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会议纪要 >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1第一章第一次世界大战自由民权运动:1874——1889年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运动。主要要求开设国会、减轻地税和修订条约。重要代表人物是板垣退助、后藤象二郎、大隈重信等人。在政府的残酷镇压和分化瓦解下,最后以失败结束。自由民权运动在日本首次向国民推广了民权和革命思想,并促使法定地价和买卖地价完全分开。巴尔干战争:欧洲现代历史上一共有两次巴尔干战争,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称之为巴尔干同盟反对土耳其的战争。1912年10月,巴尔干半岛民族国家由于土耳其拒绝其民族独立要求,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等国与土耳其交战,战争的结果是结束了土耳其在巴尔干半岛的封建统治,土耳其丧失了除色雷斯以及伊斯坦布尔以外的所有欧洲领地。第二次巴尔干战争是以保加利亚为一方,土耳其、塞尔维亚、罗马尼亚等国为另一方,在欧洲帝国主义列强的挑唆下,于1913年6月开战。战争的结果是保加利亚失败,丧失其在马其顿以及色雷斯的大部分土地,至此战争结束,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加剧了巴尔干半岛的国际紧张局势,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奏。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帝国主义列强矛盾极端尖锐,巴尔干半岛矛盾尤为激烈。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王储费迪南大公前往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爱国志士普林齐普刺杀。奥匈帝国利用该事件向塞尔维亚提出最后通牒,但为塞尔维亚拒绝。7月28日,在德国的支持下,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由此,欧洲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参加了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同盟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帝国主义列强结成的军事与政治集团。1879年,德国、奥匈帝国为了对抗俄国与法国缔结军事同盟条约。1882年意大利加入,三国同盟正式形成。三国同盟的目标直接对准法国。后意大利于1915年脱离同盟国集团,转而加入协约国集团。同年,保加利亚与土耳其则相继加入同盟国。1918年11月,同盟国集团在与协约国的军事战争中失败,最终随着德国的战败,同盟国集团瓦解协约国:在19世纪末的欧洲帝国主义争夺中,1893年,为了抵御并对抗德奥同盟国集团,夺取更大的欧洲战略优势地位,沙皇俄国与法国缔结条约,结成俄法同盟。1904年,英国与法国缔结同盟,1907年英国与俄国缔结同盟。由此,欧洲出现了一个与德奥同盟国集团相对峙的协约国帝国主义集团。第一次世界2大战中,意大利、美国等25个国家相继加入该集团。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退出该集团。在一战中,协约国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施里芬计划: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所确立的军事进攻的作战方案。1905年由德军参谋长施里芬确立,其核心是强调速决战。该计划假设德军在东西两线同时作战,西线为作战重点。德军将集中优势兵力用于西线作战,而且拟在西线右翼集中全力,突破西欧低地国家,突破法国北部,直取巴黎,最终与左翼部队合围法军主力。在西线用4到6周的时间结束作战,然后全力攻击东线。在东线用3到4个月时间击溃俄军,结束战争。该计划完全建立在军事冒险的基础之上,忽视了战争的规律以及可变因素。而且在一战前被一再调整,最终由于德军在马恩河战役失败,计划宣告破产。索姆河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法与德军在法国北部地区发生的重要战役。1916年7月一11月,英法联军在西线索姆河地段发动军事进攻,试图减轻德军在凡尔登地区的军事进攻压力。联军与德军在索姆河地段展开激烈的争夺,战役的结果是英法与德军均损失军队在百万人之上,但是,英法军队并没有打破西线的战略僵持格局。马恩河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英法军队与德军在西线发生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军事会战。1914年8月,德军实施施里芬计划,利用其军事优势突击进攻协约国的防线右翼。在战役初期,德军取得较大的军事优势。但是,在协约国意识到德军的军事意图之后,及时调整了其战略部署,加强了西线右翼的军事布防,德军的军事进攻最终为英法盟军所阻止,施里芬计划所确立的基本军事目标没有达到。9月,英法协约国在马恩河一线以50多个师的兵力向德军发动进攻,最终迫使德军由战略进攻转入防御,西线战局开始陷入对峙之中。坦能堡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与同盟国军队在东线的一次重要战役。一战爆发后,俄军为配合西线协约国的军事作战,于1914年8月在东线发动军事进攻,俄军主力两个集团军进攻德国的普鲁士,但由于其指挥系统差,后勤补给困难,在两个集团军之间出现一条几十公里宽的空隙。东线德军在兴登堡与鲁登道夫的指挥下,最终击溃入侵俄军,俄军全线溃败,12万人被俘。德军在东线由此从防御进入进攻,最终在12月,在俄国内陆战局陷入僵持状态。伦敦条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集团与意大利签订的帝国主义条约。1915年4月26日,英、法、俄与意大利在伦敦签订3条约。其中规定,意大利加入协约国集团作战,作为补偿,意大利可以取得奥地利在欧洲的一些属地,并在阿尔巴尼亚中部建立其保护的自治国,参与瓜分土耳其与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该条约建立在帝国主义利益勾结基础之上,是帝国主义列强在相互利益争夺的斗争中,对弱小国家与民族的压迫,是非正义的。一战后,该条约并没有得到认真的履行。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与同盟国军队在西线的一次重大战役。1916年2月,西线德军在马恩河战役与索姆河战役后,纠结重兵向法国军事重镇——凡尔登发动进攻,试图击败法军重兵集团主力,直取巴黎。但是由于法军的英勇抵抗,德军始终未能突破法军的凡尔登战线,双方损失了大量的兵力。9月,德军开始转入战略防御,10月,法军开始大规模进攻,并于12月收复了几乎全部失地。凡尔登战役最终以德军的失败而宣告结束日德兰海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德海军进行的决定性军事战役。1916年5月一6月,英德海军主力在丹麦日德兰半岛西北斯卡格拉克海峡发生遭遇作战。双方出动了上百艘军舰,战况惨烈。战役的结果是英德双方都损失惨重,英国的损失大于德国,但是,德国海军试图进入北海以及大西洋作战的军事企图没有实现,英国仍然控制着波罗的海与北海的控制权。无限制潜艇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在大西洋采取的针对国的经济封锁战。1917年2月,由于德国在欧洲大陆的军事进攻失败,没有达到迫使英法等协约国帝国主义投降的目的,为了进一步打击英国,德国在大西洋水域宣布实施“无限制潜艇战”,试图在经济上彻底封锁英国,使之陷入饥饿。“无限制潜艇战”使英国的对外贸易几乎陷入停顿,使之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但是却仍没有达到迫其投降的目的。而且,“无限制潜艇战”对美国舰只的攻击,使之成为美国参战的一个借口。卢西塔尼亚号事件:一战期间德国由于实施“无限制潜艇战”,击沉中立国客轮卢西塔尼亚号造成的外交事件。1917年3月,德国海军在大西洋水域实施潜艇攻击,美国客轮卢西塔尼亚号在没有接到攻击警告的情况下,被德国潜艇突然击沉,客轮上170多名美国游客死难。该事件严重恶化美国和德国之间的关系,为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提供了借口。齐默尔电报:一战期间德国外交大臣齐默尔向德驻墨西哥大使拍发的、鼓动墨西哥参战的电报。在1917年初,由于德国实施“无限制潜艇战”而使德美关系严重恶化的情况下,美国总统威尔逊公布了美国联邦调查局截获的德国外交大臣齐默尔拍发给德驻墨西哥大使的秘密电报,该电报声称,在美国参战时,德国驻墨西4哥大使应鼓励墨西哥对美宣战,以收回在历史上被美国夺取的属于墨西哥的新墨西哥州、德克萨斯州以及亚利桑那州的土地。该电报严重激起了美国对德国的社会政治敌视,恶化了美德关系,为美国参加一战提供了借口。俾斯麦(1815—1898):普鲁士和德国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保皇党人,贵族出身。他顽固地拥护君主主义,极力维护贵族地主特权。1862年得到国王威廉一世的赏识,被任命为首相兼外交大臣。他推行铁血政策,先后发动对丹麦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自上而下”统一了德意志,帮助法国凡尔赛政府镇压巴黎公社。l87l—1890年任帝国宰相兼普鲁士首相。对内加强帝国政府权力,颁布反社会党人的《非常法》等,镇压工人运动;对外制订“大陆政策”,以确立德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八十年代,在非洲、大洋洲掠夺殖民地。1890年3月去职。撰写有《回忆与思考》。威廉二世(1859—1941):德意志帝国皇帝和普鲁士国王(1888—1918),威廉一世之孙。任内,代表容克—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内实行专制统治,镇压革命运动,笼络收买工人贵族,分裂工人队伍。对外进行殖民扩张。自十九世纪九十年代起,加紧对外侵略。1897年派遣舰队强租中国胶州湾;1898年亲赴土耳其活动,力图延长巴格达铁路建筑权,在近东伸张势力;1900年7月,发表所谓“匈奴演说”,出兵镇压中国的义和团运动,参与瓜分中国领土的竞争;1905年和1911年,又制造摩洛哥危机,与法国争夺在摩洛哥的权益;还多次插手巴尔干事务,从而加深德国和英、法、俄等国的矛盾,不断加剧国际紧张局势。1914年利用萨拉热窝事件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后逊位,逃亡荷兰。大陆政策:l9世纪70至80年代德意志帝国宰相俾斯麦所推行的外交政策。它力图通过结盟方针,拉拢俄国,防止法、俄接近,孤立和打击法国;并联合奥匈帝用抑制俄国在东欧和巴尔干的扩张;同时又挑拨英、俄在世界各地区的对抗,阻止英国插手欧陆事务,借以实现德国称霸欧洲的计划。80年代末,随着德国帝国主义的兴起以及德俄矛盾,英德矛盾的加深,大陆政策破产,遂为德国军国主义的世界政策所代替。摩洛哥危机:20世纪初法、德为争夺摩洛哥而引起的三次帝国主义战争危机。l904年的英法协约中英国对法国占领摩洛哥的承认引起德国不满。1905年德皇威廉二世访问摩洛哥时声称,摩洛哥苏丹是“独立君主”,要求重审英法协约,并以战争相威胁,造成第一次摩洛哥危机。为解决这一矛盾,1906年在西班牙阿尔吉西拉斯召开国际会议,参加国包括法、德、英、美、西等14个国家。5由于英俄支持法国,德国被迫让步。会议声称承认摩洛哥的警察控制权。1908年摩洛哥发生宫廷政变,法国乘机占领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法德关系再度紧张,发生第二次摩洛哥危机。1911年法国占领摩洛哥首都非斯,德国派炮舰“豹”号到阿加迪尔示威,战争一触即发。后因英国出面支持法国,德国作了让步,在同年9月签订的《德法协定》中承认摩洛哥为法国保护国,德国则取得法属刚果的一部分作为补偿。三次摩洛哥危机显示出德法之间以及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已到十发关尖锐的地步。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与三国同盟相对抗的帝国主义集团,由英、法、俄三国于1904—1907年期间签订一系列协议而组成。1893年为抗衡德、意同盟,法俄首先签订军事协定。面临日益增长的德国威胁,英法调整在殖民地上的矛盾,于1904年签订英法协约。随后在日俄战争中遭到失败的俄国为了摆脱自己的困境,也于1907年和英国签订英俄协约。至此协约国最终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意、美等二十五国先后加入。十月革命后,苏俄宣布出。1918年德国投降后,美、英、法、日等帝国主义曾以协约国的名义三次向苏俄发动武装干涉,均遭失败。因协约国间矛盾不断加深,逐步瓦解。英国独立工党:1893年1月成立。凯尔·哈第为领袖,其纲领是:争取生产、分配和交换手段的集体所有制,当前的斗争任务是争取八小时工作日。该党一开始就反对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它并不代表英国工人阶级的真正利益,费边分子实际掌握党的领导权。独立工党执行着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机会主义路线,成为自由党的尾巴。英布战争:1889年英国对南非布尔人的战争。布尔人是荷兰在南非移民的后裔,19世纪在南非建立奴役黑人的德兰士瓦共和国和奥兰治自由邦。由于该地在l9世纪60-80年代先后发现钻石和黄金矿藏,英国驻南非开普殖民地的殖民者积极活动,力图吞并这两个国家。双方争夺南非的斗争日益激烈。1899年双方战争开始,布尔人战败。l902年5月双方签订和约。奥兰治和德兰士瓦被英国兼并。1910年该地并入英国自治领南非联邦,由白人种族主义集团统治。1905年革命:俄国第一次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二十世纪初,俄国内外矛盾极其尖锐,1905年1月9日(俄历),沙皇政府枪杀
本文标题:《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179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