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核辐射探测习题解答6
本文由bright_chou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第一章习题答案1.计算Po放射源发射的α粒子(Eα=5.304MeV)在水中的射程。答:先求α粒子在空气中的射程1R0=0.318Eα.5=0.318×5.3041.5=3.88cm210由ρAR1=0R0ρ1A0A=∑niAii对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或混合物,因为与入射粒子的能量相比,原子间的化学键能可以忽略,所以其等效原子量式中ni为各元素的原子百分数。对空气而言,A0=3.81,在标准状态下,ρ0=1.226×10?3g?cm?3,所以R=3.2×10?4AρR0对水而言在水中的射程A=∑niAi=i211+16=233R=3.2×10?4z2=α2vαA2.已知1MeV质子在某介质中的电离损失率为A,求相同能量的α粒子的电离损失率。答:所以3.试计算答:4.计算答:137137ρR0=3.2×10?4×2×3.88=24.8μmz2?mppEp4×41×1=161Sion,αSion,pz2?m=ααEαv2pz2pSion.α=16A=CsEγ=662KeVγ射线发生康普顿效应时,反冲电子的最大能量。Ee,max=hν0.662==0.478MeV21+m0c2hν1+0.5112×0.662Cs的γ射线对Pb,Fe,Al的原子光电吸收截面及光电子能量。从中可得到什么规律性的启迪?已知εk分别为88.001KeV,7.111KeV,1.559KeV。137Cs的γ射线能量为hν=0.662MeV,455?1??255σph=σK=×32×??×6.625×10×Z44137??=1.33×10?32×Z5cm2对Pb,Z=82,εK=88.001KeVσph=1.33×10?32×(82)5=4.93×10?23cm2Ee=661.661?88.001=573.660KeV1对Fe,Z=26,εK=7.111KeVσph=1.33×10?32×(26)5=1.58×10?25cm2Ee=661.661?7.111=654.550KeV对Al,Z=13,εK=1.559KeVσph=1.33×10?32×(13)5=4.938×10?27cm2Ee=661.661?1.559=660.102KeV5.试证明γ光子只有在原子核或电子附近,即存在第三者的情况下才能发生电子对效应,而在真空中是不可能的。答:对γ光子能量由能量守恒,有Eγ=hν;动量Pγ=hν。chν=Te++Te?+2m0c2=2mc2=2m0c2?v?1????c?2所以由此得到电子对的总动量m=hν2c2vhνc2P=2mv=可见,P<Pγ,过剩的动量必须由原子核带走。第二章习题答案1.为什么射线在气体中产生一对离子对平均消耗的能量要比气体粒子的电离能大?答案:射线与气体原子或分子的作用过程中,除使气体原子或分子电离外,还可使其激发而损失能量,这部分能量包括在产生一对离子对平均消耗的能量中。2.设一由二平行金属板构成的电极系统,极间距离2cm,内充氩气1.5大气压,二极板上加了1000伏的电位差。问正离子A+由正极表面漂移到负极表面所需时间为何?答案:正离子的漂移速度u+=μ+10002?cm2?atnEV2=1.37××??=4.57×10cmsP1.5?s?Vcm?atm?漂移时间t+=du+=24.57×102=4.37ms3.计算出如图所示电离室中在(a)、(b)、(c)三处产生的一对离子因漂移而产生的I+(t)、I?(t)、Q+(t)、Q?(t)以及Q+、Q?分别为何?(假定所加电压使电子漂移速度为10cm/s,正离子漂移速度为10cm/s)。答案:对平板电离室而言53I+(t)=Neu+Neu??;I(t)=(在这里N=1)。dd2对(a):I(t)=Q(t)=0.8×10×tQ+=0.8×10?16×2×10?3=1.6×10?19(C)=e+?16eu?=0;Q?(t)=0;Q?=0。deu+1.6×10?19×103==0.8×10?16AI+(t)=d2I+(t)=0(0<t<2ms);(t≥2ms)。(t<2ms);(t≥2ms)。eu?1.6×10?19×105==0.8×10?14A(0~10μs)d2eu+1.6×10?19×103==0.8×10?16A(0~1ms)I+(t)=d2(0~10μs)Q?(t)=0.8×10?14×teQ?=0.8×10?14×1×10?5=0.8×10?19(C)=2+?16(0~1ms)Q(t)=0.8×10×teQ+=0.8×10?16×1×10?3=0.8×10?19(C)=2+eu+对(c):I(t)==0;Q+(t)=0;Q+=0。deu?1.6×10?19×105I?(t)===0.8×10?14A(0<t<20μs);d2I+(t)=0(t≥20μs)。+?14Q(t)=0.8×10×t(t<20μs);+?14?5?19Q=0.8×10×2×10=1.6×10(C)=e(t≥20μs)。对(b):I(t)=4.画出下列各种输出电路的等效电路,并定性地画出输出电压脉冲形状,标明极性及直流电位。题4之图3答案:第一步:画出回路电流方向,从电源正极到负极。并由电流方向确定输出信号的极性。以(a)为例,输出为负极性。第二步:画出等效电路,由输出极性,确定等效电路的电流方向,如输出为负极性,则电流方向向下。第三步:画输出电压脉冲形状,先确定无信号时的输出端的直流电平,如(a)为+V0,在入射粒子入射时刻,产生一个负的脉冲信号。5.有一累计电离室,每秒有10个α粒子射入其灵敏体积并将全部能量损耗于其中。已知Eα=5.3MeV,电离室内充的纯氩气,试求出累计电离室输出的平均电流I0=?4答案:由I0=n0?N?e=104×的相对均方根涨落为何?答案:输出直流电压幅度为5.3×106×1.6×10?19=3.22×10?10A26.36.在上题条件下,若选择输出电路之R0=1010?,C0=20pf,问该电离室输出电压信号V=I0?R0=3.22V输出电压信号的相对均方根涨落νV=12R0C0n=12×1010×20×10?12×104=1.58×10?2=1.58%7.为什么圆柱形电子脉冲电离室的中央极必须为正极?答案:圆柱形电子脉冲电离室作为电子脉冲电离室,而且,其输出电压脉冲幅度与离子对生成位置不敏感,必须利用电子向中央极漂移所生成的感应电流,所以,中央极必须为正极。8.试说明屏栅电离室栅极上感应电荷的变化过程。答案:设入射带电粒子沿平行于极板方向入射,且离子对仅沿极板(B+)方位产生,即离子对产生于紧靠近极板B的位置,生成N个离子对。此时,G上的感应电荷为0。当电子由极板B向栅极G漂移过程中,G上感应电荷逐渐增加,当电子漂移到位置(G-)时,在栅极G的感应电荷达最大值Q+=Ne。由于栅极不会俘获漂移电子,在由(G?)到(G+)过程中,栅极上的感应电荷不变。当电子由G向A的运动过程中,G上的感应电荷由+Ne逐渐降为0。9.什么屏栅电离室的收集极必须是正极?答案:屏栅电离室的工作状态为电子脉冲电离室,利用电子在极板间的漂移在外回路产生输出信号,所以收集极必须加上正电压。10.离子脉冲电离室与电子脉冲电离室的主要差别是什么?答案:对离子脉冲电离室,其输出回路的时间常数R0C0>>T+;对电子脉冲电离室,其输出回路的时间常数T?<<R0C0<<T+。11.累计电离室所能测的最大幅射强度受何因素限制?脉冲电离室呢?答案:累计电离室所能测的最大幅射强度受线性工作范围限制,且线性工作范围与极板间所加的工作电压有关。4对脉冲电离室,在满足脉冲工作条件的基础上,即2νV=11>>1?n<<2R0C0nR0C0受脉冲重叠而引起的允许的计数率损失的限制。12.为什么正比计器的中央丝极必须是正极?答案:只有当正比计数器的中央丝极为正极时,电子才可能在向丝极运动过程中受外加电场的加速,进而在距丝极为r0的区域内发生雪崩过程,这是正比计数器的最基本过程。13.圆柱形电子脉冲电离室的输出电荷主要是由电子所贡献,但在圆柱形正比计数器中输出电荷却主要是正离子的贡献,这是什么原因?答案:对圆柱形电子脉冲电离室,其输出信号是由入射粒子产生的初始离子对的电子向中央正极漂移过程中,在极板上产生的感应电荷的贡献,由于为圆柱形的电场非均匀性,决定了其输出脉冲幅度基本与电离发生的位置不灵敏。对圆柱形正比计数器中,雪崩过程仅发生在r0很小的区域内,在r0区域以外的电子漂移对信号的贡献完全可以忽略。在r0区域内经数量上放大的电子在向丝极飘逸的贡献大约占10~15%,主要是经放大后正离子在向阴极漂移所产生的感应电荷的贡献。14.有一充氩之正比计数器。试计算用它来测定200keV之能量时,所能达到的最佳分辨率。答案:正比计数器的能量分辨率η=2.36F+0.68N0式中N0为入射粒子在灵敏体积内产生的离子对数E200×103==7.60×103W26.3取法诺因子F=0.3F+0.680.3+0.68η=2.36=2.36=2.68×10?2=2.68%N07.60×103N0=15.设用正比计数器测α粒子强度,每分钟计数5×10个。假如该正比计数器之分辨时间为53微秒,试校正计数损失。答案:真计数率m=n=1?nτ5×105=5.128×10515min5×101?×3×10?66016.试说明有机自熄G-M管在工作过程中总共有那些过程会导致有机分子的分解?答案:由于有机分子的激发原子M*的超前离解的特性,所有产生M*的过程,均可导致有机分子的离解。在有机自熄G-M管中主要为:1.雪崩过程中产生的M;*52.电荷交换过程中A++M→M++A+hν,M+在距阴极表面5×10?8cm前,由阴极拉出一个电子而成激发态的M。17.试说明G-M管阳极上感应电荷的变化过程。答案:G-M管阳极上感应电荷的变化对有机管和卤素管略有不同,以有机管为例,可分为几个阶段:1.在入射带电粒子径迹产生正负离子对的瞬间阳极呈电中性,电子很快漂移向阳极过程中,阳极上的正感应电荷增加,但数量很小;2.电子雪崩过程开始,直到正离子鞘形成的过程中,电子很快向阳极运动,此时,阳极上正感应电荷增加,同时,此电荷流经负载电阻,快前沿的负脉冲,约占总输出脉冲幅度的10%。到达阳极的电子与阳极上的正感应电荷中和。阳极上留下与正离子鞘等量的负感应电荷。3.正离子鞘向阴极漂移,负感应电荷流向阴极,同时。在外回路形成输出信号。18.什么卤素管的阳极可以很粗?答案:由于卤素管是靠工作气体Ne的亚稳态作为中介完成雪崩过程的,即电子能量积累到*Ne的亚稳态能级或第一激发态以前,很少发生非弹性碰撞而损失能量,具有低阈压的特点,所以,阳极可以做得较粗。19.βG-M管能否探测γ射线?αG-M管能否探测β射线。答案:两者都是可以的,因为γ射线可以在βG-M管的管壁、阴极及入射窗等处发生次级效应,只要产生的次电子进入计数管的灵敏体积,就可造成计数。由于记录α粒子的“窗”厚度一般较薄,β粒子也同样能透过窗而被记录。第三章习题答案1.试计算Na的2.76MevVγ射线在NaI(T1)单晶谱仪的输出脉冲幅度谱上,康普顿边缘与单逃逸峰之间的相对位置。答案:康普顿边缘,即最大反冲电子能量24Ee,max=单逃逸峰:hν2.76==2.53MeV20.511m0c1+1+2×2.762hνEs=2.76?0.511=2.25MeV2.试详细分析上题中γ射线在闪烁体中可产生哪些次级过程。答案:次级效应:光电效应(光电峰或全能峰);康普顿效应(康普顿坪);电子对生成效应(双逃逸峰)。上述过程的累计效应形成的全能峰;单逃逸峰。以级联过程(如γ?γ等)为主的和峰。3.当入射粒子在蒽晶体内损失1MeV能量时,产生20300个平均波长为447nm的光子,试计算蒽晶体的闪烁效率。答案:波长为44
本文标题:核辐射探测习题解答6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410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