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计量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也不断增长。由于居民消费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具有较强的经济意义。选取国民收入总额、前一年城镇居民消费总额、平均货币流通量、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通过逐步回归和自回归建立起较为合理的模型。从数据中得知,前一年的消费额、国民收入总额和年平均货币流通量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较大,国民收入总额和前一年居民消费总额对城镇居民消费总额有正向影响,并且以国民收入总额占主要地位,年平均货币流通量对居民消费总额有较强的负效应。但是居民消费对当年物价指数反应相对不明显,说明居民相对来说更注重经济的安全性。居民收入水平和货币流通是影响居民消费的最主要因素,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参照本文研究可以得出:健康的消费增长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稳定增加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信心,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深化税制改革无疑不是促使居民消费健康增长的有效途径。本文创新点是采用逐步回归消除多重共线性,采用广义差分法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数据稳态检验。【关键词】居民消费;逐步回归;多重共线性;自相关性;异方差性一、问题的提出1、研究目的和意义居民消费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居民合理的消费方式和适度的消费规模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增长,而且也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具体体现。居民消费是指花费在最终商品与服务上且能符合需要和获得满意的各项开支,是GDP中最大的组成部分。为了深入的研究居民消费状况,本文选取城镇居民消费为典型,从侧面反应居民消费状况,而且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提高的最快,消费结构也有很大的改善,因此对其进行分析有较强的经济意义。2、研究方法本文采用规范描述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收集数据资料,在定性论述的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参照研究结果,提出建议和对策。二、理论分析消费理论和流派的分析目前关于消费主要有以下的理论流派:(1)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强调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这里所说实际收入是指现期、绝对、实际的收入水平,即指本期收入、收入的绝对水平和按货币购买力计算的收入。因此,扩大消费需提高居民的实际收入,如城市居民每隔一年一次的加薪,但如何提高农民的实际收入却始终没有切实的措施,这是我国总消费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2)杜森贝的相对收入理论:消费并不取决于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即相对于其他人的收入水平和相对于本人历史上最高的收入水平。相对别人—示范效应,向高消费看齐。我国称之为“攀比效应”。相对自己过去—习惯效应,收入水平变化后消费有滞后性。(3)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而取决于一生的收入和财产收入。其消费函数公式为:C=a·WR+b·YL……WR为财产收入或称非劳动收入;a为财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YL为劳动收入,实为个人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或不同年龄的收入;b为劳动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表明消费取决于财产收入和个人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劳动收入。(4)费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居民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的绝对水平,也不取决于现期收入的相对水平,而是取决于居民的持久以持久收入为函数。CL=bYL……YL为持久收入,如下公式:YLt=θYt+(1—θ)Yt-1……YLt为现期持久收入,Yt为现期收入,Yt-1为上期收入,θ为权数。上式表明,现期持久收入等于前期收入与现期收入的加权平均数。三、变量的选取消费的决定因素包括:当期可支配收入、个人财富、物价指数、货币流通量以及永久收入等等。并且认为收入增加消费增加,收入减少消费难以减少,主要因素为实际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是指国民收入减去所有家庭和公司交纳的直接税,再减去企业净储蓄,最后加上家庭从政府那里获得的转移支付。由于可支配收入计算易出现误差,且可支配收入最终仍然由国民收入决定且与国民收入值差距不大,所以我们采用国民收入代替计算。货币流通量指货币离开金库在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数量。投放货币就增加了货币流通量,反之,回笼货币就减少了货币流通量。增加或减少货币流通量主要是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货币流通量过少,不能满足商品交换的需要,就会影响经济发展;货币流通量过多,超出了商品交换的需要,就会出现通货膨胀,同样会影响经济的增长。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城市职工及其家庭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编制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可以观察和分析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对职工货币工资的影响,作为研究职工生活和确定工资政策的依据。综上所述,选取“城镇居民消费总额”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国民收入总额”、“年平均货币流通量”、“城市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和“前一年城市居民消费总额”为解释变量。四、数据收集与处理从国家统计局网站和中国国家财政部网站上获得相关数据。依据计量经济模型的构思和从实际出发:1、该模型是线性回归模型。2、主要采集的样本是1987年至2007年的数据。3、模型中解释变量为城市居民消费额,被解释变量为国民收入,年平均货币流通量,城市消费物价指数,前一年的消费额。收集数据如1987-2007年城镇居民消费额及其相关数据4、根据我们的统计分析得出以下这样一个关于城镇居民消费的统计图,从中了解到了几种因素对于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1987-2007年城镇居民消费统计图0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300000198519901995200020052010年亿元城市居民消费额(亿元)国民收入总额(亿元)年平均货币流通量(亿元)五、模型设定及对新模型的分析1、初始模型按照线性形式建立模型如下011223344tYXXXXUY:城市居民消费额X1:国民收入总额X2:年平均货币流通量X3:城市居民物价指数X4:前一年城市居民消费额,此数据由被解释变量滞后一期生成.Ut:随机扰动项利用EVIEWS7软件,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及统计检验,并针对其中有多重共线和自相关影响的方程,进行修正后再来估计参数(显著性水平=0.05),如下:EVIEWS软件运行结果(1)异方差性检验:因为无交叉项,所以有4个变量在此处用怀特(white)检验,得出n*R^2=9.218768,查自由度在a=0.05下,查x^2卡方分布表,得出x(4)=9.49n*R^2,不能拒绝原假设,说明模型不存在异方差性。(2)模型整体检验以及经济意义检验:由上面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可决系数2R=0.990785,说明拟合优度较高。结合F=403.18F(4,15)=5.86,我们可以判定模型中所有解释变量联合起来对Y的影响力显著。然而X3的t检验没有通过,即偏回归系数的T值不显著,且X3的系数符号和经济意义不符,因为从消费的棘轮效应来看,前期的消费对本期的消费最多产生的是正的影响,因此,我们根据计量经济学知识判定这些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3)多重共线性检验:/2t(15)=2.131,可以看出X3和X4的t检验不显著,存在多重共线,从简单相关系数矩阵相关系数数据表X1X2X3X4X110.961083-0.4857200.908007X20.9610831-0.4547830.797196X3-0.485720-0.4547831-0.606013X40.9080070.797196-0.6060131由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出,各解释变量相互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尤其是X1和X2、X3之间有很高的相关性,从而证实方程存在较为严重的多重共线性。2、模型修正后新模型采取逐步回归法以消除多重共线性。将被解释变量Y分别和每个解释变量Xi(i=1,2,3,4)分别利用EVIEWS7软件进行回归,回归模型如下:A:Y=2051.507+0.033593X1(5.85)(10.77)2R=0.865612S.E=936.25F=115.94B:Y=3477.231+0.023913X2(7.84)(5.68)2R=0.641486S.E=1529.195F=32.207C:Y=22436.7-162.704X3(3.35)(-2.60)2R=0.2724S.E=2178.496F=6.739D:Y=327.735+1.02539X4(1.06)(17.12)2R=0.942136S.E=614.3447F=293.0767上述四个方程中,X4方程的可决系数最大,其次为X1的可决系数,说明城镇居民消费总额影响最大的为前一年城镇居民消费总额和国民收入总额。以X4为基础,顺次加入其它解释变量,综合考虑如下模型结果最为理想:Y=660.3007+0.7574X4+0.0101X1(2.10)(5.89)(2.3)2R=0.9558S.E=552.27F=183.97再以X4、X1为基础,顺次加入其它解释变量,回归结果如下:Y=399.177+0.3522X4+0.0536X1-0.0266X2(2.03)(4.40)(8.98)(-7.77)2R=0.99075S.E=260.528F=571.249当加入X2变量后,模型的可决系数提高到0.99,并且t检验和F检验均能通过,此时模型最优。(1)自相关检验以及修正:由模型Y=399.177+0.3522X4+0.0536X1-0.0266X2中的DW=1.19836,查Durbin-Wastson表,n=21,k=2,得下限临界值ld=1.125,上限临界值ud=1.538,显然DW值小于ud,说明模型存在自相关,下面对自相关进行修正:运用广义差分法,由DW=1.173928,根据^=1-DW/2,得出^=0.413036,然后分别对X1,X2和Y做广义差分,然后用OLS方法估计,从结果可以看出DW=1.685108,比起修正之前的DW值有明显的提高,并且已经大于ud,落在了不存在自相关的区域内,所以也就是说经过广义差分之后,自相关得到修正.把上述回归结果写成报告的形式:令DY=*Y,D1X=*1X,D2X=*2X,则:*Y=138.7137+0.054877*1X+0.174502*2X(24.93141)(0.006287)(0.042726)t=505638158.7292914.0842302R=0.997940F=4117.148DW=1.685108总体上看来回归的效果非常好,估计量的回归系数符合经济意义,拟合优度很高,t检验的值显著,F检验显著.所以综合以上的经济意义检验以及统计意义检验和我们对方程的相关的修正,新的模型见上。(2)新模型评价最终模型表明,前一年的消费额、国民收入和年平均货币流通量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具有系统显著性。根据经济理论,联系客观实际,可以说,这三者对居民消费影响较大,并且城镇居民受国民收入总额影响最大。但是消费总额对当年物价指数反应相对不明显,说明居民相对来说更注重经济的安全性。六、结论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主要是投资和出口,要想在“十一五”期间使中国经济进一步健康发展,必须发挥消费的作用。综上所述,可以认为居民收入水平和货币流通是影响居民消费的最主要因素。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但是居民收入也许还存在其他方面的影响。研究表明,除了根据当前可支配收入水平之外,人们还根据长期收入趋势来决定其消费数量。同时,收入水平决定消费支出水平。而中等收入水平的人群的边际消费倾向高于高收入和低收入的人群。由于货币储蓄量比较稳定,适当扩大货币的总发行量,可减弱货币储备对消费的不利影响(当然以严防“通货膨胀”为前提)。这也与模型推断相吻合.但是,扩大货币发行应慎用,应牢记是货币消费量决定货币流通量。货币流量受货币流通速度影响。七、政策建议根据研究表明健康的消费增加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良好。因此,结合前文有如下政策建议。1、稳定增加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信心。简而言之
本文标题:计量经济学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225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