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苏州科技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冯梦龙“三言”人物形象试论院系人文学院中文系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学生姓名胡立娥学号0920301236指导教师凌郁之2013年3月6日1.本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研究背景:“三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喻世明言》)是明代通俗大师冯梦龙根据宋元旧本,并根据前人的野史笔记,经过整理、加工、编辑出版的。,冯梦龙在艺术创作内容的选取上,更考虑民众的接受程度,实现了“雅俗共赏”的局面。其贴近民间和市场的文学创作理念,对当今的文化创作、发展很有启示作用。一直以来,作为中国古代最富盛名的白话短篇小说,“三言”却没有实现它自身应有的价值。甚至曾一度被学者认为已经亡佚了。其实在明代,“三言”已经受到一些知识分子的赏识。苏州抱瓮老人就曾选用“三言”中的一些精彩篇目与其他小说汇合,编辑成《今古奇观》,使之被读者广泛流传。由此可以看出,“三言”在明代中后期是深受民众的喜爱。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日本学者盐谷温在内阁书库发现明版“三言”原书。继而经过中日学者的搜集和整理,“三言”终于以它最初、最完整的面目进入到读者的视线中去。自从被重新发掘、整理并面世以来,它就开始充当是学术界的宠儿。研究者们前仆后继的赶上大部队脚步。纵观二十世纪以来的“三言”研究,其内容大抵可分为作者、版本、成书过程、作品思想内容、艺术成就、整体研究等方面。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容肇祖就开始着手对冯梦龙的生平进行大致了解。他的《明代冯梦龙的生平及其著述》和《冯梦龙的生平及其著述续考》两篇文章为后人对“三言”的研究奠定基础。冯梦龙,字犹龙,一字而犹,别署龙子犹,顾曲散人,墨憨斋主人等。年轻时研读经书,颇负才名。一生大部分时间从事通俗文学的整理与编纂工作。“三言”中,约有三分之一是宋元旧篇,大部分为明人作品。诸作均经冯梦龙加工润饰而成。虽说“三言”并非是由冯梦龙所作,但在作品的选择和修改过程中,深深地渗透了冯梦龙个人的思想感情。“情教观”是冯梦龙在其辑评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情史》序言中提出的观点。意思即为以情教化于人。在冯梦龙看来,“情主动而无形,忽焉感人,而不自知”。情是发自肺腑的内心意念,它甚至在人尚不自知时便开始发挥作用。所以当代学者也热衷于研究冯梦龙和他的情教观,虽说具体的著作不太常见,但各大刊物上常有此类文章的发表。在《反封建思想家冯梦龙》一文中,作者分析归纳了冯氏反封建启蒙思想的特点,肯定了冯梦龙的“蔑视礼教、亵渎圣贤”、“肯定人的自然情欲,提倡‘情教’来对抗理学”等进步主义思想。在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时代,人们也习惯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郭晓飞和游友基等人跳出传统的套数,另辟蹊径,再从不同的角度论析了冯梦龙的文学思想,探讨冯梦龙文学观及其历史渊源和时代意义。这是从冯梦龙作品入手去研究,也有一些从明代这个特殊的时代背景入手,论述“三言”出现的契机。这类文章比比皆是。同样,对于“三言”人物形象的研究,更是不计其数。学者们致力于剖析不同的独具个性的女性形象,有至情至性型的青楼女子(杜十娘、辛瑶琴等),有智勇双全型的宦门女子(苏小妹、李莺莺、闻淑女等),有守贞节妇型的痴情女子(金玉奴、吕顺哥、玉堂春等),也有自强自立型的商家女子(黄善聪、喻氏等)。再由这些女性人物的一言一行去推测冯梦龙当时所处的政治、经济、人文环境。去还原当时的社会面貌。相较如此之多的女性形象研究,有关男性形象的论述则少之甚少。“三言”中的男性形象相较以往而言,少了霸气,多了女人味,也就有点类似现代意义上的小白脸,再没有了中国封建时代推崇的硬汉形象的意蕴。而我把这两类形象仔细比较了一番,发现在那个特殊时期的封建社会,女子没有因为世人对她们的歧视而放弃自我追求,相反的的是她们一个个想冲破思想的桎梏,义无反顾地寻找自己的真爱。男子则深受宋明理学之害,使他们出现人性异化的现象。在那个君主至上、家长制的时期,他们没有自我,习惯顺从,变得越来越懦弱。在他们身上,不但缺乏作品中女性鲜明的个性特征和人格力量,同时也缺乏男性所本应具有的阳刚、英武之气,反而表现出一种人性的弱化和个性弱化。从冯梦龙笔下的男性形象中,你可以推测甚至想象当时那个年代的男子,再怎么美化都出现不了一个“伟丈夫”的身影。研究目的:将传统小说中的男、女形象与“三言”中的男、女形象进行对比研究,以他们的外貌、言行举止及心理作为出发点,分析作者对他们之间的塑造区别。以往的研究是对男、女主人公分别进行研究。而我试着将他们二者结合进行对分分析。每个作家的身世都不一样,也就是说他们想表达的思想也有各自的特殊。每一篇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在于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社会矛盾”与“现实生活”就是小说中所反映的主题思想。因此,每一个形象的塑造都是有其目的的。明代是一个令史学家都必须谨慎小心才能洞察真相、看清史实的复杂时代。所以,我们必须对“三言”中出现的每个体现性格特征的人进行仔细琢磨一番,才能还原最真的历史,体验那原汁原味的社会百态,才能感受冯梦龙当时的心情。研究意义:从“三言”面世以来,就成为大家议论的对象。虽然对于它的评价有褒有贬,但仍然有许多人想要去探它个究竟。原因在于,不仅仅它是中国经典文学作品之一,并且它的语言、文体和结构等方面再与以往的通俗小说又有了很大的变化。明代当时的封建社会已经开始没落。随着资本主义思想萌芽,市民阶层逐渐兴起,人们的思想、性格、行为举止都已经开始出现变化。同样地,对反映现实生活中的小说人物的虚构,作者也改变以往的方法。要了解一部作品的写作背景,对形象的深度理解的必不可少的。那些人物在那些特定时期里的特定心理都是反映社会的、都是社会的缩影。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首先培养的是我们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人物形象,通常是说人物性格与人物身份地位的综合。人物性格,即人物的性情品格。现代百科里把它定义为,指由人对客观现实的稳定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倾向。而我的理解,性格可以是一个人的标签。在你周边的每个人身上,都有几个明显性格特点,只要我随便说出几个特点限制范围,你就会定位为某一个人。如,外向、张扬、独立、较真、善交际、风趣幽默等,你此刻肯定想到你认识的某个人。而这些特点都是这个人的标签。人物身份地位,毋庸置疑,是指他的出身和社会地位。出身,就是你出生的家庭,家族势力决定你的出身。社会地位,过去的说法是: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现在我们身边经常有人说,人分三六九等,就是按这样方法分的。相应的是,上述全部加起来就是一个人的形象。这也就是说,分析一个人物形象,你需要从作品中把上述信息加以糅合,也就是人物形象的全部。当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时,下一步就是通过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主题思想,即在这篇小说中,作者想要表现的内容。古语云,文以载道。写任何文章都是需要理由的。不然就是所谓的,无病呻吟,毫无感情。所以,研究“三言”中的男、女形象的最终目的是分析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确定了作者的情感,也方便他人对于冯梦龙一生思想的研究。对于冯梦龙思想的研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人物。虽说研究的人不在少数,但相比红学,这仅仅是冰山一角。对于人物形象的研究更是仅仅侧重那些脍炙人口的人物,没有任何新意。在如今这个信息如此发达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以新的眼光去发现一件旧事物。就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般,让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种眼光。2.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主要研究内容:对于“三言”的研究,人们更关注的是作者以及作者的文艺思想、著述,缺少对人物形象进行细腻分析。女性形象是如此张扬吸引人的眼球,而男性却一改以往,只能充当配角为女性添光。本课题致力于男、女形象的对比分析。从男、女形象变化的显著特征中,找到他们变化的趋向,再试着去找变化的内部和外部原因,最后分析二者变化带来的进步意义和消极影响。论文拟分三部分展开:第一部分:绪论部分,从前人研究的著述中总结人物形象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正文部分,紧跟绪论进入正题。找出塑造男、女形象与传统作品不同的显著特征,再从形象塑造的变化中,找出原因,外部原因,例如明代的资本主义思潮萌芽,外来思想入侵,封建社会的没落等,再从内部原因,一般小说都会带有作者的个人情感,感事抒怀。无论散文、小说还是其他文章,都不会例外,这也是文章写作的内部原因。第三部分:结论部分,对正文发表评论性总结。女性强化的进步意义及男性弱化的消极影响。预期目标:在对“三言”中的男、女形象与传统作品中的男、女形象进行有条理地分析对比,形成科学、全面、清晰地对照表。可以为后人的研究提供更多资料。总结带来的一定价值影响,对后人的小说创作及人物形象塑造都起了参照意义。3.本课题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步骤研究方法:1.资料收集法:从图书馆、网络等多种渠道,搜集有关“三言”研究的专著和论文,尽可能地占有详细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分析,为论文提供研究素材及理论依据。2.对比比较法:通过对文章中的男、女形象研究与其他著作形象塑造的比较,形成一个对照表格,为论文研究提供他们之间的区别特点,方便下文的总结。3.总结分析法:研读“三言”,细致分析每一个有性格特色的角色,加深自我对其的认识和理解,为阅读把握其他研究性文章堆砌稳固、充实的认知平台,在总结他们之间的区别特点以及带来的影响研究步骤:1、阅读《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三本著作,并做好记录2、收集资料:论文属于综述性论文,因而更加离不开资料的收集。资料主要来源于图书馆数据库、期刊阅览室数据库、期刊阅览网站等。3、初步设定论文写作大致框架、思路,写作开题报告。4、与指导老师一道明确论文写作框架、思路,开始论文初稿写作。5、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对论文初稿进行修改。最后定稿。4.本课题主要参考文献[1]冯梦龙[M].喻世明言.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2]冯梦龙[M].警世恒言.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3]冯梦龙[M].醒世恒言.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4]金霞.“三言”中男性形象弱化成因探讨[J].科技经济市场,2006:(6)[5]杨剑影.平凡生命的讴歌——论“三言”的女性意识[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2)[6]刘果[M].三言性别话语研究——以话本小说的文献比勘为基础.北京:中华书局,2008[7]王立言.《三言二拍》的研究综述[J].中国文学研究,1992:(4)[8]曹军黎.从“三言”中男子形象的弱化谈开去——兼与《红楼梦》对比[J].池州学院学报,2012:(24)[9]胡敏.“三言”婚恋故事中的女性形象探析[J].西部教育研究,2012:(12)[10]阎玮.“三言”、“二拍”主要男性形象管窥[J].明清小说研究,1997:(3)[11]杜爽.“三言”中的女性意识[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1)[12]闫焱.从“三言”看明代小说中进步的女性意识[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6)[13]徐紫云丁佐湘.从“三言”中女性觉醒看明代士人的诉求[J].江西社会科学,2007:(11)[14]魏颂芳.浅谈“三言”中的女性形象[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4)[15]杨建影.平凡生命的赞歌——论“三言”的女性意思[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2)[16]韩亚楠.《三言二拍》中商人形象的新构[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17]罗荣.“三言”中的人物形象系列及其文化内涵[J].湖南师范学院,2004:(4)[18]卢捷.落魄文人出路的理想探索——略论“三言”“二拍”中的秀才形象[J].明清小说研究,2009:(2)[19]吴淑玲吕志.“三言”的教化意识及其负价值[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20]姚树颍.“三言”中的女性形象和冯梦龙的妇女观[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2)[21]李芳宋艳丽.“三言”爱情故事中的女性形象剖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22]洪娟.论“三言”中的商人、文人和妓女形象[J].中央名族大学,2006:(6)[23]王
本文标题:开题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222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