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兽医药理学第一章绪言一、药物与毒物二、制剂与剂型三、课程性质和任务四、兽医药理学的内容五、兽医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六、兽药管理一、药物与毒物药物:是指用于治疗、预防和诊断疾病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的化学物质。兽药:是指用于治疗、预防和诊断疾病,以及能促进动物生长,提高生产性能的各种物质。毒物:凡是能使机体产生毒害作用,甚至引起机体死亡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关系:二者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众所周知砒霜为剧毒药品,但研究表明具有治疗白血病的功能。另外毒物也包括中毒剂量的药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药物转化为毒物的条件剂量过大(少量维生素A,防夜盲症,过量造成胃肠紊乱)用法不当(油类制剂只能皮下或肌肉注射,不能静脉注射,否则易形成栓塞死亡;眼镜蛇毒液经口咽下无毒,注射则会致死)浓度过高、使用时间过久,蓄积中毒(强心苷类)配伍不合理(强心苷与氯化钙配伍,加强心脏毒性)。与家畜品种有关(糖和食盐是无毒的,但糖对牛有毒,猪食盐中毒的例子常见)。二、制剂与剂型(一)药物的来源:分三类1.天然:动物性药物:肾上腺素、肝素、垂体后叶激素等从动物脏器提取而得。植物性药物:麻黄、黄连矿物性药物:硫酸钠、凡士林、碘等微生物药物:青霉素、链霉素从微生物的培养液中提取。2.合成药物:是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工产品(如磺胺类药物、呋喃唑酮);或根据天然药物的化学结构,用化学方法仿造的(氢化可的松);有些是改变天然药物的化学结构也可用人工合成或半合成高效、低毒的新药,(氨苄青霉素、地塞米松等);3.生物技术药物:通过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生产的药物。二)制剂与剂型剂型: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原料药后,经过加工制成安全、稳定和便于应用的形式,称为药物剂型(dosageform)。制剂:剂型中任何一个具体品种称为制剂。1.液体剂型:溶液剂、酊剂(龙胆酊、马钱子酊)、注射剂、煎剂、合剂2.半固体剂型:软膏剂、舔剂、流浸膏3.固体剂型:散剂、片剂、胶囊剂、丸剂等。三、课程性质和任务兽医药理学(Veterinary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和动物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一门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础理论的兽医基础学科。它是应用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等基础理论知识,阐明药物作用原理、主要适应症和禁忌症,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因此,药理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主要任务:是培养未来的兽医师,学会正确选药、合理用药、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并为进行临床前药理实验研究、开发新药和新制剂创造条件。四、兽医药理学的内容兽医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动物机体(包括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原理,(简称药效学)。药物动物机体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机体对药物处置的动态变化,包括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及排泄过程中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简称药动学)。药物动物机体四、兽医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兽医药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其研究方法大致可归纳为三个方面:1.实验药理学方法:该方法可以在健康清醒的动物体内进行,也可在麻醉动物体内的某些器官或系统内进行,甚至在动物离体器官、组织细胞内进行,用来分析药物的作用、作用部位和作用机理,及药物动力学过程的特征。2.实验治疗学方法:用人工方法使动物产生病理变化,然后进行实验观察药物的作用,通常设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药物的对比试验这是在整体水平上进行试验观察,常称为“在体实验”;也可在体外培养某些细菌、寄生虫等,观察药物的治疗作用,称为“药敏试验”。3.临床药理学方法:是药理学研究的最后综合阶段,由于动物种属的不同,(实验动物多采用小白鼠、大白鼠或兔子)从动物实验得到的实验结果还不能直接用于临床,某新药从系统的试验动物取得资料后,还必须通过临床上试用,才能做出最后评价,“中试”。五、兽药管理现代兽药安全的概念包括:1.兽药对使用的靶动物的安全。2.兽药对生产使用兽药的人的安全。3.兽药对动物性食品的消费者的安全。4.兽药对生态环境的安全。(一)、兽药的管理法规和标准1.《兽药管理条例》1987年5月21日:第一个《兽药管理条例》,由国务院发布。---------法制化2001和2004年:进行大修改。2004年3月24日:现行《条例》,由国务院第404号令发布。为保障《条例》的实施,与《条例》配套的规章有:《兽药注册管理办法》、《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管理办法》《生物制品管理办法》、《兽药进口管理办法》《兽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兽药广告管理办法》《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兽药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兽药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等2.《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按照新《条例》的规定《中国兽药典》)和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发布的其他兽药标准为兽药国家标准”。无地方标准。兽药典:《中国兽药典》是国家为保证兽药产品质量而制定的具有强制约束力的技术法规,是兽药生产、经营、进出口、使用、检验和监督管理部门共同遵守的法定依据。它不仅对我国的兽药生产具有指导作用,而且是兽药监督管理和兽药使用的技术依据,也是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法律基础。第一版(1990年版):分两部第二版(2000年版):分两部第三版(2005年版):分三部一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和各类制剂共449个;二部:收载中药材、中药成方制剂共685个;三部:收载生物制品115种;全书共收载1249个品种。2005年版《中国兽药典》为了与国际接轨,把原二部中的“作用与用途”、“用法与用量”等内容适当扩充独立编写为《兽药使用指南》,以期更好地指导科学、合理用药。(二)、兽药管理体制1.兽药监督管理机构: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的兽药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兽药监督管理工作。2.兽药注册制度:兽药注册包括新兽药注册、进口兽药注册、变更注册和进口兽药再注册。3.标签和说明书要求:①兽药的通用名称;②兽药的成分及其含量;③兽药规格;④兽药的生产企业。⑤兽药批准文号(或进口兽药注册证号)。⑥产品批号;⑦生产日期和有效期;⑧适应症或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包括休药期)等涉及兽药使用须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的事项。4.兽药广告管理:经国务院行政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取得兽药广告审查批准文号的,可以发布或刊登。兽药广告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对公众负责,不允许有欺骗、夸大情况。(三)、兽医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管理制度兽用处方药:是指凭兽医师开写处方方可购买和使用的兽药。兽用非处方药:是指由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公布的、不需要凭兽医处方就可以自行购买并按照说明书使用的兽药。(四)、不良反应报告制度不良反应是指在按规定用法用量应用兽药的过程中产生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有害的毒性反应。不良反应与应用兽药有关,一般停止使用兽药后,即会消失,有的需要采取一定的处理措施患畜才能恢复正常。《条例》规定,“国家实行兽药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兽药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兽药使用单位和开具处方的兽医人员发现可能与兽药使用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应当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报告。”首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不良反应的报告制度。思考题1.简述药物、毒物及其作用的基本概念,并理解其临床意义是什么?2.什么叫剂型、制剂?3.兽医药理学的内容4.兽药管理有哪些主要法规和标准?第一章总论第一节药效动力学第二节药物代谢动力学第一节药效动力学一、药物的基本作用二、药物的构效关系、量效关系一、药物的基本作用(一)、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药物作用(drugaction):是指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产生的药理效应,即药物接触或进入机体后,促进体表与内部环境的生理生化功能改变,或抑制入侵的病原体,协助机体提高抗病能力,达到防治疾病的效果,称为药物的作用。兴奋作用:凡能使机体器官、组织生理、生化功能增强称为兴奋作用。主要引起兴奋的药物为兴奋药。抑制作用:凡能使机体器官、组织生理、生化功能减弱称为抑制作用。主要引起抑制的药物为抑制药。药物的兴奋作用与抑制作用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多方面的,对机体各组织器官可以产生相同或不同的作用,如肾上腺素能引起心肌兴奋,收缩力加强,而对骨骼肌血管有明显的舒张作用。(阿托品)兴奋与抑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药物对机体的作用都是在原有机能的基础上增强或减弱,而不能产生新的机能。也就是说,药物只是个外因,必须通过机体这个内因起作用。(二)药物作用的方式局部作用与吸收作用(从药物作用的范围来分)局部作用:药物可通过不同的方式对机体产生作用,药物在吸收入血液以前在用药局部产生的作用。吸收作用:又称全身作用,药物经吸收进入全身循环后分布到作用部位产生的作用。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从作用顺序来分)直接作用(原发作用)间接作用(继发作用)如:洋地黄(三)药物作用的选择性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是指机体各组织器官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而表现药物效应的强弱明显不同。如治疗量的洋地黄对心脏有高度选择性,使心脏收缩加强,而对其它器官基本无作用。原因有三:药物对不同组织的亲和力不同,能选择性地分布于靶组织,如碘——甲状腺高于其它组织1万倍。药物在不同组织的代谢速率不同。受体分布的不均一性。这种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是临床上选择用药的依据,根据病因及病原采用选择性高的药物,对症治疗。(四)药物的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1.治疗作用: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对病畜发生良好的影响,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称为治疗作用。(1)对因治疗:针对疾病发生的原因进行的治疗。(治本)如化疗药。(2)对症治疗:针对症状改善,如镇痛药可消除疼痛,但不能解除发生疼痛的原因。2.不良反应:药物的作用不是一分为二的,除对机体产生治疗作用外,还能产生与治疗作用无关或有害的作用,称为药物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1)副作用:是药物在治疗剂量下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特点:是药物本身所固有的,是用药前可以预料的,轻微,可自然恢复;副作用与治疗作用可以相互转化。比如,阿托品在治疗平滑肌痉挛性腹痛时,抑制腺体分泌,口干是副作用,反之,阿托品作为麻醉前给药,抑制腺体分泌为治疗作用,而抑制平滑肌张力,造成肠臌气,尿潴留就成为副作用。(2)毒性反应:是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所引起的对机体的损害作用。严重的可危及生命。因此用药前要注意病畜的体况,用药的剂量和疗程,则可以避免毒性作用的发生。除此之外,有些药物还可产生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3)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应:其本质是免疫反应。药物多为外来异物,虽不是全抗原,但许多可作为半抗原,如抗生素、磺胺等与血浆蛋白或组织蛋白结合后形成全抗原,便可引起机体体液性或细胞性免疫反应。某些个体对某种药物的敏感性比一般个体高,呈现有质的差异。(4)继发反应:是因某种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一种不良反应。如二重感染。二重感染:指成年草食动物胃肠道有许多微生物维持着动态平衡。当长期应用四环素类广谱抗生素,抑制消化道中敏感菌株,导致不敏感菌株如真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大量繁殖,破坏菌群,造成中毒性胃肠炎和全身感染。(5)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降至阈值以下时的残存药理作用。二、药物的构效关系、量效关系(一)药物的构效关系药物对某一器官组织的作用,与药物的化学结构及组织的生化过程的特征密切相关。因为药理作用的特异性取决于特定的化学结构。结构相似的化合物能与同一受体结合产生激动作用(拟似药)或抑制作用(拮抗药)。如磺胺类药物的化学结构与对氨基苯甲酸相似,二者竞争细菌的酶系统,使细菌得不到对氨基苯甲酸而被抑制。(二)药物的量效关系1.量效关系:指一定范围内,药物的效应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它可定量地分析和阐明药物剂量与效应之间的规律。药物剂量过小,不产生任何效应,称为无效量。能引起药物效应的最小剂量,称为最小有效量或阈剂量。随着剂量增加,效应强度增大,其中,对50%个体有效
本文标题:兽医药理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951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