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2届高三物理第二轮专题练习之直线运动新人教高中物理练习试题
-1-直线运动1.某人骑自行车在平直道路上行进,图中的实线记录了自行车开始一段时间内的v-t图象。某同学为了简化计算,用虚线作近似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1时刻,虚线反映的加速度比实际的大B.在0-t1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平均速度比实际的大C.在t1-t2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位移比实际的大D.在t3-t4时间内,虚线反映的是匀速运动2.如图甲所示为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若将该物体的运动过程用s-t图象表示出来(其中s为物体相对出发点的位移),则图乙中的四幅图象描述正确的是()3.如图所示,以8m/s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绿灯还有2s将熄灭,此时汽车距离停车线18m。该车加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22m/s,减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25m/s。此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12.5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可能通过停车线B.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通过停车线汽车一定超速C.如果立即做匀减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一定不能通过停车线D.如果距停车线5m处减速,汽车能停在停车线处4.“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在平衡小车与桌面之间摩擦力的过程中,打出了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量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该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5.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加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s=a+2t3m(其中a为一个常数),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υ=6t2m/s。则该质点在t=2s时的瞬时速度和t=0s到t=2s间的平均速度分别为()A.8m/s、24m/sB.24m/s、8m/sC.12m/s、24m/sD.24m/s、12m/s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式=st,即可得出υ.注意体会平均速度与瞬间速度的区别。6.一物体在距离地面高h的位置无初速度释放,不计空气阻力,经过t时间后落至地面,落到地面时的速度为v,则()A.物体通过前半程和后半程所用时间之比为1:(2一1)B.物体通过h/2处的速度为v/2C.物体通过t/2处的速度为v/2D.物体经过前t/2和后t/2的位移之比为1:3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也一定越大.B.物体的加速度越大,它的速度一定越大.C.加速度就是“加出来的速度”.D.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与速度无关.8.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加速度为2m/s2,那么在任意1S内()A.物体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2倍.B.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C.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1s内的末速度大2m/s.D.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1s内的初速度大2m/s.9.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第8s末开始刹车,经4s完全停下.设刹车过程中汽车也作匀变速直线运动,那么前后两段运动过程中汽车加速度大小之比是()A.1∶4.B.1∶2.C.1∶1.D.2∶1.10.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A、B、C三点,已知AB=BC,AB段平均速度为20m/s,BC段平均速度为30m/s,则可求得()A.速度VbB.末速度VcC.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D.物体运动的加速度-3-11.一辆沿平直路面行驶的汽车,速度为36km/h.刹车后获得加速度的大小是4m/s2,求:(1)刹车后3s末的速度;(2)从开始刹车至停止,滑行一半距离时的速度.12.2008年8月9日,中国选手陈燮霞以抓举95公斤、挺举117公斤、总成绩212公斤夺得举重48公斤金牌。这也是中国代表团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获得的首枚金牌。举重运动是力量与技巧充分结合的体育项目,就“抓举”而言,其技术动作可分为预备,提杠铃,发力,下蹲支撑,起立,放下杠铃等六个步骤,如下图所示照片表示了其中几个状态,现测得轮子在照片中的直径为1.0cm,在照片上用尺量出从发力到支撑,杠铃上升的距离为h1=1.3cm,已知运动员所举杠铃的直径是45cm,质量为150kg,运动员从发力到支撑历时0.8s.g=10m/s2。(从发力到支撑过程:可简化为先匀加速上升达到最大速度,再竖直上抛达到最高点)试估算:(1)从发力到支撑这个过程中杠铃实际上升的高度h=?(2)从发力到支撑这个过程中杠铃向上运动的最大速度?(3)若将运动员发力时的作用力简化为恒力,则该恒力有多大?13.一物体由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最初的3秒内的位移为s1,最后3秒内的位移为s2,若s2-s1=6米,s1∶s2=3∶7,求斜面的长度为多少?-4-14.两个完全相同的物块A、B,质量均为m=0.8kg,在同一粗糙水平面上以相同的初速度从同一位置开始运动.图中的两条直线分别表示A物块受到水平拉力F作用和B物块不受拉力作用的υ-t图象,求:(1)物块A所受拉力F的大小;(2)8s末物块A、B之间的距离s.15.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m/s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0=13.5m处作了标记,并以V=9m/s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L=20m。求:(1)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2)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5-参考答案1.【答案】BD【解析】A选项t1时刻的斜率应该比虚线的斜率大,即加速度大,A错。B选项0-t1时间虚线围成的面积比实际围成的面积大,可以知道位移大,得平均速度大,B对。C选项t1-t2时间内,虚线围成的面积比实际围成的面积小,由虚线计算出的位移比实际的小,C错。D选项t3-t4时间内,虚线是平行时间轴的直线,虚线反映的是匀速运动,D对2.【答案】C【解析】由甲图v-t图象可以得到:0~t1做正向匀速直线运动,t1~t2静止,t2~t3做反向匀速直线运动。对应的s-t图象中第一段为斜率为正的直线,第二段为平行于t轴的直线,第三段为斜率为负的直线。答案:Cw3.【答案】AC【解析】AB选项如果立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1=2s内的位移2111021tatvx=20m18m,此时汽车的速度为1101tavv12m/s12.5m/s,汽车没有超速,A项正确B错。CD选项如果立即做匀减速运动,速度减为零需要时间6.1202avts,此过程通过的位移为222221tax6.4m,C项正确、D项错误。4.【答案】a=0.16m/s2【解析】处理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所打出的纸带,求解加速度用公式2atx,关键弄清公式中各个量的物理意义,x为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t为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如果每5个点取一个点,则连续两点的时间间隔为t=0.1s,x(3.68-3.52)210m,代入可得加速度a=0.16m/s2。也可以使用最后一段和第二段的位移差求解,得加速度a=0.15m/s2.5.【答案】B【解析】由瞬时速度公式可得t=2s时的速度为υ=6t2m/s=6×22m/s=24m/s,由s和t的关系得出各时刻对应的位移,再利用平均速度公式可得t=0s到t=2s间的平均速度为=ΔsΔt=s2-s0t2-t0=8m/s,应选B。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式=st,即可得出υ.注意体会平均速度与瞬间速度的区别。6.【答案】ACD【解析】由于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比为1:3:5:…,连续相等位移内的时间比为1:(12):(23):…,而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就是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可判断A、D正确.设物体通过h/2处的速度为v/,v/2—0=2g2h-6-v2—0=2gh.vv22/,所以B错误.又由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可得:物体经过t/2的速度为v/2,故C对,因此本题应选ACD.7.【答案】D【解析】物体运动的速度很大,若速度的变化很小或保持不变(匀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不一定大(匀速直线运动中的加速度等于零).A错.物体的加速度大,表示速度变化得快,即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大,但速度的数值未必大.比如婴儿,单位时间(比如3个月)身长的变化量大,但绝对身高并不高.B错.“加出来的速度”是指vt-v0(或△v),其单位还是m/s.加速度是“加出来的速度”与发生这段变化时间的比值,可以理解为“数值上等于每秒内加出来的速度”.C错.加速度的表达式中有速度v0、vt,但加速度却与速度完全无关——速度很大时,加速度可以很小甚至为零;速度很小时,加速度也可以很大;速度方向向东,加速度的方向可以向西.8.【答案】B【解析】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为2m/s2,表示每秒内速度变化(增加)2m/s,即末速度比初速度大2m/s,并不表示末速度一定是初速度的2倍.在任意1s内,物体的初速度就是前1s的末速度,而其末速度相对于前1s的初速度已经过2s,当a=2m/s2时,应为4m/s.9.【答案】B【解析】汽车运动的全过程由前后两个阶段组成.前阶段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后阶段是匀减速运动,最后停止.前阶段的末速度就是后阶段的初速度,设前阶段的加速度为a1,运动时间为t1;后阶段的加速度为a2,运动时间为t2.根据速度公式vt=v0+at,所以前后两阶段加速度大小之比为答B.10.【答案】ABC【解析】设sAB=sBC=s,v=20/30/2sssm/s=24m/s.30,2022BCBAVVVV由,242ACVV,得:VA=14m/s,VB=26m/s,VC=34m/s答案:ABC11.解析:-7-(1)由速度公式vt=v0+at得滑行时间:即刹车后经2.5s车停止,所以3s末的速度为零.(2)由位移公式得滑行距离,即设滑行一半距离至B点时的速度为vB,由推论12.解析:(1)根据轮子的实际直径0.45m和它在照片中的直径1.0cm,由比例关系得:0.45m/1.0cm=h/1.3cm,实际上升的高度为h=0.59m。(2)设杠铃在该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有得(3)减速运动的时间应为加速运动的位移:又解得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解得13.解析:设斜面长为s,加速度为a,沿斜面下滑的总时间为t.则:斜面长:s=21at2……(1)-8-前3秒内的位移:s1=21at12……(2)后3秒内的位移:s2=s-21a(t-3)2……(3)s2-s1=6……(4)s1∶s2=3∶7……(5)由(1)—(5)得:a=1m/s2t=5ss=12.5m14.解析:⑴设A、B两物块的加速度分别为a1、a2,由υ-t图可得:21111260.75m/s80vat……………………①2222061.5m/s40vat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②对A、B两物块分别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f=ma1…………………③,f=ma2…………………④由①~④式可得:F=1.8N⑵设A、B两物块8s内的位移分别为s1、s2,由图象得:11(612)872m2s216412m2s所以s=s1-s2=60m15.解析:⑴在甲发出口令后,,甲乙达到共同速度所用时间为:aVt设在这段时间内甲、乙的位移分别为S1和S2,则:VtS12221atSS1=S2+S0联立以上四式解得:2203m/s2VaS-9-⑵在这段时间内,乙在接力区的位移为:2213.5m2VSa完成交接棒时,乙与接力区末端的距离为:L-S2=6.5m
本文标题:2012届高三物理第二轮专题练习之直线运动新人教高中物理练习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595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