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以及对当今世界经济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以及对当今世界经济、政治的影响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震惊了全世界,国内外学者纷纷对危机爆发的原因进行研究。这场危机将持续成为一股“腐蚀性”力量,将诱发全球一系列经济动荡和对实体经济造成重创,并很可能引发全球经济衰退。同时,美国爆发的这种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政治产生了的深远影响一、世界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1、全球流动性过剩2000年以来,以美联储的连续降息为标志,各主要经济体都采取了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全球出现长时间的流动性过剩状况。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化现象严重,不断上涨的房价已经脱离了居民收入水平等基本面的支撑,只要宏观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或者投资者抽身离去,房价泡沫必将破裂。另外,全球流动性过剩使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受到影响。具体表现为:一是存款的持续增长和信贷增长的乏力,导致银行的利差收入明显下降;二是流动性过剩和长期的低利率使传统金融资产的收益率降低,甚至出现货币市场主要投资工具利率和存款利率倒挂的现象,这又反过来促进了现代金融创新的膨胀发展,为危机爆发埋下伏笔。2、全球经济失衡部分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经常账户存在巨额逆差,成为储蓄不足的国家,而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和部分发达国家如德国和日本,则拥有巨额的经常账户顺差,成为储蓄剩余国。一方面,储蓄剩余国积累了巨额的美元外汇储备需要保值增值,美元资产是其最重要的选择,随着这些国家外汇资产规模的增长,其风险偏好程度也在上升,为次贷危机埋下隐患;另一方面,对证券资产的巨大需求一再压低市场利率,刺激了美国国内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居民储蓄率不断下降,债券发行量急剧扩张。这种失衡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必然引发金融危机,并以极端的形式将经济带入再平衡阶段。3、虚拟经济过度脱离实体经济发展马克思在研究虚拟资本与现实资本的关系时,重点分析两个问题:虚拟资本的积累与现实资本积累的关系;虚拟资本的扩张与收缩对产业周期性的影响。马克思认为,由于货币资本积累并非完全来源于生产的扩大,它的积累总是比现实存在的资本积累更大,总会在周期的一定阶段出现货币资本的过剩和膨胀,而且,这些货币资本还会通过信用制度得到成倍的扩张,即出现一定规模的虚拟资本和经济泡沫。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是生产过剩的危机,但虚拟资本的过度膨胀和信用链条的破裂,则是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导火索。虚拟经济一定要建立在实体经济之上,过度脱离实体经济,特别是在实体经济出现下行时,虚拟经济的泡沫就会破灭,爆发金融危机,最终再通过对实体经济的危害引致经济危机。二、世界金融危机对当今世界经济的影响1、全球金融市场剧烈动荡随着危机的蔓延,全球金融市场剧烈震荡,主要股市大幅下挫,恐惧心理和信心危机笼罩整个市场,即使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大规模救市计划,也未能阻止全球股市暴跌。2008年,在全球主要证券交易所81个股价指数中,除突尼斯证交所TUMNDEX指数涨10.55%外,其他证券交易所80个股价指数全部下跌,平均跌幅高达42.6%。其中,跌幅超过70%的有6个国家的证券交易所股价指数。此外,俄罗斯RTSI指数、中国上证综合指数和英国AIM所有股指数的跌幅则超过了60%。据标准普尔公司2009年1月6日发布的研究报告,2008年全球股市在暴跌中蒸发掉大约17万亿美元市值。该报告是在对涵盖全球46个主要股指的“标普全球市场指数”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出的。其中,新兴市场指数2008年下跌54.72%,发达市场指数下跌42.72%。2、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普遍陷入严重的衰退中虽然“衰退”定义各异,但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因为这场金融危机的持续“腐蚀”同步陷入严重的衰退却得到各界人士的普遍认同。美国是全球第一个陷入衰退的国家。美国经济自2007年12月起就已陷人衰退。欧洲各国经济也经历了和大西洋彼岸同样恐怖的衰退噩梦。由于危机自金融部门向实体经济的蔓延,以及欧洲国家之间和欧洲与全球贸易的紧密联系,金融危机对欧洲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都造成了严重冲击。日本经济也几乎和欧美同步陷人衰退中。2008年第三季度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按年率计算下滑0.4%。在该统计速报中,日本政府还把第二季度的GDP数据从之前的下滑0.1%修订为下滑0.9%,为日本经济7年来最大降幅。鉴于经济增速连续两个季度为负值一般就能说明一个经济体进人衰退期。3、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放缓在金融危机造成的不利形势下,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势头虽不致“惊天大逆转”,但其经济增长大多从高位回落,2009年发展中国家GDP增速将由2008年的5.9%降至1.2%。矿产资源出口国、出口导向型或金融开放过度的国家和地区,2009年将滑落到3.2%和2.5%,在一些可能陷人衰退的发展中国家,大批企业被迫关闭,众多工人面临失业。即便一些发展中大国如印度、中国等也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经济增长放缓。例如,中国经济尤其是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因为受到此次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而明显放缓。从2008年第三季度起,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另外,一些行业产能过剩,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财政减收增支因素增多,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国际收支不平衡加剧,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贸易摩擦增多等,无不使中国经济2009年的增长乃至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充满风险和变数。三、世界金融危机对当今世界政治的影响1、国际战略格局多极化加速、“多层化”更加明显金融危机加快了国际战略格局多极化进程,冷战后形成的“一超多强”与“一超独霸”格局“量变”加速。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由于对外扩张过度与对内透支消费、放松经济监管,致使金融危机爆发、内外交困、软硬实力均遭重创,其“一超”优势地位明显下滑。“多强”则有显著分化:欧盟因为扩容过快而“消化不良”,经济增长缓慢,政策取向更加“内向”;日本经济继续停滞不前,外交方向陷入“迷惘”;中、印、俄、巴等“新兴大国”呈现群体性迅猛崛起。中国坚持科学与和平发展,综合国力大幅跃升,国际影响力更加举足轻重。印度外交左右逢源,经济增长总体向好,加快推进政治与军事大国战略。俄罗斯充分发挥军事、能源、地缘与外交谋略优势,充分利用西方大国深陷金融危机的“有利时机”,不断增强对外战略主动性与进取性,力图重振“雄风”。巴西在金融危机之中“脱颖而出”,经济潜力巨大,借助斡旋伊朗核问题等国际与地区热点扩大外交话语权。2、大国关系加快重组,协调合作明显加强金融危机标志着全球化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各类全球性挑战日益突出,各大国面对全球性挑战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唯有“同舟共济”、协调应对,全球性挑战因而成为增进大国合作的重要平台。奥巴马总统在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便明确指出:“我们所面临的最紧迫的威胁不再是大国之间的竞争”,而是21世纪的各类跨国威胁,大国竞争应摆脱“零和游戏”。全球化时代大国利益交织、相互依存,大国矛盾的对抗性下降、可控性增加,大国博弈的零和性减少、竞争与合作交织缠绕、“竞合性”突出,竞争也更多地体现为和平竞争、发展竞争与良性竞争。金融危机也标志着多极化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助推大国关系平等化。西方老牌大国深受金融危机冲击、地位下滑,新兴大国群雄并起,大国力量对比趋于均衡化,西方大国遂加快调整对新兴大国政策,对话接触、平等协商、互利合作、积极争取面更加突出。3、区域一体化明显提速,世界地缘战略重心加快东移亚洲金融危机促使世界各地区国家纷纷“抱团取暖”,区域一体化与“板块化”明显加速。在欧洲,欧盟27国签署《里斯本条约》,也于2009年12月1日生效,欧盟一体化进入新阶段。在亚太地区,区域次区域多边合作勃发,东亚合作成为焦点,机制日趋多层次化。在美洲,第五届“北美安全与繁荣联盟首脑会议”于2009年8月10日在墨西哥瓜达拉哈拉举行,美、加、墨三国决定共同应对经济衰退等;在非洲,非洲联盟先后于2009年2月4日、7月3日举行第十二届、第十三届首脑会议,十三届首脑会议决定将“非盟委员会”提升为“非盟权力机构”,由其负责非盟防务、外交与外贸谈判等。而在世界各大区域一体化纷纷加速的进程之中,在世界各大地缘政治经济“板块”之间,由于中国与印度同时快速崛起并引领亚洲经济率先复苏,亚洲新兴经济体增长率最高,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亚洲经济发展最富活力,致使世界地缘战略重心加快“东移”亚洲,“亚洲板块”的份量不断增加。10人资(公共)
本文标题: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以及对当今世界经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276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