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浅谈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通过广大教师积极的参与、理解、支持、投入、配合,课程改革进程顺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们不难发现,教育改革与教师发展是互促并进的,成功的教育教学改革,自然需要教师准确地理解、诚心地接受和热情地投入,但同时,这场教育变革又引发了教师理念的转变,改变了教师的角色与教育教学行为,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作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近几年来,一直在试图探索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现表述如下:一、基本功不可不练众所周知,语文教师的基本功就是指“三字一话”,即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和普通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老师们重视了新理念的学习和实践,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老师正在淡化甚至丢开了对基本技能的训练,这是应该引起重视的事情。改革是对传统的扬弃,而不是否定和抛弃,“三字一话”作为传统技能必须引起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1、“三字一话”是语文教师区别于其他教师的主要特点之一,是语文教师必备的技能。作为语文教师,从事的就是语言文字工作,这一特点就要求他们在字上、话上下功夫,其水平就应达到一定的层次,要普遍高于其他学科的教师。一个写不好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的语文教师,显然是不称职的教师。不少教师在课堂上,过多地注重知识的灌输、练习的设计,以及教授学生答题的方法,而较少地去考虑如何运用自己的声音条件,以得体优美的语言去教导学生感染学生。此外,虽然普通话是课堂及校园用语,但有不少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仅达到让人能听懂的程度。在小学语文新教材中,就有“口语交际”这一新增的内容,包括“即席发言、讲演、交谈、采访、讨论、辩论”等几种口语式样,这样,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更高了,而我们发现,教学实践中,由于有些教师的语言表达和普通话的能力不高,无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及普通话水平,这样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对学生的示范作用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写好字,说好普通话。俗话说,有其师必有其生。很难想象,一个“三字一话”不合格或者不过硬的语文教师,其所教班级学生“三字一话”会好到什么程度。在课堂内外,教师始终对学生发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是巨大的、深刻的。身正为范,学高为师,我们的语文教师练好“三字一话”意义深远。语文教师的基本功,要能够与时俱进,就要在“三字一话”的基础上增加“一整合”。所谓“整合”,就是指语文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这是信息时代对语文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在教育领域,开发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一种时代的变革,多媒体网络教学作为大语文教学的一种新的语文教学模式,日益成为国际语文教学的一种发展趋势,也成为当今我国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关注点,语文教师要自觉的投入到这场“深刻的变革”中去,要努力学好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语文。概括起来讲,“三字一话一整合”,是语文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提出的,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娴熟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基础。二、万卷书不可不读苏霍姆林斯基有一笔“财富”:“我私人的图书馆里,在几间房子和走廊里,从地板直到天花板都摆上了书架……有成千上万册图书……我每天不读上几页,有时不读上几行,我是无法活下去的……”令人十分遗憾的是,在一些中小学有相当一批教师却很少有时间去读“课外”书,整日被“正统”的作业或教科书或工作压力所包围,根据统计,在去学校的图书馆的教师中,去得少的竟然是语文教师!根据统计,我国国民一年的阅读书量是0.7本,而邻近的韩国是7本,日本则有近40本。俄罗斯每20人拥有一套《普希金全集》。试想,一个学生一年读一本书的话,那么有着50个学生的老师又该读多少书才能满足学生求知欲呢?实际上,语文教师每年的阅读量应不少于200万字。“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这是我们再清楚不过的事实了,但我们凭借的基础是什么呢?假使只是四年或五年的师资养成过程,以及一年一年在教学过程中累积的经验,再加上成长期间的时代限制而导致的精神贫血,也许我们很快就会面临”黔驴技穷”的窘境。特级教师黄玉峰说:“语文教师只是一个‘贩卖人’,他们的教学方法不需要读书,只需要做题目,题海战术的结果是苦了自己也苦了学生。繁琐的语文分析,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不为学生所接受,学生的阅读在超过老师。”有人说,语文老师是最容易当的老师,识几个字,讲几篇有统一说法的课文,做几张有标准答案的试卷。这话不假。但也正因为如此,语文教师不是容易当,最容易当,而是难当,最难当。语文老师难当,现在已基本上在业内达成共识。它不仅是要语文老师喜爱语文、擅长语文(作文),还需要有丰富的语文知识。如果说前者表现为语文老师要“作家化”的话,那么,后者则要求语文老师要“学者化”。在中学各门学科中,语文是最具综合性的,它的知识内容涵盖极大。因此要求语文老师应该对各种知识进行广泛涉猎,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杂家”,除具有扎实的语文知识外,应当有一定的相关知识,事实是许多语文教师没有关注美学、哲学、经济、社会、自然等学科的常识。我们的语文教师应该都有比较深厚的文学功底,但也不必讳言,有不少语文教师自离开大学校门、参加教育工作以后,却很少注意到当前的文艺动态,已很少去阅读文学作品尤其大部头的著作,只满足于“吃老本”现在的语文教材,较多地强调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较多地强调了培养学生研讨、评价现代文学作品的能力,作为教师,应该学在学生的前列,方能对学生起到引导的作用。《庄子》上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说明了知识之于教师的重要性。让阅读成为我们的生活必需;让书籍成为我们的精神伴侣。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无论是科技的还是人文的……一切凝聚着人类文化精神的读物都应该进入我们的视野,这样语文教师才能底气十足地走向学生,走向语文课堂。三、新能力不能不炼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具体来讲,语文课堂教学能力主要包括三大能力,即课前的预设能力、课中的组织能力、课后的反思能力。1、课前的预设能力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教师课前做出周密的策划,这就是对教学的预设。教学预设是教师发挥组织、引领作用的重要保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预设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智力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考虑教学要素的方方面面。而善于解读文本、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是进行教学预设的重点。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学会解读文本是必备的素养,是一种专业知识、言语技能、伦理情操和审美价值等方面的综合素养。我们除了学会解读自己,对自身的知识、能力,自己的情感、心智等的解读外,还要学会解读学生。当然,最为重要的是,作为教师要学会解读文本。甚至对一个教师的专业素质来说,这可能是最为关键的。在解读文本这一环节时,我们最能够见出一个教师的思想修养,学理结构和他的文化视野,他的对于教育的理解和作为人的真正的道德良知等等内容都在里面。同时,因为文本是多意的,特别是对语文这样的学科,其弹性很大,我们不可能就某一点讲得过死,这就需要教师对文本有一个充分而深刻的解读。良好的教学预设,还要特别注意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做到预设有度,教学设计要具有动态生成点。教学设计就是对课堂教学所做的预设,它是建立在对教材的深入的解读和对学生的准确的分析上,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所做的预设。一个真正关注人的发展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是认知的)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会促使课堂中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和对及时反馈提出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预设不是为了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这种生成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性。教师必须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万不能为了生成而生成。从根本上说,预设是生成的基础,没有充分的预设,就不可能产生精彩生成。2、课中的组织能力教师要有强有力的课堂调控能力。一是从内化教材到外化教材整个过程的驾驭能力:另一方面是指限定在课堂教学这个特定时空中的驾驭能力。除了合理地安排知识点外,课堂教学还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这一能力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在课堂上,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情绪、态度,及时给予教育、评价、激励、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成功的课堂是预设与生成的结合体。如果说高质量的预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那么动态生成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学生的差异性和教学的开放性使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教学活动的变化发展有时和某种教学预设相吻合,而更多的时候两者是有差异的甚至是截然不同的。当教学不再按照预设展开,教师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和艰难的抉择。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整合乃至放弃原有的教学预设,机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使静态的预案变成动态的、富有灵性的实施方案,为动态生成导航护航。显然,组织语文课堂教学并非易事,语文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和实践,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组织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有效性。3、课后的反思能力外因与内因,对于一个教师的发展来说,两者都重要。但相比较而言,内因更为重要,外因只能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勇于实践,勤于反思,善于在反思中小结与调整,则是教师自主发展的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反思与教师的自主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反思,一般是指行为主体立足于自我以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其情景的能力。其实,反思的意识在我国古代早已有之,如“反求诸己”,“扪心自问”,“人贵有自知之明”,“吾日三省吾身”等就是佐证。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以自我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的“异位”解析和修正,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效能和素养的过程。布鲁巴奇(Brubacher)等人提出了四种反思的方法:①反思日记。②详细描述。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课,并描述他们所观察到的结果,随后与其他教师相互交流。②职业发展。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聚集在一起,提出课堂上发生的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最后形成的解决办法为所有参加的教师及其所在学校的教师所共享。④行动研究。教师对他们在课堂上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从语文学科的特点来说,语文教师比其他学科教师更具有反思的条件和能力。写作是语文教师的特长,也是语文教师份内事、自身条件。语文教师只有多读多写,以写促读,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实践证明,反思对教师的自主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考尔德希德所言:“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二经验+反思。相反,如果一个教师满足于现状浑浑噩噩,不思进取,那么,他(她)将永远地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而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四、真课题不可不做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不仅应具备比较强的教学能力,而且应具备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语文教学研究并不仅仅是语文研究机构中研究人员的事,也是广大语文教师的事。语文教师不仅要掌握教什么,怎么教,还要懂得为什么要这样教,怎样教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这就需要认真研究,探索语文教学规律。有一种误解,认为教学研究高不可攀。语文教师是教学第一线的实践者,有教学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经常思考有关问题,寻求解决的途径与方法,提高到理论上来认识,就是进行研究。语文教师在这方面有足够的发言权,应该成为教学研究的主力军。语文教学研究的课题是指语文教学领域中具有普遍意义的特定问题,有明确而集中的研究范围、目的、任务的题目。所谓普遍意义,是指教学中有规律性的,能解决某一层面的,反映某些本质的;所谓特定问题,是指目标明确,讨论的对象和范围清晰。具体的讲,真课题就是指贴近教学实际的课题,对教学改革具有指导性的课题,能提高教学质量的课题。这些选题要角度小,有价值,有新
本文标题:浅谈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435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