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互联网条件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论文《互联网条件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学生姓名:任课教师:院系:专业:学号:摘要: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为世界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新世纪新阶段,大力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网络时代,中国传统文化拥有了新的传播方式,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传承华夏文明,传播中国文化,网络媒体在推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也肩负着重要责任。本文旨在讨论如今时代背景下网络媒体传承弘扬中国文化的对策和建议。关键词:中华文化;传播;传承;网络化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随着中华民族的迁徙和融合,传统文化也不断地积累、沉淀、传播、发扬,成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独特风景。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指出,我国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再次强调,要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为世界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新世纪新阶段,大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首先,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中华文化发展创新的必然要求;其次,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迫切需要;第三,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适应国际文化市场需求、满足世界人民文化消费需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认同中国的文化与价值理念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现如今,我国已进入网络传播时代,从网络媒体的兴起,到自媒体的发达,网络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文化传播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如何规范文化在网络中的传播、提高民众对文化糟粕的辨别能力,都是中华文化在传承和传播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当今时代条件下中华文化如何更好的传承与传播一、网络时代的人类文化传播文化在不同的时代都有不同的传播方式,不同的传播方式对文化发展的影响不同。口语传播时代,有了语言人类经验得以交流并为集体所共享,并且使代际之间的文化传承成为可能,但是口语传播只能在近距离和较小范围内进行,使文化传播受到了时间和空间的巨大限制。文字传播时代,文字的使用突破了语言在时空上的局限,使其具有规范、便携和长期保存等优点,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也由简单、容易变得复杂、繁多。印刷传播时代,纸张和印刷术的发明实现了文字信息的大规模复制和生产,使文化内容得以保存和流传。电子传播时代,以广播和电视为主体的电子传播,彻底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为文化传播开辟了一条便捷、高效的空中通道,同时电子媒介还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声音信息系统和人类体外化的影象信息系统,使人类文化传播的内容更加丰富,感觉更加直观,依据更加可靠,卫星通讯技术以及卫星广播、卫星电视的发展和普及,使大面积的跨国传播和全球传播成为可能。进入现代社会,电脑的发明和电子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文化传播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前所未有的网络信息化时代,2005年7月《第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我国互联网继续保持持续增长态势,网民数量首次突破一亿人。网络用户越来越多,而且与人们的生活发生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更有专家指出网络传播已成为文化传播在当今社会的主要形态,因此,鉴于网络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网络环境下的中华文化传播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二、网络传播大背景下的传统文化现状互联网的出现,真正突破了地球上时间、空间、地域和媒体的界限,使得各种信息能够以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各种形式,全天候地在全球各地间迅速、海量、互动式地交流,网络的这种传播特点造成的对本国传统文化的冲击是不可避免的。网络信息的全球化,使人们在网上交换信息的过程中,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传统、思想观念、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冲突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首先,在网络环境中,中华文化的传播面临着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挑战。一方面,本来网络信息环境的开放性,使多元文化、多元价值理念可以在网上得以充分交汇,但西方国家在网络技术和网络基础设施上的绝对优势,不断倾销自己的文化,过分地宣扬西方的民主、自由和人权等意识形态观念,这就使西方文化日益成为霸权文化,覆盖和掩饰了其它文化元素;另一方面,在语言上由于目前英语是国际互联网上使用的通用语言,英语在文化传播上盘据主导地位,使得美国等西方国家以其信息量上的绝对优势,对非英语地区的民族文化产生覆盖、销蚀作用,使非英语国家的文化被大量淹没,非英语国家的民族文化沦为网络时代的边缘文化。其次,网络没有中心,因为没有中心,也就没有控制,网络的世界是一个自由意识的乐园,有的只是信息交流,没有检查者,这种情况就容易诱发无政府主义和极端民主化,使人们滥用自己的自由而忽视社会后果,互联网强大的发展趋势已经孕育了超国家的,非中心的力量和广泛深刻的个人主义文化,网络上信息的自由已经超越了文化、政治、军事、经济、地域、民俗等方面的绝大部分限制,对占据网民绝对多数的青少年来说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容易受到相异思想的冲击,这些青少年在网络上接触到的多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这往往与他们头脑中积淀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形成冲突使他们的价值观产生倾斜。总之,中华文化在网络环境下的传播还困难重重,还有可能遇到更多的问题,进一步了解网络环境下中华文化的传播现状,探索出一条中华文化的网络传播之路,对中华文化乃至中华民族的发展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三、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对策1、传统民族文化的网络传播应加强引导,创造受众的文化需求互联网的性质十分特殊,一方面,他是商业盈利的工具,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产业,每个国家都希望在信息产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居于世界前列,每个国家都期望全球最著名的网站出现在自己国家,但另一方面,网络是传播工具,和我国所有的新闻媒体一样,它负有引导社会舆论,文化发展的责任,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网络的传播功能同网络的商业功能同样重要,如果说商业网站大都靠迎合受众获取经济利润的话,那官方主流网络媒体就更应该注重对文化发展的引导,思想性、文化性一定是官方主流网络媒体选择报道信息的重要尺码。官方主流网站应该是引导文化网络传播的主体,引导就意味着网站要在信息传播上保持思想的独立,把握民族文化发展的航向,同时为了实现有效引导还意味着在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上有所创新。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要牢牢把握,以我为主,尊重对方。文化的传播,深深地铭刻着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观念与价值取向。因此,开展对外文化传播工作,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高扬自己的文化理想,高举自己的文化旗帜,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不在强势的西方文化浪潮中随波逐流,不为西方文化的价值导向迷惑。要广泛传播中华民族长期创造积累的灿烂文化,大力弘扬中国人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努力传递中国人民和而不同、多样并存的文化主张,始终体现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真诚愿望,生动展现改革创新、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在具体对外介绍和推出文化时,又不能千品一面、孤芳自赏,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国别、不同民族、不同受众千差万别的欣赏心理、文化背景、接受形式,充分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宗教信仰与道德传统,贴近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需求和欣赏习惯,推出更多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优秀文化产品及良好文化服务,增进世界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了解认同,树立文化大国的应有地位。2、中华文化的网络传播需要坚持“内容为主”网络没有中心,没有中心意味着网络为各种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一个相对民主的平台,当然其对人文社会景观有提升和降位的双重可能性,网络使每种文化都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但每种文化都不可能成为绝对的声音,网络没有中心意味着文化也难以形成优势权威,那文化靠什么提高在互联网中的竞争力呢?那就是坚持“内容为主”。一提到“文化”两个字总会让人感到严肃、沉重,其实文化的载体又总是丰富多彩的,关键在于如何挖掘,挖掘出好的内容就是传统民族文化与其他网络文化竞争的有效砝码。3、中华文化网络传播形式多样化与文化创新中华文化的承载形式非常丰富,文学、艺术、饮食、风俗、建筑、器具、书籍,历史典故等都可以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在网络媒体里,中华文化的传播形式也应该多样化。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创新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文化的发展尤其如此,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就要不断推进文化创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同时又能被外国人接受的文化。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资源,但是,文化资源的优势并不能自然而然地转化为文化竞争的优势,民族文化的竞争力,既建立在丰厚的文化底蕴之上,更在于结合时代要求,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和深刻内涵,不断加以创新,推出更多富有民族特色和时代色彩的文化产品,打造民族文化品牌。总之,在当今的时代条件下,让世界了解、认同中国的文化与价值追求,增强国家软实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此过程中,我们既要加强国内文化建设,又要应对来自国际文化市场的合作和挑战;既要坚持政府主导,又要发挥社会各界和广大民众的力量;既要保持传统文化的竞争优势,又要不断加以创新,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只有处理好这些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关系,在网络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才会更加踏实、更加稳健。
本文标题:互联网条件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089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