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详略得当【备课组中心发言纪要】教学目标:1.掌握什么是详写和略写,以及详略的作用。2.掌握详略的原则。3.学会根据写作需要详略互换。教学重难点:掌握详略的原则,学会根据写作需要详略互换。课时安排:2课时新课讲解内容: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写作中详略安排的意义。2.学习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地写人记事的方法。一、新课导入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着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却没有手。他的手呢?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雕像。他的学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个够,后来,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巴尔扎克的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学生们不禁连声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现在那双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意义。雕塑是这样,写作文也是这样,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二、课文寻踪自学指导一:课文案例分析,明确详略安排的意义我们来读一读鲁迅先生《社戏》里的文段,感受详略的魅力。①我们每天的事情大概是掘蚯蚓,掘来穿在铜丝做的小钩上,伏在河沿上去钓虾。虾是水世界里的呆子,决不惮用了自己的两个钳捧着钩尖送到嘴里去的,所以不半天便可以钓到一大碗。这虾照例是归我吃的。其次便是一同去放牛,但或者因为高等动物了的缘故罢,黄牛水牛都欺生,敢于欺侮我,因此我也总不敢走近身,只好远远地跟着,站着。这时候,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秩秩斯干”,却全都嘲笑起来了。②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2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比较两段文字,在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探究:第一段是略写,第二段是略写。因为“社戏”是文章的中心内容,而钓鱼钓虾则是为了衬托社戏,所以略写。明确:(一)弄明白什么是详写和略写所谓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所谓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二)弄清楚详写和略写的关系详写:就是把主要内容(重点内容)细致地描写出来,详写必须是写得具体、生动、形象、完整。略写:就是对次要内容,用一两句话、或较简单的一段话,简明地叙述一下。在一篇文章中,详写和略写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没有“详”,就无所谓“略”;没有“略”就无所谓“详”。详写的内容必须是主要的,次要的不能详写,否则文章就罗嗦、冗长,材料堆砌,淹没了中心意思;但详写必须有略写配合,略写补充详写,使文章繁简适当,重点突出。可见,详写和略写是两种互为补充的表达方法。二者是红花与绿叶的关系。一般地说,详写经常用来表现“点”的情况,反映事物的深度;略写则往往概括“面”的情况,反映事物的广度。(三)详略与中心的关系1、要根据中心定详略。总的原则是:要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来决定材料的详略。在一篇文章里,详略得当,就能重点突出,更好地表现中心,增强表达效果。2、选用详略有“三爱”:一是,对表现中心起重要作用的典型材料,要“偏爱”,当详写;二是,对表现中心起辅助作用的一般材料,要“关爱”,当略写;三是,对表现中心无关的材料,要“割爱”,舍掉不写。自主学习(二):课文举例,详略原则,注意事项(一)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读《背影》买桔子一段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得出结论一:过程详,结果略。2、读《芦花荡》哪个人物详写,哪些人物略写?得出结论二:主要人物详写,次要人物略写。明确:详写的两个原则:(1)过程详,结果略(2)面上略,点上详三、技法指导(一)如何详写,浓墨重彩。3(1)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讨论交流:圈画出文章中的动词,“拨”、“点”、“磕”、“退后”、“上前”,这些动词既流露出孩子们心情的愉悦,又表现出他们的能干。这种动作的细致描写就像是电影中的慢镜头,我们把它称为慢镜头展示法。(2)《汤的灵魂》妈妈常说,久煲慢热的汤水,能润喉、润肺、润心、润肠,不管有多疲劳,只要喝一碗这样的汤,所有透支的精力都能得到滋养。妈妈熬汤的过程是这样的:将莲藕、花生、蹄子、八角、桂花等蔬菜和佐料小心翼翼地放进瓦锅,然后如守护神一般,凝视着水中的精华,守护着它的变化。等到了一定的时候,妈妈揭开锅盖,用勺子轻轻地搅动一圈,那些点缀在莲藕间的花生,红艳艳的,像晶莹剔透的宝石,让人垂涎欲滴。此时,在书房写作业的我会听到厨房里传出的美妙声音:有时飘扬着清越悠扬的笛声,有时飘扬着清越悠扬的笛声,有时流淌着叮叮咚咚的山泉,有时又像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则如锣鼓般激越雄壮。无色无味的水,煮成汤之后,使有了美丽的灵魂。这一灵魂,也就是汤的味道——妈妈的味道!讨论交流:这篇表现母爱的优美文章,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把无形却深沉的母爱展现的如此动人。小结:这种围绕一点,采用多种描写方法,纵横交织去表现主题叫蛛网式布局。(二)略写的力度读《轻轻掩门》说说划线句子详略处理是否恰当轻轻掩门小时候临睡前,父亲每天都要到我床边帮我掩好被褥,才熄灯关门,安心离去。我喜欢躺在床上,眯着眼,看着自己卧室的门像一把扇子似的被合起,看着那原先敞开的光逐渐被门缝压成一条线,渐细,渐细,然后消失尽,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是锁洞咬住了锁舌。爸爸关门很轻、很轻,像怕惊扰了我小脑袋下枕着的梦。有一天,爸爸在午睡,我蹑手蹑脚地走进他的卧室取一本书,出来时小手攥紧了门把手,希望也能像父亲一样,让锁洞轻轻含住锁舌,莫发出声音惊扰他,谁料,关门瞬间的声音还是发出了声响。此后,我便开始琢磨关门时的力度,左右手的配合。这渐渐成了一种习惯、癖好,以至每每有人离开房间,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耳朵,去留意门被合上那一刻。⑥有些人,离开时从不关门,像特意为留在屋内的人准备一颗隐性炸弹,就等一阵乱闯的风撞上。还有的人,不愿默默离开,悄悄不是他们别离的声息,他们决意要离开得轰动些,于是,他们的4背影便伴随一声“砰”的巨响,久久留在一个备受惊吓的脑海中。相比之下,爸爸掩门的声音则如露滴竹叶,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那轻轻的一合,就像为一首短诗画下了一个清脆的句点,言尽而意无穷。这该有怎样一颗细密而饱满的心啊。有一天晚上,我的作业很多,一直做到很晚才做完。想到又可以看到老师赞赏的眼光,我就长舒了一口气。收拾完书包,伸了一个懒腰,我想去喝杯茶。在路过爸爸房间时,发现爸爸已经睡着了,但房门还没有关。我走进去,轻轻地为他盖好被子,关好门。我暗自庆幸没有惊醒父亲枕着的梦。讨论交流:不合理,文章表现的是父爱,父亲关门应该详写,而最后一段与主题无关的事件应该删去。小结:略写的方法,惜墨如金。1、我常坐老王的三轮车。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起笔说一句)2、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极严重地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概括写一点)3、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收笔回一下)总结:详略安排要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进行取舍,突出关键。不能因为过程短就略写,不能因为事情多就详写。详写时要浓墨重彩,略写时要惜墨如金。师总结:略写详写就像是文章的绿叶红花,相互映衬。我们在选择和处理材料时要注意材料的取舍和运用。选择材料抓重点,无关主题快删去。次要部分捎带过,重点部分必详写。疏密有致巧安排,淡妆浓墨总相宜。第二课时写作训练: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过“争”或者“不争”的经历。回想这些经历,“争”,或许是学习上的力争上游、辩论中的据理力争、赛场里的谁与争锋……“不争”,或许是矛盾冲突时的主动示弱、荣誉评比时的随意安然、素淡日子里的快乐满足……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以《我的“争”》或《我的“不争”》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①先将题目填写在横线上;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③处理好详略。
本文标题:详略得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236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