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语文人教版第三册一二三四单元测试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语文(人教版)第三册一、二、三、四单元测试一、基础知识1、下面加线的词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峥嵘岁月(zhēngrōng)发酵(xiào)两相对峙(zhì)嗔怪(chēn)B.同仇敌忾(kài)剽悍(biāo)飒爽英姿(sà)浣洗(huàn)C.自出机杼(zhù)纤巧(xiān)豆蔻年华(kòu)窒(zhì)闷D.绕树三匝(zhā)溘死(kè)呕哑嘲哳(zhā)纶巾(guān)2、请选出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2分)A.陈规墨守成规世故人情事故B.直接直截了当虔诚宠姬侫臣C.恶梦缕心刻骨苍桑清俊飘逸D.霄禁爽心悦目叛依千种风情3、请选出与“便言多令才”中“令”的意思相同的一项()(2分)A.令母在后单B.县令遣媒来C.有此令郎君D.何忧令名不彰邪4、与“少无适俗韵”中的“适”意思一致的一项是()(2分)A.处分适兄意B.始适还家门C.适得府君书D.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5、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A.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却与小姑别却坐促弦弦转急B.三顾频烦天下计忽反顾以游目兮左顾凌鲜卑C.悔相道之不察兮及时相遣归悲恨相续D.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因为长句,歌以赠之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6、选出词语中加线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2分)A.落寞(冷落,寂寞)开济(扶助)漫(不要)嗟荣辱可堪(忍受)回首B.宁谧(冷落,寂寞)颔(点头)首信誓旦旦(诚恳的样子)列(通“烈”,猛烈)缺霹雳C.盎(洋溢)然啜(喝)茗翠峰如簇(丛聚)久负(享有)盛名D.陶(快乐)然倏(极快地)然山居秋暝(晚)游目骋(放开)怀7、下列各句中朗读节奏标得不当的一项是()(2分)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B.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C.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D.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8、请选出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2分)A.《诗经》又称《诗三百》,原本只称《诗》,因是经孔子亲自编辑而成书于公元前六世纪的春秋时期,所以后世人尊它为《诗经》。B.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我国积极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他的《离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骚》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抒情诗,因为诗中多用“兮”字,也就改变了《诗经》的诗体和传统。C.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与“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其中诗歌创作以曹操和王粲的成就最高。鲁迅称建安时代为“文学自觉的时代”。D.陶渊明和谢灵运分别为我国田园诗和山水诗的首创者,开了我国一代自然、清新的诗风,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所编的《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9、根据原诗填空。(4分)①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长歌行》)②山不厌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③__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④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⑤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⑥_____________,那人却在,_______________。(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二、课文阅读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0—11题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10、对这首诗中词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B.“映阶”二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鹂徒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去欣赏。C.“频烦”即“频繁”,连续。“天下计”指统一天下、兴复汉室。“两朝”指东汉和蜀汉。“开”指开创基业,“济”是渡过难关。D.“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英雄”指诸葛亮和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1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向往之意。B.颔联由远及近,以草绿莺啼的美景衬托诸葛亮人格的清高。C.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行事。“天下计”见匡世的雄略,“老臣心”“身先死”显报国忠诚。D.诗的前四句写祠堂之景,后四句写丞相之事。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赞颂,寄托了诗人忧心忧国、痛感济世无人的哀伤。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2—13题。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12、对这首诗中词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何时了”指难挨的屈辱生活,时光漫长令人生厌。B.“故国”,指南唐都城长安。“故国”一词表明了词人对过去生活的无限眷恋。C.“雕栏玉砌”指的南唐小朝廷的宫殿亭台,自己曾在此尽情享乐。D.“朱颜”,指宫廷中的宫女,这一句是宫女们都老了,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13、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A.词的上阕以实景起笔,然后转到对往事的回忆之中,表达了作者对韶光易逝的感慨和沦为亡国之君的悲哀。B.词的下阕,以虚景开端,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最后集中到一个复杂而深沉的“愁”字之中。C.此词的最后两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运用了对比和夸张的手法,把愁和春江之水相提并论,形象而真实。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全词虚设问答,在问答中又紧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写得自然而流畅,表达了词人深沉的故国之恋。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14—19题。(甲文)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________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______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_______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乙文)改革自然常不免于流血,但流血非即等于改革。血的应用,正如金钱一般,吝啬固然是不行的,浪费也大大的失算。我对于这回的牺牲,非常觉得哀伤。但愿这样的请愿,从此停止就好。请愿虽然是无论那一国度里常有的事,不至于死的事,但我们已经知道中国是例外,除非你能将“枪林弹雨”消除。正规的战法,也必须对手是英雄才适用。汉末总算还是人心很古的时候罢,恕我引一个小说上的典故:许褚赤体上阵,也就很中了好几箭。而金圣叹还笑他道:“谁叫你赤膊?”至于现在似的发明了许多火器的时代,交兵就都用壕堑战。这并非吝惜生命,乃是不肯虚掷生命,因为战士的生命是宝贵的。在战士不多的地方,这生命就愈宝贵。所谓宝贵者,并非“珍藏于家”,乃是要以小本钱换得极大的利息,至少,也必须买卖相当。以血的洪流淹死一个敌人,以同胞的尸体填满一个缺陷,已经是陈腐的话了。从最新的战术的眼光看起来,这是多么大的损失。这回死者的遗体给后来的功德,是在撕去了许多东西的人相,露出那出于意料之外的阴毒的心,教给继续战斗者以别种方法的战斗。14、甲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是()(2分)A.只是还有却只是B.只能或者仍不过C.不过和总只是D.不过或者总不过15、对甲文中划线句子的正确理解是()(3分)A.强调革命不可避免地要付出惨重代价,从而肯定请愿这种斗争方式。B.语含作者的批判态度,表明作者不主张采用向反动派请愿这种斗争方式。C.说明革命固然不可避免地要付出代价,但向反动徒手请愿的斗争方式不可取。D.语含作者的批判态度,但“请愿”不在其中;对刘和珍等徒手请愿还是肯定的。16、作者引用陶潜的《挽歌》中的四句话,意在()(3分)A.感叹时光流逝,人情冷暖,烈士们渐渐被遗忘是自然的,无可奈何。B.感叹尽管时光流逝,多数人对烈士淡忘,但总有人会记起。C.表达对世人麻木的愤懑,流露出对烈士的哀伤。D.寄托作者牢记死者遗愿,死者当与青山同在的深挚感情。17、乙文表现中心论点的话是()(2分)A.改革自然常不免于流血,但流血非即等于改革,血的应用,正如金钱一般,吝啬固是不行的,浪费也大大的失算。B.但愿这样的请愿,从此停止就好。C.至现在似的发明了许多火器的时代,交兵就都用壕堑战。D.战士的生命是宝贵的,在战士不多的地方,这生命也就愈宝贵。18、乙文在论证上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3分)A.引用论证类比论证B.举例论证类比论证C.引用论证事理论证D.对比论证比喻论证19、下列判断正确的项是()(2分)A.“许褚赤体上阵,也就很中了好几箭。而金圣叹还笑他说;‘谁叫你赤膊?’”这说明许褚、金圣叹关系不一般,是朋友,是同僚。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乙文写于甲文后的第二天,这说明作者仍沉浸在痛失战友的苦痛中,更加强烈地认为,对付敌人,继续战斗者要以别种方法战斗。C.撕去了人相的“东西”指的就是甲文中“有恶意的闲人”。D.“枪林弹雨”、“珍藏于家”,两处引号的作用是相同的,都表强调。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诗,回答20~21题。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20、下列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二两句是说,虽然住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车马喧”意味着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B.第三、四句是承上发问和回答,意思是只要心中能淡泊名利,自然疏远了奔逐于世俗的车马,所居之处由此变得僻静了。C.第五、六两句中的“悠然”一词体现了闲适而自在的诗人的形象。D.第七、八两句是说,夕阳下的山气显得格外美丽,倦飞的鸟儿成双成对地返回。含蓄地流露出一种孤寂感。2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作者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节操。B.全诗可分两个层次。前四句是第一层,主要阐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C.第二层是后六句,说明对美丽的自然景物的欣赏能获得无限的情趣。“采菊”、“山气”“夕阳”、“飞鸟”体现了美好的诗情画意。D.这首诗语言浅显,意境高远,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2~23题。咏蝉骆宾王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注]①西陆:秋天。②南冠:囚徒。22、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一、二两句在句法上用对偶句,在作法上则用起兴的手法,以蝉声来引起客思。B.三、四两句,一句说蝉,一句说自己,用“不堪”和“来对”构成对比,把物我联系在一起。C.五、六两句,纯用“比”体。两句中无一字不在说蝉,也无一字不在说自己。D.“露重”、“风多”比喻环境压力,“飞难进”比喻自己要展翅高飞,“响易沉”比喻自己默默无闻。23、关于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作于患难中,有评论家评说,“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中语。B.诗人在写这首诗时,由于感情充沛,功力深至,故虽在结束之时,还是力有余劲。C.“无人信高洁”之语,是诗人自喻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相反还被诬陷入狱。D.“
本文标题:语文人教版第三册一二三四单元测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754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