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教案设计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教案本节课是章节总结复习,因此本着以本为本,夯实基础的原则,对本章知识进行强化、升华、完善。将各个知识点逐一突破,深挖教材,做到宽到边、底够深,细致、不遗留知识点。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关键是血液循环途径的应用。面向中考,进行专题专练二、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人体内物质的运输》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四单元第四章。是在学习了人从外界吸收营养和呼吸之后,学习人体内物质是如何运输的。也为第五章的学习做铺垫。2、教学内容:本节课包括《流动的组织——血液》、《血流的管道——血管》、《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的内容。中心问题是人体怎样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运输体内物质的。3、重点和难点重点:血细胞、毛细血管、心脏的结构与功能。难点:(1)血液在心脏处的流向(2)血液循环途径三、学情分析1、学生起点学习能力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本章节的内容。对人体的消化和呼吸系统的知识掌握较好。但是本章知识内容较难,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对知识的掌握并不扎实,对知识的梳理和拓展能力较差。2、学生思维特征分析:从思维特点来看,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应创造条件,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提供形象化、多样化、层次分明的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方案。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2)能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3)描述心脏的结构与功能。(4)概述循环系统的途径及血液成分的变化过程。2、能力目标:(1)能够简单分析血常规指标,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尝试用图解法来表示复杂知识的方法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血液循环系统的学习,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五、教学策略1、教学方法:(1)读图法:采用以结构示意图为主线,引导学生读图来解决教学中的各个知识点。(2)讨论法: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2、学法指导:(1)质疑解难: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动脑的习惯。(2)分析归纳法:将所学知识综合在一起,锻炼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六、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血液的组成和功能1、出示血液分层图,提示思考提纲:血液分几层?分层后的各部分是什么成分?2、出示光学显微镜下血细胞涂片标本图,出事思考提纲:(1)在此血涂片中你怎么区别红细胞和白细胞?(2)血小板能看到吗?为什么?(3)各种血细胞都有什么功能?你能根据血细胞的功能对血细胞进行形象的比喻吗?(4)你能就血液的组成、各成分特点和功能的区别作一个小结吗?3、出示“人血常规化验单”让学生解读仔细观察、思考、交流。学生积极观察、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归纳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小组讨论“人血常规化验单”血管的结构和功能1、出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图片,让学生识别并列表归纳。2、出示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和提纲:(1)你能说清人体内营养物质的来龙去脉以及人体内气体交换的简要过程吗?(2)物质的交换是在毛细血管进行与它的结构特点有什么关系?区别各种血管,并说明区分的依据并列表归纳。观察、回忆、讨论交流心脏的结构和功能1、出示心脏结构示意图和思考提纲:(1)说出右图中各结构的名称。(2)、心腔的四个壁有什么特点?与它们的功能有什么关系?(3)、如果从主动脉和肺静脉分别注水,水会从哪流出呢?为什么?2、师生共同归纳心脏的特点及血流的方向。观察、思考、讨论交流。思考、归纳。血液循环的途径1、出示血液循环示意图和思考提纲:(1)说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2)体循环和肺循环是通过什么结构联系的?(3)在血液循环系统中动静脉血发生转变的场所在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观察、思考、讨论交流。专题训练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完成练习。分析中考导向:展示中考演练题完成直击中考题:
本文标题: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教案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059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