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82019学年度广东省广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二生物第一次月考卷及答案
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第七高级中学高二生物第一次月考卷一、选择题1.丝瓜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将刚萌发的丝瓜种子浸泡在下列5种溶液中24h,然后种植。比较雄花与雌花平均数,求出性别比例,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浸泡液雄花雌花雄花雌花的比值清水(对照)21.13.85.6甲(赤霉素)(100mg·L-1)4.74.71.0乙(CP)(100mg·L-1)7.86.21.26丙(乙烯利)(1000mg·L-1)19.63.75.3丁(整形素)(10mg·L-1)33.11.227.6A.甲液对丝瓜花性别分化影响不大B.乙液有利于雌花的形成C.丙液对丝瓜花性别分化影响不大D.丁液有利于雄花的形成[解析]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分别使用甲、乙液处理后,雄花与雌花的比值均下降,说明甲、乙液都有利于雌花的形成;使用丁液后,雄花与雌花的比值增大,说明丁液有利于雄花的形成;使用丙液后,雄花与雌花的比值与对照组差别不大,说明丙液对丝瓜花性别分化影响不大。2.下列关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异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C)A.有免疫效应的是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B.体液免疫中,抗体和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C.淋巴细胞都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都在骨髓中分化、发育成熟D.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的攻击目标是已经被抗原入侵了的宿主细胞[解析]效应淋巴细胞包括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对特异性免疫均起作用,但浆细胞是通过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效应T细胞是攻击被抗原入侵了的宿主细胞(靶细胞)。T淋巴细胞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3.有一种疾病被称为“重症肌无力”,病人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受体被当做抗原而受到攻击,致使神经冲动传递速率低下、病人肌无力,其发病机理与哪种病最为相似(A)A.系统性红斑狼疮B.艾滋病C.过敏反应D.骨质疏松症4.埃博拉病毒(EBV)是一种RNA病毒,侵入人体后引发免疫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A.EBV被吞噬细胞特异性识别,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EBV刺激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结合C.在T细胞和EBV的共同刺激下,B细胞才能增殖、分化为浆细胞D.细胞免疫产生的效应T细胞可识别并破坏被EBV侵染的细胞[解析]吞噬细胞识别抗原无特异性;EBV刺激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能增强免疫效应,但不能与该病毒结合;在淋巴因子和EBV的共同刺激下,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细胞免疫产生的效应T细胞可识别并破坏被EBV侵染的靶细胞。5.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细胞a、b、c、d、e、f、g的成熟部位相同B.图中二阶段可发生基因的复制和表达C.侵入人体的结核杆菌只经过④免疫过程就能被消灭D.能够识别抗原的细胞有d、f[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由图可知,a是吞噬细胞,b是T细胞,c是B细胞,d是效应T细胞,c是记忆T细胞,f是效应B细胞,g是记忆B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均来自造血干细胞,但T细胞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B细胞是在骨髓中发育成熟的。图中第二阶段有细胞的增殖、分化,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其结果是产生不同功能的细胞。细胞免疫中需要抗体最终消灭抗原。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b、c、d、e、g。6.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C)①抗原都是外来异物②血浆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③吞噬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④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⑤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免疫细胞都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⑥过敏反应一定会破坏组织细胞⑦HIV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免疫缺陷病⑧对移植器官的排斥主要是通过体液免疫进行的A.两项B.三项C.四项D.五项[解析]人体内癌变的细胞也是抗原,①错误;血浆属于体液,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②正确;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③正确;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④正确;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和浆细胞不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⑤错误;过敏反应一般不损伤组织细胞,⑥错误;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免疫缺陷病,⑦正确;对移植器官的排斥主要是通过细胞免疫进行的,⑧错误。故答案选C。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如图是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图解。甲、乙表示器官,a、b表示相应激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A.器官甲、乙的名称分别是胰岛、肾上腺B.激素a能够促进过程①,抑制过程②C.激素b是唯一能够升高血糖的激素D.激素b的作用结果反过来会影响激素b的分泌[解析]本题考查血糖的调节过程。由图可知,器官甲是胰腺中的胰岛,器官乙是肝脏。激素a、b分别是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能够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和合成肝糖原。除胰高血糖素外,肾上腺素也能够升高血糖。血糖升高后,反过来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8.参与“植物人”生命活动调节的神经结构主要有(C)①大脑皮层②小脑③下丘脑④脑干⑤垂体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解析]“植物人”要维持基本的生命活动,如呼吸和正常体温,呼吸中枢位于脑干,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此外,垂体还可以通过调节很多内分泌腺的活动来调节生命活动。9.下列有关反射与反射弧的叙述,错误的是(A)A.只要反射弧完整,反射就一定能够进行B.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导,是由于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具有单向性C.兴奋在反射弧上传导的时间主要受突触数目的影响D.神经递质可作用于神经元,也可作用于肌肉或内分泌腺[解析]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但反射的进行还需要一定强度的刺激,A错误。由于兴奋在神经元间单向传递,所以在反射弧上单向传导,B正确。兴奋在反射弧上传导的时间主要取决于突触的数目,C正确。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分泌,可作用于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也可作用于肌肉或内分泌腺,如骨骼肌、胰岛B细胞或胰岛A细胞等,D正确。10.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A.生长素直接参与细胞的代谢过程B.生长素的合成受基因的控制C.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D.光照能影响生长素的分布和运输[解析]信号分子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故选A。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某同学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NAA促进银杏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获得如图所示结果,有关本实验分析或评价的叙述错误的是(C)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促进插条生根的NAA浓度大小B.银杏插条上侧芽的数目会影响实验结果C.促进银杏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cD.用NAA处理枝条的时间应该相同[解析]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促进插条生根的NAA浓度,因变量是银杏插条生根的数目,A正确;银杏插条上侧芽能产生生长素,故银杏插条上侧芽的数目将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B正确;在所给的浓度范围内c点对应下的浓度促进生根数目最多,但增大浓度促进效果如何未知,C错误;NAA处理枝条的时间属于无关变量,应相同,D正确。12.根据如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D)①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②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③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④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解析]对于组织细胞来说,a、b、c过程同等重要,组织液中的CO2参与组织液pH的调控;组织液中的物质的浓度和pH等是在一定范围内动态变化的过程;如果组织液回流入毛细血管或毛细淋巴管受阻,都会导致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13.下图表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之间的关系(“+”表示促进,“-”表示抑制),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A.a、b、c分别表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a分泌的激素增多对b分泌激素有促进作用C.b分泌的激素对a、c分泌激素都有抑制作用D.c分泌的激素对a分泌激素有促进作用[解析]由图可知,a、b、c分别表示垂体、甲状腺、下丘脑;垂体分泌的激素增多对甲状腺分泌激素有促进作用;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对垂体、下丘脑分泌激素都有反馈抑制作用;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对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有促进作用。14.激素在人体内起调节作用,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C)A.激素具有微量和高效的特点B.激素通过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运输C.激素种类多,但只能为机体提供少量能量D.激素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解析]激素具有微量和高效的特点;激素通过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运输;激素只起调节作用,不能为机体提供能量;激素作用于特定的靶器官、靶细胞。15.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C)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解析]在这一反射中,人并没吃到酸梅,而是想到了酸梅的味道,从而引起唾液分泌,整个再现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该反射的效应器是唾液腺。酸梅的色泽并不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直接刺激是看到酸梅后再现的体验,从来没吃过酸梅的人看到酸梅一般是不会分泌唾液的。整个反射是一条件反射,包含多种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导和传递,兴奋在经过突触时会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16.人在拔牙时,往往需要在相应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使其感觉不到疼痛,这是因为麻醉药(A)A.阻断了传入神经的兴奋传导B.抑制神经中枢的兴奋C.阻断了传出神经的兴奋传导D.抑制效应器的活动[解析]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不能传至大脑皮层,就不能形成感觉,因此局部麻醉是阻断了传入神经的兴奋传导。17.如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甲、乙为两个电流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C)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用一定的电流刺激a点,甲发生一次偏转,乙发生两次偏转B.图中共有4个完整的突触C.在b点施加一强刺激,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并在f点可测到电位变化D.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则a、b、d点都不会测到电位变化[解析]在同一神经元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在不同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所以当在a点给予一定的电流刺激,电流表的两接头处先后发生电位变化,所以甲、乙都偏转2次;图中共有3个完整的突触;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d点可测到电位的变化。18.某同学从科学资料中得知:“植株上的幼叶能合成生长素,防止叶柄脱落”。为了验证这一结论,该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中所需要的步骤是(C)①选取同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植株3株,分别编号甲株、乙株、丙株②将3株全部保留顶芽③将3株全部去掉顶芽④将去掉顶芽的甲、乙两株叶柄横断面均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⑤将甲、乙去掉叶片,保留叶柄,并在甲株的叶柄横断面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丙株保留幼叶⑥观察3株植株叶柄脱落情况A.①③④⑥B.①②④⑥C.①③⑤⑥D.①②⑤⑥[解析]验证“植株上的幼叶能合成生长素,防止叶柄脱落”要进行对照实验,首先选取同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植株3株,分别编号甲株、乙株、丙株,然后控制变量将3株全部去掉顶芽,排除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对实验的干扰。将甲、乙去掉叶片,保留叶柄,并在甲株的叶柄横断面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丙组保留幼叶,最后观察植株叶柄脱落情况,收集数据,评价数据的可靠性。因此答案选C项。19.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A.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这三种细胞外液构成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血浆蛋白等物质C.内环境中的血浆、淋巴、组织液等成分稳定不变时,机体就达到稳态D.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解析]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故A项正确;CO2、尿素、神经递质、血浆蛋白都可存在于内环境中,故B项正确;内环境的稳态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的稳态包括其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故C项错误;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故D项正确。20.对人体内环境理化特性及调节途径叙述正确的是(C)A.血浆中血
本文标题:20182019学年度广东省广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二生物第一次月考卷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622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