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二语文试卷天津市耀华中学2005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天津市耀华中学2005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木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组是A.璞.玉(pú)计较.(jiào)冠.盖如云(guān)头晕目眩.(xuàn)B.档.案(dàng)箴.言(zhēn)嗟.来之食(jiē)韦.编三绝(wěi)C.骠.勇(piào)筵.席(yàn)力能扛.鼎(gāng)戛.然而止(jiá)D.拘泥.(ní)掣.肘(chè)螳臂当.车(dǎng)囫囵.吞枣(lún)2.下列各组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A.手屈一指两全齐美计日程功真知卓见B.一张一驰人才倍出一筹莫展出奇致胜C.黔驴计穷鸠占雀巢欲盖弥彰原物璧还D.合盘托出仗义直言人情事故始终不逾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世人______霍金,不仅仅因为他是智慧的化身,更因为他是人生的斗士。(2)这是我们白家祖辈_______下来的秘方,就是掉脑袋,也不能让日本人拿去。(3)像其他国家的大城市一样,这里也是高楼林立,交通拥挤。大都市的喧嚣________给人以繁华之感,_______难免有时会让人感到烦躁。A.推崇流传即使/也B.尊崇留传尽管/但C.尊崇留传即使/也D.推崇流传尽管/但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回顾中华历史,我们发现大多数汉奸在洋人面前都是惟命是从,噤若寒蝉....的,而在百姓面前则趾高气扬,盛气凌人。B.杜甫由于自身的坎坷遭遇,对百姓的苦难往往感同身受....,发为歌吟,家国之痛与个人的悲哀也就融为一体。C.看双方的神态,全然没有那种剑拔弩张、严阵以待的气势,到有几分闲庭信步瓜田..李下..话桑麻的味道。D.他为人不错,只是过于固执,喜欢钻牛角尖,丁是丁,卯是卯.......,一点也不晓得变通。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一个企业如果不考虑盈利,一味地让利,那么这个企业就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消费者得到实惠也是暂时的。B.如果美术工作者看不到儿童自身发展的主动性,过早地让他们接受专业绘画知识,那么就会变成束缚儿童发展的枷锁。C.俄罗斯也了进行一些改革,如禁止政府官员使用进口气车,推行住房商品化,以及精简包括电力公司、铁路公司摊大型国有企业等。D.为保持北京的故都风貌,在北京旧城区改造中,新的建筑应以故宫和皇城为中心向外分七个层次逐步提高。6.填入下文横线处最恰当的一个句子是。我们还得知,作为一条大气通道,________使热带在这一地区向北推移了至少六个纬度,并为雅鲁藏布江谷地奉送了温暖湿润的雨季。A.印度洋的暖湿气流由大峡谷引领北上B.山人峡谷引领;比上的印度洋暖湿气流C.人峡谷引领着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北上D.被大峡谷引领的印度洋暖湿气流北上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依托于信息技术革命的网络社会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空间和时间感受。空间和时间都不再是固定的,成为了“流动的空间”和“压缩的时间”。利用高速传播的音像信息,人们可以立刻进入到一个不同的空间,并参与其中;凭借强大的信息存储能力,不同时间发生的事情都能集中为同一个瞬间。这种变化导致了更为高速有效的经济活动,同时也使得经济组织彻底国际化人们的交往活动进一步加速,满足生活需要的各种活动更为方便快捷;由于减少了面对面的接触,人们也就变得更为独立自由,产生了一种普遍的解放感。新的时空感受给很多人带来了解放和自由的感觉,却也潜移默化地使人丧失了历史深度和特殊的地区认同,使人们在虚拟的数码文化中漂泊无依。这样一种虚拟文化严重挑战传统的男女性别关系、家庭亲情关系。表面上看,信息技术使得社会的组织和结合更为紧密有效,个人自由大幅度增加,个人能力也大幅度增强,但个人责任感和义务感却日益淡薄,自我意识日益脱离群体意识,传统的权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关系被无情地消解掉,导致了广泛而严重的自恋、孤独和原子化的个人主义,社会面临着解体的危险。简而言之,网络社会深刻地改变了我们所处世界的面貌,它提升了生产力、文化创造力和传播的潜能,但同时也削弱了社会组织的权威和人际关系纽带。在这样一种“流动的空间、压缩的时间”里,时间节奏突然加快、人际交往抽象化带来了社会普遍失去控制的焦虑和无力感,人们迫切地希望找到一种凝聚的力量,来对抗信息时代所产生的高度风险、无限分散、日益抽象化的总体趋势。应对网络社会的挑战,新的社会运动、国家和文明共同体理应发挥驾御和控制作用。各种新兴社会运动,如环境生态保护运动、女性运动等等,其实都是一种对抗网络社会的方式。这些运动和社会组织使人们重新认识并加强了自身的责任感、义务感以及性别认同和家庭纽带。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国家的作用。在充满风险的、高度抽象化、分散化的网络时代,国家权威是抵制风险、保障社会生活、维护个人权利和尊严的有效力量;在传统家庭解体、各种社会团体日益消解、文化与信仰遭受冲击的情况下,建立起恰当的国家认同感,就有可能驱除人们普遍存在的无力感,使得每一个体重新焕发出自身的创造力。(选自《环球时报》2003年7月7日,有删改)7.下面对“网络社会”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网络社会依托于信息技术革命,即信息实观大量储存和高速传播。B.网络社会的时间和空间都不是固定的,人们感受到的是“流动的空间”和“压缩的时间”。C.网络社会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时间感受,不同时间发生的事情可以在同一个瞬间展开。D.网络社会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空间感受,人们在同一时间里,既可以在这个空间,又可以在另一个空间。8.对“网络社会深刻地改变了我们所处世界的面貌”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网络社会的经济活动和人际交往速度更快,更方便:人们更加独立自由,个人能力得到更大发挥。B.网络社会提升了生产力和文化创造力,并使信息的传播更快捷、更广泛。C.网络社会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方便快捷,加强了人际关系纽带。D.网络社会使人丧失了历史的深度和地区认同,个人责任感和义务感日益淡薄。9.下面不屈于应对网络社会挑战措施的—项是A.突破时空限制,发挥家庭的纽带作用,使人际交往更具体。B.开展新的社会运动,加强社会成员自身的责任感和义务感。C.建立恰当的国家认同感,使每一个体重新焕发出自身的创造力。D.发挥文明共同体的驾御和控制作用,强化文化认同和信仰。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面的推断正确的—项是A.网络社会空间是流动的,时间是压缩的,可见网络社会的人们已经不再受到时空的限制。B.经济活动高速有效,经济组织彻底国际化,这必然会消除世界不同地区的贫富悬殊。C.文章有较多篇幅分析网络社会的负面影响,可见作者对它持消极态度。D.应对网络社会挑战有多种方式和力量,只要找到并充分利用好这些方式和力量,人们是能够逐步消除网络社会的负面影响的。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智伯率韩、魏二国伐赵。围晋阳,决晋水而灌之。城下缘木而处,县釜而炊。襄子谓张孟谈曰:“城中力已尽,粮食匮乏,大夫病,为之奈何?”张孟谈曰:“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乃见韩、魏,说之曰:“臣闻之,唇亡而齿寒。今智伯率二君而伐赵,赵将亡矣。赵亡则君之次矣。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二君曰:“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亲,我谋而泄,事必败,为之奈何?”张孟谈曰:“言出君之口,入臣之耳,人孰知之者乎?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张孟谈乃报襄子。至其日之夜,赵氏将杀其守堤之吏,决水灌智伯。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杀其身而三分其国。襄子乃赏有功者,而高赫为赏首。群臣请曰:“晋阳之存,张孟谈之功也。而高赫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围也,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者,唯赫不失君臣之礼,吾是以先之。”由此观之,义者,人之大本也,虽有战胜存亡之功,不如行义之隆。故君子曰:“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1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城下缘.木而处缘:沿着B.无为贵.智士贵:尊重C.不如行义之隆.隆:高尚D.美行可以加.入加:超过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②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B.①君其.图之。②吾其.还也。C.①吾是以.先之②东临碣石,以.观沧海D.①赵亡则.君为之次矣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1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孟谈胆识谋略一组的是①晋阳之存,张孟谈之功也②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③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④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⑤二君乃与张盂谈阴谋,与之期⑥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入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③⑥D.④⑤⑥14.下列对原文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智伯率韩、魏围困晋阳,赵形势危急,赵襄子找张孟谈问计。张孟谈提出了游说韩、魏,共谋对付智伯的计策。B.张孟谈首先打消韩、魏二君的顾虑,再晓以利害,最终说服了韩、魏二君,为了三家共同的利益,联合起来打击智伯。C.赵氏掘开大堤,水淹智伯,韩、魏攻其两翼,赵襄子正面进攻,终于大败智伯的军队,杀死了他,并瓜分了他的土地。D.赵襄子赏有功之臣,首先奖赏的不是张孟谈而是高赫,臣子们不解。赵襄子解释说,作战的功劳比不上“行义之隆”。第Ⅱ卷(共108分)四、(18分)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8分)(1)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虽有战胜存亡之功,不如行义之隆。(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途经秦始皇墓许浑龙盅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1)这是一首怀古咏诗史,结合全诗谈谈你对“崩”字的理解。(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诗以“经始皇墓”为题,三、四句却荡开笔墨去写汉文帝,这样做是否妥当?为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1)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__________________。(3)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18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8—21题。关于汪曾祺的风景一第一眼看到他我即被他身上蕴藏的一种奇异的气质打动了。那是一个侧影。背有些弓,一头被岁月漂白的头发在风里随想,头微微扬着,耳朵很宁静的样子。他站在路口,他的身边有一个疯子在发狂,街道上奔跑着喧嚣。这一切好像与他都很陌生。他身着一件蓝咔叽布夹克,肩上背着一个半旧的黄包,看上去仿佛是偏僻县城来的一个探访者。那天他是等我们接他去一个便宴,然而我们迟到了。结果让一个70余岁的老人在街边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但是他没有急躁,也没有嗔怪。是的,他已经习惯于这样迟到的约会了。他与历史的约会足足迟到了近半个世纪,当他终于乘上最后一班从那黑洞洞的隧道里升出来的班车时,他觉得他头发里的风并没有变。二他的眼睛很诗意。这是一个不小的奇迹,一个70多岁的老人的眼睛竟可以如此的明澈、清纯。那两枚饱满的眸子是两方小小的古歙砚。这双眼被40年代的南风读过,被60年代的东风读过,也被80年代的西风读过。然而他并没有患风泪眼。他的眼睛
本文标题:高二语文试卷天津市耀华中学2005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860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