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二语文试卷绍兴县鲁迅中学2006年高一语文期中试题
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共2张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人:宋梅梅一、积累与运用(18分)1.根据课文默写填空。(8分)(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书生意气,_____▲_____。(2)东风不来,_____▲____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_____▲_____,_____▲_____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3)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___▲____。叶子出水很高,___▲____。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___▲___,____▲____;正如一粒粒的明珠,___▲___,又如刚出浴的美人。(4)“群臣吏民,___▲___,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___▲____,___▲____,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____▲____。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5)父母之爱子,_____▲_____。2.根据文章内容或拼音写出词语或汉字。(3分)(1)和“领土”相对的是“领空”,论“领空”却又是无限的,足以举目千里,足以fǔyǎng___▲___天地,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qiānmò___▲___。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也就是古人说的yóumùchěnghuái___▲___。(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2)每当夏月塘荷盛开时,我每天至少有几次páihuái___▲___在塘边,坐在石头上,静静地吸吮荷花和荷叶的清香。“蝉___▲___林愈静,鸟鸣山更___▲___。”(季羡林《清塘荷韵》)3.文学常识填空。(2分)(1)本册第一单元课文中有三位浙籍作家,他们是___▲___、___▲___和___▲___。(2)《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___▲___体著作。4.请将下列句子或短语重新排序使其连贯,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2分)山上有一片浅绿色的无花树;花是美丽的,树的美丽也不逊于花。___▲___(1)树好比人的姿态(2)苗条或婀娜(3)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清健或挺拔(4)花好比人的面庞(5)在于活力,在于精神5.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不当,请在括号内各填写一个合适的成语。(3分)(1)“神六”的发射成功,举世注目。费俊龙、聂海胜的家乡人民更是弹冠相庆。(▲)(2)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68年前的那场空前绝后的“南京大屠杀”。(▲)(3)超级女声来绍演出,万人空巷;电影《鲁迅》在鲁迅电影城上映之际,却门庭若市,实在令人感慨。(▲)二、文言文阅读理解(20分)(一)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第6-9题。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6.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义。(2分)缒:___▲___济:___▲___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下列每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敢以.烦执事阙秦以.利晋B、既.东封郑郑既.知亡矣C、焉.用亡郑以陪邻若不阙秦,将焉.取之D、何厌之.有君之.所知也8.烛之武不仅成功说退秦师,还取得了秦国的帮助,从中可看出他是怎样一个人?(3分)答:_____▲_____9.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答: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第10-13题。越王苦会稽之耻,欲深得民心,以致必死.于吴,身不安枕席,口不甘厚味,目不视靡曼,耳不听钟鼓。三年苦心劳力,焦唇干肺,内亲群臣,下养百姓,以.来其心。有甘脆,不足分,弗敢食;有酒,流之江,与民同之。身亲耕而食,妻亲织而衣。味禁珍,衣禁袭,色禁二。时出行路,从.车载食,以视孤寡老弱之溃病困穷颜色憔悴不赡者,必身自食之。于是属诸大夫而告之,曰:“愿一与吴徼天之衷。令吴越之国,相与俱残,士大夫履肝肺,同日而死,孤与吴王接颈交臂而偾,此孤之大愿也,若此而不可得也,内量吾国不足以伤吴,外事之诸侯不能害之,则孤将弃国家,释群臣,服剑臂刃,变容貌,易姓名,执箕帚而臣事之,以与吴王争一旦之死。孤虽知要领不属,首足异处,四肢布裂,为.天下戮,孤之志必将出焉。”于是异日果与吴战于五湖,吴师大败,遂大围王宫,城门不守,禽夫差,戮吴相,残吴二年而霸。此先顺民心也。10.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死:___▲___从:___▲___为:___▲___11.与“下养百姓,以.来其心”中“以”字含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B、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C、皆以.美于徐公D、封之以.膏腴之地12.从文中找出越王勾践欲得民心的行为的句子。(3分)_____▲_____1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答:_____▲_____三、现代诗文阅读(22分)(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4-15题。您陨落的时候家没有陨落春与秋,也没有陨落您把它们留在了这个世界上让季节拥有居所让心灵拥有岁月您陨落了,光芒四射文学的山谷同时溅起太阳和月亮也溅起无数星星一齐眨动眼睛思考您留下的这个尚未开垦完毕的世界然而您已教给了我们耕种的方法您留下了真实的镐头真实的铲子,真实的犁必须真实地开拓,您说于是我们努力以真话以真实的思考面对我们脚下这一块温暖而真实的土壤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黄亚洲《春秋不会陨落——悲送巴老》(节选)(注:文学大师巴金老人于2005年10月17日与世长辞,享年101岁。黄亚洲,浙江省作协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14.“让季节拥有居所\让心灵拥有岁月”潜含着巴金的哪些作品?(3分)___▲______▲______▲___15.诗中“耕种的方法”指的是什么?请联系上下文回答。(3分)答: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6-18题。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16.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答:_____▲_____17.为什么作者要写“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3分)答: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这篇散文,完成18-22题。苦难的精神价值周国平维克多·弗兰克是意义治疗法的创立者,他的理论已成为弗洛伊德、阿德勒之后维也纳精神治疗法的第三学派。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被关进奥斯维辛集中营,受尽非人的折磨,九死一生,只是侥幸地活了下来。在《活出意义来》这本小书中,他回顾了当时的经历。作为一名心理学家,他并非像一般受难者那样流于控诉纳粹的暴行,而是尤能细致地捕捉和分析自己的内心体验以及其他受难者的心理现象,许多章节读来饶有趣味,为研究受难心理学提供了极为生动的材料。不过,我在这里想着重谈的是这本书的另一个精彩之处,便是对苦难的哲学思考。对意义的寻求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当这种需要找不到明确的指向时,人就会感到精神空虚,弗兰克称之为“存在的空虚”。这种情形普遍地存在于当今西方的“富裕社会”。当这种需要有明确的指向却不可能实现时,人就会有受挫之感,弗兰克称之为“存在的挫折”。这种情形发生在人生的各种逆境或困境之中。寻求生命意义有各种途径,通常认为,归结起来无非一是创造,以实现内在的精神能力和生命的价值,二是体验,藉爱情、友谊、沉思、对大自然和艺术的欣赏等美好经历获得心灵的愉悦。那么,倘若一个人落入了某种不幸境遇,基本上失去了积极创造和正面体验的可能,他的生命是否还有一种意义呢?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一般是靠希望活着的,即相信或至少说服自己高(一)语文学科第1页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相信厄运终将过去,然后又能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然而,第一,人生中会有一种可以称做绝.境的境遇....,所遭遇的苦难是致命的,或者是永久性的,人不复有未来,不复有希望。这正是弗兰克曾经陷入的境遇,因为对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战俘来说,煤气室和焚尸炉几乎是不可逃脱的结局。我们还可以举出绝症患者,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相关例子。如果苦难本身毫无价值,则一旦陷入此种境遇,我们就只好承认生活没有任何意义了。第二,不论苦难是否暂时的,如果把眼前的苦难生活仅仅当作一种虚幻不实的生活,就会如弗兰克所说忽略了苦难本身所提供的机会。他以狱中亲历指出,这种态度是使大多数俘虏丧失生命力的重要原因,他们正因此而放弃了内在的精神自由和真实自我,意志消沉,一蹶不振,彻底成为苦难环境的牺牲品。所以,在创造和体验之外,有必要为生命意义的寻求指出第三种途径,即肯定苦难本身在人生中的意义。一切宗教都很重视苦难的价值,但认为这种价值仅在于引人出世,通过受苦,人得以救赎原罪,进入天国(基督教),或看破红尘,遁入空门(佛教)。与它们不同,弗兰克的思路属于古希腊以来的人文主义传统,他是站在肯定人生的立场上来发现苦难的意义的。他指出,即使处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自由,即可以选择承受苦难的方式。一个人不放弃他的这种“最后的内在自由”,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这种方式本身就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内在成就”,因为它所显示的不只是一种个人品质,而且是整个人性的高贵和尊严,证明了这种尊严比任何苦难更有力,是世间任何力量不能将它剥夺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受难者如同伟大的创造者一样受到世世代代的敬仰。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陀斯妥耶夫斯基说出了这句耐人寻味的话:“我只担心一件事,就是怕我配不上我所受的苦难。”我无意颂扬苦难。如果允许选择,我宁要平安的生活,得以自由自在地创造和享受。但是,我赞同弗兰克的见解,相信苦难的确是人生的必含内容,一旦遭遇,它也的确提供了一种机会。人性的某些特质,惟有藉此机会才能得到考验和提高。一个人通过承受苦难而获得的精神价值是一笔特殊的财富,由于它来之不易,就决不会轻易丧失。而且我相信,当他带着这笔财富继续生活时,他的创造和体验都会有一种更加深刻的底蕴。18.请指出《活出意义来》这本书的两个“精彩之处”是什么?文中加点词语“绝境的境遇”有何含义?(3分)答:_____▲_____19.作者在文中指出寻求生命意义的各种途径,请指出有哪几种?(3分)答:_____▲_____20.作者引用陀斯妥耶夫斯的话的用意是什么?请联系全文来回答,“苦难的精神价值”有什么含义?(4分)答:_____▲_____四、写作(40分)21.旭日东升,是一天的起点;蚕虫作茧,是获得新生的起点;起锚出港,是海员征程的起点;“神六”飞天,是中国太空之旅的崭新起点;两岸互访,是华夏统一的新起点;加入世贸,是我国经济腾飞的起点;坦诚相见,是和谐人际的起点;博览群书、行遍万里,是智慧人生的起点;失败,是成功的起点……面对这一个个自然的、社会的、人生的,历史的、现实的“起点”,你有什么感触和思考呢?请以“起点”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得抄袭。海量资源尽
本文标题:高二语文试卷绍兴县鲁迅中学2006年高一语文期中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862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