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文本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古代历史名著《战国策》中的名篇,文字易懂,语句流畅,人物生动,故事性强,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教育意义,便于课堂上反复诵读,宜于在为人处事、交际修养等方面启迪学生心智,适合初中文言文教学。学情分析:初中是学生学习、积累文言字词的黄金时期。儿童在小学阶段初步形成了现代书面语的语感,初中则应加强文言文的语料积累,培养文言文的语感,因此初中文言文教学应将语言解读、语料积累放在首位。教法与学法:1、通过反复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文意。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把握人物性格,深入理解故事的思想内涵。3、通过研读体味、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教学目标:1、理解文言实词的用法,一词多义词的义项,了解特殊句式。初步理解意动用法。2、学习本文运用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3、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怀。教学重点:1、熟悉和掌握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2、邹忌运用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教学难点:体味邹忌讽齐王的语言艺术,领悟所含哲理。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语: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书写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二、解题1、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2、介绍主人公: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2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三、提供有关《战国策》与战国的资料(学生展示,师补充)《战国策》: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谋臣期策士奔走游说、合纵连横的言论和活动,从中反映出当时政治、外交上的重大事件和错综复杂的各种矛盾斗争。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四、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朗读课文。(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guān)窥(kuī)镜期(jī)年朝(cháo)于齐间(jiàn)进(二)再读课文,读清句读。分角色朗读(小组合作,探讨人物性格及人物对话的语气)。五、整体感知。1、学生根据文下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2、质疑环节。(小组交流:学生就不明白的语句翻译互相交流直至解决,师引导)3、转入对文段的学习。(本环节就文中出现的重点实词、虚词及句式进行整理,先组内交流,再派代表在班内展示。师明确(学生展示完毕可用多媒体再次展示,完善知识点):(1)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谏:臣子向国君提出的意见。)能谤讥于市朝(谤讥:公开指出。谤,公开地指责,没有贬义与今义不同;讥,微言讽刺。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指责)上书谏寡人者(书: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这里指奏章)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2)词类活用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服,名词作动词,穿戴)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当面)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听说)(3)一词多义①修a.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b.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整治)c.雨村便急忙修书(撰写)d.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②朝a.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上朝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朝拜c.于是入朝见威王《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朝廷d.朝服衣冠《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早晨(zhāo)③孰3a.我与城北徐公孰美代词,谁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仔细。④诚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b.帝感其诚《列子·愚公移山》诚心、诚意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确实、的确d.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曹军必矣《资治通鉴·赤壁之战》表假设,如果、果真(4)古今异义今齐地方千里(土地:土地方圆)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国君旁边的近臣)明日,徐公来。(明日:古义,第二天。今义,今天的下一天。)(5)句式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忌不自信(宾语前置)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介词结构后置句)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王之蔽甚矣(被动句)六、引导思考并讲解: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与“吾与徐公孰美?”两个句子的句式是否相同?明确:两个句子均为古汉语中的固定句式。“与孰”是由“孰……与”演变而来,意义与“孰与”相同,都表比较。“孰”为疑问代词,在疑问句中常前置,“孰与”即“与孰”。2、宾语前置句,在古汉语中常见。例如:彼不我恩也?(《童区寄传》)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之”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3、注意一个成语门庭若市:形容来者之多。(注意与“门可罗雀”区别)七、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2、完成课后第1题第二课时一、导入。检查学生课后学习情况,教师对本文教学重点予以强调检查内容:本课实词、虚词用法(上一节课的总结)及特殊句式二、品读赏析。(一)师导入本课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个历史小故事,写的是齐相邹忌用自已的事情设喻,婉言劝说齐威王“除蔽纳谏”修明政治,可是文章一开头,没有直接写邹忌讽劝齐王,而是写了什么?邹忌比美(板书)(二)分析第一段。1、提问:文章开头怎样描写邹忌的外貌和行动?这些反映了什么?4明确:开头用:“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一句话,写出了邹忌外形魁梧、美丽,行动:“朝服衣冠,窥镜”写邹忌窥镜见貌,自觉其美,逼真地刻画出他自我欣赏的心理。2、提问:正是有了这点自信,才使他敢于和齐国有名的美男子徐公比“美”。由此引出了他与妻、妾、客的答话,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了什么问题?得到怎的怎样的回答?明确:问题:我与徐公谁比较美?回答:妻、妾、客都认为邹忌美。板书:三问、三答3、邹忌的妻、妾、客异口同声地认为他比徐公漂亮,这三问三答语意要同,但句式不同,文字略有变化。学生分小组讨论:说说妻、妾、客的答话语气程度有何差别?(此处引发学生兴趣,利于他们动脑筋思考)明确:①妻的回答表现了妻对他由衷的喜爱、爱恋之情,溢于言表。(语气十分肯定,“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表现了妻子对丈夫的偏爱之情”)②妾的回答,少了“君美甚”一句,只是跟着妻的口气重复了一下。“徐公何能及君也?”表现了封建社会里地位低微的妾的畏怯心理。她的回答就有些勉强,说话比较拘谨,不敢越雷池一步。③客人的答话,“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语气更轻,表现出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邹忌的三问,内容完全相同。只是在文字上略有变化,既表现了他的怀疑,又无重复之感。三答的意思也相同,但由于身份和心理的不同,感情色彩却大不一样。4、接着写邹忌与徐公比美的结果提问:邹忌与徐公比美结果怎样?如何得知?明确:“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结果是不如徐公美,差很远5、而后写邹忌思考解蔽(板书:思美)提问:邹忌“暮寝而思之”,思的结果是什么?认识到自己受蒙蔽的原因是什么?明确:认识到是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教师归结:邹忌从“问”到“视”,由“视”而“思”,因小悟大,终于解蔽,这不仅表现了邹忌有实事求是的精神,也深刻地揭示了“凡事不能偏听偏信”的道理。这一段有声有色,富于情趣的描写是下段邹忌用暗示,比喻方法讽谏齐王的基础。(三)分析第二段(邹忌进谏)1、提问:这段中,邹忌是如何“讽”齐王?明确: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以家庭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由家庭小事联想到国家大事用自己的事情设喻,讽谏齐王,用了逻辑中的类比推理方法,2、提问:说说这件家庭小事是什么?明确:邹忌与徐公比美3、小组讨论:这件邹忌的家庭小事与与威王的国家大事有什么相似之处?邹忌用了什么方法把它们联系起来?明确:妻私臣——宫妇左右私王5妾畏臣——朝廷之臣畏王客求臣——四境之内有求于王方法:设喻、类比推理结论:王之蔽甚矣(板书)教师补充归纳:邹忌用个人受蒙蔽的事来暗示“王之蔽甚矣”,他能由已及人,因小悟大,把悟得的道理推及到治理国家政事中去,这种采用设喻讲述道理,类比推理表明意见的方法和一般的比喻不同。运用这种方法说理,语言往往显得委婉,含蓄、娓娓动听,使人易于接受。(四)分析第三段、第四段1、提问:听了邹忌的分析,威王采取了什么措施?明确: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受下赏”板书:面刺——上赏上书——中赏谤讥——下赏2、威王说的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威王为此颁赏意味着什么?明确:区别,批评者勇气的大小。威王有改正的勇气,有振兴齐国的决心。3、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齐威王确实受了蒙蔽?明确:从纳谏令下之后“群臣进谏,门庭若市”可以看出。继续追问:“数月之后……无可进者”这几句说明了什么?明确:因为纳谏除蔽,国内政治修明。板书:令初下——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无可进者4、文章怎样写齐王纳谏的成效?明确:正面写国内“三变”,侧面又简洁地以四国朝齐一句话,反衬齐王纳谏之成效。三、总结全文1、讨论邹忌的讽谏方法①师指出:历代臣子向君主进谏有两种基本方式:直谏和讽谏。请同学指出直谏的例子,说说两种进谏方式有什么不同?明确:直谏,就是把自己主张直接陈述出来,历史上比干、屈原、魏征向君王进谏都属于直谏,但结果有好有坏,与君王是否为明君有关。讽谏的要害是用设喻的方法启发君主,让他自己决定该怎么办,这种办法语言委婉,说理深刻,听者乐于接受。②对比一下,若本文直截了当地写“邹忌为齐威王相,入朝见威王,曰:‘臣尝服衣冠而窥镜……’”接着把他的故事叙述完毕,然后接下去再说:“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那一段,便索然寡味,毫无艺术特色。2、本文的所刻画的人物非常生动,说说邹忌和威王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明确:邹忌①关心国事,具有远见卓识②实事求是③头脑冷静,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帝王心理威王①开明,有作为的君主②虚心纳谏,能改革创新3、邹忌讽谏成功的原因。6明确:邹忌运用了讽谏,以委婉的方式向威王进谏,用设喻的方法启发君主,以家事喻国事,使人易于接受。而威王开明,有作为的君主,能虚心纳谏,改革创新,这两方面的原因是邹忌讽谏成功的原因。4、文章写作手法特点:“三叠式”结构。明确:三问,三答,三思(与徐公比美);三比(由已推王);三赏(齐王纳谏);三变(结果)。作用:前后呼应,上下关照,使文章错落有致,具有一种整齐美。四、作业1、完成课后第2、3题2、完成同步训练(注:第一课时内容的整理部分让学生课前时间尽量完成,课上讨论补充,否则一节课完不成本课的教学。第二课时的内容较多,教学时可根据学情进行删减。)附: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比美三问、三答、思美妻私我——官妇左右私王邹忌讽谏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方法:类比推理结论:王之蔽其矣客求我——四境之内求王面刺——上赏令初下——门庭若市威王纳谏措施上书——中赏成效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谤讥——下赏期年之后——无可进者除蔽结果四国朝齐战胜于朝廷教学评价:关于文言文阅读的阶段目标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对于阅读教学有这样的建议:“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
本文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224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