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散文总说:如何读散文?-(共52张PPT)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考纲展示]考纲定位同“小说阅读”高考概况1.新课标全国卷近年来一直考查小说阅读,未涉及散文。2.从各地模拟题及其他省份高考题来看,对散文的考查有以下特点:简答题往往从散文的词语和句子含意、结构的作用、形象的特征、手法与情感等多个角度出题。散文中探究题相对较少,多是对散文复杂意蕴和多样手法的分析评价。命题趋势在题材上记人、叙事、写景、咏物、抒情的散文都有,尤其注重语言优美、情理交融、意蕴深刻的作品。【知识导图】文本阅读导引一、散文的特征1.形散而神不散“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借景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地表现主题服务。2.情理交融,意味盎然“情”指散文中表现出来的情调趣味,它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态度。“理”即哲理,指作者对生活进行独到的观察、深刻的思考和精心的提炼后形成的对人生经验的高度概括;也可指事理,即散文中表现出的对生活的认识和对生活经验的总结。有些散文虽然取材小,却需要有哲理人情,并且散文中表达的这些哲理、事理不是凭空而发,他们往往与情绪紧密相依,是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感的升华和结晶。情理两者有机地交融统一,形成了散文内容的重要特点。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散文素有“美文”之称,散文的语言往往具有高度准确的概括力,力求做到句中无余字,篇中无剩言;也讲究平实易解,决不故弄玄虚,总努力把艺术匠心藏于自然而和谐的气势之中,将一系列警句妙语融于朴实无华的文字之中,从而呈现出一种华而不俗、朴而不拙的美。二、考场上如何迅速读懂散文考场阅读是一种快速的精阅读,与平时的浏览或慢品有区别。它要求能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对一篇千字文读两遍。快速阅读要善于抓标题、开头、结尾及意蕴深刻处,同时圈点勾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段落和语句。快速阅读的目的是在做题前整体把握文章。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只有整体把握了全文,将文章的骨骼、精髓看得透彻、明白,才能把命题人的命题指向、意图看得清楚、明晰,才能快速而准确地答题。所谓整体把握,就是要把握整体文意和思路层次。简单地说就是两个问题:①内容——文章写了什么?基本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②形式——文章是怎么写的?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是如何展开思路的。快速阅读,整体把握思路层次的方法有:1.寻找关键词、句,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首括句、尾结句,在文章结构上起过渡、连续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以及画龙点睛的句子,再将关键词句串联起来,从而把握文章的脉路思路。2.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从而把握文章的脉络思路。3.逐段归纳要点,把各段要点合并起来思考,不仅能把握文意,还能找出文章的思路脉络。4.依据文体特征来理清思路结构。不同形式的散文,它的思路结构是不同的。根据文体特征,也可以较快地理清文章的脉络。快速阅读,整体把握文意的方法有:1.关注标题,揣摩文意。标题往往蕴含一些重要的信息,有时甚至集中反映文章意旨。2.观察首尾,整合信息。文章首尾,往往会有意无意地表现或流露出作者的表达意图或情感倾向。阅读时要把开头和结尾联系起来思考,揣摩作者的想法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结束。如首尾一致,就要总结一下相同点在哪里;如首尾落差较大,就要想想作者的感受和想法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这样,文章的整体意思就容易被我们捕捉。3.扫描全文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句和作者议论抒情的语句。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句和作者议论抒情的语句,往往与文章的中心主旨有联系,有时就是文章的中心。找到这样的词语句子,文章的整体意思就容易捕捉了。4.综合层意,概括文意。阅读时能够逐段逐层地归纳内容层次要点,并把这些要点和内容连续起来,就能发现作者在说什么了。三、四类散文阅读要领(一)写景状物类散文写景状物类散文一般篇幅短小、题材广泛,通过描写特定的景或物的形态、色彩、神韵等及其特点,来表现作者内心情感、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或描摹山川名胜,抒写地域景致,叙述特定事物;或游览参观,寻踪探微;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三步走”“两思索”阅读写景状物类散文1.三步走第一步:读前抓信息,初步感知内容(1)标节数;(2)研标题、作者、时代背景;(3)抓首尾段,首尾段往往有作者议论的语句,这是把握作者情感的捷径。第二步:通读全文,分析形象(景、物)的特征(1)找准形象:自然山水、人工场景、风俗民情、特定物件。(2)抓住角度:外在——形、声、色、味等方面,内在——品格、神韵、气质等情态的特征及内在意蕴。(3)分析语境,概括特征:①找原词概括——提取描写景、物的修饰语(形容词),利用上下文中作者评价景物特征的词;②提炼词语概括——根据对语境的理解来概括画面、特定物的特征。第三步:根据形象的特征,把握情和意不同抒情类散文的主旨往往不同:(1)写景类散文——把握景物中作者的感情及对景物的思想态度;(2)咏物类散文——感悟作者在物中所赋予的象征义,抒发的感情(意愿、人生观点、情感态度)。2.两个思索方法(1)思索文本思路和结构写景散文:描写景物的顺序,或观察点角度的变化;或先描写画面,刻画环境,后抒发情感。咏物散文:由物及人。(2)思索文本的艺术手法写景散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咏物散文: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象征等。(二)文化游记类散文文化游记类散文或讲述文化知识,或感悟文化现象,或评析世态人情,既充满思考的智性,又不乏文化关怀和个人感受。“三抓”“两注意”阅读文化游记类散文1.抓住三个核心(1)抓住线索,理解文本内容文化游记类散文不同于其他散文,一般地,文化游记类散文要借助某一文化现象、文化景观、文人逸事、文化视角作为抒情载体,其中总是有某种线索,这一线索就是散文组织安排材料的“纲”,只要我们抓住了这个“纲”,就可以沿着它去分析文本内容,明确写作思路和选材意图。(2)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探究其精神实质文化散文多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写作对象,鉴赏文化散文,就要抓住这些描写对象的特征,进而探究蕴含在其中的精神实质。(3)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其中深刻内涵及作用文化散文因涉及对象充满历史文化意味,语言上有种历史的厚重感。一般来说,文化散文多了一些对现实的追问和对人生的思考,给人以无限哲思。多用修辞,注重对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2.两个方面注意(1)往往以“游记”形式开始行文,注意立足点的变化,理清行文脉络。(2)注意这类文章中时空的转换及作者的情感变化。(三)写人记事类散文该类散文很少有单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它通常是选取生活中的某些片段、某些场面甚或是某些细节,以小见大,来反映社会和人生。写人记事类散文的特点,一是写真人真事,不虚构不夸饰,语言朴实,感情真切。二是叙事可完整可零散自由灵活,以零散的居多,零散才见出散文“散”的特点。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侧重于从叙述人物或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它从一个角度选材,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塑造人物形象或以中心事件为主来反映生活的本质特点。“三步走”“一注意”阅读写人记事类散文1.三步走第一步:理解题目,寻找线索因为这类文章的题目往往明确所写的人或事,同时,又往往以某一物象(事件)为线索,联想、回忆与之相关的人与事,表达作者对某人的认识,对人生、社会的思考与感悟。第二步:边读边梳理概括事件文章往往会写到某些人或借助某些琐屑的事件来反映主旨,这些事件之间有时看来并无“直接联系”,这就更需要读者耐心、静心梳理思路,思考这些事件都是从哪些不同角度来完成共同的主旨,也就是看作者用一个什么“神”来将这些看似没有联系的材料统摄在一起的,而这个“旨”最后的落脚点是人生过程中的某个道理或社会中的某个现象。第三步:区分表达方式这类文章往往夹叙夹议,所以阅读中要注意分清文中哪里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更需要思考写人过程中运用的各种表现技巧。2.注意注意不要把某段中的某一句抒情、议论的句子当作全文的主旨。(四)议论说理类散文以发表议论、阐发道理为主的散文,称为议论说理散文。议论说理类散文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一点领悟,是人的思想火花在人生过程中的瞬间表现,它不是靠“三论”(论点、论据、论证),而是借助感性具象来阐述道理。“两步走”“一思考”阅读议论说理类散文1.两步走第一步:抓议论,明义理阅读议论说理类散文,首先要知道“理”在文中所指的内容,再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解读作者深邃的思想,理解作者的义理,这是哲理散文艺术美之所在。这类散文不需要严密的逻辑去论证,整篇文章也不是一个完整严密论证的过程,但是它要用议论性的语句去表达一种观点,或表达对某一事物、现象的感悟、认识和理解。因此,在阅读哲理散文时,如果能把握住这些议论性的语句,那么就可以很迅速地了解哲理散文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就可以很轻松地品尝文章中的哲理味道。注意把握全文的开头段、结尾段及每段的“要义句”。体会文中这些关键语句是怎样把作者所要说的道理准确地表达出来的。第二步:理层次,感受“趣”阅读议论说理类散文,在理解“理”的同时,还要能够感受作者在表达道理时所体现出来的智慧——作者往往不是板起面孔说教,而是通过“趣”来吸引读者阅读,从而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这类散文之“散”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情中有理、理中含情,能将抽象的理论思考融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例证当中。在阅读时,只要我们能理清文本的层次,进行发散联想,就能感受到作者在表达哲理时所体现出来的趣味。这类散文的常见构思方式有以情为线、以理为线、以物为线(或以上三种的综合)、以时间为线、以空间为线等。前三种比较常见,而后两种尤其要引起高度重视。2.思考思考材料,明确方法。分析文章围绕观点(所说之理)而运用到的材料,分析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作者运用怎样的方法来阐述观点。这类散文常用到的方法有引证法、喻证法、例证法、对比论证法等,但还应该注意这类散文常常将抽象的理论融入生动具体的范例解说之中的特点。四、散文阅读导引训练快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如果你为四郎哭泣龙应台①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可能找得出100个方式来回答“文化为什么重要”这个问题,但是我可以从一场戏说起。②有一天台北演出《四郎探母》,我特别带了85岁的父亲去听。③遥远的10世纪,宋朝汉人和辽国胡人在荒凉的战场上连年交战。杨四郎家人一一壮烈阵亡,自己被敌人俘虏,娶了敌人的公主,在异域苟活15年。铁镜公主聪慧而善良,异乡对儿女已是故乡,但四郎对母亲的思念无法遏止。悲剧的高潮就在四郎深夜潜回宋营探望老母的片刻。卡在“汉贼不两立”的政治斗争之间,在爱情和亲情无法两全之间,在个人处境和国家利益严重冲突之间,已到中年的四郎跪在地上对母亲痛哭失声:“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④我突然觉得身边的父亲有点异样,侧头看他,发现他已老泪纵横,泣不成声。⑤父亲16岁那年,在湖南衡山乡下,挑了两个空竹篓到市场去,准备帮母亲买菜。路上碰见国民党政府招兵,这16岁的少年放下竹篓就跟着去了。此后在战争的炮火声中辗转流离,在两岸的对峙中仓皇度日,70年岁月如江水漂月,一生不曾再见到那来不及道别的母亲。⑥他的眼泪一直流,一直流。我只好紧握着他的手,不断地递纸巾。⑦然后我发现,流泪的不只他。斜出去前一两排一位白发老人也在拭泪,隔座陪伴的中年儿子递过纸巾后,将一只手环抱着老人瘦弱的肩膀。⑧谢幕以后,人们纷纷站起来,我才发现,啊,四周多是由中年儿女陪伴而来的老人家,有的拄着拐杖,有的坐着轮椅。他们不说话,因为眼里还有泪光。⑨中年的儿女们彼此不识,但是在眼光接触的时候,沉默中仿佛已经交换了一组密码。是曲终人散的时候,人们正要各奔东西,但是在那个当下,在那一个空间,这些互不相识的人变成了一个关系紧密、温情脉脉的群体。⑩从《四郎探母》,我如醍醐灌顶似的发觉,是的,我懂了为什么《
本文标题:散文总说:如何读散文?-(共52张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446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