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期末复习资料重点笔记1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期末复习资料重点笔记绪论一、含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是总结和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曲折发展的历史进程、经验教训及其规律的科学。二、国史的阶段划分: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年10月新中国建立——1956年9月中共八大);2,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时期(1956年9月中共八大——1966年5月文革爆发)3,“文革”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受挫时期(1966年文革爆发到76年月10月文革结束)4、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与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开创(76年10月文革结束——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前)。5、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今)。第二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53-56)主要内容:一、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二、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四、我国外交政策的伟大胜利和思想文化战线上的论争一、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七届二中全会精神:革命胜利后,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新民主主义阶段,使国家实现工业化,国营经济壮大,待条件成熟后,再采取严重的社会主义步骤,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确立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转变时间:20、30年—15至20年转变过程:第一步:实现由农业国-工业国的转变;第二步: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转变。2.战略思想转轨的原因(总路线提出的历史必然性)(1)当时国内的环境条件也比较有利。(2)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与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3)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4)土地改革和其他社会改革在全国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变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5)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工业化依赖农业发展改造:促进农业发展;避免两极分化(6)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选择社会主义。严峻的国际环境苏联的影响3.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1)物质基础:我国已有相当规模的社会主义生产力。(2)经济条件: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3)政治保证: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4)有利的国际因素: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勃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及其对中国建设的支援。4.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毛泽东:10年到15年基本上完成社会主义,不是10年以后才过渡到社会主义。从现在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内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内容之间的关系:既互相联系又互相促进主体——工业化两翼——社会主义改造理解:主要任务是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为了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就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全面确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1.一五”计划的编制过程(1951-1954)历时4年,五易其稿2.“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3.“一五”计划制定的指导方针为什么要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4、“一五”期间的建设成就(1)基本建设成效显著。(2)工业生产迅速发展。(3)农业生产有了较快的增长。(4)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比较迅速。(5)文化教育和科技事业有较大发展。(6)人民生活有明显改善。5、成功经验 第一,在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上,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建设方针。第二,集中力量进行重点建设,并把重点建设和全面安排结合起来。第三,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把发展生产与改善人民生活结合起来。(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54.9)制定宪法和其他重要法律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选举新的国家领导人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基本内容(P67-71)3.《五四宪法》的意义:这我国制定的的第一部社会主要类型的宪法,它体现了是一部在中国宪政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宪法,它是中国宪政制度现代化的一个新的时代,创设了中国宪法文化理念和制度的一种全新的模式范型,成为现行宪法的母本,具有划时代的意义。3.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形成(1)形成原因①战争做法的惯性②封建专制主义的影响③向苏联学习的结果(2)评价第一,权力过分集中,统得过死,不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第二,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党政不分的问题。第三,机构臃肿,层次繁多,人浮于事,滋长了比较严重的官僚主义倾向。二、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1)我国农民确有互助合作的要求。(2)合作化是工业发展的客观要求。(3)合作化可以避免农村的两极分化。(4)农业合作化能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2.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途径(道路)我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合作化,由低级到高级(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逐步过渡:①(1949年-1953年底)合作社的初级阶段,以发展互助组为中心,试办初级社。互助组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农业生产协作组织,也分两种形式:一是临时互助组,二是常年互助组。②(1954年—1955年春)以发展初级社为中心,试办高级社(图片)。③(1955年下半内—1956年)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高潮阶段。主要办高级社由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互助组,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社,再到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这就是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党指导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方针--“积极领导,稳步前进”主要领导方法—遵循“自愿互利”原则,采取“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国家援助”的方法合作社运动的主要形式步骤——第一步:互助组,一般由五六户、七八户组成。第二步: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社,是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点,第三步,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社员的土地完全归公3、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基本经验第一,在中国的条件下,可以运用趁热打铁的方法,走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第二,充分利用农民的两种积极性,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第三,采取逐步过渡的形式。第四,遵循自愿互利原则,先典型示范,后逐步推广。第五,要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根本标准。(2)农业合作化后期的偏差及教训对农业合作化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工作过粗、形式过于简单划一,工作上出现了强迫命令、违犯自愿互利原则,以及经营管理跟不上等缺点(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个体手工业是指独立经营的雇工不超过四人的个体经营者,包括以经营商品为主的兼业户。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组织形式是由手工业生产小组、手工业供销生产社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方法是从供销入手,实行生产改造。步骤是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第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要求。第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是解决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这一矛盾的主要途径。2、和平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客观依据首先,强大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我们能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的基本保证和基本依据。第二,日益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地位和作用,是使资本家接受和平改造的另一个基本条件。第三,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的两面性,也是资本主义工商业可以和平改造的重要依据。3、我党对资本主义改造的政策所谓国家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私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一种过渡性质的经济形态,它既有资本主义的成份,又有社会主义的因素,是社会主义国家和私人资本家共同经营的经济,也是无产阶级国家直接领导和监督下的资本主义经济。它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好形式和途径。我们无产阶级国家的国家资本主义特点是:第1,它是一种特殊的、新式的资本主义,是在工人阶级领导下与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联系着的资本主义。第2,它是不独立的,受限制的,没有自由市场的资本主义。第3,它虽然仍为资本家生产一些利润,但主要的是为国家和人民的需要而生产,因而带有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我国国家资本主义的两种形式:初级形式(1953年前):工业方面——委托加工计划订货(主要形式)统购包销商业方面——经销代销高级形式(54年--56年):公私合营①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1954--1955年夏)企业性质是半社会主义性质②全行业的公私合营(1955---1956年)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成功的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这无论从实践还是理论上,都大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平赎买的政策:无产阶级政权在取得后,通过和平改造的方式,有代价的把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逐步收归国家所有的政策。随着国家资本主义由初级到高级的发展,我党对资产阶级的赎买也经历了多种不同的形式,也就是在利润分配上各阶段有不同的比例和形式。赎买的办法:是在国家资本主义的各种形式中,工人阶级为国家和人民需要生产的同时,也为资本家生产一定的利润,作为向资产阶级赎买的代价在国家资本主义的初级阶段:在利润分配上我们是把资本家所得限制在企业盈余的10—30%左右,一般是20%。在个别企业公私合营阶段:赎买是采取“四马分肥”的形式,即把企业盈余分成四份,其中国家所得税、公积金、工人福利费约占75%,资本家所得的红利约占25%左右。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四马分肥”改变为定息制度,即不论企业盈亏,在一定期间内按照资本家的股额每年发给5%的利息,同时给资方人员以较高的工资和适当的工作第4,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过程我们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大体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49—1953年底,是国家资本主义开始实行阶段,主要是发展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国家资本主义的初级形式。到1952年,加工订货的产值已占资本主义工业总产值的56%。第二阶段:从1954年初—1955年冬(2年),是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除继续推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以外,重点转入发展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同时在天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开展全行业公私合营的试点。到1955年底,全国公私合营的工业户增加到3千多户,产值已占全部私营工业总产值的50%(一半)。第三阶段:从1955年冬开始,国家资本主义进入高潮阶段。到1956年3月底,全国五十多个大中城市全部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5、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历史经验1.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中,把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当作人民内部矛盾处理,在政治上仍然保持了同他们的联盟,在经济上采取和平改造的方法,这在社会主义革命史上是个创举。2.创造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多种形式,逐步地有步骤地把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社会主义企业。在改造过程中我们又分两步走,第一步,先把它变成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再由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3.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不但赎买了这个阶级的生产资料,而且也把原来的剥削者改造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的不足与教训①后期步伐过快,也是1955年下半年开始,特别是1956年的全行业合营更快,②改造面过宽,把一些“三小”(小商、小贩、小手工业等)也拉进了公私合营,把这些个体劳动者当成了资本家对待,这个错误在三中全会后也进行了改正。③形式上过于简单化一,也是搞一刀切。④轻易地否定了资本主义的一些好的经营方法和管理经验,只要是带资字的东西一概抛弃,这种做法过于简单化、片面化。⑤再有,一些单位,对原来工商业者使用不当,没有注意充分发挥他们在管理和技术方面的专长,私方人员感到自己是有职无权。(四)、三大改造胜利的伟大意义(P87)1、三大改造胜利完成,使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经占统治地位,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基本确立。2、三大改造胜利完成表明
本文标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期末复习资料重点笔记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325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