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二语习得--文献综述-作业样本
英师11101班201100495姓名:关于年龄因素与二语习得研究的文献综述姓名:摘要:年龄问题是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一个热点话题,其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语言学习有无一个敏感期(sensitiveperiod)或临界期(criticalperiod,有人译做关键期)的问题上。通过对近20年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论文的分析,大概可将这些研究分为两类,一是翻译和评介外国理论,二是探讨年龄差异与外语教学。关键词:年龄因素,二语习得,文献,综述。第二语言习得(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是一个相对比较年轻的一个领域。但是,在过去的四、五十年间该领域的各项研究已有了一个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年龄问题是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一个热点话题,其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语言学习有无一个敏感期(sensitiveperiod)或临界期(criticalperiod,有人译做关键期)的问题上。(王初明,2001)我国学者除了翻译介绍国外理论以外,还主要探讨了所谓临界期或关键期对于外语教学的启示等问题,这方面已有大量文章问世。下面,笔者将对近20年来关于二语习得年龄问题的论文作一综述,疏漏不当之处,敬请指教。一、翻译、评介国外理论的论著国外有关二语习得年龄研究的理论成果大多围绕着所谓的关键假说(CriticalPeriodHypothesis,或译临界期假说)展开的。这一理论最初的构想来自Lennenberg(1967),后来围绕此理论形成支持派和反对派。我国学者对国外理论的引进主要集中在对支持派和反对派观点的介绍和评述上。戴曼纯介绍了C.Snow和M.Hoefnagel-hohle(1978)有关关键期假说的相关试验及研究,以及一些学者有关“敏感期”假设的实验研究(戴曼纯,1994)。王初明就国外语言习得临界期的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大致介绍(王初明,2001)。王立非和李瑛就美国二语习得专家DavidBirdsong在1999年出版的《第二语言习得与关键期假设》(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andtheCriticalPeriodHypothesis)一书作了评介(王立非、李瑛,2002)。蒋剑云和戴财运描述了国外学者关于年龄与外语习得关系的研究现状(蒋剑云、戴财运,2002)。刘振前关于国外学者对于关键期假说的各种解释理论以及支持该假说的相关研究作了述评(刘振前,2003)。杨连瑞对国外临界期假说的研究现状作了介绍(杨连瑞,2004)。白艳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有关二语习得与年龄因素的研究,其中对关键期假说,年龄对语音、语法、词法、句法习得的影响及其原因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白艳,2007)。卢安就国内外学者有关二语习得领域内语言学习关键期的论文、专著以及实验研究作了一个简单的综述(卢安,2008)。许元利用最新英文专著就国外年龄与二语习得的理论作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包括了Lenneberg的临界期假说(或关键期假说)、Selinker的石化现象(Fossilization)和中介语(Interlanguage)理论、Ellis的关键期假说关系理论(CPH-RelatedTheory)和Birdsong的关键期假说关系理论(CPH-RelatedTheory)四种理论模式(许元,2011)。熊颖和赵伟对国外学者对临界期假说的大量实验研究进行了述评(熊颖、赵伟,2012)。林庆英对国内外学者就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的研究现状作了一个评述(林庆英,2013)。二、年龄差异研究和外语教学研究强调二语习得中年龄的因素,都志在讨论外语学习中是否存在年龄优势、该如何更好地进行外语教学,以及如何继续深入研究年龄与二语习得关系等问题。戴曼纯指出,在二语习得中没有哪一年龄阶段占绝对优势,但少年阶段占有较多优势。他把年龄与语言习得的现象归纳为七个方面:⑴Lenneberg提出的临界期并不存在,大脑优势在5岁左右便已确定;⑵第二语言习得似乎有敏感期(约12一15岁);⑶第二语言习得开始早,最终语言水平可能会高一些;⑷习得顺序不随年龄变化而变化;⑸在语言习得的速度方面,年龄大的比年龄小的快,但一般只是在初始阶段如此;⑹语言各方面的习得情况似乎不同,发音上幼年儿童占有最终优势,听力理解、词法和句法方而,少年居优势;⑺在较严洛控制其它因素的情况下,少年和成人的习得情况应优于儿童(戴曼纯,1994)。赵晨指出年龄的确影响了第二语言习得,它主要影响了第二语言习得的速度和成功的程度,但并不影响二语习得的顺序,它造成了不同年龄的二语习得者习得语言的差异,造成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认为,当我们进行英语教学时,应准确地把握不同年龄的语言习得者对所学语言目标文化的认同程度,对语言习得的认知方式及不同语言之间的语言差异,根据不同的年龄采取相应的教学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英语习得者的英语水平(赵晨,1999)。王鸿雁通过对语言学、心理学、神经生理学关于人类母语习得的一些主要理论的回顾,分析指出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儿童与成人学习第二语言各有优势和劣势。他同时还认为所谓的外语学习最佳年龄还有待商讨(王鸿雁,2002)。姚雪椿通过调查研究指出,外语学习中年龄虽不是关键因素,但是这种研究仍对现存英语教学有积极作用;应该注意英语学习者的年龄阶段的特殊性(姚雪椿,2003)。高霞谈到,应正确对待年龄差异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不可盲日地认为儿童学习第二语言比成人好,或成人学习第二语言比儿童快,较可行的办法是踏踏实实地研究年龄的差异会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什么影响,各个年龄段的学习者各自的优势和不足,用其所长,避其所短。(高霞,2003)。刘卫铃认为年龄因素与二语习得,即语音习得,语法习得,词法、句法习得以及习得者会话熟练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她强调外语学习并非越小越好,而要考虑自然习得的换将条件(刘卫铃,2003)。童彬蓉的文章主要从第二语习得中年龄因素与二语习得的关系入手,探讨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影响的原因以及二语习得理论对成年人学习英语的启示(童彬蓉,2003)。杨连瑞主要是通过对年龄段的划分,比较不同年龄段外语学习者的优势和不足(杨连瑞,2004)。辛柯和周叔莉通过实地抽样研究的方法,利用临界期假说分析儿童二语习得对研究生英语水平的重要影响,指出根据学习的目的性采取相应的方法(辛柯、周叔莉,2006)。王胜苏的论文旨在探讨年龄和个性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指出,年龄的优势主要表现在语音发展方面,在语法、学习效率方面并没有明显的优势(王胜苏,2006)。美国学者DavidBirdsong通过对大量神经认知、神经功能学方面的行为习惯以及脑部功能的数据的分析,为我们提供一个有关年龄与二语习得的一个理论要点和经验发现的概述。他认为,在后续的研究当中我们必须要认识到不仅随着年龄的增长获得第二语言的成就会有下降的趋势,而且也有一些年长的学习者同样也具备能将第二语言学到像母语一样的能力。因此,研究者要擦亮双眼、敞开心门,尝试着去综合二语学习和接受过程当中的各方面因素,包括生物的、认知的、经验的以及语言的等等(DavidBirdsong,2006)。熊金菊女士综观各种关于年龄差异影响外语学习的研究,可以概括出不同年龄在外语学习速度、口音纯正度和语言能力方面存在的差异性,而通过分析产生这些差异的生理原因、社会原因和认知原因,得出以下结论:⑴儿童只在听说方面略显优势;⑵年长儿童优于年幼儿童;⑶成人具有课堂学习外语的较大优势。因此,在外语教学和学习中,必须发挥不同年龄群体的学习优势,有针对性地对听说读写有所侧重,选择适合不同年龄认知特点的教学策略,并制定科学的外语教学计划(熊金菊,2006)。李芳芳通过对大量的有关年龄因素如何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资料的辩证分析,肯定了在自然条件下,就语音和语法方面而言,年龄越小,学得越好,但在读写方面年龄越大的人及成年人比儿童具有优势(李芳芳,2007)。黄鑫强调了要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者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黄鑫,2009)。郭文英探讨了年龄因素与二语习得,即语音习得、语法习得以及习得者会话熟练程度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儿童学习语言的优势,对成人外语学习也有一定的启发(郭文英,2009)。李玲通过研究指出,外语教学要分地区进行讨论,在中国的大多数地区从9—12岁左右之后,即初中阶段,开始学习英语是最经济的做法(李玲,2010)。另外,李阳阳和吉哲民介绍了年龄因素与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假说,最佳年龄,机遇窗口的关系。通过分析我国外语教学中的问题和误区,结合我国外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改革的建议和设想。指出,早学外语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潜在的风险。我们应该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教材(李阳阳、吉哲民,2011)。胡红芝分析和论述了儿童与成人的二语习得比较研究,并结合学习语言的买际情况阐述了年龄因素对外语教学实践带来一些启示:不要盲日追求语言学习的起始时间,而应关注不同年龄学习者的差异充分,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优势,进行学习或教学,最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胡红芝,2011)。翟海群从分析不同年龄组学习者在二语习得中的优缺点入手,指出二语习得并非越早越好。临界期假说不能作为教育决策的依据。作者认为,现阶段在我国应首先加强初中英语教学,调节并规范小学英语教学,不宜提倡在幼儿中开展英语教学。教育者和政策制定者应根据儿童、少年和成人各自的特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政策并采取适当、有效的方法,以提高不同年龄学习者的外语学习水平(翟海群,2012)。王秋景的文章先简要回顾二语习得的一些主要理论,然后根据这些理论,对年龄因素与二语习得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最后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我国学习二语的群体,给予一些启示,以便更好的掌握第二外语。他指出,第二语言学习的最佳起始年龄最好是在9-10岁,青春期是二语习得的最佳时期(王秋景,2013)。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马拯通过专访马里兰大学教授RobertDeKeyser,编译了《二语习得中的年龄效应和技能习得理论》一文,文中提到,DeKeyser教授认为,孩童的隐性学习能力(implicitlearningcapability)随着年龄而逐渐下降,因此与年龄相适应的显性学习(explicitlearning)和系统性的练习非常重要。年龄效应研究的启示不在于说我们越早教小孩学习语言则越好,而在于它强调教学活动应该与年龄相适应。对小孩来说,不应该教给他们过多的显性信息,使他们负担过重,而应该给他们提供高质量的语言输入;相反,对于青少年和成年学习者,则应该给他们提供显性的信息,再加上大量交际性、系统性的练习,从而促进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knowledge)的程序化和自动化(马拯,2013)。这对我国的二语习得研究以及外语教学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再者,徐岩主要从应用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二语习得中的年龄差异及其原因,他列举了Vygotsky所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ZDP)①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他认为,作为影响二语习得的重要因素之一的年龄因素,是儿童和成人习得外语差异的关键。因此,只有把握造成年龄差异的原因,才能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习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师还应善于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营造类似于社会的学习环境,从整体上提高二语学习者的水平(徐岩,2013)。魏暖昕的文章介绍了年龄与二语习得关系研究的现状,其次展开孩子与成年人这两个群体在二语习得中存在的巨大差异的比较研究再次运用二语习得的研究成果,结合年龄因素的影响提出对外语教学的一些启示(魏暖昕,2013)。总的来说,近20年来二语习得与年龄因素的研究出了一大批论文,国外理论更是人人必谈。不过,我国学者对该方面的研究始终集中在笔者上述的两个方①最近发展区理论(theZoneofProximalDevelopment)是由前苏联发展心理学家Vygotsky(1978)提出的学习理论。它是指学习者现时与实际可达到发展的差距。这个差距是由学习者的独立学
本文标题:二语习得--文献综述-作业样本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020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