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摘要经济的发展需要能源消费的支撑,反过来,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也要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能源与经济之间密不可分、相辅相成。我国正处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经济总量不断增长,能源需求量也日益增加。但是我国的能源经济结构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陷。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能源经济结构现状以及节能减排政策实施的意义与重要性。论述在保证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关系方面,应实施的措施与建议。关键词能源经济结构能源消费节能减排引言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能源是创造经济增长的基本条件,因此表现为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依赖性。在1980年到2000年的20年中,我国能源消费翻了一番,支持着我国实现了GDP翻两番的惊人增长成绩。目前,我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另一方面,经济实力的增强又推动着能源开发和利用技术突飞猛进,表现为能源的发展以经济增长为前提。进入新世纪以来,能源要素的消费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而与此同时,能源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和瓶颈作用也变得日益严重。我国成为世界第一能源大国指日可待,节能减排迫在眉睫,如何在保证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有力的实施保护环境措施达到节能减排下的低碳经济快速发展显得异常重要。一、我国能源使用现状从1986~2005年20年期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平均年增长7.01%,我国GDP平均年增长为9.59%;而同期全球一次能源消费平均年增长2.03%;全球GDP平均年增长为3.01%。表1为我国能源使用情况,图1为近年我国能源消费增长情况。1.能源供需不平衡2008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27.8亿t标准煤,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15.2%;已成为世界能源消费大国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消费量仅为1.94t标准煤,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2%。图2为2006年世界各国人均能源消费量比较。近年由于电力供应不足,停电拉闸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天然气供应不足,至使新建的燃气、蒸气联合循环发电机组无法开工;燃油储备不足,引起加油站限购甚至停止供油的情况时有发生。2.能源结构亟需调整。2006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24.63亿t标准煤,其中煤炭占69.4%,石油占20.4%,天然气占3.0%,水电与核电占7.2%。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能源结构已发生较大的变化,具体见表2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主要表现在:(1)优质能源比重上升。2006年,天然气、石油、水电、核电等优质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30.6%,比1990年提高近7个百分点,其中石油消费量的比重由1990年的16.6%提高到20.4%,提高了3.8个百分点。随着小汽车进入家庭,油气等优质能源消费需求增加是不可避免的。要保证未来石油供应,只能增加进口量,这将进一步加大对外依存度。油气价格的攀升和油气资源及运输通道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2)能源消费仍以煤为主。自1990年以来,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比重下降趋势比较明显,由1990年的76.2%下降到2006年的69.4%,但我国能源结构过度依赖煤炭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这种能源结构一是造成当前的严重环境污染;二是化石燃料消耗对能源可持续供应能力构成潜在威胁;三是影响能源利用效率。(3)工业用能居高不下,产业机构调整任重道远。自1990年以来,我国工业用能始终保持在70%左右的水平,与国外能源消费结构相比,我国工业用能比重明显偏高,其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其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严重滞后。近几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一直低于第二产业增加值。如我国2009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5477亿元,同期对比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56958亿元,同期对比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42918亿元,同期对比增长8.9%。3.能源利用水平不高(1)单位产值能耗高。每万元GDP由1990年的5.32t标煤下降到2008年1.102t标煤,分别是美国的1.8倍,日本5.8倍。尽管20年来,我国节能取得很大的成绩,但能源利用产出效益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单位产品能耗高。表3为我国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尽管10年来我国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已有很大的下降,但与国际水平相比尚存较大差距,如火电供电煤耗高22.5%;大型企业吨钢可比能耗高21.4%;铜冶炼综合能耗高65%;水泥综合能耗高45.3%;纸和纸板综合能耗高120%。(3)能源利用率低。2000年我国能源利用率为33%,比1990年提高5个百分点,其中能源加工、转换、储运利用率为67.8%,终端能源利用效率为49.2%。能源利用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4)主要耗能设备效率低。2000年,燃煤工业锅炉平均运行率为65%左右,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5%~20%;中小电动机平均设计效率为87%;风机、水泵平均设计效率为75%,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5%,风机、水泵平均系统运行效率低13%;机动车燃油经济性水平比欧盟低15%,比日本低20%,比美国低10%;载货汽车百吨千米油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18%以上。表4为主要耗能设备能效指标。我国能源消耗主要是设备,因此在现代设备工程中的节能减排越来越显得重要,加强对设备更新、改造是提高设备技术素质、降耗减排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设备更新改造规模越来越大,更新改造速度越来越快,效果也越显著。4.能源环境亟待改善2003年我国GDP仅占世界的4%,但消耗煤量占世界耗煤的30%,是世界最大的煤炭消费国,煤炭在能源消费构成中占68%,这种局面预计在短期内不会有根本改变。煤在燃烧过程中排放出大量CO2、SO2、CO、烟尘以及致癌物质等,严重污染了大气。工业锅炉燃煤造成的SO2和烟尘排放量占其排放总量的70%左右。目前燃煤的SO2年排放量约1500万t左右;烟尘700多万t;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1/3。随着汽车的快速增长,城市的空气污染已由煤烟型向煤烟、机动车尾气混合型发展,污染源由点型向面型发展。我国农村能源大部分燃用生物质能源,这种落后的用能方式带来的生物质能源过度消耗,森林植被不断减少,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严重,农田有机质下降等问题。燃烧中SO2、CO2、CO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已造成O3层破坏,气候发生变化,全球变暖,对人类生存构成极大影响,成为21世纪能源领域面临挑战的关键因素。因此,采用节能环保型先进设备,改变落后用能方式,强化节能减排,减轻能源消费的增长给环境保护带来的巨大压力,改善环境质量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5.重视能源安全能源安全主要是指石油供应的可靠度。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能源,也是涉及国家安全的战略物资。战略石油储备已成为世界各国能源保障体系的重点。预计2010~2020年后世界石油产量将逐步下降,而消费仍将不断增加,将出现供不应求局面,世界油气资源争夺将加剧。这对进口石油主要来自中东地区的中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中东地区的石油运抵我国需要经过漫长的海路,经过印度洋海域和马六甲海峡,运输通道能否畅通将成为能源安全的隐患。由于我国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递增,石油输出国的稳定与否、运输安全及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均会带来隐患。能源供应暂时中断、严重不足或价格暴涨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损害,主要取决于经济对能源的依赖程度、能源价格和国际能源市场以及应变能力(包括战略储备、备用资源、替代能源、能源效率、技术能力等)。为争夺油气资源,各国都付出了沉重代价,能源购买的外部成本即远远高于能源售价。据预测我国原油净进口量2010年将增至1.6~2.16亿t,2020年将增至2.4~3.6亿t,进口依存度达60%~70%。油源的安全、运输通道的畅通,都要通过外交努力,势必增长外交附加成本;油源远距离运输加大了运输成本;多方面的因素均会增加原油购买成本。油气价格的攀升已成为必然趋势,这将严重影响我国产品成本、国民经济发展以及国防安全。2007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同时也是最大的CO2排放国,且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远高于能源消费世界第一的美国,按照当前的趋势中国成为第一能源消费国只是时间问题,节能减排的形势十分严峻。从我国能源使用现状来看,我国对于能源的利用存在很多缺陷,比如能源利用率不高等,国际上通常用能源经济效率(单位能耗GDP)或者其逆指标能源强度(单位GDP能耗)来反映能源利用效率。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中国能源利用效率水平较低,2003年以汇率计算的中国能源强度相当于日本的8.1倍,世界平均水平的3.1倍。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是当前和未来相当长时间的主要任务,经济发展必然依赖能源的支撑,不能为降低能耗而牺牲经济的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中国节能减排,实现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二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关于中国能源效率影响因素及变化趋势的研究一直是热门话题,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2003年,王玉潜将能源强度变动的影响因素分解为技术因素和结构因素,运用投入产出技术和统计因素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国10年来能源强度的变化趋势。2004年,蒋金比较了中国的能源效率与先进能源效率水平国家的差距,并分析了能源效率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关系,提出提高能源效率的主要策略。2006年,吴巧生等的研究表明,中国能源消耗强度下降主要是各部门能源使用效率提高的结果,其中工业部门的技术改进是影响能源消耗强度的主导因素。2008年,Ma等利用LMDI(LogarithmicMeanDivisiaIndex)模型分析了中国能源强度的变化趋势,得到的结论为:①技术进步是能源强度变化的主要原因;②1980-2003年的产业结构变化实际上增加了能源强度;③能源间的相互替代对能源强度的变化起较小的作用。2007年,Fan的研究发现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对1993年之后的能源效率改进有着显著的影响。2007年,Hang等研究发现中国1995年之前各类能源的高价格会导致总能源效率的提高,但1995年之后收入效应和人口效应以及行业调整也对能源效率的改进作用更明显。2007年,徐国泉等定性分析了技术进步、经济结构和能源价格对能源消费和能源效率的影响,并运用多元统计模型实证研究了美国1957-2004年的能源效率。另有其他众多学者也分别得出有价值的分析结果,在此不一一介绍。以上许多研究从不同角度和方法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一些结果尚存在争议。从中国学者曹明的一篇《中国能源经济效率动态分析及预测的研究》得出的研究结果来看,中国能源经济效率的提升不容乐观,加上系统长时间的滞后响应,表明采取政策干预改变以系统变化趋势已经十分迫切。就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来看,依赖技术进步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是基本的要求,但依赖技术进步来改变现实情况是十分缓慢的。相对来讲调整力度更强的措施是通过结构性调整,最重要的结构性调整应该是产业结构调整,不过也要同时注意能源消费结构、行业结构、企业结构等结构性调整,这是当前政策调控的主要方向。而抑制能源开采与加工企业过度开采和过度市场竞争也应该引起重视。三我国的节能减排政策一个国家能源消耗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速度。发达国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1/5,而能源消费总量即占世界总能源消费量的2/3以上。尽管世界各国的经济结构、生产水平、地理条件和自然资源条件不同,但在能源消费与国民经济之间却存在明显的趋势和规律,这就是能源消费的增长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这个关系称为能源弹性系数指标,计算公式如下:能源消费弹性系数(ε)=能源消耗量平均增长速度(年增长率)/国民经济平均增长速度(年增长率)在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下,环境保护和资源以及以上提及的能源供应的压力突出显露出来。这就需要我们按照中央要求,把节能减排放在突出的位置来抓,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化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节能减排顾名思义就是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关于节能,代表性的定义有两种:世界能源委员会定义节能是“指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和社会可接受的一切措施,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我国节约能源法中的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和
本文标题:能源经济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076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