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实践研究
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实践研究2007-12-2916:53:25中学美术教学有着明确的教育目的: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的培养,在培养审美素质的同时,还可以有助于对学生的德育、智育的培养;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美术教育是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另外,在普通学校进行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学校,它主要是审美教育,不能象专业学校那样主重技术知识教育。只要求学生了解掌握最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准确把握理性教学和感性教学的量度,才能更好的发挥美术课程的作用。一、学生心目中的美术课“我小时候开始就很喜欢画画,因为可以自由自在地在白纸上涂抹颜色,画自己喜欢画的东西,但中学里不行了,老师总要求我们用很长时间来练习划线什么的,还老是画几何体,真是又闷又累,不好玩了……。”这位学生原来在小学里绘画十分出色,曾多次在比赛中获奖,但进入中学后,他发现绘画的乐趣在逐渐减少。最终,这位学生丧失了上美术课的热情。“对于画画,我有点喜欢。但总是画不好。因为我很粗心,画东西总是漏这漏那。上颜色也是乱七八糟。本来我想在中学里好好学学,但几堂课下来,却觉得太难了。没想到画图要学那么多东西,头都疼了……。”以上两段文字都随机地取自初一学生所写的对美术课感受的周记中。已很清晰地反映了现阶段中学美术教学在学生心目中的观感。二、现行初中美术课程设置的问题及其原因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一现象引起了我深深地思考。为了寻找原因,我归纳了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发现初中三年的美术课程设置方面确实存在着需要改进的地方:初中阶段美术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初一年级初二年级初三年级素描(静物)5课时水彩(静物)5课时中国画(蔬果)5课时欣赏2课时浮雕3课时版画3课时设计4课时素描(风景)5课时水彩(风景)5课时中国画(花鸟)5课时欣赏(抽象)2课时圆雕4课时木版年画3课时藏书票3课时封面设计2课时海报设计3课时素描(人物)6课时水彩(动物)5课时中国画(山水)5课时国画中诗、书、款、印、装裱4课时凹版画、孔版画4课时欣赏(建筑)2课时设计(室内、家具)3课时雕刻与环境4课时对上表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现行美术课程设置上的一些问题。首先,编者为了使学生们系统地掌握绘画技能,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基础,过多地把理性的知识内容放在首要位置,也就如俗话所说“重功底,讲实在”。如此安排,优点在于可以普及绘画的基础知识,提高审美情趣,或许还会培养出少数的绘画人才。但以我从教数年的经验来看,终究还是利少弊多。这是因为按照这样的课程设置,教师往往要花很大的精力教学生从最简单地用笔学起,一步一步打根基,而学生也同样要花许多时间用来学习和练习。绘画的乐趣越来越少,而更多的是对学生毅力地考验。以教材中长达五至六周的素描训练为例;倘若学生能坚持熬过这个枯燥的过程,也许能够学会其中的一些技巧,但这样的学生少之又少,因为他们毕竟都还是小孩子;更多的学生因为这枯燥的训练而逐渐失去了对美术的兴趣,正如上文提到的那位学生。这样的美术课是很难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的。同时,教科书中理论逻辑性东西太多了些。而缺少感性方面的启发、引导。它给绘画中各个种类都下了定义,这等于在学生学习时,已预先设定了不可逾越的界线,大大限制了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创作欲望。我们都知道创作是绘画的源泉所在,绘画中融入自己的感知、意念,才是对美互动的交流。仅仅按照书本上所下的定义去作画,学生们再怎么努力,仍无法突破前人的程度。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也不十分有利。其次,现行的初中美术教材,是九零年的版本,其中许多内容已跟不上如今飞速发展的时代,离学生的生活也有相当的距离,这自然无法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只有当教材中出现了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时,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才会增强。因为对这样的内容,学生有感性的认识。有了感性的认识,兴趣自然会增强,有了兴趣则教学相长,事半功倍。再则,现行课程设置中的教学流程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单一化的素描—色彩—国画,初中三年都没什么变化,这如何能让学生保持长久的新鲜感呢?手工课与设计课都是需要充分地准备和强动手过程的课程,应该在流程安排上有意地隔开,才不会使学生们感到疲劳。但在初中课本上却仍是归类布局,两者紧挨在一起。所以,要想学生的作业生动多彩,富有表现和创造力,就得在课程设置上做好文章。三、中学美术教学的探索对于我们这一代青年教师来说,与学生之间年龄差异不大,在许多方面都能理解他们的行为,也就特别希望通过良好的沟通,能为学生打开五彩缤纷美术世界的大门。在分析了教材上的局限和缺点后,我思考如何在美术教学上能很好地结合理性与感性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上课的质量与效果。但究竟怎样才能把握两者的尺度,除了理论上的思考外,还必须通过实践的比较来加以证实。在用心记录了构思和方案的基础上,经过推敲,我挑选了初一八个班级中的三个尝试进行了教学试验。这一试验以一个学期为考察期,期间详细记下了相关的数据,以探究何种方式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一)三种不同的教学进度与内容安排。1.初一(1)班不做任何教学上的尝试,完全依照课本来安排教学顺序。其教学进度为:素描(静物写生)→色彩临摹与写生→中国画(蔬果)→手工与设计。2.初一(2)班在教学进度上做了部分改动,顺序如下:手工课→素描→色彩→中国画→设计课。在内容上也稍作改动。以手工课为开端,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手工作品的效果展现让学生自我挖掘缺点并加以修改;之后引入简短的素描课程,加强他们的造型能力;接着上色彩课。但不先画在纸上,而是改为给立体的物体调色,用新奇的方式和强烈色彩冲击来加深学生的色彩感觉。再回到课本内容,在纸上作画着色。国画部分内容稍作改动,用多媒体形式介绍宣纸的制造过程以及颜料提炼步骤,并让学生加以尝试。之后才加入用笔、用墨的技法教学。最后是设计课,课时增多五周,先让学生多接触各种商业广告、设计,开阔眼界,吸取营养。并不急于动手制作,让学生多看多动脑。再在班内以社会上新产品发布会方式让学生自行连贯思路,用言语表达。师生热烈讨论交流后给予充分时间,并加以指导,最终完成作业。3.初一(3)班大胆尝试,完全改变现行教学进度及教学内容。具体操作如下:改变传统的素描教学手法,从游戏方式入手。课上直接摆放实物,允许学生用任何方法,比赛谁先在纸上画出它的真实大小,并规定画完后还要着色。用这种方法来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接着,让学生自己调配二十种以上的不同颜色,并做成色表备用。这也要求比赛,看哪位同学能配出更多颜色。色表完成后,再要求他们用这些色块来表现立体空间。其目的锻炼学生对色彩的感觉。之后的课程也是尽量减少教授过程,多用引导让学生自行用笔和颜色去摹仿和创作。教师只起引导管理和提供材料、设备的作用。(二)学生美术能力比较。从测试的结果来看,以初一(2)班的效果最为理想。这不是说初一(2)班的成绩最优秀,而是他们的整体水平最佳。我们的实践目的十分明确,是要知晓哪种方式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初一(1)班坚持从绘画根本着手,确实提高了少数学生的绘画能力。但过多的理性知识也实实在在地影响了许多学生学习的兴趣。他们不再是喜爱画画,而把绘画当成一种任务来完成。因此,使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很明显,一昧地机械教学,是无法很好地提高整体水平的。初一(2)班以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来增加教学的凝聚力和趣味性。并引入了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由于手法的多样性,令大多数学生都能集中精神学习。再加上结合技法的教授,学生们只需用心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2)班在整体水平上有很大进步。初一(3)班的整个教学过程应该是非常愉快的。一些学生的作品非常富有创意,在色彩运用上也大胆且深具感染力。但在大多学生身上反映出造型能力的缺陷和构图的混乱。这说明纯感性地教学方式,也不很适合现在的学生。因为他们本身已习惯于我们国家侧重理性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想要收到良好的效果,不仅要在方式上多加推敲和尝试,还需学生的学习方式、思考方式上有所改变。这需要时间。四、结论总结下来,适合目前中国国情的中学美术教学方式应以初一(2)班的较为适合。教学中并重感性和理性,把它们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又很好利用我们学生对教授较强的接受力,适当导入表现技法,让学生能依靠工具来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和感受。在工作中我们还应认清中学美术教育的实质所在。美术教学并不是要培养出无数将来从事美术工作的艺术家,也无法做到。而是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己任,在广大学生中传达美的感知,让学生能体验创造美的乐趣,抒发自我情绪地交流。这才是身为教师的理想所在。现在,面对新世纪的开端,中学美术教学也正面临革新的关口。我们这一批接受手中课本理念成长起来的年青教师已担负起这一责任,在认清感性理性对美术的重要性后,必须认真探索和把握两者并行的教学方式,以做到更好更快更大地提高人们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使他们能拥有更加美好、绚丽多彩的未来!参考文献要目1.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编《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七年级美术》,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2.王宏建、袁宝林主编《美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3.李洪曾《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4.徐国庆《试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程度及其教育效绩的关系》,《扬浦教育学院院刊》1994年10月。5.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本文标题: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实践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465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