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湖北2019年语文新同步人教必修4精练模块验收检测试卷
模块验收检测(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孝”在中国不仅是维系家庭稳定的道德伦理,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规范。古代社会诸多人际关系中,最根本的关系就是君臣与父子。事君为“忠”,事父为“孝”。“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此人道之大经,政事之根本也。”在家国天下中,君主是所有人的“家长”,事君既为“忠”,也为“孝”,忠孝本为一体。儒家的中心思想是“仁”,认为一切德目都发于仁,而在诸德目中,孝悌又是最基本的。《论语·学而》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孟子》也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把“父子有亲”列为“教以人伦”的“五伦”之首。儒家的思想家编著了《孝经》一书,虽不足两千言,却被推崇备至,影响极为深远。孔子的弟子中,曾参、仲由、闵子骞等都是著名的孝子。自尧舜开始,历代统治者都极力倡行孝道,力主以孝治天下。舜本人就是一个难得的孝子。古代社会在考察官吏的时候,总是把孝作为一条用人准则。人子对父母兄长的爱、敬、顺,同样可以推移到君臣关系上,从而实现对君主的“忠”。西周在选拔官吏时,吸取夏商亡国的教训,特别强调道德品行,以“六德”(知、仁、圣、义、中、和)与“六行”(孝、友、睦、姻、任、恤)作为选拔官吏的标准。秦律规定了“五善”与“五失”的考课原则,“五善”,即“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敬多让”。西晋颁行的《诸郡中正六条举淹滞令》对官员的德行准则也有明确规定:“一曰忠恪匪躬,二曰孝敬尽礼,三曰友于兄弟,四曰洁身劳谦,五曰信义可复,六曰学以为己。”孝道之有益于治道,就在于它可以使不同阶层的人恪尽职守,谨慎为人,各安其位,这是维持社会秩序的一味“神药”。古代社会孝道的倡行,是对匮乏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一种自发式补充。长期以来,中国社会战乱不断,一直处于积弱积贫的状态,政府根本无力承担赡养老人的责任。每一位父母在年老以后,只能依靠自己的后辈照料,孝顺父母成为维持家族繁衍生息的纽带,绵延千年而经久不衰。“孝”除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真挚情感和道德义务外,隐约含有一种感恩的思想,“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这种感恩的文化薪火相传,促进了家庭和睦,延续了家族的传统。中国人倡行孝道,主张孝、慈并举,讲求父慈子孝。父辈勤勉辛劳,省吃俭用,为的是积攒钱财抚养后辈。后辈们也尽己所能尊老、敬老、养老,丝毫不敢有所懈怠。而父慈子孝的思想推而广之,即为现代社会的博爱思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社会在倡行孝道中找到了一条通往大同的阳光大道。尽管婆媳相向、遗弃老人的问题仍然不少,子女与父母仇视相争的故事也时有耳闻,但从总体而言,中华民族还是处于浓厚的孝文化氛围中。曾国藩曾说:“读尽天下书,无非一孝字。”西方思想家马克斯·韦伯认为中国人“所有人际关系都以‘孝’为原则”。尊老爱幼的传统代代沿袭,革故鼎新,成为中国社会重要的道德规范。(节选自傅源长《孝道》,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中国古代,“孝”不仅有关家庭的和谐美满,也与国家社会的长治久安密切相关。B.在中国古人看来,君臣父子各安其位,这就是人伦的常道,也是治理国家的根本。C.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是家国一体模式,家成了国的缩影,国成了一个扩大的家。D.“孝”在儒家诸德目中是最基本的品德,并通过《孝经》成了儒家学派的中心思想。解析:选DD项,张冠李戴,“‘孝’……成了儒家学派的中心思想”不对。根据文中第一段“儒家的中心思想是‘仁’,认为一切德目都发于仁,而在诸德目中,孝悌又是最基本的”可知,儒家学派的中心思想是“仁”。2.下列各句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因为可以“移孝作忠”,所以古人在考察官吏的时候,总是把“孝”作为一条用人准则。B.“六德”“六行”“五善”“五失”“六条”都反映出古人在考察人才时对孝德的重视。C.由于政府无能为力,民间孝道的倡行,事实上承担了本属于国家保障民生的部分职责。D.和羊、乌鸦等动物一样,人类也有感恩之心,而“孝”则是人类感恩思想的一种表现。解析:选BB项,以偏概全,“六德”等并不能都反映出古人在考察人才时对孝德的重视。3.下列各句中,对原文内容分析和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A.“移孝作忠”的理念强调尊父与尊君的结合,某种意义上使得古代的专制统治特别长久。B.君臣关系是父子关系的基础,没有对君主的服从,也就不能真正做到对父母的孝敬。C.尧帝倡行孝道,主张以孝治天下,这一点可以从他选择大孝子舜做自己的继承人上可以看出来。D.父子关系是双向的,不孝顺的子女固然得不到人们的认可,冷酷自私的父母也不为中国人看好。解析:选B“君臣关系是父子关系的基础”理解错误。根据文中第一段“把‘父子有亲’列为‘教以人伦’的‘五伦’之首”可知,父子关系是君臣关系的基础。(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8月10日,基于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的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国家气象中心天气业务内网建设小组历时一年研发,将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无缝接入中央气象台决策服务APP移动终端,标志着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服务正式跨入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时代。智能网格预报产品研发及其应用工作,是国家气象中心重点工作之一,下一步工作组会进一步明确定位,达成共识,打造以格点化实况预报产品为核心、面向预报服务的多终端应用体系,持续创新、改进完善,加强网格产品在影响预报和决策服务中的业务应用。(摘编自中国气象局网《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产品跨入移动互联云时代》,有删改)材料二:网格化预报就是针对每一个网格开展。与原来的定点预报相比,它在空间上更加精细,也更具针对性。以北京的预报为例,原来的预报仅以南郊观象台这一个点的气温、降水等来代表整个城市的天气情况;而通过开展网格化预报,针对北京的气象服务和天气预报可以精细地反映在整座城市每个不同的网格之中。目前,部分省份甚至可以做到分钟级的天气预报;在空间上,已有十几个省份可以实现3公里分辨率、2.5公里分辨率乃至更精细化的预报。网格化预报的精细不仅体现在空间上,还反映在能以每天更高频次的更新和发布上。原来,一天的天气预报中只会涉及一种天气现象,现在网格化预报可以做到全国范围内逐3小时10天预报。随时随地,公众都能了解到自己当前所处网格是何种天气,能够清楚地了解气温、降水、风等多个基本气象要素。在原先的预报产品中,公众接触较多的就是气温、风和天气现象这3个要素,网格预报实现后,可以为公众提供更细致丰富的预报内容。当前的陆地和海洋预报产品就已细化到4大类18个气象要素。(摘编自《网格天气预报“按需供给”》,有删改)材料三:(资料来源于2017年8月17日《光明日报》)材料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气预报也变得越来越智能,那么天气预报员是不是将无“用武之地”了呢?国家气象中心业务科技处副处长赵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气象是个复杂的系统,受诸多因素影响,例如降雨这种天气,即使水汽、湿度条件都满足了,但如果空气中没有‘凝结核’,雨也下不下来。预报员的优势就在于其丰富的经验和对关键天气形势的把握。所以在智能预报的初级阶段,预报员多年的经验可以用来‘培养’机器;当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人工订正的空间越来越小时,一部分预报员将会投入技术研发的工作中,另一部分预报员将主要转向对关键转折性天气过程的气象服务工作。”因此,在短期内天气预报员并不会被完全替代。(摘编自《网格化预报,服务百姓个性需求》,有删改)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智能网格预报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后,国家气象中心天气业务内网建设小组将重点转向打造更智能更高端的多终端应用体系。B.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服务跨入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时代,这一系统已经能够全面适应各种用户对天气预报的需要。C.网格预报实现后,天气预报的内容更丰富,预报也更准确,十分有利于公众对其所处网格的天气的了解,方便了他们的生活。D.虽然天气预报愈发智能,但天气预报员并非再无用武之地,至少他们可以在智能预报初级阶段凭借多年经验“培养”机器。解析:选BB项,“已经能够全面适应各种用户对天气预报的需要”言过其实,文中并无此意。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A.原来的定点预报,只用某一个“点”的气温、降水等来代表一个地区的天气情况,因而相对于其他“点”而言,它总是不准确的。B.前两则材料都是围绕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服务平台进行的报道,突出介绍了网格化天气预报的优越性,对其发展表示了认可。C.网格化预报智能水平越来越高,意味着它的网格可无限缩小,即在空间上愈发精细,而它所预报的天气情况就更具体并且更有针对性。D.网格化预报的精细,在时间上表现为更新和发布是更高频次的,目前已经能做到全国范围内逐3小时10天预报并分钟级滚动更新。E.相对于智能网格预报产品,预报员的优势是有丰富的经验和对关键天气形势的把握,因为气象系统很复杂,对其研判需要思维的参与。解析:选BEA项,“它总是不准确的”推断错误。虽然原来的定点预报所预报的是某一个“点”的天气情况,但不能武断地说“它总是不准确的”。C项,“意味着它的网格可无限缩小”,这一表述于文无据,也不符合事实。D项,网格化预报目前并不能做到“全国范围内”“分钟级滚动更新”,由材料二第一段内容可知,“分钟级滚动更新”只有部分省份能够做到。6.根据上述材料,简要说明目前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服务的优越性。(4分)答:解析:从材料二可知,天气预报现在的精细化,不仅体现在空间上,还体现在时间上。逐句分析材料二的第一段和第二段,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加以整合,即可得出第①点。材料二第三段提到了预报内容的“细致丰富”,据此可整合出第②点。材料三的图片介绍了智能网格气象预报的特点,细读其文字可以发现,它不仅可以补充前两条内容,还含有前两条没有包括的内容,挑出来转换成文字,就是第③点。参考答案:①天气预报精细化。空间上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网格化预报,覆盖更全面;时间上更新和发布的频次更高,有些省份可以做到分钟级的天气预报。②预报内容更细致丰富。陆地和海洋预报产品就已细化到4大类18个气象要素。③具有协调性和协同性。能实现主客观预报相结合,能对接国省智能网格业务流程。(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不该丢掉的东西马德大家都在等车,他到报亭买了一份当地的晚报,重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报纸厚厚的一叠,60版。他想,把这份报纸从头到尾看完,也就该检票了吧。他的对面,是几个蓬头垢面的民工,可能正要返乡,地上堆着几个特大号的尼龙袋子,袋子臃肿地装满了东西。他们当中有一个女人和一个孩子,也一样蓬头垢面地蹲在那里。他们说话的声音很大,姿势也很张扬。这些农民工!他叹了一口气,想离他们远一些。他四下里看了看,整个候车室都满满当当的,好像没有剩余的座位了。他接了一个电话,对面吵嚷的声音几乎让他听不到电话里的声音。他几次都想发作,但转念一想,和几个农民工讲道理,有什么必要呢?接完电话后,他继续看他的报纸。倒是那几个人,在一阵说笑过后,逐渐消停了下来。过了一会儿,那个孩子好像饿了,一个大约是孩子父亲的男人从尼龙袋子里拽出一碗方便面来,方便面的纸碗已经被压得有些变形。男人出去了一阵子,再进来的时候,面已经泡好了,升腾着热气。男人小心地将方便面递给孩子,蹲下来,半跪在孩子面前,双手摊开,接在碗下面。他想,这个孩子的父亲一定是怕洒了的残汤剩面弄脏了地板才接在下面的吧。然而,当他看到男人把孩子掉在手心里的面条吃了的时候,他笑了,无奈地摇了摇头。随后,他发现那个男人朝他这边看了一眼,又看了一眼。他有些纳闷。他想,难道是自己脸上表现出的某种不屑被男人看出来了?不像,因为男人的眼神里没有怨恨和愤怒。难道是报纸上有什么醒目的图文?他翻过报纸,报纸上是密密麻麻的小字,并不惹眼。对了,他一下子明白了过来,男人一定是看上他的报纸了,等一会儿,男人就会借口看看报纸,而把他的报纸据为己有,或者在火车
本文标题:湖北2019年语文新同步人教必修4精练模块验收检测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733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