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丹下健三的作品与设计方法分析
课程论文1/6丹下健三的作品与设计方法分析摘要:作为世界著名的现代派建筑设计师,丹下健三结合日本文化,并且通过自身的努力,对建筑形式不断地探索,使日本现代建筑风格在世界建筑上有一席之地。对其作品的的赏析,从中探索丹下健三独特的设计方法。关键字:作品赏析;设计方法;都市轴日本设计界一直追求着独到的东方呢风情,日式的设计总是希望能够体现一种以柔克刚和朴素内敛的风格理念,虽然现代建筑的变革同样冲击着日本和建筑界,改变着日本城市的风貌,不过就核心的本原而言,日本建筑界一直不曾放弃他们的传统。“我们所面临的困难课题就是如何使现代建筑在日本的现实当中生根。”将日本文化与建筑的结合也是丹下健三一直所期望和追求的。一、作品赏析:(1)代代木体育馆1964年在东京召开的第18届奥运会而建的,由于功能和结构的巧妙结合新颖的外部,内部空间处理使这个作品得到日本和各国建筑界很好的评价。课程论文2/6它是丹下健三结构表现主义时期的顶峰之作,具有原始的想像力,达到了材料、功能、结构、比例,乃至历史观的高度统一,被称为20世纪世界最美的建筑之一这栋建筑的出现可以说是日本现代建筑达到国际水准的标志。总用地面积为9.1公顷,南北有近6米的高差。建筑群由第一体育馆,第二体育馆和附属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为34204平方米。第一体育馆为两个相对错位的新月形,第二体育馆为螺旋形两馆南北呼应形成中心广场,其主轴线与用地北面得明治神宫的轴线一致,主要入口位于西北的原宿和南面的涩谷。用地内设置东西向宽敞的人行步道将两馆连系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并巧妙地将观众人流,车流明确地分开来,贵宾和管理人员的入口在步行道下面。室外停车场可停车250台。仿生建筑——海螺、贝壳、海浪漩涡…这是一个由瞬间的海浪漩涡引发的灵感设计,其类似海螺的独特造型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整个设计线条没有直角直线,流畅的线条让人想起的是浮世绘中的海浪神秘。课程论文3/6采用的悬索结构来源于蜘蛛网的灵感:用数根自然下垂的钢索牵引主体结构的各个部位,从而托起了总面积20000多㎡的建筑。代代木体育馆是当代仿生建筑的杰出代表,这一个由瞬间的海浪漩涡而引发灵感的设计,其类似海螺的独特造型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由两座馆组成,大的椭圆形为游泳馆,小的圆形为篮球馆。两座馆都用悬链形的钢屋面悬挂在混凝土梁构成的角上,状似蜗牛。这座建筑就采用了悬索结构这一来源於蜘蛛网的灵感,用数根自然下垂的钢索牵引主体结构的各个部位,从而托起了这座总面积达两万多平米的超大型建筑,成为建筑艺术的经典作品。(2)广岛和平纪念公园和和平纪念设施广岛和平纪念公园和原子弹爆炸纪念馆是丹下健三在二战后的第一件作品。该作品是日本对被原子弹破坏的广岛市重新规划和建设举行的设计竞赛的获奖方案,从得以被批准建设,意在建设和平设施来纪念原子弹爆炸遇难者,并倡导和平。在这个作品中,丹下健三运用了城市的核和轴线的概念,以及空间构成手法。纪念公园有很明显的中轴线贯穿南北,在主轴线上布置有原子弹爆炸陈列馆(包括两侧的国际会议中心和资料馆东馆)、埴轮形原爆遇难者慰灵碑和和平火炬、原子弹爆炸遗迹。纪念公园地址位于本川、元安川与和平大道共同围合成的三角形绿地上。纪念公园是在原子弹爆炸中心,以广岛的城市尺度为意识进行规划设计的。城市在此基础上展开了其清晰的轴线和脉络。纪念公园的入口设置在中轴线南端的和平大道上。原子弹爆炸陈列馆为二层,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底层架空,参观者在这里就可以看见慰灵碑和爆炸遗迹。该建筑简洁明快,体现了现代建筑对丹下健三的影响,但建筑巨大的尺度则明显地表明了他继承了日本传统建筑伊始神宫和其他古典建筑的尺度,它超大的尺度是适合前面宽敞的广场。现代建筑和传统建筑在这里被很好地结合起来。(3)新形式的传统语义的典范——香川县厅舍课程论文4/6丹下健三设计的香川县厅舍是他第一阶段的作品。他着力于现代建筑和传统建筑的结合,创造适合日本的新建筑形式。香川县厅舍品就是他新形式的传统语义的典范,也是战后日本追求地方性的代表作品。南立面在这个作品中,丹下把木构建筑所具有的美通过钢筋混凝土的造形而提高到极限。是通过混凝土表现由绳文传统向弥生传统的过渡。造型上很类似于日本的五重塔。丹下事后如此论传统:“传统自身并不能成为创造文化的动力。在传统中常常包蕴着形式化和固有化的倾向。为了把传统引向创造,就必须否定传统,在这里参加进阻止其形式化的新动力。传统必须破坏,当然这不是否定把古典的东西加以保存,但仅仅是破坏传统还不能形成文化,把这种破坏的动力加以控制的因素任然是传统在那里起作用。这种传统和破坏的辨正统一就可以称为创造的结构,也可以称为传统的正确继承”。二、设计方法分析:(1)功能典型化——现代和传统调和的时期在二战结束后,丹下健三的创作活动也进入了最活跃的时期。他认识到日本建筑的重要,认真地研究日本传统文化,对日本传统建筑给予了极大的热情和关注。他借传统之力超越了现代主义的形式化、决定论的局限,又借现代建筑技术和思想理论超越了传统建筑观念与形式的局限,创造性地完成了日本建筑语言的现代重建。丹下健三设计了许多日本复兴时期的公共建筑。他在继承日本传统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探索把现代建筑和传统建筑相结合的道路。为此,他又提出了“功能典型化“的设计方法,给传统建筑赋予了一种现代主义建筑的理性主义的形式。除了对古典园林研究以外,丹下健三还对其他的日本传统建筑类型进行了研究。他把研究的成果运用到自己的建筑作品中,把现代建筑和传统建筑结合起来,创造适合日本的建筑形式。有人评价这个时期是他把现代建筑风格和传统建筑风格进行调和的时期。他对日本传统文化是热爱的,也从日本传统文化中受益匪浅。他对日本传统文化和建筑风格的研究不仅体现在理论专著方面,还体现在建筑作品中。他曾设计过古典园林,也修缮过年代久远的古典园林,而设计和建造的现代风格建筑则更多。他对日本传统建筑的热爱和专注影响到了他众多的学生,像矶崎新、黑川纪章、木真文课程论文5/6彦、大谷幸夫、神谷宏治、木岛安史等。这些建筑师都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结合方面有研究,开创了各自独具个性的现代建筑风格。其中最出色的是矶崎新和黑川纪章这两位在世界建筑坛上享有一定声誉的建筑师,他们深受老师的影响,运用各自不同的建筑语言来表达和体现出相同的、积极的对待日本传统文化的态度。因此,这些建筑师创造出了有着相同灵魂的不同特征的建筑形式。应该说,之所以有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的日本建筑风格,和这些建筑师对待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态度是密不可分的。(2)科技与人性完美结合——新空间的创造丹下健三认为要处理好传统和创新之间的关系,它们应该相互作用。他没有停止过思考新技术条件下的建筑和城市规划问题。他认为新技术的进步,让建筑从抗震墙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创造适合资讯化时代办公和其他使用功能对大空间和灵活空间的需求。他主张借助科学技术创造出适合人类述说心理需求的心理环境,创造出充满人情味的空间,实现科技和人性的完美结合。丹下健三曾这样表述过:建筑的形态、空间及外观不仅要符合必要的逻辑性,而且更重要的是建筑蕴涵直指人心的力量。也可以理解为,建筑的灵魂不可忽视。他认为在这一时代建筑师的创造方面体现在将科技与人性完美结合,传统的设计语言应该担任重要的作用,而非流于形式。(3)“都市轴”理论——厚重的表现在1960年的东京规划中,丹下健三提出了“都市轴”理论。他从都市的角度展开研究,探索信息化社会的城市建设和建筑设计,对于城市规划和大型建筑设计提出许多富有创意的想法。正如其所著《城市设计》里说的:“为了城市环境的人性化,城市设计就变得十分需要。建筑进一步向城市扩张或城市的空间概念进一步丰富,同时创造出新的人类空间秩序就是城市设计。”其实,他的城市设计思想基础应该来自于1968年由日本内阁总理主持的主题为“二十一世纪的日本”的研究成果——“日本列岛的未来”的报告。这份报告是由他作为负责人来完成。丹下健三通过对古典建筑秩序的研究,发现城市中建筑群的布置所体现出来的秩序正是城市需要的,比单栋的建筑更重要。他提出的“城市的核”表明了城市轴线的意义,也说明了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内容和任务。他还具体指出了“城市的核”的内容:广场,有福利设施和文化中心等利于人们活动交流的一个开放式的、空间流动的场所。从他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城市的核”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现代主义理论关于城市规划思想的局限和片面被丹下健三给予了补充和修正,并从功能主义转向一种表现建筑和城市内在的、由一定规律联系的结构上。他借用力学的结构概念来阐述单体建筑、建筑群和城市空间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有关秩序的问题。(3)新陈代谢派新陈代谢理论是借助于生物学上的概念。新陈代谢派建筑师认为建筑和城市都是有机体,它们如同生物般有着自己特殊的“代谢”和“循环”。他们认为一切事物经过内部的斗争必将导致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强调事物生长、变化与衰亡的规律;体现在建筑和城市方面就是采用新技术来解决问题,就是主张把建筑和城市看课程论文6/6成像生物新陈代谢那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反对过去那种把建筑和城市看成固定地、自然地进化的观点。这种思想似乎和阿尔瓦·阿尔托提出的“生长的住宅”的概念有异曲同工之处。他主张建筑应该给以后的建造留有余地,适应建筑的不断发展。这种思想也扩展到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日本的新陈代谢派在丹下健三的影响下,在20世纪60年代左右建立了一个以新陈代谢思想为核心内容的建筑创作组织。他自己也在不断探索该思想在建筑和城市中的实践,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山梨县文化会馆。三、总结丹下健三提出了“城市轴”、“锁状交通系统”、“能够交流的立体建筑”等等新概念,给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带来新的活力,引起国际同行的广泛重视。他的设计方法也是紧密结合他的设计理念的,一个统筹的理念衍生一系列的设计方法。丹下健三杰出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对日本文化的独到理解在其作品里体现的淋漓尽致。参考文献:[1]、罗汉军《解构主义与东西方文化》[2]、马国馨《丹下健三[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3]、日本建筑大师:丹下健三[4]、马国馨《传统和创造》1996
本文标题:丹下健三的作品与设计方法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547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