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三化学课件09届高考化学胶体和溶解度高三化学课件
高三化学复习基本概念分散系及溶液有关计算(1)了解溶液的涵义(2)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3)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理解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及溶解度曲线。(4)了解结晶、结晶水、结晶水合物、风化、潮解的概念。(5)了解胶体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质和应用。(6)掌握有关物质溶解度的计算.考纲要求一、分散系、分散质和分散剂的概念及分类分散系由一种物质(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分散剂分散质微粒分散于其中的物质1、概念:2、分类:分散系根据分散质微粒的大小溶液浊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胶体酒精、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铁胶体、淀粉胶体石灰乳、油水溶液胶体浊液分散质种类单个分子或离子分子集合体或大分子许多分子集合体分散质直径d外部特征能否透过滤纸半透膜d1nm1nm~100nmd100nm透明、均匀、稳定透明、均匀、相对稳定不透明、不均匀、不稳定√√√×××鉴别丁达尔现象实例胶体的鉴别和精制如何分离淀粉和食盐的混合物?分子或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而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根据这一原理可利用半透膜使分子或离子从胶体里分离出来,这样的操作叫渗析。通过渗析可以达到净化、精制胶体的目的。按分散剂的不同气溶胶(云、烟、雾):分散剂为气体液溶胶(Fe(OH)3等):分散剂为液体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分散剂为固体胶体的分类三、胶体的制备某些物质的分子直径很大,达到了胶体粒子的限度,这样的物质溶于水时,也能形成胶体。如:肥皂溶液,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等。1.物理法①研磨法如:制豆浆,研墨②直接分散法FeCl3(饱和)+3H20Fe(OH)3(胶体)+3HCl沸水三、胶体的制备2.水解法【注意事项】⑴Fe(OH)3分子集团与分散剂呈“胶着状态”,胶粒不沉析,故用“”号。⑵如何制得澄清透明的Fe(OH)3胶体?a.往沸水里慢慢滴加FeCl3饱和液时,要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呈红褐色为止。b.过多、过快滴加FeCl3饱和液,以及过度加热,都会使胶体凝聚沉析!⑶能否用FeCl3与NaOH反应制备Fe(OH)3胶体?【例】Fe(OH)3胶体的制备:三、胶体的制备3.复分解反应法如:KI+AgNO3=AgI(胶体)+KNO3;Na2SiO3+2HCl=H2SiO3(胶体)+2NaCl【注意事项】①溶液浓度需很稀(一般不超过0.01mol/L);浓度大,含产生沉淀。②逐滴加入,边滴边充分振荡;〔防止形成大集团颗粒而沉淀〕③若要制备硅酸胶体,只能把水玻璃溶液滴加到盐酸中,否则易发生凝聚,因为电解质硅酸钠比盐酸对胶体溶液凝聚作用大;而制备碘化银胶体时尽量将密度大的硝酸银溶液滴入到密度小的碘化钾溶液中,这样能避免胶体凝聚。五、胶体的性质1.丁达尔现象(效应)当一束强入射光射入胶体溶液时,从入射光线垂直的方向可以看到一条发亮的光柱,这种现象叫做丁达尔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因为入射光的波长(400-700)nm大于胶粒而发生散射,从侧面看每个胶粒似乎成为一个发光点,因此光束通过溶胶的途径就变的可以看见了。鉴别胶体和溶液【解释】【应用】丁达儿效应是一种物理现象2.布朗运动五、胶体的性质胶粒受到水分子(或其它溶剂分子)从各个方向、大小不同的撞击,因而其运动方向每一瞬间都在改变。【解释】胶粒作不停的、无秩序的无规则运动的现象。胶粒不停地作布朗运动是胶体较稳定的原因之一!五、胶体的性质3.电泳现象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胶体的微粒在分散剂里向阴极(或向阳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叫电泳。【解释】胶体微粒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选择性的吸附溶液中与胶粒有相同组成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从而使胶体微粒带正电荷或负电荷。胶粒带电规律:一般说来①带正电的有: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如:Al(OH)3、Fe(OH)3胶体②带负电的有: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及土壤,如H2SiO3、As2S3胶体,③淀粉胶粒不带电。④KI过量时,AgI胶粒带负电,AgNO3过量时,AgI胶粒带正电。因胶粒带电荷,且同种胶粒带有的电荷相同,相互排斥在一般情况下,胶粒不容易聚集,因而胶体是比较稳定的分散系,可以保存较长的时间。胶体较稳定的主要原因!!!五、胶体的性质4.胶体的聚沉使溶胶粒子变大而从溶液中析出沉淀的过程。怎样才能使胶粒凝聚沉淀?①加入电解质溶液:②加入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③加热中和胶粒所带电荷,使之聚成大颗粒。显然,胶粒带正电,所加电解质中阴离子所带负电荷越高,阴离子浓度越大,聚沉效果越明显;胶粒带负电,所加电解质中阳离子电荷愈高、离子浓度愈大,聚沉效果越明显.①加入电解质溶液:4.胶体的聚沉例1要使H2SiO3胶体聚沉,加入下列物质中的哪一种,效果最明显?(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相同)()A.Na2SO4B.MgCl2C.酒精溶液D.FeCl3例2向Fe(OH)3胶体中加入下列哪种物质,先出现浑浊,后又澄清()A.Na3PO4B.MgSO4C.盐酸D.硅酸胶体DC②加入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互相中和电性,减小同种电性的相互排斥而使之聚成大颗粒。③加热因为加热使胶粒运动加快,使它们之间碰撞机会增多,加热也可以减弱胶核对离子的吸附作用,减少胶粒所带的电荷而使胶体凝聚。温度升高,胶粒碰撞速率加快,从而使小颗粒成为大颗粒而聚沉。例如:蛋白质遇热凝聚。国外最近制成一种“微波手术刀”,这种刀能发出微波把割口附近血液中的蛋白质加热,使蛋白质凝固,减少流血。注意:胶体聚沉后一般情况下都生成沉淀,但有些胶体聚沉后,胶体粒子和分散剂凝聚在一起,成为不流动的冻状物,这类物质叫凝胶。常见的重要的凝胶:⑴豆腐——重要的植物蛋白质;⑵硅胶——硅酸胶体聚沉,在空气中失水成为含水4%的SiO2其表面积大,因而吸附性强,常用做干燥剂、吸附剂及催化剂载体。例题:下列操作中不能使硫化砷胶体凝聚的是()A.加入NaCl溶液B.加入Fe(OH)3胶体C.加入硅酸胶体D.加热C二、胶体的应用①提纯分离物质②明矾净水原理③制豆腐的化学原理④江河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⑤土壤的保肥作用1、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A光束穿过胶体时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B胶体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C胶体粒子可以透过滤纸D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2、下列物质不能发生丁达尔现象的现象是()A蔗糖水B肥皂水C碘酒D碘化砷胶体BAC巩固练习3、填写分离下列各组混合物所用的物理方法:(1)除去水中少量的溴()(2)除去碘化银胶体中的碘离子()(3)除去石灰水中悬浮的碳酸钙()(4)从硬酯酸甘油酯经皂化的液体中,分离出硬脂酸钠,先(),然后进行()。萃取渗析过滤盐析过滤4.下列关于Fe(OH)3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Fe(OH)3溶胶与硅酸溶胶混合将产生凝聚现象B.Fe(OH)3胶体在电场作用下;向阳极运动C.Fe(OH)3胶体微粒不停地作布朗运动D.光线通过Fe(OH)3溶胶时会发生丁达尔现象B溶液一.溶解过程:溶质+溶剂第一过程:溶质的扩散,是物理过程,吸热第二过程:溶质与水形成水合离子,是化学过程放热溶液结论:1.溶解过程不是单一的物理过程,也不是单一的化学过程,而是非常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2.溶解过程中一定有热效应产生:浓H2SO4稀释则放热铵盐溶于水则吸热3.物质的溶解速率取决于①物质的本性:相似相溶原理,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H2O)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溶剂(CCl4、CS2、苯、甲苯、汽油)②温度的高低③物质本身的溶解度④颗粒的粗细(大小)⑤有无搅拌,振荡等机械操作4.液体溶解于液体中有三种情况:①二种液体可以以任何比例溶解:如酒精+水、65℃以上苯酚+水②在一定温度下有一定的溶解度③互不相溶二、溶解平衡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溶质溶解的速率等于结晶速率,溶解达到平衡状态,溶液浓度不再变化,所得的溶液为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例:Ag2SO4(s)2Ag++SO42-说明:1、在一定条件下,溶液达到饱和时,溶液处于溶解平衡状态,它与化学平衡状态相似,具有“等”、“定”、“动”、“变”等特点。即在一定条件下,当溶液达饱和时,溶质溶解和结晶的速率相等,溶液处于动态平衡,溶液的浓度保持不变。当条件改变时,例如:改变温度,对于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可使溶液由饱和变成不饱和。2、当溶液溶解一种溶质达饱和时,溶液中仍可溶解其他溶质。思考:Ag2SO4溶于水达到溶解平衡改变下列条件中的一个,平衡向哪个方向移动?①升温②再加Ag2SO4③加入AgNO3④加入BaCl2⑤加压Ag2SO4(s)2Ag++SO42-答:①向右②不移动③向左④向右⑤不变正因为溶解平衡的存在,任何溶质都不能无限制地溶解到水里,一旦达到溶解平衡形成的溶液称为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升温、加溶剂降温、加溶质①饱和与不饱和溶液是相对的,一定要注意前提条件:“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否则没有任何意义;②升高温度是否所有饱和溶液均能转化为不饱和溶液?(不对,如Ca(OH)2);③饱和溶液与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与稀溶液之间没有明确关系,只有在同温度,相同溶质、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一些.【注意】三、固体溶解度(S)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的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2.意义:已知溶解度100g水最多能溶解溶质质量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S100+S×100%3.影响因素:内因——溶质、溶剂本性外因——温度多数温度升高,S增大;极少数温度升高S降低如:Ca(OH)2、H3BO34.饱和溶液中,加入同种溶质不能溶解,但加入其它少量物质,还可以溶解,原溶质不会析出。5.在饱和溶液中,降低温度,析出结晶水化物,溶剂和溶质均减小,但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浓度相应减小。溶解性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溶解度溶解度与溶解性关系(20℃)S10g1gS10g0.01gS1gS0.01g6.如果采用加热蒸发溶剂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时,溶质是易挥发和易分解的,则不能采用。8.溶液中有多种离子存在时,采用不同方法则结晶出来的物质是不同的。①加热蒸发溶剂时,先结晶出来的是:温度对溶解度影响小的物质②降低温度时,先结晶出来的是:温度对溶解度影响大的物质重结晶一般方法:是利用高温和低温时的溶解度差值大提纯物质四、气体溶解度★在一定的温度下,1.01×105Pa,1体积水中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气体的体积数。★常见气体常温常压下的溶解度:CO2:1Cl2:2H2S:2.6SO2:40HCl:500NH3:700★影响因素:温度——T升高,溶解度减小压强——P增大,溶解度增大常见气体的溶解性:极易溶:NH3(1:700)、HCl(1:500)、HBr、HI易溶:HCHO、SO2(1:40)能溶或可溶:CO2(1:1)、Cl2(1:2.26)、H2S(1:2.6)微溶:C2H2难溶或极难溶、不溶:O2、H2、CO、NO、CH4、CH3Cl、C2H4C2H6与水反应的:F2、NO2五.溶解度曲线⑴会绘制曲线(用光滑的曲线)⑵意义:线——表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点线上的任一点表示溶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线上方的点表示饱和溶液加晶体(过饱和)线下方的点表示不饱和溶液交点——不同溶质在某温度下溶解度相同横轴:温度(℃)纵轴:溶解度(g)V结晶=V溶解V结晶>V溶解V结晶<V溶解六、溶解度的有关计算基本计算的计算依据在一定的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一定等于S∶100∶(S+100),m溶质m溶剂=S100m溶质m溶剂S=×100m溶质m溶液=S100+Sm溶剂m溶液=100100+S【例】t℃时,有A、B两种浓度、质量均相同的硫酸铜溶液,将A等温蒸发31g水恰好达到饱和,B中加入25g胆矾也恰好达到饱和,计算t℃时硫酸铜的溶解度。【解答】依题意可知:25g胆矾溶于31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m溶质m溶剂S=×10025gCuSO4·5H2O中,含CuSO4:16g,H2O:9g=1631+9×100=40(g)隔离法某温度下,某盐的饱和溶液的浓度为26.8%,取一定量的该饱和溶液,向其中加
本文标题:高三化学课件09届高考化学胶体和溶解度高三化学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892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