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第5章第3节同步练习P43高中生物练习试题
1[学生用书P64~P65]1.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所说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一些基本化学元素B.所说的生态系统是地球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C.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D.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递减解析:选D。物质循环的实质为元素在生物圈这个最大的生态系统中往复出现、循环利用,在这个过程中物质是守恒的,不可能递减。2.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占陆地面积一小部分,可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种现象说明了()A.DDT是挥发性物质B.DDT已加入全球性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C.考察队将DDT带到了南极D.南极动物也偶尔到施用农药的地区寻食解析:选B。DDT是一种不易分解并能长期残存的农药。当人们施用DDT时,真正作用在植物上的大约只有5%,其余95%不是落到地面,就是在大气中漂浮,以后随雨水流入地下,或顺小溪流入江河,流归大海。随着大气环境作用和海水运动,DDT被运到全球各个角落,然后再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物质循环,故南极动物体内也会含有DDT。3.(2011年北大附中高二检测)从碳循环的角度看,人体内有机物中的碳元素究其根源是来自()A.食物中的碳B.大气中CO2中的碳C.燃料中的碳D.非生物环境中的碳酸盐解析:选B。人体内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来自植物,而植物的有机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形成的,其来自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4.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Ⅰ是初级消费者B.Ⅳ为分解者C.E1为太阳能,E2为热能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解析:选C。从能量流动方向看,食物链应该是:Ⅰ→Ⅱ→Ⅲ→Ⅳ,故Ⅰ是生产者,Ⅳ为三级消费者。能量在食物链中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只有C符合题意。5.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和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危机的措施依次是()A.煤、石油、天然气大量燃烧;营造森林绿地B.SO2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夹竹桃等能大量吸收SO2的植物C.人造含氟制冷剂的泄漏;采用无氟制冷剂D.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限令整改解析:选A。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是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加,而CO2的含量在大气中增加的原因之一是由于煤、天然气大量燃烧。要想缓解全球的温室效应的危机,需采取办法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而降低CO2浓度的最有效措施是营造森林绿地,这样不仅可缓解温室效应,而且还可改善环境中的其他方面。26.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简明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A过程是________的________作用具体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类型。(2)图中缺少的一个重要箭头是______________。(3)与A过程本质相同的有________过程(用图中字母代号表示)。(4)碳在无机环境中以________形式存在,而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________形式进行循环。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图少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箭头,是从大气中的CO2库到绿色植物,因为这是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如果没有这一光合作用的途径,碳循环便不能进行;图中A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它将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同时产生CO2,与此本质相同的是B和C,它们都是呼吸作用,而D则是燃烧释放CO2,不属于生物的呼吸作用。答案:(1)分解者分解有氧呼吸无氧呼吸(2)从大气中的CO2库到绿色植物(3)B、C(4)CO2或碳酸盐CO21.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指组成生物的元素()A.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复杂过程B.在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逐级递减的全过程C.在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生物体内的反复循环运动D.在生物圈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反复循环运动解析:选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运动。其中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所以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2.(2011年西安中学高二检测)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是通过()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C.呼吸作用D.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解析:选B。在自然界的碳循环过程中,碳循环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使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进入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中的碳以有机物形式存在,生产者、各级消费者及分解者又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而回到无机环境中去。因此,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是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的。3.(2011年广州调研)下面是某营养元素循环简图,下列哪一组合能代表X、Y、Z三种生物()A.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B.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3D.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解析:选C。根据物质循环的特点,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首先进入到生产者,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通过食物关系相联系,且两者都有一部分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再次进入到无机环境中。所以生物X为生产者,生物Y为消费者,生物Z为分解者。4.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最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A.线粒体和染色体B.叶绿体和线粒体C.叶绿体和核糖体D.线粒体和内质网解析:选B。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通过光合作用把CO2合成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分解成CO2释放到无机环境中。5.如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甲、乙、丙各代表()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解析:选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摄取大气中的CO2,其体内碳的去路有三条途径:其一是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到大气中;其二是被消费者所摄取;其三是遗体、枯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解,并将其中的碳以CO2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消费者的碳来源于对生产者的取食,其体内的碳:一是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到大气中,二是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以CO2形式释放到大气中。从上述分析中,不难推断,图中甲是生产者、乙是分解者、丙是消费者。6.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位于能量金字塔同一营养级B.一定能固定CO2C.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D.一定是植物解析:选D。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能够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合成有机物,它包括光能自养型生物和化能自养型生物,化能自养型生物大多为微生物,如硝化细菌等。7.(2011年清华附中高二检测)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的关系正确的是()A.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B.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C.能量只能在食物链中流动D.能量金字塔和生物数量金字塔均可倒置解析:选A。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物质可循环利用,但能量是单向流动→A正确,B错误能量除了在食物链中流动外,还可以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流动→C错误能量金字塔不可倒置,生物数量金字塔可以倒置→D错误8.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可能会引起海洋表层的浮游植物大量死亡,从而进一步加剧温室效应。这是因为浮游植物死亡会()A.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B.使大气中臭氧增加C.使海洋表层的无机物增加D.使海洋表层的含氧量减少解析:选A。生活在海洋表面的浮游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由于生活在海洋表面的生物数量非常多(整个光合作用的90%是由藻类植物完成的),故死亡后会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加剧温室效应。49.某同学设计了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的实验,对照组的土壤应设计()A.不作处理,自然状态B.作高温灭菌处理C.排除微生物的作用D.尽可能避免理化性质的改变解析:选A。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的实验中,对照组的土壤不做处理,保持自然状态。实验组的土壤要进行处理,以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同时要尽可能避免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10.为了了解土壤微生物能否分解农药,并尽快得出实验结论,有人用“敌草隆”(一种除草剂)进行实验:取等量砂土分装于相同的两个容器中,a组高压灭菌,b组不灭菌。下列有关事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向a、b中喷入等量的“敌草隆”,再置于同一恒温箱中培养相同时间B.检测“敌草隆”的消失情况,预计a的“敌草隆”全部消失,b的基本不变C.只用砂土实验效果比用几种典型土壤混合后的好D.再增加c组作为对照,不喷入“敌草隆”,其他处理与a、b组相同解析:选A。本题考查实验基本原理和设计思路。实验组为a组,对照组为b组,控制单一变量,故A正确。B项中的a应该是不变,b可能会部分减少。C不正确,因为典型土壤中含微生物多,所以用几种典型土壤混合后的最好。D项没有必要再加一个对照组,和本实验无关。11.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关系示意图,看图作答。[图中Δ为有毒物质浓度(百万分之一,即10-6),能量单位:kJ/(cm2·a)](1)从完成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简要说明生产者的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kJ/(cm2·a)。(3)根据图中数值计算能量从A到B、由B到C的传递效率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其余的能量最终通过生物的________散失,由于生物不能在代谢中再利用________,因此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的特点。(4)图中无机物箭头意指________和CO2等物质的流动过程。图中D是________,通过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将生物组织内的碳释放回空气中,由此可见D在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存在于________中的有毒物质,通过________在生物体内大量积累,因此________越高的生物受害越大。解析: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即生产者A固定的太阳能。这些能量一部分经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B摄入体内,另一部分随着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D分解而释放出来,即97+63+306=466;能量从A到B的传递效率=63466×100%≈13.5%,能量从B到C的传递效率=1363×100%≈20.6%;图中的无机物除了空气中的CO2,还包括水等,分解者的作用是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返还到无机环境中去。答案:(1)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基础5(2)466(3)13.5%20.6%呼吸作用热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H2O分解者保证物质的再利用(5)空气、水、土壤(或无机环境)食物链营养级12.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请据图回答:(1)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____________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2)X与甲中图示生物类群的能量来源不同,X代表的生物为____________;Y的细胞结构与丙中图示生物不同,Y的细胞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大气中的CO2在甲中图示的________处(在a~d中选择)合成有机物;含碳有机物在甲中图示的________处(在a~d中选择)可以分解为CO2。(4)化学燃料除燃烧外,还可以通过________途径产生CO2。若碳循环受阻,将会导致________。解析:(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不断循环过程。(2)X与甲为生产者,甲所示的生物类群因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可进行光合作用,判断为绿色植物,所利用的能源为光能。X同为自养型生物,但不是绿色植物,所以X为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
本文标题:第5章第3节同步练习P43高中生物练习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748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