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汤显祖与《牡丹亭》汤显祖与《牡丹亭》一、作者简介二、《牡丹亭》的故事来源三、《牡丹亭》的结构四、《牡丹亭》的主题五、《牡丹亭》的人物六、《牡丹亭》的艺术特色及局限汤显祖简介一、所处时代背景•汤显祖(1550-1616)江西临川人,一生经历嘉靖、隆庆、万历三个时代,那正是朝廷腐败、社会动荡的明代中晚期。(表现在皇帝、朝中、边关)•在社会思想上,明王朝为了巩固其封建统治,将程朱理学作为官方正统思想,并以理学取士。然而,理学发展到这个时期已日趋教条、僵化,严重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同时,社会上假道学家的出现及理学崇尚务虚,鄙视务实的特质使理学受到怀疑。于是到明代中期,出现了一股怀疑程朱理学的思潮。人们逐渐形成新的观念。二、人生经历:仕途坎坷•汤显祖出身于书香门第,他聪慧好学,从小就希望通过读圣贤书,走科举之路光宗耀祖,但是在21岁中了举人后,他在进士科考中屡考虑败,他先后四次赴京会试均未中进士,受挫十载,直到万历十一年(1583)才以第三甲第211位的排名中了进士。万历二十六年(1598)长期屈沉下僚的汤显祖毅然辞官,归隐于临川玉茗堂中,于百感交集之中,创作了《牡丹亭》(1598)、《南柯记》(1600)、《邯郸记》(1601),连同以前所写的《紫钗记》在内,合称为“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并在剧作中完整展示了他的“至情”论。三、至情论•影响其思想的三个人:罗汝芳、李贽、达观和尚至情论三个表现方面•从宏观上看,世界是有情世界,人生是有情人生。“世总为情”,“人生而有情”,“情”与生俱来并始终伴随着生命的进程。而且万物之情,各有其志,各有其秉性和追求。“思欢怒愁”等表象、感伤宣泄等渠道,都是情感流程中的不同环节。世间之事,非理所能尽释,但一定都伴随着情感旋律的抑扬。•从理想上看,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至情”,《牡丹亭》便是至情的演绎。汤显祖在该剧《题词》中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以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从途径上看,最有效的至情感悟方式是借戏剧之道来表达。戏剧表演可以“生天生地生鬼生神,极人物之万途,攒古今之千变”,使得观众在戏剧审美活动中无故而喜,无故而悲,将旁观者从冷漠无情与麻木不仁的状态中调整过来,“无情者可使有情,无声者可使有声……人有此声,家有此道,疫疬不作,天下和平”。人们最终在至情的感召下,于戏剧的弦歌声中,把世界变成美好人间。《牡丹亭》故事来源故事来源•据汤显祖自己说,《牡丹亭》一剧“传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太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但其真正蓝本,应该是《杜丽娘幕色还魂》话本。•话本原是两个太守、一双儿女,门当户对,终偕连理的戏剧框架。汤显祖将男主人公的社会地位下移为穷秀才身份,就连科考的盘缠都要他人资助。话本中的双方父母既属同级,承认儿女婚姻何等爽快;而剧中的杜大人要认可女婿则比登天还难。话本中正反两方面冲突阵营十分单薄,剧本则增添了陈最良、花神、判官等一系列新的角色,从而使冲突的构建更为丰厚完整。话本窘迫仓促地讲完一个言情故事,剧本则舒缓从容地演述出一幕幕如诗如画的抒情场面。《牡丹亭》1-55出开端1-6出,散点介绍人物主体7-53出,又分三部分结束54-55出,收结全部人物第二层次唤死回生21—39出第一层次由生到死7—20出第三层次翁婿冲突40—53出开端1—6出第一出《标目》由副末开场介绍了剧情大意。第二出《言怀》男主人公岭南秀才柳梦梅出场,说半月之前做了一梦,梅树下一美人,说遇到她方有姻缘之份,发迹之期。第三出《训女》杜丽娘一家出场。父亲杜宝是南安太守,母亲甄氏,丽娘是独生女。这一出向读者传达了一个信息:杜家家教甚严,对女儿管束极严格。为了让女儿知书知礼,决定给她请一个老成的先生教书。第四出《腐叹》失馆儒生陈最良,去杜府应征教书先生。此戏剧动作使得陈最良一线向中心人物丽娘移动。第五出《延师》陈最良做了丽娘的老师,杜宝令习《诗经》。陈最良这条动作线确定与主线联结起来。第六出《怅眺》柳梦梅的朋友韩子才劝他外出干谒,又告之钦差识宝中郎苗舜宾要去香山奥多宝寺中鉴宝,约好前去。外出干谒是个必不可少的情节,只有柳梦梅外出打秋风,离开岭南,才有可能与身在南安府的女主人公相遇。以上六出散点介绍全部人物。主体第一层次7―20出第七出《闺塾》陈最良讲解《诗经•关雎》。春香告诉丽娘府中有个花明柳绿的大花园,并且告诉了丽娘。第八出《劝农》杜宝下乡劝农。此出戏的作用,一来是说明杜宝是个清官,二来是为小姐游园创造机会。第九出《肃苑》春香对陈最良说因讲解“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小姐动了情肠,决定去游园。这一举动引发了一个戏剧高潮动作即惊梦。第十出《惊梦》写丽娘游园,被园中景致唤起春情。回房后感慨自己青春虚掷,做梦与一青年书生温存。但美梦被母亲惊醒。戏剧冲突渐趋明朗:情感欲望的活跃与现实环境的封闭冷酷令丽娘痛苦,但女主人公反抗的力量也渐趋明显。这出戏是自生而死的序幕。第十一出《慈戒》因情思无聊,丽娘独眠香阁,老夫人责骂春香引小姐去花园。可见“理”的一方戒备很严格。第十二出《寻梦》丽娘独自去花园重温旧梦,但失望而归。她看到梅树而心生死后葬于树下的念头。接下来她发出“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的个梅根相见”的呼喊。戏剧冲突在此已然明了。这出戏是自生而死一线的正式开端。第十三出《诀谒》柳梦梅对老园公郭驼说要外出干谒,男主人公一线有向丽娘一线靠拢。第十四出《写真》一方面表现丽娘对青春的留恋,一方面为《拾画》作了铺垫,为男女主人公两条活动线索真正合一作了准备。第十六出《诘病》春香将小姐的病因告诉夫人,老爷却认为是触污了柳精,请陈最良诊脉。第十七出《道觋》石道姑出场,介绍了自己奇特的生平。杜府来人请她去为杜小姐祈禳。第十八出《诊祟》陈最良为丽娘诊脉,道姑为丽娘禳解。陈最良推算说要捱过中秋才能好。此出显示丽娘情况堪忧。第二十出《闹殇》丽娘死前叮嘱春香将春容放入紫檀匣儿,藏在太湖石底,期待有一天能被有情人捡到。因金人入侵,杜宝奉旨镇守淮扬,即日起程。因来不及送女儿回乡安葬,建梅花庵观,命石道姑和陈最良看守。这一来为杜柳二人相逢制造了机会;二来杜宝与金人入侵一线联系起来。以上7-20为主体的第一个层次,主角是杜丽娘,表现她的自生而死。主要冲突为封建礼教与人情、人性的矛盾。主体第二层次21-39出第二十一出《谒遇》钦差苗舜宾寺中祭宝,柳梦梅求见,得其资助上京路费。这出戏点出了苗舜宾与柳梦梅的关系,为后文科考迟到受照顾做张本,也为男主人一线向女主人一线移动起了推动作用。第二十二出《旅寄》柳梦梅路过南安病倒,被陈最良搭救,让他住进梅花观养病。男女两线相交终于要成为现实了。第二十三出《冥判》丽娘在阴间向判官表明自己因梦慕色而亡。判官放丽娘出枉死城中,并让花神保护她的肉身,此出丽娘迈出了自死而生的第一步。第二十四出《拾画》柳梦梅游园拾到了丽娘的春容,误当成观音像供奉。男女相遇由春容牵线。第二十五出《忆女》丽娘死了三年,杜母与春香在其生辰之日祭奠。第二十六出《玩真》柳梦梅瞻礼观音像,认出是人间女子,对画膜拜。第二十七出《魂游》丽娘魂游杜府,听到有人在叫“俺的姐姐呵!俺的美人呵!”心中惊疑而现身梅花观。第二十八出《幽媾》柳梦梅在屋内拈香拜画,丽娘鬼魂敲门,柳梦梅以为是邻女,二人完其前梦。至此,男女两条线索真正重合了。第二十九出《旁疑》石道姑因听到柳梦梅屋内有女人声息,怀疑游方小道姑在与柳梦梅说话。这里透露出柳杜二人幽会消息泄露,马上会起波折。第三十出《欢挠》柳、杜幽会,石道姑与小道姑来查看,丽娘藏到画后。第三十一出《缮备》杜宝一方的情况。第三十二出《冥誓》丽娘让柳梦梅盟誓娶自己为妻,然后说出真相,嘱其发掘坟墓让自己回生。戏剧冲突指向另一个高潮———回生。第三十三出《秘议》柳梦梅找石道姑商议让丽娘回生的事情。这一出石道姑对柳梦梅说:“大明律:开棺见尸,不分首从皆斩哩。”“只怕事发之时怎处?”使冲突的核心由丽娘转移到了柳梦梅身上。丽娘所承担的以情反理的任务大部分完成。第三十四出《诇药》因丽娘回生需要安魂汤,石道姑向陈最良买药,为回生做准备。第三十五出《回生》石道姑与其侄癞头鼋、柳梦梅挖开坟墓,救活小姐。至此,主要情节线索发展完成。第三十六出《婚走》陈最良约柳梦梅明日去给小姐上坟,众人害怕事发,石道姑劝小姐曲成亲事,夤夜去临安。主副两条线索自此开始向一处汇集。第三十七出《骇变》陈最良以为小姐坟被劫,要赶往淮扬告知杜老先生。陈最良一线也向中心靠拢。第三十九出《如杭》杜、柳到了杭州,柳梦梅去赴考。以上21-39为主体的第二个层次,表现死而复生,杜、柳二人为主角。主题是人情、人性是可以沟通幽冥、超越生死的,是不可遏制、不可战胜的。主体第三层次40-53出第四十出《仆侦》郭驼离家到南安府寻找柳梦梅,听癞头鼋说了柳梦梅的经历,决定去临安寻主人。第四十一出《耽试》柳梦梅赶考失期,因认识考官苗舜宾被收考。因淮扬危急,朝廷命杜宝前去迎敌,暂停科举放榜。这为后文柳梦梅前去寻找丈人被抓埋下伏笔。第四十四出《急难》因放榜之期尚远,丽娘求柳梦梅去淮扬打听爹娘消息。柳梦梅与杜宝两人的矛盾冲突即将产生。第四十八出《遇母》杜夫人与春香来到杭州,与丽娘相遇相认。第四十九出《淮泊》柳梦梅来了淮城,天晚投宿。第五十出《闹宴》杜宝退贼,举行太平宴,令人将前来认亲的柳梦梅拿下,递解到临安。杜宝回朝升任同平章军国大事。戏剧线索一步步收拢。第五十一出《榜下》陈最良封为黄门奏事官,柳梦梅中状元。第五十二出《索元》军校们找不到状元,碰到老驼,一起去寻找。第五十三出《硬拷》杜宝认定他是劫坟贼,命人吊打。老驼听到柳梦梅叫冤,带人入门找到柳梦梅。苗舜宾带登科录救下柳梦梅。以上40-53是主体的第三个层次,表现翁婿冲突,这个冲突一直到终场都未解决收束部分54-55出第五十四出《闻喜》军校向丽娘报喜,虽然柳生中了状元,但因杜父不认,皇帝令三人驾前勘对。第五十五出《圆驾》这一段又是一个高潮,杜宝与女儿、女婿之间的矛盾激化。虽然是大团圆的结局,但一波三折。杜宝先认为女儿是花妖狐媚假托而成。杜夫人来到,杜宝不信夫人还活着,也说是妖鬼。后来皇帝通过照胆镜确定丽娘有影子,是人非鬼。皇帝又责问丽娘自媒自婚,丽娘坦言受了柳梦梅再活之恩。杜宝与夫人相认,但仍不认丽娘。圣旨命父女夫妻相认,归第成亲,杜宝与柳梦梅均不相认。杜宝让女儿离开柳梦梅,丽娘不肯,见女儿哭倒,杜宝心软。最后圣旨颁下,柳生不依,韩子才再次传旨,勉强团圆。结构分析:折叠式结构三部分的主要角色、时间空间都是不同的。它没有贯穿始终的主要人物,而是以三组相对独立的剧情段落为主干,以情与理的观念冲突作为贯穿始终的主线。《牡丹亭》虽然演绎了一个奇异幽艳的爱情故事,更重要的是其中蕴含了作家对社会现实生活敏锐感悟和深刻认知到的一种观念意识,即《牡丹亭》重点演绎的是作家的理性认知,是围绕情理冲突这个思想来精心安排事件与结构全剧的,其中心不是一个现实性事件,而是一种心灵的情理冲突,是非现实的、想象的、观念形态的,但又是激烈的、起支配性作用的。因此必然要冲破常见的线型结构,采用较为少见的折叠式结构。主题1、以情反理2、寄托政治理想3、讽刺科举制度以情反理《牡丹亭》一剧的创作意图体现在《题词》当中:“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汤显祖要用因情而死,又因情复生的爱情故事反映以“情”反“理”的主题。寄托政治理想汤显祖“在遂昌任上灭虎清盗、劝学兴教。每逢除夕、元宵,还令狱中人犯回家团圆或上街观灯,成为两浙县令中政声极佳的官员。”当他辞官南下时,遂昌黎民代表在扬州苦苦挽留。汤显祖为百姓开办了相圃书院,百姓也他建了供奉的生祠。第三出《训女》有一段自叙:“满庭芳,西蜀名儒,南安太守,几番廊庙,一生名宦守南安,莫作寻常太守看,自家南安太守杜宝,表字子充,乃唐朝杜子美之后,流落巴蜀,年过五旬,想廿岁登科,三年出守,清名惠政,播在人间。”这一段自叙非常重
本文标题:汤显祖与《牡丹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010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