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一轮复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专题二: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考纲要求:•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核心考点:1.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2.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3.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史实及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4.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然经济一直在中国封建社会处于什么地位?明朝中后期至鸦战争前夕,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有怎样的变化?这时自然经济的地位又怎样?自然经济一直在中国封建社会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明朝中后期至鸦战争前夕,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请回顾概况: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传统经济——封建自然经济二、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自然经济的解体(二)新经济成分的出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经济结构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经济结构自然经济占绝对主导地位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但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图中五条曲线反映了我国1840年至1956年五种经济形式,指出它们分别是哪一种经济形态?①自然经济②外国资本主义经济③洋务经济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⑤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外国资本主义自然经济(主体)瓦解洋务经济刺激阻碍抵制一个变字四种成份抵制材料一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纱、洋布、洋棉“其质即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棉……不能出口”。(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手工业的衰落。鸦片战争后,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843年1846年1849年1851年1854年1858年丝(包)丝(包)材料二五口通商时期中国生丝出口情况表(2)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经济现象。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不断增强对中国的原料掠夺,使中国的农产品日趋商品化,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列强经济侵略倾销商品(以洋纱洋布为主)掠夺原料(以丝、茶为大宗)纺与织、耕与织分离农产品日趋商品化,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1、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表现家庭手工业破产考点一、自然经济的解体3.自然经济解体的影响①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准备了自由劳动力、资金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的前提条件。②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程度,从根本上冲击着根深蒂固的封建专制制度。③为西方列强对华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创造了条件,使中国逐渐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2.自然经济解体的主要原因(1)主要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猛烈冲击了中国的自然经济。(2)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分散的个体手工业无法抵挡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的强有力的进攻。(3)中国的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近代工业,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也给予自然经济一定的打击。(4)航运、铁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加强了城乡经济的联系,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1.自然经济解体的动力主要来自外国资本主义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冲击。2.各地区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不一致,东南沿海地区解体速度快一些。3.在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起稳定、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特点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只是开始解体,并不是完全解体。一是从地域上看,中国内地自然经济受外国资本主义冲击有限;二是从经济结构上看,中国自然经济一直占主导地位,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特别提醒]读《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统计表》,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类别年份原料(%)手工制品(%)机器产品(%)189315.681.82.6191039.841.418.8192040.139.420.5A.中国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的局面B.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发生明显变化C.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D.中国的原料开始被列强掠夺B练一练材料分析: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可能有不同反映,探究历史应注意史料的适用性和局限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道光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逐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盛世危言》材料二:(20世纪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力织成也。——民国河北《元氏县志》(1)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什么?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状况有何不同?(8分)材料一:自然经济(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瓦解材料二:河北元氏县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传统的小农经济)仍居主导地位。(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于探究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的变迁,分别有何局限?综合两则材料可以推知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何种特点?局限:材料一有夸大之处;材料二只反映局部特点:中国近代,农耕经济受到西方工业经济的冲击而逐渐解体,不断被动的近代化。(或地区发展不平衡)考点二、近代新经济成分的出现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2、洋务经济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为了镇压人民反抗,维护封建统治,标榜“自强”“求富”,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工业,掀起的一场以“师以长技以自强”为宗旨的自救运动。洋务经济是指在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创办的一系列军用及民用企业。洋务运动时间背景目的代表人物指导思想性质第二次鸦片战争及之后的内忧外患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兴起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中央:恭亲王奕䜣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内容军事工业”自强”民用工业“求富”筹划海防新式教育洋务运动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安徽)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上海)左宗棠福州船政局(福建)崇厚天津制造局(天津)李鸿章轮船招商局(上海)开平煤矿(直隶)张之洞汉阳铁厂(湖北)湖北织布局(湖北)性质:封建性质的企业性质: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创办近代海军,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创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选送留学生出国深造。评价积极影响局限性洋务运动•引进了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创办近代军事,开启近代教育,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一定抵制作用,•对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只是学习西方的科技,没有认识到中国制度上的落后性,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的局面。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①由清朝官府举办,为维护反动统治服务;②军事工业主要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不能为国求强③民用工业为了解决军事工业的困难,不是为了社会求富;④在很大程度上被洋人控制、利用;⑤经营管理腐败;⑥结果也未能真正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5)教育上: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开启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从五大视角理解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1)思想上: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最早的近代化思想,表明了统治阶级已经承认“中学”的不足,也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开启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2)经济上: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尤其是民用企业,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培养了科技人才,开启了近代中国工业文明的先河;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3)外交上: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4)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近代海军,开启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2015课标2卷)奕䜣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老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汝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遭到批判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于亲近西洋文化的人都鄙视,说明传统观念的中国人对西方文明是鄙视的。这是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3、民族资本主义经济18601870189519121919192719361945194919521956夹缝产生初步发展短暂春天较快发展日益萎缩陷入绝境获得新生时间消亡迅速萧条★梳理发展线索→找出发展态势→分析态势原因梳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线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线索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夹缝产生甲午战争后:初步发展抗战胜后(1945-1949):陷入困境抗战前夕(1927-1936):短暂发展民国初期(1912-1919):进一步发展(短暂春天)一战后:迅速萧条建国后:重获新生,改造为公抗战时期(1937-1945):日益萎缩一、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1)原因:A、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洋务运动的诱导;C、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2)时间、地点、(3)产生途径:A、手工工场引进机器,转变为近代工业企业;B、中小地主、官僚、商人、买办、华侨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19世纪六七十年代首先在上海、广东、天津等东南沿海地区①上海:方举赞—发昌机器厂;②广东:陈启源—继昌隆缫丝厂;③天津:朱其昂—贻来牟机器磨坊;(4)代表企业:(5)影响:①经济: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社会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②政治:壮大了无产阶级队伍和产生新的阶级力量(民族资产阶级)。③思想: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和民主革命的发展。(二)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895-20C初)(1)原因①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中国自然经济;②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主要原因)③在民族危机下,“实业救国”思潮兴起。(2)代表企业张謇的大生纱厂、荣氏兄弟的保兴面粉厂等(3)特点规模扩大,增长速度快,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4)影响①进一步瓦解中国自然经济,改变中国的经济结构;②为变法和革命提供物质和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掀起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使中国的近代化由器物层面开始转向制度层面。③实业救国、维新思潮兴起并传播。◆知识延伸:解读“实业救国”思潮(1)代表人物:(2)产生:(3)主张:(4)实质:(5)评价:南张北周19世纪末期,民族危机加深,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在20世纪初与民主共和成为当时两大社会思潮。把发展实业(实业泛指农工商业,重点指近代工业)看做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问题。反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根本目的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爱国性:通过发展实业抵制列强侵略,挽救民族危亡。进步性:有利于民族工商业进一步发展,有利于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为中国政治变革与思想革新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局限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行不通的。(三)民国初期的兴办实业潮(短暂春天1912-1919):(1)原因①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扫除了一些障碍;②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北洋军阀政府较为宽松的经济政策;③“实业救国”思潮和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④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主要原因)(2)表现轻工业有了显著发展,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重工业也有一定增长。(3)特点①分布:主要在沿海地区。②体系:主要发展轻工业,重工业薄弱,③力量:未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④地位: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⑤时间:短暂,只在一战期间。(4)影响①使民族资级力量进一步壮大和成熟,掀起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②促进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和中共的成立奠定物质、阶级基础.(2014·海南高考)晚清时期清政府实行专利制
本文标题:一轮复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875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