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二语文试卷0607学年上第一学月月考试卷
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07学年(上)第一学月月考试卷年级高二科目语文【请注意:本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客观题请填涂在答题卡上,主观卷答在答题纸和作文纸上】第Ⅰ卷(54分)一、语基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否泰(pǐ)渐车帷裳(jiàn)矫诏(zhào)夙兴夜寐(sù)B.颔首(hàn)长歌当(dānɡ)哭驰骋(chěnɡ)搔首踟蹰(chú)C.一椽(chuán)潭柘寺(zhè)惩创(chuànɡ)颠来倒去(dǎo)D.修葺(qì)廿四桥(niàn)纤纤(xiān)淇水汤汤(shānɡ)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落寞伶俜自诩夙兴夜寐我有嘉宾B.斑驳樊笼倒溯体无完肤朝露日晞C.怅然廖落虔诚芸芸众生颇费踌躇D.婀娜机杼桀骜首屈一指风餐露宿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A.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B.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C.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D.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4.下列各句中所使用的标点符号恰当的一项是()A.我在另一个沉痛的场合已经说过,现在我也永不厌烦的还要再说——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这不是虚无,而是永恒!B.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C.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D.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5.下列加点词全都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何乃太区区处分适兄意媒人下床去B.昼夜勤作息叶叶相交通少壮不努力C.终日不成章汝岂得自由府吏见丁宁D.儿已薄禄相复得返自然便可作婚姻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赋、比、兴是其主要的表现手法,《诗经》也是儒家经典“五经”之一。B.《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合称“乐府双璧”。C.“风骚”是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它们分别代表了《诗经》和《楚辞》的最高成就,且分别开启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乐府诗歌”原指汉代官府(乐府)从民间收集整理的一部分诗歌,后来泛指各朝民歌和一部分文人创作的具有民歌特色的诗歌。7.下列分析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卫风·氓》主要运用了赋的手法,铺陈其事,同时还兼用了“比、兴”的手法,表现了女主人公的爱情婚姻悲剧。B.《秦风·无衣》每章都用“岂曰无衣”开头,用反问语气加强了语言气势,渲染了感情;而“与子同仇”“与子偕作”“与子偕行”这三句在内容上逐层深入,表现了战士们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最后共赴战场杀敌立功的豪情壮志。这首诗是秦国人民抗击外敌的军中战歌。C.《邶风·静女》描绘了“等待图”、“相见图”、“赠物图”三幅画面,为主人公的感情抒发创设了美的环境。D.《诗经》中“比、兴”手法的艺术效果突出表现在:化具体为抽象,化有形为无形,对理解诗歌有一定启发作用。8.下列关于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离骚》中抒发了诗人圣君贤相的政治理想,希望君王“弃秽政、改此度”的美好愿望,以及面对“楚王昏庸、党人偷乐”的无奈。B.“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用“江离”“辟芷”“秋兰”三种香草来装饰自己,其目的主要是使自己的形象显得华美异常,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C.“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一句,运用了比兴手法,草木零落,岁月将逝,担心君王如不能及时举贤用能,则年华老去,无所成就。这一句在行文上还起着过渡作用,开启下文,抒发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D.《离骚》中作者以“香草”“美人”喻指自己美德的这种表现方法称做“移情法”,不直接说出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即“移情于物”。9.下列关于诗歌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孔雀东南飞》中“兰芝严妆”一节运用铺陈排比的手法,旨在写她的美,更表现了兰芝不向封建礼教低头,勇于向以焦母为代表的封建家长制示威的反抗精神。B.“夫妻誓别”这一情节中夫妇二人依依话别,不忍分别,却被迫分别,为后文两人的殉情作了铺垫。C.诗歌运用铺陈和排比大肆渲染太守家对婚事的排场,意在表现太守家富有而爱张扬,而更显得兰芝的凄凉。D.诗歌的结尾写兰芝、仲卿魂化为鸟,这样的想象表现了作品中的悲观主义色彩,使人们难以看到未来美好的希望。10.下列关于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迢迢牵牛星》中叠字的运用不仅构成诗歌的音韵美,更渲染出悲伤哀婉的意境。尤其最后一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更是动人心弦,近在咫尺,若隔天涯,河水并非不能过,而是不可逾越,这“盈盈一水”遂成为文学史上永恒悲剧的意象。B.《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由眼前的酒宴和歌舞场面说开去,慨叹人生的短促和年华的消逝。C.“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运用典故来表达诗人渴望有更多的人来辅助自己成就大业,因而愿效仿周公为揽尽贤才而竭尽全力。D.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首句“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总领全篇,表现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俗不合的性格,体现出诗人天性热爱山川田园,鄙弃世俗的品质,因而这一句也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二、(12分,每小题3分)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直觉通常是指对某种情况的一种突如其来的领悟或理解,也就是突然跃入人们意识中的一种使问题得到澄清的思想。诸如灵感、启示、预感等都是用来形容这种现象的。直觉在科学发现和发明当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美国,化学家普拉特和贝克对一些科学家的有关“你是否得益于直觉”的调查中,经常得益、偶尔得益和从未得益的比例分别是33%、50%和17%。据他们的调查,7%的科学家说他们的直觉一贯正确,其余的人则说有10%-90%不等的直觉后来被证明是正确的。即使如此,这也可能是比实际情况乐观的估计,因为成功的例子往往比失败的例子容易被记住。直觉的产生常常是在对某一问题进行了一段时间专注的研究并渴求解决却放下工作转而考虑其他事情的时候,这时一个肯定的想法却戏剧性地突然到来,人们会因此而感到狂喜甚至惊奇。这种现象的心理原因现在仍未被充分理解。一般的看法认为,直觉产生于大脑的下意识活动。这时大脑也许已经不再自觉注意这个问题了,然而却还在通过下意识活动思考它。产生于不自觉思考时的新设想,往往会带来某种情感反应:感到高兴,或许有点兴奋。与此同时,由该问题所引起的一切烦恼沮丧,也顿时烟消云散。直觉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暂时摆脱争夺注意力的难题或由此引起的烦恼,再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这都有助于直觉的出现。爱因斯坦说他有关时间和空间的深奥概括是在病床上想到的;魏格纳也是在病榻上观察地图才产生板块构造说的灵感的……贝克认为,最理想的时间,是躺在澡盆中的时间,这也许是由于此时此刻完全不受其他干扰,或许还存在着催人梦幻的条件,还有人证明,悠闲或从事轻松的活动,如在乡间散步,或在花园里莳花弄草,对产生直觉是很有好处的。精神高度集中地考虑一个问题,时间过久可能会造成思想堵塞,就像在竭力回忆一件从记忆中消失的事情时往往出现的情况一样。华勒斯认为,直觉总是出现在意识的边缘而不是中心。他认为应该花力气去捕捉直觉,密切注意出现在思想的支流和回浪中而不是主流中的有价值的设想。据说,有些人在直觉出现以前有某种预感。他们感到某种直觉性质的东西即将出现,但并不能确切地知道究竟是什么。华勒斯称其为“暗示”,这种现象似乎并不普遍。情感上的敏感性或许是科学家应该具有的一种可贵品质。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应被看作是一个创造性的艺术家,把他看成是一个仅仅按照逻辑规则和实验规章办事的人是非常错误的。11.下列有关“直觉”的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直觉是突然跃入意识中的、使问题得到澄清的自觉的思想。B.直觉使科学家得益的可能性很大,美国化学家的调查证实了这点。C.由于某些心理感觉的原因,对直觉正确率的估计,可能高于实际。D.直觉常常产生在专注的研究没有结果、转而考虑其他事情的时候。12.对产生“直觉”的条件,概述正确的一项是()A.借助于大脑的下意识活动,让大脑处在无自觉注意的状态。B.必须有某种情感反应,或高兴,或兴奋,以排除烦恼沮丧。C.同回忆一件从记忆中消失的事情一样,清除思想的堵塞。D.暂时摆脱自觉思考的难题或烦恼,休息或从事轻松的活动。13.第4段中“直觉总是出现在意识的边缘而不是中心”一句的意思是()A.直觉并不是思维主流中的有价值的设想,它只不过是反复探究过程中的偶然发现。B.直觉并不在自觉思考主流问题时出现,而可能出现在与主流问题相关的思维阶段。C.直觉是一种并不普遍存在的对结果即将出现的预感,与自觉思考的中心问题无关。D.直觉常出现在不知道核心问题所在的模糊意识中,因此只能从边缘问题中去寻找。14.综观全文,以下分析与推断不符合作者看法的一项是()A.直觉又被称作灵感、预感等,它的产生带有突然性和戏剧性,可能与头脑的下意识活动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有关。B.虽然许多著名的科学家都有过直觉的体验,但直觉产生的心理原因仍需进一步深入地研究。C.直觉是一种客观现象,科学家应有意识地捕捉闪现的直觉,并注意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研究工作。D.对直觉现象的研究告诉我们,科学家也必须是敏感的有创造性的艺术家,而不能墨守成规。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王维维,字摩诘,太原人。九岁知属辞,工草隶,闲音律。岐王重之。维将应举,岐王谓曰:“子诗清越者,可录数篇,琵琶新声,能度一曲。同诣九公主第。”维如其言。是日,诸伶拥维独奏,主问何名,曰:“《郁轮袍》。”因出诗卷。主曰:“皆我习讽,谓是古作,乃子之佳制乎?”延于上座曰:“京兆得此生为解头,荣哉!”力荐之。开元十九年状元及第,擢右拾遗,迁给事中。贼陷两京,驾出幸,维扈从不及,为所擒,服药称喑病。禄山爱其才,逼至洛阳供旧职,拘于普施寺,贼宴凝碧池,悉召梨园诸工合乐,维痛悼赋诗曰:“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诗闻行在①所。贼平后,授伪官者皆定罪,独维得免。仕至尚书右丞。维诗入妙品上上,画思亦然。至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皆天机所到,非学而能。自为诗云:“当代谬词客,前身应画师。”后人评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信哉。客有以《按乐图》示维者,曰:“此《霓裳》第三叠最初拍也。”对曲果然。笃志奉佛,蔬食素衣,丧妻不再娶,孤居三十年。别墅在蓝田县南辋川,亭馆相望。尝自写其景物奇胜,日与文士丘为、裴迪、崔兴宗游览赋诗,琴樽自乐。后表请舍宅以为寺。临终,作书辞亲友,停笔而化。代宗访维文章,弟缙集赋诗等十卷上之,今传于世。注:①行在:皇帝驻留的地方。(选自《唐才子传》)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九岁知属辞属:撰写B.同诣九公主第诣:前往,到……去C.擢右拾遗,迁给事中迁:降职D.笃志奉佛奉:信奉,尊奉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延于上座曰维扈从不及,为所擒AB访风景于崇阿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客有以《按乐图》示维者作书辞亲友,停笔而化CD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锲而舍之,朽木不折1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维诗、画、音律等突出才能的一组是①九岁知属辞,工草隶,闲音律②“子诗清越者,……同诣九公主第”③“皆我习讽,谓是古作,乃子之佳制乎”④悉召梨园诸公合乐,维痛悼赋诗曰……⑤维诗入妙品上上,画思亦然⑥曰:“此《霓裳》第三叠最初拍也。”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④D、②⑤⑥18.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一则传记在叙述人物一生大要的同时,更着重反映人物突出的才华和独特的个性。作者通过选取典型材料,突出表现了王维诗画俱能,兼通音律,笃信佛教,温和的个性中蕴含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着刚强的性格特点。B.王维在参加乡试前
本文标题:高二语文试卷0607学年上第一学月月考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858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