球最大的中文社交媒体平台微博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建立伙伴关系,共同推进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环保议题在中国这个人口最多国家的宣传推广。结合及我国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说明其特点和发展前景。答:特点:①我国环境规划已达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的,但协调型的环境规划还不是主流,大部分环境规划还属于经济制约型。②我国环保工作成效不大,环境和经济的分割是重要原因。因此环境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至关重要。发展前景:①环境与经济协调规划继续受到重视并成为热点。②技术路线从末端控制向全过程控制转变。③污染控制方式更为突出区域集中控制。④总量控制继续得到青睐。⑤城市生态规划越来越被人们重视。⑥决策支持系统将成为研究重点。⑦地球规划国际合作前景看好(特点4分答对一点给2分;发展前景6分,答对1点给2分,答对3点得6分)从环境规划学的角度,如何理解人地系统的协调共生理论?答:①人地系统是地球表层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开放的复杂系统。区域环境规划的成效,应充分体现人地和谐共生这一主线。②从耗散结构理论分析,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作为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在外界条件达到某一“临界限制”时,通过涨落发生非平衡相变,在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同时,由原来的无序混沌状态变为时空、结构和功能上的新的有序稳定状态,形成耗散结构分支。○1可见,人地关系形成耗散结构过程,正是靠系统开放而不断向其内输入低熵能量物质和信息,产生负熵流得以维持。○4人地系统协调共生的充要条件是从外界获取负熵流。○5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是以人地系统协调共生为核心,力求将人类系统熵的产生将至最低,把地理环境系统为人类活动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负熵的能力提高到最高。根据熵变规律,创造协调共生人地。(答对1条给2分,其它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本文标题:环境管理学试卷模拟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855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