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考试题1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考试题(语文)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基础知识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加点词语语音标注无误的一项是:()A.倜傥(tìdǎng)绸缪(chóumóu)相得益彰(zhāng)诲人不倦(huǐ)B.耄耋(màodié)机杼(shù)勇冠三军(guàn)三缄其口(jiān)C.联袂(mèi)变徵(zhǐ)嬉笑怒骂(xī)风姿绰约(chuò)D.邃密(suì)扎营(zhā)惨绝人寰(yuán)不事稼穑(qiáng)2.古诗常用典故,对下列词句中用典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②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③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④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从来未可知。A、①周瑜②诸葛亮③白居易④项羽B、①诸葛亮②刘备③白居易④刘邦C、①诸葛亮②孙权③杜甫④项羽D、①周瑜②诸葛亮③杜甫④刘邦3.下列文学常识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彷徨》是鲁迅先生继《呐喊》之后的又一部小说集,《祝福》即是其中一篇批判封建礼教吃人的小说。B.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一书中有很多故事家喻户晓。例如,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三顾茅庐、大闹野猪林、三打祝家庄等。C.杂剧和传奇的语言由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组成。曲词即唱词;宾白,是剧中人物的说白;科介,是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的舞台指示。D.孟子著有《孟子》一书。有《孟子》七篇传世,为儒家经典之一。孟子师承子思,继承、发挥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二﹚阅读《雷雨》(节选)回答4—6题(9分,每小题3分)周朴园:(惊愕)梅花?鲁侍萍: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周朴园:(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鲁侍萍: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周朴园:哦,侍萍!(低声)是你?鲁侍萍: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照片,又望侍萍。半晌。周朴园:(突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周朴园:(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鲁侍萍:(悲愤)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周朴园: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周朴园: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吧。鲁侍萍:我要提,我要提,我闷了三十年!你结婚了,就搬了家,我以为这一辈子也见不着你了;谁知道我自己的孩子偏偏要跑到周家来,又做我以前在你们家里做过的事。4.联系全文,对“柜上的相片”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深切真挚的怀念B.十分自私的怀念C.掩饰罪恶的怀念D.极其虚伪的怀念5.联系全文,对周朴园认出鲁侍萍前后的情感变化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从“怀念、痛悔”到“怒斥、感化、补偿”。B.从“伪善、掩饰”到“威胁、欺骗、收买”。C.从“怀念、惊恐”到“认错、后悔、安抚”。D.从“仁慈、惊恐”到“怒斥、欺骗、后悔”6.对这个片段的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这段对话把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的矛盾公开明朗化了。B.侍萍的突然出现,使周朴园很快意识到,这将危及到他的名誉地位,他陡然间变得冷酷无情起来。C.鲁侍萍的话表现了她的刚毅,但她还不能揭示自己为什么三十年来受了那么多苦,所以自认为是“不公平”的命造成的。D.周朴园说:“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其意是:三十年了,你还在思念着我,你终于见到我了。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0题。刘宰,字平国。绍熙元年举进士,调江宁尉。江宁巫风为盛,宰下令保伍互相纠察,往往改业为农。岁旱,遵守命振荒邑境,多所全活。有持妖术号“真武法”、“空云子”、“宝华主”者,皆禁绝之。书其坐右曰:“毋轻出文引,毋轻事棰楚。”缘事出郊,与吏卒同蔬食水饮。去官,惟箧藏主簿赵师秀酬倡诗而已。授泰兴令,邻邑有租牛县境者,租户于主有连姻,因丧会,窃券而逃。它日主之子征其租,则曰牛鬻久矣。子累年讼于官,无券可质,官又以异县置不问。诉于宰,宰曰:“牛失十载,安得一旦复之。”宰乃召二丐者劳而语之故,托以它事系狱。鞫之,丐者自诡盗牛以卖,遣诣其所验视。租户曰:“吾牛因某氏所租。”丐者辞益力,因出券示之,相持以来,盗券者怃然,为归牛与租。富室亡金钗,惟二仆妇在,置之有司,咸以为冤。命各持一芦,曰:“非盗钗者,诘朝芦当自若;果盗,则长于今二寸。”明旦视之,一自若,一去其芦二寸矣,即讯之,果伏其罪。有姑诉妇不养者二,召二妇并姑置一室,或饷其妇而不及姑,徐伺之,一妇每以己馔馈姑,姑犹呵之,其一反之。如是累日,遂得其情。宰刚大正直,明敏仁恕,施惠乡邦,其烈实多。置义仓,创义役,三为粥以与饿者,自冬徂夏,日食凡万余人。某无田可耕,某无庐可居,某之子女长矣而未昏嫁,皆汲汲经理,如己实任其责。桥有病涉,路有险阻,虽巨役必捐赀先倡而程其事。凡利于乡人者,无不为也。(《宋史•列传第一百六十》)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丧会,窃券而逃券:契据B.徐伺之,一妇每以己馔馈姑伺:侍候C.宰下令保伍互相纠察纠察:检举监督D.皆汲汲经理经理:处理操办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果盗,则长于今二寸②师不必贤于弟子B.①一妇每以己馔馈姑②以勇气闻于诸侯C.①或饷其妇而不及姑②非能水也,而绝江河D.①因出券示之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刘宰办案机智巧妙的一组是()①有持妖术…者,皆禁绝之②毋轻出文引,毋轻事棰楚③乃召二丐者劳而语之故,托以它事系狱④命各持一芦……即讯之,果伏其罪⑤召二妇并姑置一室,或饷其妇而不及姑⑥置义仓,创义役A.①③⑥B.②④⑤C.③④⑤D.①④⑥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宰任江宁县尉时,为治理地方上盛行的巫术之风,采取有力手段,严厉禁止,使民风渐变,原来做巫祝的人也大都改行务农了。B.刘宰清明廉洁,外出办事,与差吏士卒吃同样的蔬菜和同样的水。离职时,他的箱子里没有金银财宝,只有与主簿赵师秀酬唱的诗集。C.刘宰办案机智巧妙,经常运用计谋使犯罪嫌疑人招供。借此捕获并惩罚了偷契据的租牛人,让偷金钗的自投罗网,制裁了欺侮媳妇的恶婆婆。D.刘宰仁慈宽忍,对父老乡亲关怀备至。筑路修桥,他捐钱并督办;百姓无田耕、无房住、子女没能成婚,他都会像对待自己的事一样尽心竭力去办理。第Ⅱ卷三.古诗文。11.(一)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⑴岁旱,遵守命振荒邑境,多所全活。(3分)译文:⑵置之有司,咸以为冤。(2分)译文:(二)翻译课文中的句子。⑶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廉颇蔺相如列传》)(3分)译文:12.补写下列诗文名句。(6分)(1)回首向来萧瑟处,。(苏轼《定风波》)(2)念去去,千里烟波,。(柳永《雨霖铃》)(3)楚天千里清秋,。(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4),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5)想当年,,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6)吾所以为此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1)“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3分)。四、文化经典和文学名著。14.文化经典阅读。(6分)孟子之平陆,谓其大夫曰:“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失职),则去之否乎?”曰:“不待三。”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凶年饥岁,子之民,老羸转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曰:“此非距心(大夫的名字)之所得为也。”曰:“今有受人之牛羊而为之牧之者,则必为之求牧与刍矣。求牧与刍而不得,则反诸其人乎?抑亦立而视其死与?”曰:“此则距心之罪也。”他日,见于王曰:“王之为都者(治理都邑的人),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为王诵之。王曰:“此则寡人之罪也。”(《孟子•公孙丑下》)﹙1﹚孟子以放牧牛羊作比,批评孔距心,对孟子的意图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指出孔距心的能力太差,只能干牧羊之类的事情。B.如果自己做不好就应当让更有才能的人来做。C.如果是自己不能自做主张,为什么不辞职?D.国君有责任,难道你自己就没有一点责任吗?﹙2﹚文章最后说孟子“为王诵之”,“诵”在这里的意思是“陈述”。根据原文回答:孟子陈述的目的是什么?(3分)15.文学名著。﹙5分﹚话说赤壁一战,曹军大败,只得望彝陵而走——(曹)操回顾止有三百余骑随后,并无衣甲袍铠整齐者。操催速行。众将日:“马尽乏矣,只好少歇。”操曰:“赶到荆州将息未迟。”又行不到数里,操在马上扬鞭大笑。众将问:“丞相何又大笑?”操日:“人皆言周瑜、诸葛亮足智多谋,以吾观之,到底是无能之辈。若使此处伏一旅之师,吾等皆束手受缚矣。”言未毕,一声炮响,两边五百校刀手摆开,为首大将关云长,提青龙刀,跨赤兔马,截住去路。操军见了,亡魂丧胆,面面相觑。以上文字摘自《三国演义》,请问关、曹二人于何地狭路相逢?曹操又何以脱身?请简述相关的故事情节。(字数100字左右)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14分)现代人整天龟缩在高层钢筋混凝土制成的“火柴盒”里,走在人们比肩接踵的柏油马路上,呼吸着被污染的混浊空气,听各种机器的嘈杂轰鸣;于是有一天,在你的内心深处会突然泛起一股奇怪的情绪,一缕乡愁猛地袭来,你恨不得马上一口气跑到荒野僻静处,在荷花池塘边坐下;光着脚,躺在绿草地上,闻泥土的气息,听蛙声一片,看第一颗星星闪烁在天边,发誓要去寻找生命的根,渴望着返璞归真。这种情绪,就是寻找家园的冲动,就是本来意义上的哲学活动。它在全球生态危机的今天,显得尤其迫切,尤其使人心灼。法国哲学家谢林曾给他自己的精神哲学命名为一篇《精神还乡记》,一篇《精神漂泊记》,我觉得是意味深长的。哲学活动的本质,原就是精神还乡。或者换言之,凡是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到处寻找精神家园的活动,皆可称之为哲学。于是,科学、艺术创造活动都可以看成是一种哲学活动。在生活中,往往有一种不安感和无名的烦闷感会突然弥漫了我们的心头。每当夜幕徐徐降临,这种朦胧的情绪便会吞没一切。这种连自己也说不清楚的一团茫然的情绪,其实也是一种寻找归宿感在心中蠕动。精神的归宿因为是无形的,所以更不易觅得。在寻找归宿和家园的过程中。人们还常常会表现出一种犹豫、恍惚和反复的思绪。唐朝诗人贾岛的《渡桑干》便绝妙地表达了这种思绪:容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诗人的感情,可以说具有普遍的人生哲学意义。爱因斯坦一生(从早年到暮年)中便时时深感人生的孤寂和“无家可归”的苦闷。在《我的世界观》一文中,50岁的爱因斯坦叶露了这种莫可名状的情绪:“我实在是一个‘孤独的旅客’,我从来就没有全心全意地属于一块土地或一个国家,属于我的朋友甚至我的家庭。在所有这些关系面前,我总是感觉到有一种莫可名状的距离并且需要回到自己内心,这种感觉正在与日俱增。有时候,这种孤寂感是很痛苦的。”在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内心深处,居然有这以深沉的非理性主义的情绪,真是令人不可思议,它说明人们寻找归宿和家园之感是何等地迫切,何等地热烈,何等地痛苦!它也说明通往家园的归路是多么不容易寻找得到!“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选自赵鑫珊《科学•艺术•哲学断想》)16.文章开头描写现代人的生活,并说
本文标题: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考试题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815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