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产业经济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1产业经济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有效竞争理论由(A)提出A.克拉克B.爱德华.H.张伯伦C.乔安.罗宾逊夫人D.霍夫曼2、(B)学派被称为“效率主义者”A.哈佛学派B.芝加哥学派C.新制度学派D.新奥地利学派3、斯蒂格勒意义上的进入壁垒是指(A)A.新进入企业必须负担,而市场上现存企业无须负担的成本B.产品差别化C.必要资本量D.规模经济4、掠夺性定价的定价方式是(A)A.企业将价格压低至成本以下,通过承担短期亏损来起到驱逐竞争对手的目的B.企业将价格定在新企业进入市场后所剩的需求不足以使它生存的水平C.企业长期保持较低价格,使竞争企业无利可图D.企业通过高的定价掠夺消费者剩余5、现有企业通过拥有主要专利来控制优异的生产技术形成的进入壁垒是(A)A.绝对成本优势壁垒B.规模经济壁垒C.法律制度壁垒D.产品差异化壁垒6、产业组织理论主要研究的是(C)市场结构中企业的市场行为A.完全竞争B.完全垄断C.寡头垄断D.垄断竞争7、生产整车的企业和生产汽车零部件的企业之间的兼并属于(C)A.横向兼并B.水平兼并C.垂直兼并D.混合兼并8、在哪类市场上企业可以采取“hit-run-out”的策略(B):A.完全竞争市场B.完全可竞争市场C.寡头垄断市场D.垄断竞争市场9、现有企业常常能从供应商那里以更优惠的价格得到批量的投入要素所形成的进入壁垒是(A)A.绝对成本优势壁垒B.规模经济壁垒C.法律制度壁垒D.产品差异化壁垒10、科斯认为当(B)时,企业自己来提供零部件是合算的A.P>ACB.P+交易费用>AC+组织费用C.P+交易费用<AC+组织费用D.P<AC11、可竞争市场理论主张(D)A.高利润率是生产效率的结果B.对寡占和垄断采取规制政策C.被称为“效率主义者”D.用潜在竞争代替政府规制12、如果一国各个产业主次不分,轻重无序,甚至出现产业结构逆转,则说明(C)A.产业素质不协调B.产业之间联系方式不协调C.产业之间相对地位不协调D.产业空间结构不协调13、消费者即使在消费后也难以确定其质量的商品,如医疗护理等被称为(A)A.信任品B.后验品C.经验品D.搜寻品14、下面(C)属于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A.渔业B.钢铁业C.林业D.石油化工15、霍夫曼根据霍夫曼比率,将工业化划分为(D)个阶段A.5B.3C.6D.416、衡量有效竞争的标准有(C)个A.5B.1C.3D.217、(A)发现产业结构的变动受人均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A.库兹涅茨B.克拉克C.配第D.罗斯托18、下面关于市场行为、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的描述,(B)是错误的A.短期内,市场结构是决定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基础B.短期看,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2C.长期看,市场结构的变化是市场行为长期作用的结果D.长期内,市场绩效也会直接导致市场结构发生变化19、最早提出“组织”是第四生产要素的是(C)A.萨伊B.贝恩C.马歇尔D.斯蒂格勒20、下面的例子中,(C)反映了古诺模型所描述的情形A.两商店的距离差异导致的价格差异B.偏远农产品市场上两大西瓜种植商的价格竞争C.偏远农产品市场上两大西瓜种植商的产量竞争D.消费者对彩电的尺寸差异偏好21、下面(C)不是劝说性广告的作用A.提高进入壁垒B.形成产品差异化C.降低了广告产品的市场价格D.提高广告产品的市场价格22、造船业属于下列(C)A.中间产品型产业B.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C.最终需求型产业D.最终需求型基础产业23、政府对产业技术开发提供补助金、税制优惠等是属于(A)A.产业技术政策B.产业结构政策C.产业组织政策D.产业布局政策二、多项选择题1、产业应该具有以下某种同类属性或特征(BCE)A.部分企业的所有经济活动B.相互密切竞争相关和替代相关的产品或服务C.具有类似生产技术、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等特征的物质生产活动或类似经济性质的服务活动D.产业活动包括政治、社会等活动E.产业活动专指具有经济性质的各项活动,不包括政治、社会等活动2、、退出壁垒的成因包括(ABC)A.资产专用性和沉没成本B.解雇费用C.政策法律的限制D.必要资本量3、日本学者越后和典认为,小企业长期处于规模不经济状态仍能生存的原因是(CD)A.政府扶持B.竞争不充分C.产品差异化D.廉价劳动力E.技术进步4、波特认为,影响市场中企业的市场力量的相关因素包括(ABCD)A.供应商B.购买者C.潜在进入者D.替代品生产者E.政府5、导致企业的规模发生变化的因素有(ABC)A.企业自身追求规模扩展的动机B.技术进步为企业扩大规模提供了条件和可能C.政府的政策和法律也会对企业规模产生影响D.社会舆论E.消费者喜爱6、以下情况中(ACD)是因为需求结构变化不能适应供给变化而导致的产业结构不协调。A.高档商品出现无法吸引低收入阶层B.产品生产出来已经过时了C.某些时尚产品消费者买不到D.抢购风E.奢侈品大量涌现三、简答题1、简述竞争性产业的政府规制政策答:竞争性产业的政府规制政策包括:(1)进入规制(2)数量规制(3)质量规制(4)设备规制(5)价格规制(6)不正当竞争行为规制2、简述股票市场是如何降低代理成本的?答:股票市场的存在,使得股东可以以“用脚投票”的方式避免代理人滥用职权带来的损失,同时引起股票价格的跌落,又能间接地评价出代理人的绩效。3、简述主导产业选择的筱原基准?3答:(1)收入弹性基准。指选择需求收入弹性高的产业为主导产业。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意味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需求以更快的速度增长。(2)生产率上升率基准。技术进步是造成生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率先在技术进步上实现突破的产业,其生产率上升快,相应地成本也就下降得快,经济效益好,加快发展生产率上升快的产业就能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因此,生产率上升率基准就具体体现为技术进步率基准,即选择技术进步率高的产业部门作为主导产业部门。四、阐述题1、试述产品差别化的实现途径答:实现差别化的有以下途径:(1)实际的差异性。如:特色、表现、设计、造型、包装等。(2)购买方式的差异性。如:店内购买、网络订购等。(3)服务的差异性。如:送货、安装、培训、维护、修理等。(4)价格差异性。如:超高价位、中价位、低价位等。(5)形象的差异性。如:象征、气氛、媒体、活动等2、阐述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表现特征答:从结构上看(1)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由第一次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第二次、第三次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2)产业结构中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资金密集型、技术知识密集型占优势比重演进(3)产业结构中由制造初级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从程度上看(1)产业高附加值化,即产业价值中所含剩余价值比例大,具有较高的绝对剩余价值率和超额利润,是企业技术密集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2)产业高技术化,即在产业中普遍应用高技术(3)产业高集约化,即产业组织合理化,有较高的规模经济效益(4)产业高加工度化,即加工深度化,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五、案例分析题材料:《金松集团失败的合并》问题:(1)你认为企业进行混合一体化需要满足那些条件?(2)政府在混合一体化过程中,应该起到何种积极作用?(3)金松集团失败的合并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答:(1)第一、主业已经拥有了稳固的行业地位.第二、原企业发展潜力不大,或者在新的领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第三、新进入的领域和主业有一定的联系,和原来的主业有协同效应。第四、有足够的资金,管理经验,技术人才等,具有协调不同业务的能力。第五、混合一体化所带来的效应足以弥补多元化所带来的企业成本的增加。(2)共同的战略基础。这与政府直接决定合并结构有着密切关系,如果四个企业合并是完全的市场行为,在战略方向不一致的情况下,善意的购并也不会发生。之所以做出合并决策,也就是他们所看到的“潜在协同”,归根到底是规模。显然,这只是战略的一个方面,没有明确形成一个过程或机制,让合并企业的领导就各企业以及合并后新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细致的探讨和分析。(3)第一、战略协同式横向并购的基础。在采用企业集团式的企业联合中,必须有一个核心企业。它要有相当的规模,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核心企业中要有一个优秀的经营管理团队以及明确的企业经营战略。第二、并购将以市场行为为主。对于一些涉及到地方利益、部门利益,企业集团利益甚至企业高层利益的冲突,政府应当积极主动的进行协调。对于有悖于公平竞争的企业强强联合,政府也应当进行监管。第三、产业资本和经融资本需要相互渗透。这种多角化并购具有很强的优势。一、名词解释:1、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4第三次产业移动;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在第一次产业将减少,在第二次、第三次产业将增加。2、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或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上出现的一些影响全局的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3、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各产业内部保持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比例,保证各产业持续、协调发展,同时各产业之间协调发展。4、产业组织:产业组织是同一产业内所有企业的集合。5、市场集中度:集中度是指产业内若干家企业的几个重要指标X(产量、销售额、资产额、增加值、职工人数等)占整个市场或行业的份额。6、规模经济:是指伴随着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而出现的单位产品成本下降,收益上升的现象。7、网络组织:即网络组织是指企业之间的基于市场或非市场关系而形成的网络结构,它是独立企业之间的一种特定的组织形态。8、雁型模式:所谓“雁型模式”,是指日本著名经济学家赤松要博士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一国产业发展具有“雁型形态”,战后经赤松要本人及小岛清、山泽逸平等著名学者加以拓展,使其成为从理论上解释以东亚为中心的亚洲经济发展的颇有影响的一种学说,即用于形容和说明东亚各国(地区)经济依次起飞的客观过程,并被形象地称之为“雁型模式”。9、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10、增长极理论:法国的发展经济学家弗朗索·佩鲁(F.Perroux)提出的“增长极”理论认为,主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在某些地区或大城市的聚集发展而形成的生产、贸易、金融、科技信息、人才、交通运输、服务、决策等经济活动中心恰似一个磁场一样,能够产生较强的吸纳辐射作用。它不仅加快了自身的发展,通过向外扩散还带动了其他部门和所在地区乃至周围地区的经济增长。增长极具有支配效应和创新的特点,对周围的区域发生“支配”的作用,即吸引和扩散的作用。11、产业集聚:又称企业集群、产业区、地方生产系统、地方企业网络,是一些相互联系的企业和机构在特定地域所形成的产业空间集聚现象,它既有本地社区的历史根源,又经常取决于本地企业之间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集合。12、市场失灵:市场机制主要通过价格机制对资源进行配置,在一些严格的前提条件下,价格机制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即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然而,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这些前提条件并不一定能够具备,而一旦这些条件不能够具备,价格机制就起不到最优配置的作用,即会出现“市场失灵”问题。13、自然垄断产业:自然垄断产业具有一个显著的基本特征,即由一家或少数几家企业经营特定市场的产品和服务要比由许多企业共同经营具有更低的生产成本和更高的生产效率14、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组织政策是指政府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而制定的干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法规和行政措施。15、价格规制:价格管制是指通过规定利润率、成本核定、价格上下限、价格审批等手段,对自然垄断产业内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价格实行控制的一种政府管制形式。1.范围经济: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2.掠夺性定价:指原有企业将价格消减至对手平均成本之下,以便将对手驱逐出市场或遏制进入,即使遭受短期损失。一旦对手离
本文标题:《产业经济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374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