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后精练242云霓Word版含解析
03课后课时精练一、语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烟囱.(tōnɡ)港汊.(chà)矗.立(chù)沉淀.(dìng)B.薄.荷(bó)云霓.(ní)垂髫.(tiáo)充塞.(sài)C.啖.着(dàn)关雎.(jū)沛.然(pèi)不暇.(jiǎ)D.糠粞.(xī)挥扇.(shàn)手腕.(wàn)苦闷.(mèn)解析:A项,“囱”应读cōnɡ,“淀”应读diàn;B项,“薄”应读bò,“塞”应读sè;C项,“暇”应读xiá。答案:D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寒署水银凳子磁铁腊烛B.好象枯草睛天欣然蒸发C.即刻销沉灿烂恐慌模仿D.代序空柜融化苗秧水缸解析:A项,署-暑;腊-蜡。B项,象-像;睛-晴。C项,销-消。答案:D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评方法。B.奚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C.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它趋之若鹜....。D.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熟语的运用能力。B项,“繁文缛节”适用于交往过程中待人接物方面礼节过多,不可用于撰写学术论文,属于适用对象错误。C项,“趋之若鹜”比喻成群的人争着赶去。多指奔走于权门。贬义词,这里属于感情色彩有误。D项,“不绝如缕”指声音的延长,且多指一种或几种清晰的声音,而不用于嘈杂的声音。A项,“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形势不可阻遏,往往用于议论、演讲、文艺创作等方面,符合句意。故选A。答案:A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针对大部分公务员处于亚健康状态,广东省人大代表陈宗文连同其他10名代表在省人大会议上建言说,领导干部应带头休假,并积极鼓励和支持其他同志休假。B.“HOLD住”一词被广泛使用于各种情境之中,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失控产生的焦虑,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人们对自控的渴望。C.身边的亲戚朋友竭力劝说他,他没有听取旁人的劝告,对那个不法的外商提出控告,要求赔偿。D.中国营养学界的研究表明,不合理膳食影响国人健康。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希望向公众普及“平衡膳食”的科学知识,提升国民在营养方面的健康。解析:A项,成分赘余。删去“说”。C项,句意不明确,有歧义。“旁人”是劝告他“提出控告”还是劝他不要“提出控告”,他“控告”与否,意思均不明确。D项,搭配不当。“提升”不能和“健康”搭配。答案:B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狗是忠义、勇敢而又聪明的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狗成为人的得力助手。①专门训练军犬、警犬,把狗用于军事、案件侦破等方面②它的嗅觉细胞数量是人的24倍,可以分辨大约两万种不同的气味③比如牧民的狗,为了保护羊群,敢于同恶狼猛斗④人们充分利用狗的这种特殊的天赋⑤狗可以听到10万赫兹以上的声音⑥代替主人做一些危险的事A.③②①⑥⑤④B.③⑥⑤②④①C.⑤④①③②⑥D.⑤②④⑥①③解析:本排序题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上下句的衔接、呼应,话题一致等,可用排除法。首先确定③作为首句,衔接狗“勇敢而又聪明”,是作为“勇敢而又聪明”的例子。而⑤不能做首句的原因是⑤句对全文来说,话题转换太唐突,由此排除C和D。④中“这种……天赋”明显是指狗的听觉与嗅觉,并且“人们充分利用狗的这种特殊的天赋”应该还有下文,所以④不能做结语,进而排除A。同时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横线间的标点也有提示作用。本题也可以这样思考:③⑥照应前文“忠义、勇敢”,⑤②照应前文“聪明”;注意指示代词指代的内容,④中的“狗的这种特殊的天赋”指代的就是前文③⑥⑤②的内容;①照应后文“狗成为人的得力助手”。答案:B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云霓》,完成6~9题。6.“不久那些云霓果然被吓退了,它们在炎阳之下渐渐地下去,少起来,淡起来,散开去,终于隐伏在地平线下,人们空欢喜了一场,依旧回进大热的苦闷和大旱的恐慌中”,句中的几个动词运用得非常好,请赏析它们的效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句中一连串的动词使用得非常准确、细腻、传神、生动,充分显示了作者感觉敏锐、观察细腻的艺术天赋和非凡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传神地刻画出求雨若渴的人们随“云霓”而起伏波动的心理状态。这是本文语言方面的显著特色。7.这“大热似的苦闷和大旱似的恐慌”指的是什么?几朵“云霓”指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大热和大旱,指混乱不安的时代、艰难的时世。这里的“云霓”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指的是与大旱年间天上自然的云霓一样,能够安慰、勉励人们,给人们带来希望的事物。8.本文标题是“云霓”,前半部分却用较长篇幅详细描绘人们在“大热的苦闷和大旱的恐慌”中备受煎熬的无奈和辛酸,这是为什么?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前文为后文作铺垫。大旱让人苦闷、恐慌,更能衬托出云霓给人带来的慰藉和希望。9.从文中看,作者为何给自己的画集取名为《云霓》?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作者给自己的画集取名为《云霓》,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给遭受苦难的人们带来些许的希望和安慰。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0~13题。梧桐树丰子恺①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②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③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树成荫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幛,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则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很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与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与窗纱”了。④一个月以后,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由绿色黑暗起,变成墨绿;后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起,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大大的黄叶子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后成群地飞下一大批,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的东西,枝头渐渐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终于只剩下几根枝头,回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落花也曾令人悲哀。但花的寿命短促,犹如婴儿初生即死,我们虽也怜惜它,但因对它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尤其是梧桐叶,自初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况且这般繁茂,这般盛大!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无常”的象征,莫大于此了!⑤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拥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已,何从看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选自《丰子恺散文集》,有删改)10.文章第①段说:“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联系全文看,作者写了梧桐树的哪几种“容貌”?请简要概括。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文章的时间顺序,根据时序和描写梧桐形貌的句子概括其“容貌”特点。答案:①新桐初乳(或者“春尽夏初,梧桐生叶”),②绿树成荫(或“夏季时分,绿树成荫”),③梧桐叶落(或“秋冬时节,梧桐叶落”)。11.文章的第②③两段极力写了梧桐树的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住这两段描写梧桐的句子分析,“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幛,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写出了叶子密、多、大的特点;与芭蕉,丁香对比,作者觉得梧桐“绿意实在太多了”;“应见‘梧桐分绿与窗纱’了”写出绿意的浓、深。从这两段和上下文的联系可知其作用。答案:极力写了梧桐树的叶子之多之大、绿意之浓之深。这样写既为下文写“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蓄势,又为作者抒发人生无常的感慨做铺垫。12.文章第④段写“梧桐叶落的光景”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做简要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描写梧桐叶落的一些精当词语和精彩句子,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角度分析,答题思路遵循:手法+分析+表达效果(情感或主题)。答案:①对比。将“落花”与“落叶”对比,突出“落叶”象征的悲哀之情之深。②联想。由树之荣枯联想到人生无常,意蕴更深,耐人寻味。③比拟。“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成群地飞下一大批”,表现出树叶对北风的到来感到突然和离开枝头的不情愿。④比喻。“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流露出作者对树叶脱尽的感伤、同情。⑤引用。引用古诗,拓宽了意境,满含作者失而不可复得的伤感。13.解释文中最后一句话“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的含意,并谈谈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回答时要结合全文的主题或情感倾向,抓住关键词。该句两次用“不能被占有的”,句中的“占有”意味着“拥有”,但“拥有”并不意味着已经理解了,已经体验到了。“启示”是“收获”的意思。根据第一问,“占有”的前提应是理解和欣赏。答案:(1)含意:拥有的东西未必能理解和欣赏,自然和艺术都是这样。(或:邻家虽然种植梧桐树,占有了它们,但没能看见它们的容貌,没能体验它们的种种变化,没能感受到它们生长的象征意义,因而没法“占有”它们,自然和艺术都是这样。)(2)启示:①对事物要充分地理解和欣赏,才能为自己所
本文标题: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后精练242云霓Word版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755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