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高效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高效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实录一】一位年轻的教师正在上《小动物过冬》一课师:小燕子是使用什么方法过冬的?生:她要飞到南方过冬,因为那儿暖和,还有许多虫子。师:对了!那你们知道这种过冬的方式叫什么吗?(学生沉默……)师:告诉你们,这叫迁徙。鸟类的迁徙是指鸟类中的某些种类,像燕子、野鸭等,每年春季和秋季,有规律的、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定时地在繁殖地区和越冬地区之间进行的长距离的往返移居的行为现象。师:你还知道有哪些鸟类也用迁徙这种方法过冬?生:丹顶鹤也是冬天飞到南方去。生:野鸭的过冬方式也是迁徙。生:还有天鹅。……师:青蛙是用什么方法过冬的?你能在课文中找出描写青蛙过冬的句子吗?生:(读书上的句子)我哪儿也不去,就在这儿过冬。我准备吃得饱饱的,钻进泥土里好好睡上一大觉,等第二年春天再出来找吃的。师:你找得真准,我们大家为他鼓鼓掌。(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师:其实呀,像青蛙这样的过冬方式叫“冬眠”。除了青蛙,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冬眠?生:老师,我家养的小乌龟到了冬天也是不吃不喝的睡大觉,这也是冬眠。生:还有蟒蛇和刺猬。……【反思】教学内容的异化。课程资源开发应是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但是,由于对课程资源利用错位,本节课的教者只是纠缠于什么是迁徙?什么叫冬眠?使得语文学科特有的价值没有充分被挖掘出来。给听者的感觉好像置身于一节自然知识的科普课。其结果是既浪费了宝贵时间,又妨碍了学生对编者意图的真正理解。何来有效性?要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精选教学内容,突出学科特色,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学科感悟。【实录二】上课伊始,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大禹治水》,学生齐读课题师:小朋友们,读了这个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急忙举手回答)生:我想知道大禹什么人?生:我想知道大禹为什么要治水?师:非常好!你还想知道什么?生:我还想知道洪水有多大?(老师似乎不满意其回答,暗示她坐下。)师:谁再动动脑筋,说说你还想知道些什么?生:我想知道大禹的爸爸是谁?生:老师,大禹治水的时候有没有害怕?(与此同时,教室里的学生都是抡起手臂把桌子敲得震山响,纷纷抢着发言,各种说法应有尽有,可就没有一个是老师想要的答案。)师:(终于忍不住了)其实,大禹是怎样治水的?这个问题非常有价值。……【反思】教学活动的外化。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变活了,但在“参与”和“活动”的背后,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看是“自主”,其实“自流”。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肤浅表层的、甚至是虚假的主体性,失去的却是教师有针对性引导、点拨,变成没有内涵和精神的“空壳”。本节课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虽然让人感受到热闹、喧哗,但极少让人怦然心动,究其原因,就是课堂缺少思维的力度和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有形而无神,效率低下!要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认真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即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实录三】一节二年级学生的识字课师:(出示“江”字卡)“江”这个字可以怎么记住它?生:老师,我可以这样记:江,左右结构,左边是三点水旁,右边是“工”,合起来是“江”。师:你真棒!(接着出示“虹”)“虹”你可以怎么记?生:我们也可以分析字形:虹,左右结构,左边是虫子旁,右边是“工”,合起来是“虹”。(接下来的几个字如“红”等,学生都使用相同的方法分析字形)【反思】教学(层次)的低下。众所周知,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是高层次的教学,针对现有发展区的教学是低层次的教学。本节课的教学实际来看,二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教师可揭示形声字形旁声旁的特点,将这一组生字放在一起比较,放手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如果像上述做法,最终是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离不开教,学生虽然获得了知识,但学习能力并没有真正的提升,所以,教学层次也就始终上不去。何谈效率?要在最近发展区上做文章、下功夫,要十分注重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以及学习责任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不断提升教学的层次和水平,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
本文标题:高效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399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