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山东实验中学1112学年上学期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高二年级第一次模块考试历史试题第I卷(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40小题,每题1.5分)1、温总理在指挥青海玉树救灾时说:“民安了国才能安,国安了领导人的心才能安。”古代先哲中,第一次将人民的地位、作用提到高于君主的程度的是A.孔子B.孟子C.老子D.韩非子2、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弟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这反映了孔子的教育理念是A、“有教无类”B、“因材施教”C、“当仁不让于师”D、学思结合3.《老子》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反映了道家学派A.同情人民的疾苦B.倡导“无为而治”C.提倡辩证法思想D.主张“道法自然”4.一堂中学历史活动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可”;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5、“罢黜百家”的建议之所以被汉武帝采纳,主要是由于A.董仲舒的建议B.朝中大臣均为儒学弟子C.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D.其他学派的主张都不适合治国6.《朱子语类》说:“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这反映了当时儒学的主张是A.通过接触世间万物去体会理B.强调要用心去体会理的存在C.重视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作用D.学术流弊是道德沦丧的根源7.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这一主张不能说明顾炎武A.积极提倡经世致用思潮B.批判心学脱离社会现实C.主张彻底废除儒家思想D.认为心学背弃儒学正统8.“这一拜,保国安邦志慷慨,建国立业展雄才;这一拜,忠肝义胆,患难相随誓不分开;这一拜,生死不改,天地日月壮我情怀。”《这一拜》歌曲中体现的忠义思想,主要来自儒家思想中的A.“仁政”学说B.“天人感应”学说C.宋明理学思想D.“经世致用”思想9.明末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思想核心是A.维护封建礼教B.主张学以致用C.反对迷信崇拜D.抨击腐朽统治10.歌曲《中国话》唱道:“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下列关予“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强B.儒家思想在当今世界仍具有积极作用C.儒家伦理道德越来越成为西方世界的主流伦理道德D.孔夫子思想包含着人类普遍价值观的合理成分11、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思想体系具有时代特色。这个”时代”是指A.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B.封建制度高度发展的时代C.封建制度衰落、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D.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12.古代中华儿女曾经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西欧有一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结合古代科技史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中国人利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B.阿拉伯人在东西文化交流中起来桥梁的作用C.欧洲人善于使用但不会创造新科技D.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并将之用于生产与社会实践13、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炮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中国古代科技在东西方的不同地位表明A.火药和指南针的西传是中国跻身四大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B.科技在不同的领域和范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是不同的C.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D.科学和愚昧只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不同反映14、郑板桥赞美黄慎的绘画说“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这一评价反映黄慎的绘画属于A.山水画B.写意画C.宗教画D.风俗画15.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然而物理成就不多;作为发明造纸术、火药的国家,化学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是①取得了较高的成就②重视实用技术③重视系统性的科学实验④理论体系完整A.①④B.①②C.③④D.①③16.下图是南宋赵孟坚的《墨兰图》。画中自题诗曰:“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发一两茎。”诗中流露了作者借物抒怀,孤芳自赏,清高拔俗的情趣。该画属于A.风俗画B.宫廷画C.文人画D.山水画17.“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北宋词人柳永的词之所以在宋代能得到广泛的传播,主要是因为他的词A.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B.善于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表达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C.蕴涵着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D.反映市民的生活面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18.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A.楚辞、汉赋、唐诗B.楚辞、唐诗、宋词C.宋词、唐诗、楚辞D.唐诗、宋词、元曲19.从宋代的词到元代的杂剧再到明清的小说,说明我国古代文学A.反映了教育的普及B.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要求C.有利于白话文的推广D.在发展中,高雅文化消失20、清朝末年,曾有诗云:“西夷制器虽奇巧,半是中华旧制来。”这种观点反映了A.中华文化影响深远B.西方善于学习东方文化C.清末士大夫盲目自大D.“西学中源”证据充分21.《日落紫禁城》:“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这里的“几个读书人”中应该包括A.谭嗣同B.林则徐C.李鸿章D.陈独秀22.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这三人的共同目标是A.挽救中华民族危亡B.实行君主立宪制度C.推翻清政府的统治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3.以下是博希同学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类别1860—1899年1902年—1904年数量比重数量比重哲学、社会科学123种22%327种61%自然科学162种29%112种21%应用科学225种41%56种11%A.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B.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C.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D.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24.有论者称“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符合这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A、义和团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25.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说:“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国人最先引进的是西方政治思想B.国人觉醒的主要障碍是传统伦理C.国人引进西方政治制度是成功D.国人最后觉悟要引进马克思主义26、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A.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B.董仲舒笔下的孔子C.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D.李贽笔下的孔子27、“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险,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是A.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人物B.甲午战争后的资产阶级维新派C.辛亥革命时的资产阶级革命派D.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知识分子28、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的“第二次反思”付诸政治实践开始于A.第二次鸦片战争后B.甲午中日战争后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D.抗日战争后29.1911年11月,严复在致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莫理循的信中,指责“推翻满清帝制的革命党人选择共和国体是草率的,缺乏某些常识”,“根据文明演进的规律,最好的办法是拥有一种较高形式的政府,即保留君主制,以适当的宪法条款加以约束。”这反映出严复①反对在中国实行共和政体②赞同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③与革命党人分属不同的阶级④思想符合当时历史发展潮流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④D.①②30.鲁迅先生曾说:“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以下“鞭子”与“动弹”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A.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思想D.甲午中日战争——维新变法,救亡图存31.柏杨先生在《中国人史纲》中说:“(清政府如同)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下列人物思想符合此观点的是32.“康有为能‘融合各种思想于一炉’……使他能根据中国当时的各种思潮开出立足于孔孟之道而又适应中国当前需要的处方。”这一“处方”的实践对中国近代化的主要贡献是A.首先将“向西方学习”付诸实践B.使中国正式开始了民主化进程C.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D.诱导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3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主要是在A.戊戌变法后B.辛亥革命后C.国民革命后D.五四运动后34.新文化运动发起的目的是寻求“救国之要道”或“根本之救亡”,其“要道”或“根本”是A.改革制度B.思想启蒙C.发展经济D.改革军队35.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产业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36、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他在这里强调的是A.少谈些抽象的主义,多研究具体的问题B.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具体的实践相结合C.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D.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比基本原理更重要37.有关中国共产党某次代表大会的描述是:主席台上方有“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的横幅,会场后面“同心同德”四个大字。“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的横幅最早出现于A.中共二大B.中共三大C.中共七大D.中共八大38.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重要文章,主要论证了A.农民问题和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中国社会各阶级的革命态度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前途问题D.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39.“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在孙中山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时,你应该这样回答他A、“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后卷土重来”B、“向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寻求更大更广泛的帮助”C、“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倒向革命阵营”D、“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要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40、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相同点是A.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B.深化了改革开放C.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D.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II卷(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二、非选
本文标题:山东实验中学1112学年上学期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694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