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页共5页找准支点,化繁为简班主任工作几乎是学校所有工作的终端,繁难复杂,千头万绪。长达十五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只有找准四个支点——关爱、角色、角度、交流,才能够化难为易,乃至“恢恢乎其游刃有余”。现对抓四个支点的作用及意义阐述如下:(一)让百分之百的孩子得到源自班主任的爱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之下,某些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的内在联系更为密切。“四二一”的家庭结构,对孩子个性发展的消极影响日趋严重。很多孩子的自尊心、优越感极强,而挫折的承受能力却很差,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还是很感性的。一些“过分自我”的孩子,甚至因为没有得到老师格外的关注,而产生挫败感。一旦孩子感觉到了老师对他的放弃,他们常常会“自暴自弃”,对老师、同学,甚至是社会,产生报复情绪。每一个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其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就学生学习成绩而言,个体差异尤为明显。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过分看重分数,并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优劣的标准。包括很多班主任在内,有些教师依据成绩片面的将学生划为三六九等,对成绩优异的学生失之严谨,对成绩差的学生缺乏关爱。我们要敢于扔掉以成绩取人这个死框框,采用多元考量指标。我们评价一个孩子,更应该注重其品德、人格。要看他是不是善良,讲不讲公德,有没有集体荣誉感,愿不愿意为他人付出,心态是否阳光,然后才是他的成绩。评价标准找对了,你会发现每一个孩子都很可爱,与他们相处起来就融洽多了。他们很快就会成为你的忠实粉丝,你的话就会灵验多了,出其不意的“打击”就会越来越少。第2页共5页每一个孩子在我们的关爱下,也不会掉队了。反之,如果教师老拿着学习成绩这把尺子去量学生,班内差生就会层出不穷,班主任的敌人就会层出不穷,“不听话”的孩子就会层出不穷。老师越冷漠,工作阻力越大,班主任的工作乐趣越少。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缺什么就越渴望得到什么。学习差的学生,是班级里最渴望得到老师关注的群体。老师的关注是他们克服困难的最大的动力。我们的关注也是“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重要保证。(二)嬗变的班主任角色班主任作为班级的具体管理者之一,随着与学生相处的阶段不同,角色应该发生相应变化。一味严厉,长此以往,众叛亲离,树敌无数;一味亲和,安排工作的执行力必然降低,学生猥狎而不庄重,做事缺乏底线。古人说得好:“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班主任要把握好“宽”与“严”的度。带一个新的班级,先做父爱型班主任,得有个性,处理问题要果决,必须给孩子建立规则。不仅如此,一个成功的班主任还要善于转变角色,兼做母爱型班主任。要走进他们心灵世界,体察他们内心的律动,感知他们的喜怒哀乐,以平等的姿态关爱他们,做他们真正的朋友。在与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要和学生形成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适当保持一定的距离是必须的。俗话说,“距离产生美”嘛。可以偶尔和学生开玩笑,幽他一默,融洽关系。但不能在学生面前嘻嘻哈哈,搅在一起,讲条件,“搞交易”,而要始终让学生对你有一种敬畏的感觉。(三)以孩子的视角审视问题,以成人的高度解决问题第3页共5页刚开始干班主任时,我经常生学生的气,有些事无论我怎么再三强调,总有学生会犯错。在后来的探索中,渐渐明白了其中的一些缘由。“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这是存在主义哲学的一个论断,这里面的“合理”,指的是合乎客观规律。事情既然发生了,就有发生的原因。后来又知道了一个规律——“墨菲定律”,解释起来更为明了。“墨菲定律”告诉人们,凡是可能发生的,都会发生,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做班主任的,对学生的错误大动肝火,甚至做出不理性的行为,常常是角色的错位造成的。不自觉中,我们忘记了自己面对的是十几岁的孩子,没有透过他们的视角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来,我们往往会把孩子们的无意之举看作是敌意行为。一旦有了这种错误判断,必然会产生许多错误的行为。相反,当我们“俯下身子,从孩子的视角观察”,许多匪夷所思就会变成必然。曾教过这样一个学生,他用拳头捅玻璃,手严重受伤,缠着绷带上课。一段时间后大概快愈合了,手开始有点儿痒。他在课堂上偷偷地解纱布看,当他看到了自己“恐怖”的手指头后,居然当场失态,哇哇大哭起来,冲出了教室。当时我很生气,但冷静一想,他是一个孩子嘛,正常。大人要是这样,那就是一个神经病人。我把他拉得到身边,帮他重新缠好绷带,告诉他伤势很快就要痊愈了,不要再去想了。慢慢地他情绪稳定了下来,重新坐回了教室,事态平息。这就是以孩子的思维考虑问题。我曾对学生“打架”这一现象进行过反思,我发现几乎所有的打架事件,都是从玩笑开始的。有时因为一句玩笑话,或者是叫一次绰号,即可引发肢体有接触,起初仍在嬉闹范畴内。接下来会有人占上风,有人占下风,此时若围观第4页共5页者众多,然后一方便恼羞成怒,动作就带有了攻击性;最后升级为斗殴。一次打架就这样发生了。如果了解孩子,从他们的角度出发,觉得这一行为也很正常。但我们做班主任的不能放纵不管,而要以成人的高度解决问题。我所说的解决问题,并不是要像包公那样审案,弄得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我觉得这样有亡羊补牢的味道,不算最高明的策略。真正高明的做法,应该是做到防微杜渐,见微知著,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我班班规中有规定:开玩笑有度,不能给别人起侮辱性绰号,做个文明人;开玩笑不能有肢体接触;打架发生,围观第三者被问责。三项措施,基本杜绝了这一现象。(四)分寸拿捏准——家校交流的艺术家校交流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补充,但要做好还需要我们讲究方式方法。首先,我们不要把它当成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有些班主任在对学生束手无策之时就会使出撒手锏——叫家长,或者在家校交流时对家长大倒苦水,试图让家长回家一夜之间将孩子教育好。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家长埋怨,孩子敌对,事与愿违。家校交流时家长最想听到的是孩子的进步与优异表现,最怕听到的是老师的埋怨和牢骚。家长想知道的是你如何使他的孩子变好的,而不是听你发牢骚的。把问题告诉家长,让家长回家解决,过于理想化。很简单,说话要有分寸,讲究策略。家长能办到的多说,不能办到的少说或者不说,譬如监督孩子完成作业,监督孩子上网时间等多说;具体到学科孩子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家长无能力辅导,多说无益。永远肯定孩子,把孩子的缺点看做“白璧微瑕”,一次只说一个缺点。这样家长好对孩子有重点的开展工作,同时又不大及家长和学生的自第5页共5页尊心。孩子成绩不理想,我们不仅要鼓励孩子,还要鼓励家长,帮家长出谋划策。因为家长的失望情绪,通过言谈举止,会传达给孩子一些消极的信息。如果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指望了,那么孩子差不多就真没指望了。所以说,在家校交流时班主任谈及孩子必须表现出足够的信心,调动家长的积极性。
本文标题:找准支点-化繁为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347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