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二语文试卷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题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题高二语文命题人:江苏省如东岔河中学花亚军邮编226403测试范围:高二2002年人教修订本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2分,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打烊.(yàng)惩创.(chuāng)忖.度(cǔn)女红.针指(hóng)B.粜.汆(tiào)侍.候(cì)渲.(xuàn)染屠戮.(lù)妇婴C.股肱.(gōng)赍.(jī)助谬.(miù)误渐.(jiān)车帷裳D.薄.弱(bó)歆.羡(yīn)愆.期(qiān)忝.(tiǎn)列衣冠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搭讪双刃剑殒身不恤义愤填膺B.寒喧氨基酸妍媸必露开门揖盗C.饿莩百页窗杳无音讯仔细端祥D.癖好素不知老态龙钟僻处一隅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小说是想出来的,诗歌是踏出来的,小说是大脑紧张劳作的结果,诗歌却好似根本没有用大脑,那些千古绝句,都如天外来客,不期而遇....地撞上心头。B.乌鲁木齐有了来自东海之滨的直达列车,从此“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诗句成为真正的千古绝唱....。C.人他虽然八十多岁了,但人心不古....,整天乐呵呵的。D.文化部领导强调,有人说的国家批准投资36亿元的数字图书馆工程纯属子虚乌有....。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人们读《阿Q正传》时,往往被阿Q的言行逗得忍俊不禁地笑起来,可是掩卷沉思,又不免悲从中来,为阿Q的不幸遭遇而嘘唏叹息。语义重复B.如果不重视网络道德建设,一些道德败坏现象及消极落后思想就可能通过网络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违反正常的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的大局。C.朝韩双方能够重新回到谈判桌前,靠的是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中、俄、美三国政府从中积极不懈的斡旋取得的。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中国人民绝不会允许任何形式的“台独”阴谋得逞,我们将听其言,观其行,对台湾领导人欲把两岸关系引向何方拭目以待。二、(12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中国建筑中的塔梁思成现在说到砖石建筑物,这里面最主要的是塔.也许同志们就要这样想了:“你谈了半天,总是谈些封建和迷信的东西。”但是事实上,在一个阶级社会里,一切艺术和技术主要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过去的社会既是封建和迷信的社会,当时的建筑物当然是为封建和迷信的社会服务的。因此,中国的建筑遗产中,最豪华的、最庄严美丽的,最智慧的创造,总是宫殿和庙宇。欧洲建筑遗产的精华也全是些宫殿和教堂。在一个城市中,宫殿的美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而庙宇寺院的美,人民大众都可以欣赏和享受。在寺院建筑中,佛塔是给人民群众以深刻的印象的。它是多层的高耸云霄的建筑物。全城的人在遥远的地方就可以看见它。它是最能引起人们对家乡和祖国的情感的。佛教进入中国以后,这种新的建筑形式在中国固有的建筑形式的基础上产生而且发展。在佛教未到中国之前,我们的国土上已经有过一种高耸的多层建筑物,就是汉代的“重楼”。秦汉的封建主常常有追求长生不老和会见神仙的思想:幻想仙人总在云雾缥缈的高处,有“仙人好楼居”的说法,因此建造高楼,企图引诱仙人下降。佛教初来的时候,带来了印度“窣堵坡”的概念和形象——一个座上覆放着半圆形的塔身,上立一根“刹”竿,穿着几层“金盘”。后来这个名称首先失去了“窣”字,“堵坡”变成“塔婆”,最后省。去“婆”字而筒称为“塔”。中国后代的塔,就是在重楼的顶上安上一个“窣堵坡”而形成的。5、以下不属于中国建筑中“塔”的特征的一项是()A、佛塔应该是寺院建筑的一种,是为封建和迷信服务的。B、为了让全城的人在遥远的地方能够看见,塔修成高耸入云的建筑。C、塔是中国固有的建筑形式,只是在佛教传人中国以后有一些发展罢了。D、塔的形式也反映出人们对宗教信仰的向往和追求。6、以下不属于“塔”的成因的一项是()A、秦汉的封建主常常幻想成仙、遇仙和长生不老。B、佛教带来了“窣堵坡”这一概念和具体的形象。C、由于口语传承中概念和语音的变化,使“窣堵坡”变成了“塔”。D、佛教的信仰和追求,使人们想有一种高耸入云,引人注目,令人产生丰富想像和联想的建筑。7.对原文第一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的砖石建筑物,最主要的是塔。B、在一个阶级社会里,一切艺术和技术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C、塔的价值,完全表现为封建迷信的宗教信仰上。D、中国和欧洲的建筑精华全是些宫殿、庙宇或教堂。8、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阶级社会里,关于佛教的文学作品和绘画作品也应该有很多精品,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在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人文积淀的城市里往往保存着较完美的宗教艺术品。C、凡有佛教传入的国家,都一定会有塔这种建筑。D、从“塔”这个概念的产生,可以知道,通过对佛教中一些音译梵语的研究,能够发现汉语语音的一些发展演变规律。三、(12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供备库副使李允则知潭州,始至,州大火,民无居舍,多冻死。允则亟取官竹假民为屋,及春而偿,民无流徙,官用亦不乏。马氏暴敛州人,岁出绢,谓之地税;计屋每间输绢三尺,谓之屋税;营田户有牛者,岁输米四斛,牛死犹输,谓之枯骨税;民输茶,初以九斤为一斤,后益至三十为五斤。允则请除之,税茶则以十三斤半为定制。又,山田可以莳禾而民惰不耕,乃下令,月给马刍,由是山田咸垦。会岁饥,欲发官廪,先赈而后奏,转运使以为不可,允则请以家资为质,乃得发廪贱粜。因募饥民堪征役者隶军籍,得万人。转运使请发所募兵御邵州蛮,允则曰:“今蛮不扰,无名益戍,是长边患也。且兵皆新募,饥瘠未任出戍。”遂奏罢之。后迁边郡。始民多以茅覆屋,允则取材木西山,大为仓廪营舍。教民陶瓦甓,城上悉累甓,下环以沟壑、莳麻,植榆柳。广阎承翰所修屯田,架桥引水,作古梁,列堤道,以通安肃、广信、顺安军。岁修事禊。允则曰:“南北既讲和矣,安用此为?”命撤楼夷坑,为诸军蔬圃,浚井疏洫,列畦垄,筑短垣,有隙地悉种榆,久之,榆满塞下。一日,民有诉为辽人殴伤而遁者,允则不治,与伤者钱二千,众以为怯。卒有亡北界者,允则移文督还,辽人报以不知所在。允则曰:“在某所。”辽人骇,不敢隐,即归卒,乃斩以徇,后无敢亡者。允则不事威仪,间或步出,遇民可语者,延坐与语,以是洞知人情,盗发辄获,人亦莫知其由。身无兼衣,食无重羞,不蓄资货,当时边臣鲜能及之者。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允则亟取官竹假.民为屋假:借给B、允则请以家资为质.质:抵押C、无名益戍,是长.边患也长:长久D、即归卒,乃斩以徇.徇:示众10、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始.至,州大火,民无居舍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B、因.募饥民堪征役者隶军籍,得万人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C、且.兵皆新募,饥瘠未任出戍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D、列堤道,以.通安肃、广信顺安军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李允则做官为民的一组是①允则亟取官竹假民为屋②税茶则以十三斤半为定制③命撤楼夷坑,为诸军蔬圃④允则请以家资为质⑤乃斩以徇,后无敢亡者⑥身无兼衣,食无重羞,不蓄资货A、①②④B、②⑤⑥C、②④⑥D、①③⑤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允则在潭州任上,救济失火的百姓,免除由马氏任意增加的各种苛捐杂税,鼓励百姓开垦山地,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B、李允则在百姓遭遇饥荒时,采取了先打开官仓赈济百姓而后向皇上禀报的办法,甚至拿出自己的家产来赈济百姓。李允则教百姓烧制砖瓦,在城周围种植榆树柳树,在边境相对安定的情况下,拆除防御工事,开垦成军队的菜园,并在空地上全部种上了榆树。D、允则不事修饰打扮,不断与百姓交谈,凭这种方法深入了解民情,一旦出现盗贼便能够捕获,其他人也不知道其中的原因。第Ⅱ卷(共114分)四、(21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允则亟取官竹假民为屋,及春而偿,民无流徙,官用亦不乏。(2)今蛮不扰,无名益戍,是长边患也(3)身无兼衣,食无重羞,不蓄资货,当时边臣鲜能及之者。14、阅读下面诗词,完成下列各题(8分)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①,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①注“年少”句:“年少”,意指孙权,他十九岁继承其兄孙策的事业。“兜鍪(móu)”,俗语称头盔,借指兵士。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1)“生子当如孙仲谋”,语出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儿子若豚犬(猪狗)耳”,请说出作者用典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试分析这首词和课本上《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词在意境、表现手法上的相同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1),可以无悔矣,?(2)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3)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五、(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20题。关于《离骚》《离骚》是屈原长篇自叙性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甲金开诚先生讲:“《离骚》所述之‘忧’,概括地说就在于不能通过政治变革以实现其‘美政’理想。”乙这是有相当道理的。他把《离骚》的“主题旋律”定为“忧”是符合作品实际的,也符合历代有识学者的论述。可是他进而分析说:“这种忧患又可分析为二。屈原要在当时的楚国实行变革、实现‘美政’,事实上只有两种手段:一是通过君主(楚怀王)由上而下实行变革(这是主要的),二是集结志同道合的人互相扶持,共张声势。”丙他说诗人写作《离骚》时这两方面努力均已失败,“表现为两种忧患形象,就像交响乐中的‘主题旋律’在全篇中反复出现,并在其他内容的陪衬之下多次‘变奏’.谱成全曲”。尽管他承认了诗人深感不得君王信任之“忧”是主要的,可是究竟又把它同深感孤立无援之“忧”定为全诗的“两个‘主题旋律”’,并作为分析“求女、问卜、降神”的创作旨意的立论根据,这在事实上是把两者等同起来了。丁进而认为“牢牢把握这两个‘主题旋律’,乃是通读《离骚》的关键”。恰恰在这个关键问题上,我同金先生的认识发生了分歧,那么,对于与有关的其他问题的认识就分道扬镳。战国时代,是“一大变革之会”(王夫之《读鉴通论》),屈原生活
本文标题:高二语文试卷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859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