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医疗十三项核心制度(惠州版)
医疗核心制度1、首诊医师负责制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3、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修改)4、会诊制度(更新)5、危重患者抢救制度6、手术分级管理制度7、术前讨论制度8、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筛选原有的)9、分级护理制度10、查对制度11、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12、医师值班、交接班制度13、临床用血制度(更新)首诊医师负责制(一)、凡经挂号的病人,各科医护人员不得推诿,做到“谁首诊,谁负责”。(二)、首诊医生应仔细询问病情,进行体格检查,认真地进行诊治,做好病历记录。(三)、首诊医生经仔细检查发现该患者疾病不属本科范畴,由该医生对病人进行必要的检查,做出初步诊断,提出处理意见,做好病历记录转相关科室诊治。(四)、首诊医生经仔细检查发现该患者的病情属多科情况兼有,或病情较为复杂需其他科室会诊时,由首诊医生或科主任及时组织会诊工作,确定治疗方案及主管科室。(五)、对急、危、重或疑难的病例,应立即请上级医生会诊或请相关科室急会诊,对不宜搬动或危重的患者,应就地组织抢救并报告科主任,待病情稳定后再护送入病房。对需要立即施行手术的患者应及时施行手术。首诊医生应向病房主管医生或手术医生直接交班。如需转科,由首诊医生与转入科室联系并做好转科的护送及交接患者工作。(六)、如遇重大抢救的病例,应立即报告上级医生、科主任和院领导。凡涉及司法、纠纷的病人,在积极抢救的同时,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七)、对需要转院的病例,需经科主任同意,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清楚,待病情稳定后与接受医院联系,取得对方同意才能转院。特殊情况上报医务部。(八)、如发现推诿病人而延误病情或造成不良后果者及导致对传染病误诊、漏诊者,要追究首诊医生责任。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一)、科主任或主任、副主任医师查房制度1、科主任查房一般每周一次以上,主任、副主任医师每周二次以上。重点解决疑难、危重病例的诊断、治疗,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治疗,抽查新入院或普通病人的诊断治疗计划,抽查病历质量,进行必要的教学工作。2、查房前主治医师应向主任提出重点病例需解决的问题,主任预先作必要的准备,住院医师(进修、实习生)要作好各项资料和报告病情准备。3、参加主任查房的人员包括科室(病区)的各级医生、护士长或责任护士。查房完毕经治医师应在病程记录中应记载主任查房的意见。4、遇特别严重抢救的病例,主任应及时指导抢救,并决定是否邀请院内、外会诊。5、上级医师查房时,下级医师要做好准备工作,如病历、影像学检查片,各项检查报告及所需用的检查器材。住院医师要报告简要病历、当前病情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主任或主治医师可根据情况做必要的检查和病情分析,并做出明确的指示。上级医师的分析和处理意见,应及时记录在病程记录中,并请上级医师签名。(二)、主治医师查房制度1、一般每日查房一次,每次查所负责的住院医师所管病床的病人。查房前一天,住院医师(进修、实习生)应做好汇报病情的准备。2、对所管的病人进行系统的查房,着重解决病人的诊断与处理等问题,尤其对新入院、危重、诊断未明、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人进行重点查房讨论,安排特殊检查、治疗或手术时间,决定手术参与者。3、查房时住院医师、进修、实习生或责任护士(必要时)均应参加。查房完毕,经治医师应在病程记录中摘要记载主治查房意见。查房过程中,主治医师应针对本组病人的实际,有目的地考察本组医生对病人临床资料地掌握情况,体检和辅助检查有无错漏,诊断是否确切,处理是否妥当。并对病人做出可能的诊断、最佳处理方案的选择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见,以便接受主任的考查。(三)、住院医师(进修、实习生)查房制度1、一般每天查房至少2次。巡视危重、疑难、待诊断、新入院、手术后病人;主动向上级医师汇报经治病人的病情、诊断、治疗等;检查化验报告单,分析检查结果,提出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意见;检查当日医嘱执行情况;开写次晨特别检查医嘱和给予的临时医嘱;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随时记录,必要时请上级医师检查病人;了解病人饮食情况,征求病人对医疗、护理、生活等方面的意见。重点查房一般安排在下班前。住院医师查房时,进修、实习医生要参加。危重病人随时巡视。2、每天对经管病人全面查房与重点查房相结合。全面查房主要是解决经管病人的初步诊断、检查、治疗、护理及与治疗有关的饮食、生活等问题。重点查房主要对危重、疑难病人加强观察、进行分析,解决诊断与治疗问题。查房时应先对经管的危重疑难,新入院或手术后患者进行巡诊,详细询问病情,做必要的全面体检,分析有关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初步诊断,做出可行的诊疗计划(包括各项检查、治疗护理、饮食等)。3、每天查房情况应由经管医师(进修、实习生)每天或随时记载于病程记录中,包括上级医师查房意见,手术后记录,出院病人的记录等均应依时填写,以便主治医师随时了解,供上级医师对住院医师(进修、实习生)的医疗质量、业务水平的考察依据。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修改)凡科内遇疑难病例,病人住院1周未能明确诊断、治疗效果不佳、病情严重,由住院医师或主治医师提出病区(或诊疗组)内讨论。先由管床的住院医师(进修、实习医师)整理有关病历资料,由诊疗组长或科主任决定讨论时间,让大家做好发言准备。一般由科主任或诊疗组长主持,指定专人记录。参与人员要认真进行讨论,尽早明确诊断,修订治疗方案。主持人要简要总结讨论意见,提出诊断与处理最佳方案。对诊断不明或治疗无效且住院时间超过10天的患者,科主任应及时向医务部汇报,并由医务部组织多科进行讨论。主管医师应做好多科讨论准备,并做好书面记录。会诊制度(更新)一、会诊分类:按范围分:科间会诊、全院会诊、院外会诊,按急缓分为急会诊和普通会诊。二、急会诊要求10分钟内到位,普通会诊在48小时内完成。三、会诊医师资质与责任:普通会诊要求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人员承担,急诊会诊可由科室指派医师完成;会诊医师承担相应会诊责任。四、会诊流程:(一)、凡遇疑难病例,需要其他科室协助诊疗的病例,应及时申请会诊。(二)、科间会诊:由经治医师提出,上级医师同意,填写会诊申请单并及时送到被邀科室,应邀科室一般要在48小时内完成,并书写会诊记录。如需专科会诊的轻症患者,可带患者到专科检查。(三)、急诊会诊:一般急会诊,由住院医师填写会诊单,并在会诊单上注明“急”字,应邀科室应在10分钟内到位。病情特别紧急可先用电话邀请,后补填会诊申请单,或在会诊申请单上注明“特急”二字,应邀科室必须立即派医师前往,不得延误。(四)、全院会诊:对于住院10天仍不能明确诊断及治疗无效的病人,应申请全院会诊,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部同意,并确定会诊时间,通知有关人员参加。一般由医务部主持。(五)、院外会诊:本院若有难以诊治的疑难病例,可申请院外会诊,先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部同意,并与有关单位联系,确定会诊时间,会诊由申请科主任主持,主管医师作好记录。五、专科会诊:请眼科、耳鼻喉、口腔等专科会诊时,申请会诊科室应在规定时间内带病人及会诊申请单到相应专科门诊(专科检查设备均在门诊)会诊,病人确有不便时以电话形式通知相应专科门诊急会诊。非正常工作时间会诊请先以电话形式通知专科病房值班医生急会诊。危重患者抢救制度(一)、对危重病人应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准确掌握疾病诊断及抢救指征并及时进行抢救。(二)、凡属危重抢救病人,主管医师应填写病危通知单,并将病情及时报告上级医生;科内抢救由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组织实施,遇有其他科的疑难问题应及时邀请会诊,特殊情况需报告医务部、院长、或医疗总值班,同时填写病危通知单。(三)、在抢救过程中,应按规定作好各项记录,若因抢救来不及记录时,须在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四)、做好急救(抢救药品、器械等)准备工作,随时检查,随时补充,药剂科、医学工程部等有关科室应保证药品、器械等的正常供应,便于抢救工作,不得因抢救而忽视正规操作和消毒隔离工作。(五)、若遇特殊情况,超出本科范围或本科力量不足时,科室之间应支援配合,必要时医院成立临时抢救小组,加强抢救工作。(六)、各有关科室遇有危重病人的检查、治疗、取药、住院等必须及时处理,避免延误抢救。(七)、不得因抢救而忽视正规操作和传染病人的消毒隔离,避免造成事故和交叉感染。(八)、一切抢救药品、物品、器械、敷料等均应放在指定位置,并有明显标记,不准随意挪用或外借。(九)、药品、器械等用后均需及时清理、消毒,消耗部分应及时补充,放回原处以备再用。(十)、每日核对抢救物品、检查器械等一次,保证正常运转,每班交接,做到登记帐目与抢救物品相符;无菌物品合格率、抢救器械完好率必须达100%。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为加强手术管理,确保手术质量和手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规定,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制度。第一条分级原则:按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进行手术分级制。第二条手术医师分级:根据其取得的卫生技术资格及其相应受聘职务,规定手术医师的分级。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一)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临床工作不满3年,或硕士生毕业,从事住院医师工作不满2年者。(二)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临床工作3年以上,或硕士生毕业,并从事住院医师工作2年以上者。(三)低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工作不满3年,或临床博士生毕业从事临床工作不满2年者。(四)高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工作3年以上,或临床博士生毕业从事临床工作2年以上者。(五)低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不满3年者。(六)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3年以上者。(七)主任医师。第三条手术分类:主要根据手术过程的复杂性和对手术技术的要求,将手术分为:一级手术是指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普通手术;二级手术是指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三级手术是指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四级手术是指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重大手术。注:微创(腔内)手术类别提高一级列入各分类手术中。第四条各级医师手术范围(一)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参加并熟练掌握一级手术,可参加二级手术。(二)高年资住院医师:在熟练掌握一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二级手术。(三)低年资主治医师:熟练掌握二级手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参加三级手术。(四)高年资主治医师:掌握三级手术,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参加一些四级手术。(五)低年资副主任医师:熟练掌握三级手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进行四级手术。(六)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在主任医师指导下进行四级手术,可根据实际情况单独完成部分四级手术、新开展的手术和科研项目手术。(七)主任医师:熟练完成四级手术,特别是进行新开展的手术或引进的新手术,或重大探索性科研项目手术。(八)具有医师执业证的进修医师、临床研究生的手术范围同住院医师,但仍须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第五条手术审批权限(一)日常手术1、一级手术:由主治医师以上审批并签发手术通知单。2、二级手术:由副主任医师以上审批,高年资主治以上人员签发手术通知单。3、三级手术:由科主任审批,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签发手术通知单。4、四级手术:由科主任审批,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签发手术通知单。5、开展重大的新手术或探索性手术项目,需报医务科,并经过相关评审后方能实施。(二)急诊手术预期手术的级别在值班医师手术权限级别内时,可通知并施行手术。若属高风险手术或预期手术超出自己手术权限级别时,应紧急报告上级医师审批,必要时再逐级上报。原则上应由具备实施手术的相应级别的医师主持手术。但在紧急抢救的情况下,请示上级医师的同时,也须按具体情况主持其认为合理的抢救手术,不得延误抢救时机。(三)外出会诊手术本院执业医师受邀外出会诊手术时,必须严格按照《执业医师法》、《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及《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会诊制度》要求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外出手术医师所主持的手术不得超出其按本规定的相应手术级别。(四)特殊手术凡属下列情况之一的可视为特殊手术:1、患者系特殊保健对象如高级干部、著名专家、学者、
本文标题:医疗十三项核心制度(惠州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0400 .html