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纺织服装 > 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
1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产业用纺织品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土工建筑、交通运输、应急安全、航空航天等领域,技术含量高、应用范围广、市场潜力大,是战略性新材料的组成部分,是全球纺织领域竞相发展的重点。近年来,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快速发展,市场应用不断拓展,质量效益不断改善,成为纺织工业主要经济增长极,为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加快纺织工业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相关领域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我国产业用纺织品优势主要集中在材料生产制造环节,自主创新、协同创新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低,高端产品开发应用进展缓慢,整体技术水平与市场拓展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十三五”是我国建成纺织强国的关键时期,是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应用快速拓展和向中高端升级的关键阶段。技术创新是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新材料、新装备、信息技术、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进步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生态环保意识提升、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壮大和“一带一路”建设等,都为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促进纺织强国建设,提高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质量效益,培育行业核心竞争优势,更好满足国民经济相关领域需求,制定本指导意见。2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中国制造2025》,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坚持市场导向,提高产品供给水平。坚持产需融合,拓展应用范围,提升服务能力。促进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二)基本原则创新引领,重点突破。把创新作为引领行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完善行业创新体系,加大研发投入,加强跨学科应用研究,强化技术工艺设备创新,突破制约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培育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推动行业发展升级。需求导向,协同推进。以满足健康养老、环境保护、应急和公共安全等重点应用领域需求为导向,加强产业链间的衔接配套,着力增加品种、提高品质、降低成本、拓展应用,推进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结构优化,融合发展。调整产品结构,提升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品质产品的比重。加强产业链资源整合,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培育龙头企业。引导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升级,加强军民双向融合,提高发展质量效益。3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要素配置效率。加强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引导,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促进有效供给和需求升级良性互动。(三)发展目标“十三五”期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保持快速平稳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质量效益显著提高,部分领域应用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推进纺织强国建设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2016-2020年,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左右,全行业纤维加工总量年均增长8%左右,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8%以上。到2020年,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加工量占全行业比重达到33%,百家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2.5%,比2015年提高0.6个百分点。环境保护用纺织品、土工建筑用纺织品、生物基功能性纺织品主要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培育5~8个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形成3~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用纺织品企业集团。二、重点任务(一)加强创新驱动,完善创新机制1.完善行业创新体系建设。加强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机构为支撑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建设,推动跨学科、跨行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检测等公用服务平台建设。4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和产品研发投入,推动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建设完善交通工具用纺织品、过滤用纺织品、医疗卫生用纺织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提升信息技术交流、技术咨询推广、产品应用示范、质量标准检测等服务能力。2.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加强非织造布复合、成型基础理论研究,加强产品结构和功能设计、界面处理、功能后整理、产品应用评价和功能检测等关键共性技术研究。重点推动熔(溶)喷、静电纺、熔融共混相分离、闪蒸纺等新型纳米级非织造技术、双组份复合非织造技术、湿法成网非织造技术的开发推广,完善突破针对不同用途的多轴向经编及宽幅重磅、三维立体异型织造等技术和装备开发,提升涂层、浸渍、复合等功能整理产业化技术和装备水平,加快纺织基柔性复合材料开发应用。3.推进行业两化深度融合。贯彻落实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提升产业用纺织品企业两化融合集成应用水平。开发具备在线监测、工艺问题自动反馈处理、全流程智能管理、可视化操作等功能的智能化非织造生产线。建立土工、过滤、结构增强等领域的产品应用数据库和分析模型,优化产品工艺设计和制造流程,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性和使用寿命,满足不同应用工况要求。(二)加强产需衔接,构建新型产业供应链51.加强上下游协同开发。协同上下游产业链共同拓展高性能纤维、生物基纤维、产业用专用纤维,以及石墨烯、碳纳米管等功能新材料的应用,大力开发产业用纺织品新品种,提高产品性能,拓展应用新领域。与装备制造企业协同,提升重型织机、立体织造、高性能非织造设备的生产效率和运行稳定性,推进非织造智能生产线或智能生产车间建设。2.支持企业发展服务型制造。支持土工建筑、高温过滤、结构增强用纺织品等领域生产企业向产品设计、工程施工、运行监控、维护保养等服务环节延伸,形成系统化解决方案,提升行业整体服务能力和市场话语权。3.推动与终端领域产业融合与协作。鼓励企业与医疗卫生、环境保护、交通工具、安全防护和农业等应用领域合作,促进上下游行业协会、学会、企业间合作,搭建公共服务平台,通过产业渗透和产业重组等形式,促进产业融合,推动协同创新,不断拓展终端市场。(三)加强质量标准建设,培育行业知名品牌1.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包含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的标准体系。建立跨部门协调与沟通机制,共同推进医疗卫生用纺织品、交通工具用纺织品等领域的跨行业综合标准化。鼓励行业、企业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标,制定高水平的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鼓励行业组织和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62.加强质量管理和信用体系建设。引导企业树立质量为先的经营理念,营造优质优价的市场环境,鼓励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全产业链的质量保障能力。充分发挥第三方检测服务平台作用,提高公正检测评价服务能力,强化质量监督,开展跨行业质量评价工作,健全质量信用奖惩机制。在高温过滤用、土工建筑用纺织品等领域建立质量追溯机制。3.加强行业品牌建设。引导企业加强品牌意识,强化品牌宣传,培育有影响力的品牌。在日常防护用口罩、成人和婴儿纸尿裤等领域支持开展品牌评价研究,重点培育终端消费品品牌。在高温过滤、土工建筑、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用纺织品等领域开展企业信用评价,树立行业质量标杆,培育企业品牌。以重点产业集群为依托,积极打造主导产品突出、技术管理先进、质量保证体系完善的行业区域品牌。(四)推进结构调整,提高企业竞争力1.大力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加快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应用,支持发展先进复合材料、植入型医疗纺织材料、高端安全防护材料、智能纺织材料等一批科技含量高、性能优越、附加值高的高端产业用纺织品,适应市场需求,提高产业用纺织品差异化、功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2.促进东中西部协同发展。鼓励东部利用先发优势和人才资本等优势,加快发展医疗用、结构增强用、安全防护用等尖端技术和产品。鼓励中西部地区利用资源要素和市场优7势,加快发展土工建筑、卫生健康、过滤与分离等领域产业用纺织品。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要求,积极开拓沿线国家市场,并在有条件的地区设立生产基地。3.推进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支持产业集聚发展,鼓励产业集群围绕主导产品拓展产业链,完善产业配套。提升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在技术推广、质量评价、企业信用、互联网+应用等方面服务能力,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合理分工,协同合作,发挥集群积聚效应,形成一批主导产品突出、整体质量水平较高、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按照新型工业化的新内涵和新要求,创建一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4.推动骨干企业做强做大。支持骨干企业建立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加强文化建设,履行社会责任,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支持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推动企业间兼并重组,引导企业业务结构重组,盘活企业存量资产,优化企业债务结构,推动开展市场化银行债券转股权。整合产业链资源,延伸产业链条,鼓励企业借助“一带一路”等战略机遇,拓展国际市场空间。(五)推进绿色制造,发展循环经济1.促进行业绿色生产和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建立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标准,推进行业节能减排和清洁技术应用,开展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重点提升纺粘、水8刺工艺的加热、烘干、热能回用等环节节能降耗水平,提升后整理工艺废气回收、再利用等水平。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鼓励使用低毒、低挥发的产品和材料。2.提高再利用纤维和废旧纺织品在产业用纺织品中的开发与应用比例。加快和鼓励再生涤纶、丙纶等纤维和废旧纺织材料在保温、填充、包装、减震、隔音、农业等方面的应用技术研究与市场推广。到2020年,行业再利用纤维及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量超过300万吨,高值化应用比例明显提高。3.加快推进绿色可降解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提高一次性可降解医卫非织造产品的技术水平和应用比例。推进麻地膜、聚乳酸非织造材料等在生态农业、水土保持、环境治理等方面的示范应用和推广。三、重点发展方向(一)战略新材料产业用纺织品1.纤维基复合材料。重点推动增强用纤维基复合材料的研发应用,加快发展立体、异形、多层、大截面等成型加工技术,优化纤维基材料与树脂复合工艺,提高复合成型效率、精度和稳定性,降低成本,扩大纤维基复合新材料在大飞机、高速列车、高端装备、国防军工、航空航天、大功率风力发电叶片等领域的应用推广。2.其它新材料产业用纺织品。重点推动碳纤维增强输电9导线等产品的研发应用。加快纺织基电池隔膜、耐高温烟管、安全气囊用布等产品发展,推动绿色环保、智能型、多功能复合车用内饰纺织材料的研发应用。加快生物基纺织新材料研发、产业化及应用推广。(二)环境保护产业用纺织品1.大气污染治理用纺织品。重点推动高效低阻长寿命、有害物质协同治理及功能化高温滤料和经济可行的废旧滤料回收技术的研发应用,发展袋除尘节能降耗应用技术,扩大袋式除尘应用范围。加快汽车滤清器、空气净化器、吸尘器等用途非织造过滤材料的开发应用。2.水处理及污染治理用纺织品。重点推动中空纤维分离膜、纳米纤维膜、高性能滤布的产业化,加快发展饮用水安全分离膜、生物膜填料、海水淡化用反渗透膜、工业废水及污水资源化利用分离膜等纺织基过滤材料。推动高效耐污纺织基水处理材料、组件及成套设备的开发和工程应用示范。3.土壤污染治理用纺织品。重点发展矿山生态修复用、重金属污染治理用、生态护坡加固绿化用等土工纺织材料。加快麻地膜、聚乳酸非织造布等可降解农用纺织品的推广应用,并在新疆棉田、内蒙古沙漠等重点地区开展应用试点示范。(三)医疗健康产业用纺织品1.医疗卫生用纺织品。重点发展人造皮肤、可吸收缝合10线、疝气修复材料、新型透析膜材料、介入治疗用导管、高端功能型生物医用敷料等产品。加快推广手术衣、手术洞巾等一次性医用纺织品的应用。2.智能健康用纺织品。鼓励发展具有形状记忆、感温变色、相变调温等环境感应功能的纺织品,通过与医疗、运动、电子等技术融合,发展具有生理体征状态监测等功能的可穿戴智能型纺织品,重点拓展相关产品在户外运动、健康保健、体育休闲等领域的应用。3.康复护理用纺织品。支持发展针对老年多发性疾病的康复、缓解和护理类功能型纺织品,提高远红外加热、抗菌抑菌、防污快干等功能性纺织品性能及耐久性,开发成人失禁护理系列产品,扩大国内老人护理用纺织品(纸尿裤)的市场渗透率。(四)应急和公共安全产业用纺织品1.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用纺织品。重点发展大应力大直径高压输排水软管、高性能救援绳网、高强高稳定功能性救灾帐篷和冲锋舟、高等级病毒和疫情隔离服、成套救援应急包、快速填充堵漏织物、灾害预防和险区加固纺织材料等产品
本文标题: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249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